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精神异常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90-01
病例:患者,女性,66岁,主因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7天于2013年11月12日入院。既往体健,否认精神疾病史及脑血管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7.8℃,P78次/分,R18次/分,BP130/80mmHg。神情,精神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存在,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血常规示:白细胞10.1*109/L,中性粒细胞88.5%。考虑为尿路感染,入院后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Q12h静点,症状明显好转,于2013年11月14日夜间患者出现精神亢进、胡言乱语,并出现幻视、幻觉,行头颅CT提示未见异常。考虑为左氧氟沙星药物所致,给予停用该药,改为头孢曲松1.5gQ12h入液静点后,以上症状好转,并于2013年11月16日以后以上症状未再次出现。
讨论:该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药物3天后出现精神亢进、胡言乱语,并出现幻视、幻觉症状,行头颅CT提示未见异常,可排除脑血管意外所致精神异常,并于停用左氧氟沙星药物2天后以上症状消失,可考虑以上精神异常为左氧氟沙星药物所致。
左氧氟沙星药物属喹诺酮类药物,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是氧氟沙星的两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近年来因其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与其它类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适用于泌尿生殖系感染、呼吸道、胃肠道、伤寒、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左氧氟沙星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等变态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失眠、头痛、头晕等中枢神经反应【1】;偶有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幻觉、震颤等。左氧氟沙星药物主要经肾脏排出,老年患者常有生理性肾功能减退,导致左氧氟沙星在体内清除率下降,消除半衰期延长,为避免药物蓄积,引发毒性,老年患者应减少用量。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性以及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參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64-565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90-01
病例:患者,女性,66岁,主因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7天于2013年11月12日入院。既往体健,否认精神疾病史及脑血管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7.8℃,P78次/分,R18次/分,BP130/80mmHg。神情,精神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存在,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血常规示:白细胞10.1*109/L,中性粒细胞88.5%。考虑为尿路感染,入院后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Q12h静点,症状明显好转,于2013年11月14日夜间患者出现精神亢进、胡言乱语,并出现幻视、幻觉,行头颅CT提示未见异常。考虑为左氧氟沙星药物所致,给予停用该药,改为头孢曲松1.5gQ12h入液静点后,以上症状好转,并于2013年11月16日以后以上症状未再次出现。
讨论:该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药物3天后出现精神亢进、胡言乱语,并出现幻视、幻觉症状,行头颅CT提示未见异常,可排除脑血管意外所致精神异常,并于停用左氧氟沙星药物2天后以上症状消失,可考虑以上精神异常为左氧氟沙星药物所致。
左氧氟沙星药物属喹诺酮类药物,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是氧氟沙星的两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近年来因其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与其它类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适用于泌尿生殖系感染、呼吸道、胃肠道、伤寒、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左氧氟沙星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等变态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失眠、头痛、头晕等中枢神经反应【1】;偶有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幻觉、震颤等。左氧氟沙星药物主要经肾脏排出,老年患者常有生理性肾功能减退,导致左氧氟沙星在体内清除率下降,消除半衰期延长,为避免药物蓄积,引发毒性,老年患者应减少用量。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性以及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參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6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