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从自己 身上找原因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ang052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是把责任推卸给环境和别人,还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原因?
   佛在《四十二章经》中告诫到:“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做人最忌讳的,是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01
   先讲一个笑话。
   一个男人近期发现,妻子的耳朵越来越聋,经常是问了好几遍都没有回应。于是,他就去问医生:“我该怎么办?”
   医生告诉他:“你可以试着多喊几次,比如先站远点提问,然后站近点提问,最后站在她身后提问。”
   男人回到家,进门的时候问了一句:“亲爱的,今晚吃什么?”没有听到回应。
   男人就往前迈了几大步,接着问:“亲爱的,今晚吃什么?”依然没有听到回应。
   男人失望地走到妻子身后,又一次问道:“亲爱的,今晚吃什么?”
   这时候,他听到妻子说:“吃鱼啊!我都回答你三遍了!”
   在人生的旅途上,人们往往背着两个包袱,一个包袱上写着他人的过失,另一个包袱上写着自己的过失。
   然而很多人却往往把写着他人过失的包袱放到胸前,而把写着自己过失的包袱放在了背后。
   所以这类人无论怎么样看也看不到自己的过失,但是一低头,却很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失。
   他们总能理直气壮地说道:“我没问题,都是你的问题。”又或者“这个事情和我无关,你去找谁谁谁。”、“如果我有问题,也都是你造成的。”……诸如此类。
   少时怨父母,成人后怨社会,年老后怨子女,却从来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类人有个时尚的名字——“甩锅侠”。
   02
   有这么一句话:“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意思是:小人永远觉得自己没有错,错的是别人,君子常常反省自己的过错。
   事实上,越是层次高的人越是内求,越是层次低的人越是外求。越是无能的人,越是喜欢挑剔别人的错。
   最好的自省,就是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强者懂得自我反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直接解决问题;弱者忽视问题,推开责任,抱怨不止。
   所谓自我反省,其实就是自我检查,自知已短,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人生在世,要面对两个课题。一个是外部的,一个是自己的。
   我们无法决定外部的事情,但能通过反思不足改变自己。
   可现实中,我们总是习惯地掩饰自己的错误,不敢面对。
   这是因为反省是一个自我解剖的过程,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的毒瘤一样,需要极大的勇气。
   当我们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向内看自己,我们就拥有了自我超越的勇气。
   正如《法句经》中佛陀所言:“不好责彼,务自省身;如有知此,永灭无患。”
   当我们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虚心地检讨自己,实时改正自己缺失的地方,那么必定远离灾祸。
   一切诸果,皆从因起,毁掉你的,正是你的不自省。
   03
   鲁迅先生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学会自省的人,才会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绝不会一味地去责备他人,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驾驭自己的人生轨迹,才会越来越接近成功。
   曾国藩在每天的日记中,都要将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一番彻彻底底的反思、清扫。
   有一次,曾国藩的朋友窦兰泉来切磋,曾国藩并末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词气虚吐,与人谈理”。本来是一件增益学业的事,结果却适得其反,二人不欢而散。
   曾国藩后来反省说:“彼此持论不合,反复辩诘,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反疑别人不虚心。何以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也?”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初九,曾国藩去岱云家为其母拜寿。本是喜庆之事,结果曾国藩出言不慎,弄得大家十分尴尬,宴席一散便匆忙回家。
   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反省道:“以后戒多言如戒吃烟。如再妄语,明神殛之!并求不弃我者,时时以此相责。”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自省的一生,最终,他的人生修养和事业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古人有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常思己过,才会摈弃愤世嫉俗之心,抚平生命的浮躁,让心胸豁然开朗;才会拥有宽广恢宏的气度,扬长避短,择善而行;才会能约束我们日常的行为,规范我们前行的道路。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更好的自己,遇见最好的生活。
其他文献
赶往学校途中冬日专属凛冽的晨风总能抹平我最后一丝睡意,耳机中“不负年少”的歌词总能够无意间震颤灵魂,带着自己还未被抹平的棱角,踏上從家到学校的公交车,妈妈一直叮嘱我,要努力读书啊,路途中自己的青春伴着闪耀光芒的天空在肆意燃烧。   有人说高中很苦,像撒了椒盐的糖似的,在你最肆意的的青春上平添辛辣;也有人说高中像一个牢笼,但这个牢笼能给我们太多东西。我的身边坐看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婆婆,她面目和善的问
经常有一些结婚不久的女性问我:你说我那位是怎么回事,跟我结了婚,我好吃好喝地把他伺候着,他却总忘不了做单身汉时候的那一班狐朋狗友。隔三岔五就要聚在一起,又没有什么正经事,除了喝酒吹牛就是装疯卖傻,我提意见他还跟我发火,在他眼里怎么我连那些臭男人都不如?是不是一结婚他就不那么爱我了?对这样的问题,我总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答说:也许你找了个同性恋丈夫,他喜欢的是男人,没办法才跟你结婚。  听了我的回答
张爱玲在香港大学与炎樱结识,后来要好,几乎要被怀疑是同性恋。张爱玲的书中插画,多由炎樱创作着色,照片拍摄者,亦多为她。和平年代,她们谈学业、服装、食物、儿女情长以及乱七八糟;战争来临时,则一起避战火。1944年8月,胡兰成与第二任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炎樱是证婚人。  可惜,青春的水花冲开以后,湍急的时间里,只看得到有去无回的人。年长后,她们逐渐疏离,后来断交,几乎老死不相往来。一个在美国孤独度
2015年,星斗更迭,人杰辈出。  他们在各自的舞台,循着自己的心路,走出自己的风采。  娱乐明星通过相机展示出银幕之外的另一面;  热爱影像的普通青年开始了内容创业;  国内外的影像艺术家努力把最好的理念带到中国;  那些思想独具一格的意见领袖,一直在为鼓励优秀的摄影师而努力;  还有执着于影像的手艺人,用时间与专注打磨出的相机与手柄,让拍摄与心的连接更近了一步。  2015年,也有几位摄影界的
夜幕降临,我和兄弟们聚在一起正准备睡觉。  “咕……”  “是谁?”我问。  “是我的肚子在叫,老大。”一只名叫“小马甲”的甲虫可怜巴巴地抬起头来,他可是我们这群甲虫中的小不点儿。  “小马甲,你等着。我这就出去找找吃的。”说完,我就扇动翅膀,出发了。可,天这么黑,我该去哪儿给小马甲找吃的呢?一扇透出灯光的窗户吸引了我。  我朝窗户飞去。刚飞到窗口,我就闻到了一种特殊的气味——浓烈的辛香中混合着树
很多人都认为手机拍摄的画质不如单反相机等专业设备。其实如果掌握一定的技巧,手机摄影也能够拍摄出质感爆棚的作品。本期我们使用苹果iPhone 6s Plus搭配补光灯完成了具有出色质感的人像创作。
这两年,我尝试着为每位教师写评语,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我体会,为教师写评语要注意三点:    体现个性化,做到求真    写评语最忌千篇一律,无的放矢。要结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写出他们的个性特征。如一位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愿意做小学教师,我写的评语是:“在平凡与神圣之间行走,为现在和未来工作。”暗示他小学教师是平凡而普通的,也是神圣而伟大的。一位教师平时沉默寡言,但工作不错,我根据她的特点写道:
有人“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菜”,也有人“特别喜欢吃蔬菜和水果,而不喜欢吃肉或蛋”。   一般来说,人们受营养学提倡的“摄取平衡营养”观点的影响,往往认为“不挑食、偏食,什么都吃对健康有好处”。   但是,食物的喜欢与不喜欢,是进食人的体质为预防疾病、维持健康而发出的本能的反应。因此可以说,不管喜欢与不喜欢,什么都吃,这是违反本能的行为。寒性体质的人喜欢吃有温暖身体作用的食物,而体质热的人,则喜欢吃凉
在这个“照相馆”几乎消亡的时代,收藏家仝冰雪却耗费十年时间来收集照相馆的老照片,并将它的发展历史作为中国摄影史的一部分来研究和梳理。通过一年多的撰写,为我们呈现出398张图版以及其背后的故事。  摄影之友:在《中国照相馆史》这本书中,有哪张照片的故事或者收藏经历让您印象深刻?  仝冰雪:在本书的304页,有一张我收藏的上海耀华照相馆的外景照片。在2012年,我原本打算在一场拍卖会上将带有这张外景的
Q1.有些照片曝光准确,人物清晰,为什么却觉得没有情感?  陆奇:觉得没有情感的时候,那是因为照片背后的故事是假的,自然的情绪比摆拍更值得记录,更有留存价值。有些很漂亮的家庭照片中,笑容灿烂表情完美,并且服装精美,可很难看到背后的故事。这些问题出在哪里?这是因为完美的画面是可以营造出的,但是故事不能。好的故事需要我们去观察和捕捉,在此基础上再来建立好的画面,才可以让照片有感情。  好的情绪是拍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