南北宋建筑.丝路南道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198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几年来,我不止一次地神游过丝路南道
  
  几年来,我不止一次地神游过丝路南道。我坚信与河西走廊并行的祁连山南麓,存在一条同样重要同样繁忙的通道。这条经河谷、高原和越过祁连山大坂的路,是由马蹄敲打出来的。
  头绪首先是在被称为古秦州的天水时理出的——当时,我正在调查农村义务教育,住在宾馆里。晚上,灯下,细读带来的历史地理书籍。“南由路”的字眼从古籍中烙进脑海。后来,又到甘南临夏,这里秦汉至唐宋,都是西北交通要冲,古城迭兴迭废,有的已难寻其遗迹。而今市井繁华,满街都是白帽子。
  我来到黄河岸边,裹紧单衣,长久地凝望着水雾迷蒙,涛声如雷的古渡口。关山难越,不免惆怅。那是在永靖。
  刘家峡水库隔断了小积石山,隔断了炳灵寺石窟,也隔断了古道。黄河边上的石窟群在1600多年前十六国时开始修建,经历北魏、北周、隋、唐各朝代。北魏前称唐述窟,唐称龙兴寺,北宋称为灵岩寺,元代始改叫炳灵寺。炳灵是藏语,“十万佛”的意思。炳灵寺石窑分布在紧靠黄河岸边小积石山中方圆7公里的地方,分上寺、沟口和下寺、佛爷台等几处现存各代窟龛183个,内有大小石雕像694尊,泥塑83身,还有大量壁画。其洞窟数量约为敦煌莫高窟的40%,开凿时间也大体相当——毫无疑问,这与丝绸之路的“南由路”有关。
  炳灵寺沟入口处崖畔的唐代摩崖大佛高27米。而敦煌莫高窟中心的弥勒佛高33米,两者相差也并不太多。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中有记载: “河峡旁有二窟,一日唐述窟,高四十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唐述窟建于的摩崖大佛的头顶上,陡崖壁立,离地面60米高,令在称奇不已。其南壁的大立佛工艺精湛,形象逼真,尤其是该窟中“西秦建弘元年”(420年),是目前我国石窟中所保留最早的纪年题记——这也是历史和道路的明确指向。
  从永靖过黄河,就无需再北上走兰州,进入河西走廊,而是走民和奔西宁,或转人大通河谷,逆水而上,最后沿祁连山南坡西行——在不同年代,不同季节,与河西走廊上的丝路,互为主路和辅路。
  
  2 北京夏夜
  
  北京。夏夜。
  在朝阳使馆区的一家小酒馆里。与一个在青海门源担任县委书记的朋友见面。谈着谈着,又问起了丝绸南道。
  你咋知道?没错。这是丝绸之路的辅道。他说。
  ——各个时期,道路也在变化。如北宋,西夏崛起,攻占武威、张掖等河西诸郡后,从中原到中亚,应该主要走这条路。
  ——是的,我们那里就有好多座古城,宋代的。书记兴奋起来。我从包里找出了张纸,就在餐桌上画出了这条路的大体的走向。
  ——对对,出扁都口后,就到张掖了,如一直往前,可到安西和星星峡。
  我说,扁都口即古籍上记载的“拔都口”。
  ——那里的景色非常好,特别是祁连山下的30万亩油菜田,如云似海。他坚邀我去实地考察,说:“油菜花海连银色冰峰的奇观你一定没有见过。”
  我答应了。但对何时能成行,没有数。身在官场,何如身在江湖。
  
  3 一年后,终于成行
  
  一年后,终于成行。
  在青海湖周围驱车六百多公里,寻找鲜卑人吐谷浑部修建的伏埃古城遗址而不得。我决定去祁连山南麓——那也是史书上名震青海的吐谷浑神秘消失的地方。
  这时,青海湖畔候鸟已经离去,环湖点点尽是游人。放弃也是一种新的开始,
  达坂山夏日无雪,过十八盘,进入了大通河谷。
  这条祁连山间的河流,急急向东流去,峡谷森林草场,间或有村舍人家,块块梯田。大通河谷亦是水电走廊。近年修了十几座径流型高坝,低的仅八九米,高的也不到20米。因此对生态环境也没有太大影响。河还是那条河,看上去只是水流有缓急而已。青山白云林木倒映,使我忆起了北疆阿尔泰。
  祁连山的真正秘境,深藏在沟谷之中。
  县委书记领我进祁连山南的东海沟。为什么叫东海?原来,山涧发源于甘青交界处的冰峰下,源头有一湛蓝的小海子——哦,东海,小龙王的海子。在门源境内就有大小几十个湖泊。
  阳光涂染峰峦,云杉有如火炬。走过小桥,莺飞草长,树木渐密,林间雾气氲氤。地上软软的,地衣苔鲜,到处是野花和蘑菇。
  县委书记说,这里也有土族居住,他们就是由鲜卑土谷浑部演化而来的。
  ——丝路南道,也是历史各民族迁徙、融合的大通道。祁连山东段的大山,果然有大兴安岭的景色。回归山林,也是鲜卑人千年后的选择?
  另一个印证是甘青两省交界处的天堂寺。
  天堂寺在甘肃天祝县南部,位于乌鞘岭和达坂山之间的峡谷里,大通河从寺前急急流过。
  据记载,“唐代在大通河东岸首建道观,经500年而毁”——西部,佛寺与官观,多建在道路沿线,可见这条路在唐代则已经存在。我想起了老子的西行,想起了百年前出土的唐代敦煌写经,沉着而娟秀的墨迹,或许,“女官”民从这里走过,沿急湍的河流,登天远地迥的高原。而土蕃部落扩展至此后,天堂寺又成了甘青藏传佛教的一个重要寺庙。
  这条峡谷里,道路艰险,在大通河两侧忽左忽右的盘旋,不太适宜大队商旅通行。
  这使我想起,为什么丝路南道在永靖刘家峡附近过黄河后,不走大通河谷,而奔民和、西宁,再翻越达坂山到祁连山南麓的重镇门源。地势虽然不断升高,但不险,最高的达坂海拔也只有4000来米。特别是夏秋季节,沿途水草丰美,对于军队和商旅,前路依然畅通无阻。这要比走河西走廊,穿越酷热无水、极度干旱的戈壁沙漠,旅途的条件实在要好得太多。
  
  4 翻越达坂山
  
  翻越达坂山,走出大通河峡谷后,汽车进入了高原山间的门源盆地。河流顿时开阔,河水漫散成蜿蜒闪光的绸带。书记指点说,谷口河边就有座宋代的克图三角城。明天你可来考察。
  傍晚,在县城住下,开始做“功课”。
  门源地处青藏高原东北偶,县城在祁连山南麓平均海拔2800多米。夏夜,更加凉爽宜人。
  我翻阅历史地图集,宋夏之间经过多次惨烈的战争,北宋在北部,仅把一小段边界,推进到兰州的黄河附近。即使在北宋鼎盛时期(公元1111年),西部边界也止于西宁州,即今天的西宁。
  没有想到,在祁连山南、在黄河支流大通河沿岸,竟存数座宋代古城遗址。古城遗址,简直是一种超常的神示——中原连接中亚的通道,尽管时断时续,但可能是一直存在的?这也证明了《中国史稿地图集》的不可靠。
  翌晨,书记让县旅游局长陪同开始考察。对丝路南道真实本质的认识和把握,需要印证。
  我重返距门源县城29公里的克图古城。
  大通河至此突然收束,水面仅宽三四十米。克图城扼守大通河渡口和下游峡谷。
  丝路南道的“平西(西宁)——张掖道”开拓, 也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为隔绝羌胡联系,渡大通河,到达祁连山南麓,北出扁都口,直达河西走廊,开辟四郡。 (《新编凉州简史》)
  但霍去病在何处渡大通河,史无记载。比较准确的是,隋炀帝率30万“西巡”大军架桥渡河地点,可能在图克城附近。
  过去皇帝到外地去日“巡”——毛泽东南巡、邓小平南巡也由此演化而来,成为一种尊称,隋炀帝大约是历史上毁多于誉的皇帝,率几十万大军“西巡”也是其中之一。
  隋统一时,突厥与土谷浑两族兴起,河西走廊与青海,均为其所据。隋炀帝西行,远没有今天领导的考察、调查之类来得轻松愉悦。西巡实为西征。因此西征的线路,成为后世学者研究西域的重要内容——这也涉及了“路”。他出临津关过黄河,至平西陈兵讲武,史载“大猎”于拔亘山,长围垣两千余里。守猎的地方多的是,何必到离长安几千里的甘青来?——实际上,隋军过黄河后即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耀武扬威,以适应高原作战。
  应该说,这次西征线路的选择,是极具战略意义的。过河之后,“入长宁谷,度星岭”——星岭应是达祁连山支脉达坂山,清代又叫大寒山。这条山脉长一百多公里,海拔高4600多米,是青海东部最高的山脉。
  
  5 克图城是一个平常小村子
  
  克图城是一个平常小村子。高大古老城墙从屋后闪出。
  雨后,乡村土路,泥泞难行。古城内外均有农家小院。进了几户人家,经村民指点,登上了城墙。
  克图城又称之为“古骨龙城”,因城形呈三角,人称三角城。这是互为犄角的军事城堡,若三面受敌,可各挡一面。从汉魏直到隋唐,这里一直是中原与羌、浑、吐蕃、党项等争占之地。据记载,此城为宋代正和元年所筑,明清两代都有过修整,目前城墙遗址基本完整。克图城不大,城墙高约10米,底宽12米,顶宽3米,西北门有瓮城遗址,东西皆为河水冲击的悬崖。
  据《青海通史》记载,宋朝军队是在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进入河湟谷地的,此后克图古城隶属大宋王朝的河湟州管辖。
  由于其地位重要,宋和西夏反复争夺,图克城易手多次。政和五年,宋朝收复门源。宋朝西征部队一口气在门源——大通河修建了多座军事城堡。
  宋代的许多战将都出自西北,并为南宋初时国家和军队的重建立下了赫赫战功。比如王韶、王厚父子收复河湟、比如被称为山地之王的吴玠独撑西川江山、比如西北战将刘仲武和他的儿子抗金名将刘琦,后者曾统帅南宁赫赫有名的“八字军”。
  北宋对西夏基本上采取的守势,败多胜少。
  而对占据黄河上游和湟水地区的部落和政权,宋朝则采取了攻势。经过几代人努力,终于击溃吐蕃主力,瓦解了青唐政权。开拓疆境三千里,收复了唐代沦陷的河湟大部地区领土。特别是占领青海祁连山南麓的丝路南道后,西北接龟兹、卢甘国界,打通到至中亚的商旅通道,并从侧后威胁着西夏控制的河西走廊。
  
  6 出门源县城,东南三华里有浩门古城遗址
  
  出门源县城,东南三华里有浩门古城遗址。
  我真没有想到西北有如此规模的北宋大城。占域位于大通河北岸的二级台阶上。从豁口进入古城,中入一个规模宏大的体育场。青草遍地,街巷遗迹历历可辨。
  浩门南城墙修建在大河边的高崖上,城墙距浩门河北岸约一华里,高出河床80余米,北城倚高梁修筑。浩门城呈长方形.东两260米,南北240米、底宽4.5米,顶宽4米。东西马面4个,南北各3个,每个马面长10米,底宽4.5水,顶宽4米。仪开南门一座,门宽18米,东西均为封闭城墙,并掘有护城壕,以深壕为堑。站在南城墙上,居高临下,望大通河和四野,气势磅礴。
  细细辨认,城内曾有丁字形三条大街,路宽约7米,巷道里开,井然有序。城门又隔河相对翠松蔚然的青山,与城呈现为照壁之形,名为照壁山,其形如桃,桃峰直刺云天,横断成壁。壁面遍布云杉,间有灌木丛生,常年碧翠,景色十分壮观,沿南城墙脚,有清泉数处,泉水突湘,清澈明净。
  浩门古城为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1年)所筑,原名达南城,崇宁二年改为大通城。
  此城建筑后210年间,金夏曾交替占领过此城,元代沿用。明代西北边境退守至嘉峪关,敦煌等地尽弃。但仍修复过此城,屯兵戍守。北廓外,南北设九条街道,当时内地商贸往来不绝,生意兴隆,街市繁荣,居民殷实富庶,安居乐业。明朝天启年间古城失陷于蒙古人。
  蒙古族人欲攻此城长达十年,但因守防严密,没法正面攻破,后乔装成一个驼队来到城北茶马市住宿。
  正月十五晚上,城里居民有放河灯的习俗,天一黑,城内军民便大开城门,拥到河边,争先恐后地将点燃的河灯放入河中漂流。这时,那300余名蒙古人牵了骆驼,勾结内奸闯进城内,卸下驮在骆驼上的木箱取出兵器,里应外合,突开杀戒。顿时,城内一片慌乱,守兵来不及应战,全城陷落。
其他文献
沿城墙走了很久,心里一直很郁闷。阳光暖暖地,晃得人睁不开眼睛。风在呼呼地吹,弥漫起细细的沙尘,天空似乎也有些混黄了。风掠起衣衫,滑过肌肤,凉凉的,如冷水漫过。我独自默默地走着,漫无目的,一步一步,缓缓地向前走着。  槐花已经开了,还不是耀眼的白。一串串白里透绿的小花掩映在枝叶间,矜持而婉约。古语说:“城古槐根生。”沿城墙徐徐走来,姿态怪异的古槐随处可见。这些古槐密疏不一,虬枝横生,看上去杂乱无章。
期刊
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  ——路易·艾黎(新西兰)    半个世纪前,一位外国友人盛赞长汀之美,传为佳话。自古以来,达官显贵、骚人墨客吟咏长汀秀丽风光,亦留下许多华章佳句。  长汀,历史源远流长,是福建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闽越人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掀开了一页页的长汀文明史。他们以蛇为图腾,幸存的“蛇王塑像”是最具代表性的实物见证。发掘的
期刊
看惯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大院,概念中的山西民居几乎被定了形,一提到大院、民居,脑子里想到的就是高高的围墙,数不清几进的院落,精致的雕刻,还有那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然而这一次我却想错了。在晋东南高平,在离市区仅18公里的中庄村,顺着村落中七扭八拐的小路,我们一步步走近了年龄最老的中国古代木结构民居——山西高平姬氏民居。  姬氏民居所在的高平中庄村坐落在县乡公路西侧的高坡上,村东有一座南北走向的高大围墙
期刊
六    几次穿越,几地往返,都望见无定河那支塔。  塔是暗红色的,耸立在高岗上,塔刹塔檐已经全无。  我记住了这个地点:塔湾。  塔湾四时的景色不同。杨柳堆烟,碧树西风。夕照落晖间,宛若一支红烛。暗云四垂时,犹如一柄长剑。而雨后晨雾之中,古塔更加触目。  终于,我有机会走近,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风尘仆仆之中,登上高崖,又下得山岗。塔与寺应该是连在一起的,禅院即塔院。可佛殿已经无存,台基上长满青草
期刊
这是一个以赵姓为主的家族居集地。  村子里,三棵已经七百岁而依然枝繁叶茂的老柏树,默默地守卫着一座古老的大院子,院子的名字叫做“云山世第”,从建筑平面上看它是一座矩形四面围合的大院,中部前方为带八字门墙和牌坊式大门,朝西偏北,进人大门后是一路三进二天井的一组古建筑;书写着“云山世第”的大门,有着元代的座墩、明代的麻石雕花,甚至还有现代的琉璃瓦。  云山世第是村子的中心,其它都是房屋围绕着这座祠堂而
期刊
神秘的海眼在何处?河床上海涛声空鸣。一段梅树,为什么千年不朽?千年的古堰,为何大部分隐没于水中?一千年前的建造理念,与现代科学惊人相似,建造者是填海的精卫,还是时空的穿越者?一座古堰如何造就了一座城市?  我们将带您一起去发现一座穿越时空的传奇古堰的神秘海眼。    一、初识梅龙潭    为了寻访它山堰及其神秘海眼,我们一行赶往浙江宁波,踏上了它山之旅。在查询各种史料及走访相关专家的同时,我们也在
期刊
昔顾亭林有云:“士有俗儒之学,有通儒之学”,文字如此,艺术亦然。急近名,徇时好,营营于目前者,俗儒之学也;崇雅正,却邪伪,汲汲于千古者,通儒之学也……勉为通儒之学,而不为俗儒可耳。”  ——黄宾虹1 937年《诫某校学子宣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在中国大变革前沿的仁人志士,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质上可以互补的救国思路:一是科技、实业救国。一是文化、精神救国。黄宾虹是力主文化精神救国,甚至
期刊
新绛县,古称绛州,古迹灿然陈列。鼓楼、钟楼、乐楼、龙兴塔、天主教堂。重叠氤氲中,莫不隐隐现出唐宋古城的风貌。其中始创于唐的绛州大堂,以其粗犷豪放炫耀唐代曾经的辉煌。  位于新绛县西边的绎州大堂,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州府衙门的正堂,明镜高悬,衙役呐喊,百姓有冤,可以击鼓上堂,听凭裁决。正堂前一块已碎裂成多块的“鱼儿跪堂石”,意为鱼儿喝水各凭良心。  大堂又名“帅正堂”,史载唐王李世民在稳定李氏王朝的基
期刊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目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    明正德四年,唐寅以卖画所
期刊
风累了,歇在云的肩头;雨累了,扑入海的怀抱;心累了,那就打好行囊,和我们一起踏上丝绸之路,一起追寻文化遗产的踪迹,一起阅读大地上的史诗——建筑。  丝绸之路,像一幅纵横于天地间宽大而纵深的卷轴画,在这里可以寻见牵人思绪的灵州城、韦 州城、党岔城等旧址古迹:还可以欣赏裕固族、土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不同的建筑,这些给西北这片沉寂的大地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的建筑是华夏民族宝贵的财富,需要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