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建筑.北京的根与脸盘(二)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en34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历史的风景正在人们的淡漠中远去。
  如果我们驱车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过了中南海新华门,橙红的夕阳照临,远远地,正前方街心出现了绿岛和碧树环抱着笔直耸立着的双塔。汽车从塔下划一个弧线绕过,这时传来风铃清脆的声响,那是一幅怎样怡人的景象,心身与视觉的疲劳,会顿时消除。
  毫无疑问,这绿岛与双塔和天安门、金水桥一起,将成为长安街上经典的风景。
  长安街上有过双塔?
  是的。西长安街路南侧曾有大庆寿寺,亦称双塔寺,创建于金代。原址位于今天电报大楼对过,音乐厅之西北。双塔寺元代最为兴盛。当时主持该寺的是高僧海云大师。海云大师名印简,俗姓宋,山西宁远人。海云受到元朝统治者的礼遇,大庆寿寺也因此擢居天下禅林之首,掌全国释教。双塔寺地本宏敞,殿宇参差,元代至明清,薪火相传,颇负盛名,诗人有“金碧楼台护紫霞”之句。
  双塔寺中原有《大蒙古国燕京大庆寿寺西堂海云大师碑》一通,为著名学者王万庆撰,立于1255年,当时海云大师还在世。此碑铭文与书法向为金石学家所重。这两塔高低不同,都是八角密檐砖塔,一为九层,而另一塔稍低,为七层,东西比肩排列。九层塔为海云大师灵塔,九层塔额题“特赠光天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估圣国师之塔”;低者为曾主持庆寿寺的海云得法大弟子可庵之灵塔。
  元塔有确切年代的不多。两塔造型精美,极具东方文化神韵,其修建年代比北海白塔早400年,也早于元大都城的重要标性建筑北京阜成门内妙应寺白塔。庆寿寺双塔是元代艺术建筑的精华,为无价之艺术瑰宝。后来寺虽毁,但双塔完好无损。
  修寺院造塔,与西方国家建教堂相似。塔是佛的重要标志。佛教中历来认为造塔有莫大的功德。塔源于古印度,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或称“浮屠”。塔的原始造型为方基、覆钵、尖顶。方基象征佛的方袍;覆钵即佛钵;尖顶,象征锡杖。后来造型不断演变。佛塔自传来中国,不久便同中国古代建筑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塔形体从四方,发展到六角、八角、十边形和十二边形等等。佛塔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形成了楼、阁、阙、观组合,富有极大的文化内涵。耸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实际为一塔形方尖碑。
  元朝进入忽必烈时代,已不是“略输文采”,而是文采飞扬了。我曾前往内蒙古正蓝旗北,考察元上都所在地金莲川草原。天高云淡,绿草如茵,毡房点点。这片草原以“金莲川幕府”闻名于元蒙史。当时,在忽必烈周围,聚集了大批来自汉地甚至中亚各地的精英,文化气氛浓厚,学术思想活跃,他们在这片美丽的草原上,谋划着未来蒙古大汗国家的蓝图。
  元代统治全国之初,都城仍在上都,人员来往非常不便。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决定在金代的中都修建元大都城,元大都的规划者是来自金莲川幕府的汉人刘秉忠。刘秉忠是一位道士,又是精通风水和城市规划的大师,他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儿按照古代汉族都城的传统布局,根据《周礼·考工记》王城图所记的式样,按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对元大都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完全合弃辽金旧城(今北京城西南方),以北海为中心点重新规划,新城大都是一座对称式城池,但城中有许多湖泊(海子),形状和大小都是不对称的,当时一些外国人看到后,赞不绝口。这个宏大科学的都市规划,700多年前的世界上无出其右。
  一个强盛的国家,总是人才荟萃,大师云集。元大都水系的规划和设计者,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郭守敬。他修建的元大都上下水道,几百年后仍然畅通。郭守敬在元大都建设中,一个很大的功绩,就是修建通惠海,引西山之水到古代永定河故道留下的坑洼水塘,即积水潭、后海、什刹海等,使大运河上船能直抵积水潭。从此,漕运兴盛,积水潭一带更成为热闹的市街,笛里番腔,街头戏鼓,元杂剧等文化活动也由此而生。
  主持元大都一些重要佛寺、佛塔、道宫营造的,则是“外国专家”阿尔尼格,他来自尼波罗国(今尼泊尔),是著名的雕塑家和建筑师,曾到西藏参加过黄金塔营造。阿尔尼格应元世祖忽必烈之邀来到北京,官至光禄大夫、大司徒等。此外,参加元大都建设的还有一大批建筑师、工匠和画师。规划中的元大都城墙是方方正正的。庆寿寺正在大都南城墙一线上,佛寺面临被拆除的危险。规划已经皇帝批准,动得还是动不得?元世祖忽必烈得知此事后,竟下令修改自己“钦定”的规划,城墙至此绕了个弯。大都的城墙竟为“佛教文化”让路,一时在全国传为佳话。今天谁有忽必烈的气魄与眼光?
  上个世纪50年代,是大建设的时代。当一种新的学说兴起的时候, “破旧”成了一种必需的开路方式。城市的特点是文化的多元性、异质性和复杂性。一个“破”字,便快刀斩乱麻,势如破竹,着实很痛快。如同犁铧,但深翻之后的土壤播种什么?是清一色的麦子还是土豆?
  长安街的建设被赋予了象征“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的含义一笔直宽广平坦,这成了建设中国第一大街的价值取向。这如同北京今天的城市规划,仍然影响着全国大大小小城镇的建设一样。
  1 955年,拓展西长安街时,涉及了大庆寿寺双塔。只有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敢提不同意见。他建议,可以拆除双塔周边的民房,保留双塔并辟一块街心绿地,既保护了文物古迹,又可丰富街道景观。尽管塔千百年来已经融入了中国的主流文化,但毕竟还是与佛教有关。梁思成的建议自然无人理睬,不可能被采纳。庆寿寺的双塔接着被全部拆除,塔中的海云大师碑被移至北海公园内的天王殿。跨越韶光的真实已经失去,永不再现。
  长安街拓宽工程中,连同双塔一同需要拆除的,还有东西长安街上的牌楼,以及前门大街和正阳门桥牌楼等古建筑。
  牌楼即牌坊,始源于中国古代城市的里坊制度。据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考证,“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建筑,盖自汉代之阙、六朝之标、唐宋之乌头门棂星门演变形成者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牌楼成了建在大街转角、交叉口、丁字街口的标志,也增添了城市街道的美感。其中有些规模宏制的牌楼,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凯旋门”。现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均建有牌楼,成了华人聚居地的标志性建筑。
  北京西四的牌楼东西南北四座,分立于交通路口,形制相同,均为三间四柱三楼冲天柱形式。东日“行仁”、西曰“履义”,南北曰“大市街”。是昔时古都的重要交通要道和商肆繁华地段。与此相对应的有东四牌楼。正阳门前的正阳桥牌楼是北京单体建筑规模最大的,牌楼宽五开间之多,俗称五牌楼,为五间六柱五楼冲天柱形式。在牌楼当心间上下坊额之间,书“正阳桥”三字匾额——这里正是北京都城大门正阳门的入口。
  北京牌楼的大规模拆除,早在1950年就开始了。这年9月,在天安门道路的拓宽工程中,北京市建设局拆除了东公安街和司法部街牌楼。仅牌楼上的匾额由文化部文物局收藏。当时,政务院(国务院前身)遵照周 总理的批示精神,对北京市的其他城楼、牌楼等,进行了调查,对有些古建筑还进行了修缮。如配合国庆,东西长安街上的牌楼还被油漆一新,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
  1951年底,大破之风陡转。北京市开始酝酿大规模拆除牌楼。直接的原因是“影响交通”。1953年5月,中共北京市委就朝阳门、阜成门和东单、西单、西四、历代帝王庙前牌楼影响交通的问题向中央请示,同时拟拆掉朝阳门、阜成门城楼和瓮城,交通取直线通过;东西单、西四、帝王庙牌楼一并拆除。5月9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方案,并指出进行此项工程时,须进行一些“必要的解释,以取得人民的拥护”。
  北京市副市长、明史专家吴晗担任起解释拆除任务的工作。
  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梁思成不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师,而是一个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对建筑史的研究,尤为精深。他熟知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建筑风格、建筑思想的变化。梁思成认为,城门和牌楼、街坊构成了北京城古老街道独特的景观,城门是主要街道的对景,重重牌坊、牌楼把单调笔直的街道变成了有序的丰富空间,这与西方都市中的雕塑、凯旋门和方尖碑等有同样的效果,是街市中美丽的点缀物与标志物,可以用建设交通环岛等方式合理规划,加以保留。
  当年在国务院工作的方骥回忆起梁思成与吴晗的一次冲突:梁先生为了旧都多保留一些有价值的牌坊、琉璃宫门等古建筑,在扩大的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和自称“改革派”的吴晗争得面红耳赤。记得有一次,吴晗竞站起来说:“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赏价值可言!”气得梁先生当场痛哭失声。
  1953年8月,吴晗主持会议,讨论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问题。在这次会上,清华大学林徽因教授提出,“保护文物和新建筑是统一的。保护旧的是为新建筑保存优良的传统”,“北京9个城门是对称的,如一旦破坏,便不是本来的基础了。再如天坛只保存祈年殿,其他都拆除了也不是保存文物的办法”。她认为,对北京这样一座文化古城,民居建筑的保存也是重要的方面:“艺术从来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宫殿艺术,一个是民间艺术,后者包括一些住宅和店面,有些手法非常好,如何保存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梁思成先生在发言中指出:“北京市的发展要在历史形成的基础上发展。一定要保存历史形成的美丽的城市风格。有些单位,如公安、交通、经济部门考虑存在片面。”“在保护古建筑工作上,首都应起示范作用,慎重是必要的。”他还搬出了“老大哥”苏联的经验,提出“莫斯科建设中,古建筑在原则上尽量保存下来”,他以“土地私有”讥讽破坏文物建筑的行为:“北京市各机关好像有土地私有的观念,在他们的范围内爱拆爱建,一点也不考虑整体。”在听了专家们发言后,吴晗作答:“在处理中应尊重专家的意见,但专家不能认为自己的意见必须实现。”显然,他此时不是以专家,更是以北京市领导的身份说这番话的。征求专家意见,从来就不是科学或学术的讨论,更多的隐含着“政治”命题,其严肃和防范,使许多人噤若寒蝉。
  会后,由北京市政府和文化部文化事业管理局等部门共同组织了联合调查小组,对北京城区的牌楼及其他一些古建筑进行了调查。最后对牌楼做出了保、拆、迁三种处理方式,即在公园、庙坛之内的可以保留下来,大街上的除了成贤街和国子监的4座外,全部迁移或拆除。
  1955年,建筑界对“梁思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唯美主义的复古建筑思想”开展了批判。
  吴晗是一位“与时俱进”的领导兼历史学家。
  10年后,我们还会看到,另一位不懂历史但懂得观察政治风云的“文学评论家”姚文元,瞄准吴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箭中的。吴晗副市长还是被疾驶的“时代列车”抛了下来,而且这一摔,就再也没有起来。
  
  东西长安街上的两座牌楼似乎是幸运的,1954年被拆除后,周恩来指示迁建于陶然亭公园。“文革”中有人报告江青,听说是周恩来指示重建,便下令以“破四旧”名义又一次彻底拆毁,这次可是片石无存。
  位于北京阜成门内的历代帝王庙前的牌楼,是北京规格最高的牌楼之一,四柱三门式。牌楼一共两座,庙的大门与牌楼之间有条小街,街很短,叫景德街。过去只供祭祀的皇帝和官员使用。平时行人得从历代帝王庙最南端的影壁外绕过。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回忆说:“拆除历代帝王庙牌楼,梁思成先生痛哭了好几天。名为拆迁,但事先并未落实迁建地点,拆下的一堆料后来也不知去向;大高玄殿前原有两个习礼亭,习礼亭与故宫的角楼相仿,比角楼还漂亮,也被拆了,说是拆迁,但迁到哪儿?没定下来,也是拆下一堆料,后来不知去向,没准在文革中当成柴火烧掉了。”
  据《大清会典图》记载,历代帝王庙“前门正中石桥三座,桥南护以朱栅”,与天安门前的金水桥相仿。拓宽街道时,这三座汉白玉石桥也被拆除了。于是,大街从庙正门外取直通过,原本浑然一体的建筑群被分割成两个部分,三十多米长的建于明代的宏伟壮观的影壁,孤零零地留在了街南。
  我在中央党校进修时,同班有一位北京市西城区的领导。他盛情邀请我们到西城区参观,其中有近年来投巨资修缮一新的历代帝王庙。他说,这座庙因被一所中学当校合,大殿当时做学校的“室内体育馆”。景德崇圣殿两侧有4个御碑亭。正东的碑亭学校用做老师办公室,他们的办公桌,都摆在螭首龟趺和乾隆石碑的四周,所以重檐歇山式的碑亭也保持完好。当我们走出历代帝王庙时,又不禁想起庙前曾有过的两座牌楼。这两座牌楼是北京造型最好,雕作最为精致的牌楼之一。记得梁思成教授曾说,从这两座牌楼的东面望去,有阜成门的衬托,晴天时还可以看到西山,特别美,尤其是傍晚落日时分。为争取保留这两座牌楼,他还给周恩来总理写过信。
  当我站在街边,向西望去,不远处,白塔寺因迎奥运而正在修复。嘈杂的市街,车流拥堵,阜成门立交桥那边,耸立着一幢幢高楼。尽管一夜大风,天依然是灰蒙蒙。不见西山。我想起梁思成先生的话,邈远得已如同隔世。至于城市,是不是要在“历史形成的基础上发展”,保存历史形成的美丽的历史风格?半个世纪后,仍然没有破题。
  北京不相信眼泪。
  50年的风云变迁,你能一眼望尽吗?
  无疑,城市交通道路需要发展,城市的建筑文化也需要新的内容、新的形象。但是不是双塔与北京的“所有牌楼”都妨碍了交通?比如汽车撞在牌楼上,是驾驶员的责任还是牌楼的责任?为何牌楼城门全都拆除了,北京的交通还是拥挤不堪呢?
  再比如,西四的南北街道面貌,即使牌楼拆除后,直至今天也没有多大改变。不管是双塔还是众多的牌楼,历史城区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给道路和市政建设带来异常复杂的影响。今天看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样的方法解决交通问题,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有的可用建立绿岛环岛绕行,有的可建地下汽车专用道——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即使道路从地下穿过,也只有几百米,就可使这个全国重点文物得以完整地保持下来。
  可拆毁后,一切都无可挽回了。
  
  旅游小贴士
  
  北京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有6处世界遗产、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的主要景点有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圆明园、长城(八达岭长城、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明十三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央电视塔、王府井、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等。
其他文献
神秘的海眼在何处?河床上海涛声空鸣。一段梅树,为什么千年不朽?千年的古堰,为何大部分隐没于水中?一千年前的建造理念,与现代科学惊人相似,建造者是填海的精卫,还是时空的穿越者?一座古堰如何造就了一座城市?  我们将带您一起去发现一座穿越时空的传奇古堰的神秘海眼。    一、初识梅龙潭    为了寻访它山堰及其神秘海眼,我们一行赶往浙江宁波,踏上了它山之旅。在查询各种史料及走访相关专家的同时,我们也在
期刊
昔顾亭林有云:“士有俗儒之学,有通儒之学”,文字如此,艺术亦然。急近名,徇时好,营营于目前者,俗儒之学也;崇雅正,却邪伪,汲汲于千古者,通儒之学也……勉为通儒之学,而不为俗儒可耳。”  ——黄宾虹1 937年《诫某校学子宣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在中国大变革前沿的仁人志士,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质上可以互补的救国思路:一是科技、实业救国。一是文化、精神救国。黄宾虹是力主文化精神救国,甚至
期刊
新绛县,古称绛州,古迹灿然陈列。鼓楼、钟楼、乐楼、龙兴塔、天主教堂。重叠氤氲中,莫不隐隐现出唐宋古城的风貌。其中始创于唐的绛州大堂,以其粗犷豪放炫耀唐代曾经的辉煌。  位于新绛县西边的绎州大堂,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州府衙门的正堂,明镜高悬,衙役呐喊,百姓有冤,可以击鼓上堂,听凭裁决。正堂前一块已碎裂成多块的“鱼儿跪堂石”,意为鱼儿喝水各凭良心。  大堂又名“帅正堂”,史载唐王李世民在稳定李氏王朝的基
期刊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目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    明正德四年,唐寅以卖画所
期刊
风累了,歇在云的肩头;雨累了,扑入海的怀抱;心累了,那就打好行囊,和我们一起踏上丝绸之路,一起追寻文化遗产的踪迹,一起阅读大地上的史诗——建筑。  丝绸之路,像一幅纵横于天地间宽大而纵深的卷轴画,在这里可以寻见牵人思绪的灵州城、韦 州城、党岔城等旧址古迹:还可以欣赏裕固族、土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不同的建筑,这些给西北这片沉寂的大地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的建筑是华夏民族宝贵的财富,需要我
期刊
1 几年来,我不止一次地神游过丝路南道    几年来,我不止一次地神游过丝路南道。我坚信与河西走廊并行的祁连山南麓,存在一条同样重要同样繁忙的通道。这条经河谷、高原和越过祁连山大坂的路,是由马蹄敲打出来的。  头绪首先是在被称为古秦州的天水时理出的——当时,我正在调查农村义务教育,住在宾馆里。晚上,灯下,细读带来的历史地理书籍。“南由路”的字眼从古籍中烙进脑海。后来,又到甘南临夏,这里秦汉至唐宋,
期刊
三门峡水库的败笔远不止于此。  让我们溯黄河而上,走得更远一些,去寻找和潼关、陕州同遭浩劫的蒲州古城吧。  这几乎是无人不晓的王之焕的诗:“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历史上的鹳雀楼建在蒲州城边。一首诗,成就了一个著名诗人。一首诗,定格了一座名楼——这就是蒲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坐标。  在上中学时,便知道横贯山西的“同蒲铁路”。同是大同,晋北的煤都——蒲就是黄河边上的蒲州。但后
期刊
“山上不长草,墙上加墙墙不倒,房上能赛跑”的所谓“三宝”之说。房顶上能赛跑是撒拉人住房的特点。    走进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撒拉族人的家园——循化,那异彩纷呈的山川沃野,那巧夺天工的奇山异水,无不展示着高原江南独有的魅力。撒拉族,一个向着太阳追寻纯净乐土的神奇民族就生活在这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循化,走进这个神奇的民族,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屋顶上能赛跑的房子    循化县地处青
期刊
不说唯一  你是世界高地上的奇迹  吐谷浑的后裔  演绎出拉仁保和吉门索的神奇  不说最美  你是西部天空下的彩蝶  赤列山的雪水  浸润开花儿与少年的心扉  一口古井酿琼浆  十二盘坡引凤凰  土乡彩虹之乡  青稞酒美誉四方  土乡刺绣之乡  轮子秋飞舞吉祥  土乡土族之乡  阿姑温柔善良  阿吾热情大方  明媚的阳光  照在沙塘河上  安召索罗罗  圆了六百年七彩梦想  ——《彩虹之乡》  今
期刊
我们的车到了有“中国小麦加”之称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后,又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东南方行驶了近40公里,到了甘肃东乡族自治县。  我们去了北岭乡。那里满眼是饥渴焦黄的山梁,土质平房稀稀落落地散落在大地上。东乡族把居住的家院叫庄窠,庄窠多半依山而筑。屋外有一丈多高的土墙围住,内有空地。有的四面盖屋,有的三面盖屋,有的朝南朝西向阳面盖横折的两面房,也有的只盖一排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两面房。整个建筑除了门、窗以及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