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类结构教学的课外阅读课程化探索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每个阅读书目的指导意见应如何制定呢?我们认为主要应回答好如下四个问题:为什么读?达成什么目标?如何实施?如何评价?新桥实验小学基于单元类结构教学的视角,试图打通课内外阅读的关系,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体系成为有机关联的共同体,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结构化提升。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程化;单元类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读课程化”已成为近几年小学语文界一项热点研究项目,目前出现的实践经验主要集中在采用“泰勒模式”,对照《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本)》的要求对课外阅读进行校本化的系统建设。我校基于单元类结构教学的视角,试图打通课内外阅读的关系,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体系成为有机关联的共同体,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结构化提升。
  一、基于单元类结构教学对课外阅读的再认识
  (一)单元类结构教学的启发
  李政涛在《从“单元”教学到“单元类结构”教学》一文中指出:语文学科已有的“单元教学”,大体以“单元”为单位和教学内容,而“类结构”教学是指凸显教学的“类”意识,强化“结构”,彰显“类结构”的育人价值的一种有机组成的教学方式,实现从单篇教学到单元教学的转换,实现教与学的减负增效。这就启发我们对课外阅读作出这样的思考:既然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并非通过点状知识的积累,而是通过内心结构化的改造来获得的,那么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理应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以“结构化”的思维、课程化的手段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课外阅读的再认识
  基于单元类结构教学的课外阅读,其功能不仅局限于拓展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视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获得精神成长,而且更注重学生有意识地将课内形成的阅读情感、方法、能力、习惯等向课外阅读迁移和发展,同时又将课外阅读的收获“反哺”课内,使课内外阅读产生相辅相成的“双螺旋”式递进效应。
  基于单元类结构教学的课外阅读,其开发不仅关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系统化建设,使它自身具备课程的品性,而且要思考如何指向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年段目标,从单元教学中“生长”出这些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体系,并呈现出与课内阅读息息相关又各自不同的特点来。
  二、基于单元类结构教学的课外阅读课程化实施
  基于单元类结构教学的课外阅读在具体实施时摒弃了自上而下“应然”式架构思路,采用从单元教学出发,连“点”成“线”,由“线”织“面”,再对照课程标准、课程理论、时代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的建构思路。
  (一)基于单元类结构教学打通课内外阅读的思路
  将课内文本作为触发器,链接一类文本或一部著作。采用“勾连——类比”“发散——聚合”“延伸——升华”的思路进行课外阅读的內容设计和过程指导。
  “勾连——类比”方式指基于课内文本,通过同一主题或同一作家作品的横向拓展,比出异同,汲取“异质”滋养。如学习济南的《泉城》后,补充阅读老舍的《趵突泉》,比较集中特写与概述说明不同的写作方法,感受在不同的情境和需求下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发散——聚合”方式指从课内的一篇引出课外的一部书,引导学生先发散后聚合,形成多向阅读和研究的兴趣。如由课内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拓展到《水浒传》中林冲的一系列故事,感受林冲形象的前后变化。进一步拓展其他梁山好汉的故事,研究他们“异中有同”“同中见异”的“逼上梁山”的经历,也可以围绕某个专题(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与《林冲棒打洪教头》“打斗”场景)进行“片段”的比较赏读,以此感受梁山好汉不同的人物形象。
  “延伸——升华”方式指将课内文本中习得的能力结构向课外文本迁移,使其在新的情境获得发展和升级。如课内《小草和大树》的育人价值主要在于抓重要节点概括人生经历,抓主要事件体会人物形象,抓隐喻式的抒情语言学习诗意表达。拓展到《简·爱》整本书的阅读时正可以实现这三种能力的提升,抓住《简·爱》重要的经历来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抓住《简·爱》在重要事件的矛盾冲突中的表现来感受人物形象,抓住小说中多处“十四行”诗式的语言来感受表达的诗意美。
  (二)基于单元类结构教学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在每个单元教学时,我们通常会发掘单元核心能力训练点。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也对它们进行重点关注,给学生以不同的阅读价值指向和阅读方法指导。以苏教版五(上)教材来说,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链接《昆虫记》,主要进行描摹细致的句段摘抄和赏析;学习《伊索寓言》选篇后拓展整本《伊索寓言》,主要进行有声有色地讲故事、联系生活说道理的交流汇报;学习《诺贝尔》等励志类人物的故事后推荐阅读科学家传记,利用课内单元习得的写“人物小传”和读后感的方法来评述这些科学家;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后读青少版《水浒传》,可以用“情节链”的方法来绘制人物命运图,选择经典片段进行赏读。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课外的“有向”阅读改变泛泛而读的低效状态。
  (三)基于单元类结构教学形成校本阅读图谱
  当基于单元类结构教学形成大量丰富的课外阅读实施经验时,就必须对这些从实践中生长出来的经验进行梳理、提炼、论证,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外阅读图谱。
  学校课外阅读图谱以纲要的形式出台,内含课程的各要素,主要包括课外阅读的总目标和年段目标、各年级的主要推荐书目、具体书目的实施指导意见(含经典指导案例)、课外阅读评价意见。学生的课外阅读图谱以《阅读手册》的形式出现,内含各年级必须书目、选读书目、阅读进程记载、读书交流活动资料、学期阅读评价等栏目。这样,就使得课外阅读具有了“课程”的性质。
  其中,在关注单元类结构教学下课内外阅读的横向联系后,还要特别要关注年段之间的纵向能力递升。比如四年级阅读《三国演义》(青少版)和六年级阅读《水浒传》(青少版),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读《三国演义》时,学生容易被纷繁复杂的历史线索所迷惑,我们就从“赤壁之战”和“火烧连营”两大战役入手,让学生理清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去探究为什么课文中国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成功了,“最后取胜”却未能实现。指导侧重于“故事”。而读《水浒传》时,则侧重于“人物”,着重欣赏作家刻画人物的方法。
  对每个阅读书目的指导意见应如何制定呢?我们认为主要应回答好如下四个问题:为什么读?达成什么目标?如何实施?如何评价?以四年级上下两册的课外阅读书目示例: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就会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自主识字的愿望。  【关键词】识字;渗透;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渗透”就是要让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要结合紧密,要在阅读中自然地进行识字教学,要把识字写字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给建筑业带来了广阔的生机,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市场供求不平衡导致施工企业垫资承包现象风靡。一定程度的垫资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表现,可以增强施工企业
也许一个中心需要两周来探索,但就在这样的时空课堂孩子们是那样的真实,在真真切切的合作中交流,借鉴中收获,实现超越自我的攀登。如此的语文教学是那样的自然,自然的就像一
期刊
【摘要】信息化时代是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而这个学习的过程需要我们能够有效地进行知识阅读。网络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的阅读方式正遭遇挑战。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新的阅读方式使高中生获取信息快捷方便,阅读内容丰富多样,但也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引发阅读危机。作为高中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当在课标的指引下,格外重视阅读教学,促进
如何让演讲动起来?本文试着从两大方面来阐述.一是怎么样才是好的“讲”,一是如何让“演”的作用发挥得恰如其分.只有做到这二者的统一,才是一次成功的演讲.
【摘要】“文本”概念的出现体现了人们从关注作者到关注作品的转变,人们对于作品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加深。诗歌作为“最高的语言艺术”,是最能体现文学性的一种题材。在对诗歌的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就是对文本的细读。  【关键词】诗歌教学; 文本细读;必要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本细读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之一,它不同于略读、跳读、速读、慢
【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低学年段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学生所能掌握的识字数量和识字阅读的速度,会对学生以后的语文水平与学习能力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汉字是中华民族
互联网为企业和消费者搭建了一个新的交易平台,在当今虚拟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升级转型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推动,消费的拉动和利益的驱使,制造商也正在考虑重塑传统的分销渠道,将网上直销融入现有的供应链,以实现组织高效。然而,网上直销的引入必然会带来渠道冲突和竞争,且每个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产品特点、运作优势等的不同也会影响到供应链的渠道策略。本文考察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在消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