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iangt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數学课,应该有数学味,有数学思考;要摒弃课堂的热闹,脱掉华丽的外衣,追求复杂中的简单。借“比的化简”来给课堂“化简”,“化简”其形式,“化简”其问题,“化简”其方法,让教学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
  [关键词]教材;整合;化简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36-02
  现在的课改可谓轰轰烈烈,一轮之后又是一轮。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论据,无谓高低,无谓对错。可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自始至终,我依然欣赏俞正强老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行天下的那份简单,那份快乐,亦可谓是那份追求。朴素自然才是真!对此,有效整合教材非常重要且必要。下面笔者以“比的化简”为例进行说明。
  一、整合前的文本解读
  北师大版教材改版后,“比的化简”这一课,是从一个生活情境导入的,通过比较“哪杯水更甜?”来引出两个比。进而引导学生写一组相等的比,说说发现,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最后再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看完之后,总觉得整个文本少了点灵动,少了点生气,少了点探究。
  细细品味之后,笔者发现了问题:
  1. 易混淆概念。经过理解,学生写出了两个比,是相等的,于是就出现了“3[∶]12=4[∶]16”。从形式上看,这是一个比例,这是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将比与比例混淆了。
  2.偏学习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化简比,而在整个文本的四个环节中,直到第四个环节才出现化简比的各种方法。接触重点太慢,且经过这样或那样的暗示才引出重点内容,导致学生的思考量太低。笔者认为,真正的探究点应该放在如何化简比上,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化简比,怎么化简比,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
  二、整合后的文本处理
  经过分析,笔者决定重新审视这节课,对其进行整合。整合的总体追求是:朴素却不失简单,自然却不失思考。
  (一)“化简”形式,虽朴素但直奔重点
  如今,多媒体铺天盖地,生动的画面,强烈的感官刺激,给学生带来了很多诱惑。但那精彩的画面,有时吸引的只是学生的眼球,并不能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容量,但课堂也绝不是一个无形的、足够大的“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在这节课上,教师不妨舍去“情境”,舍去“多媒体”,舍去“发现规律”这样的假探究,摒弃花里胡哨的教学表演,丢掉蜻蜓点水式的走过场,努力把主要目标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样的教学,虽然朴素,但却直奔重点,而且时间都能用在刀刃上。
  (二)“化简”问题,很自然却深刻探究
  整节课以“你能写一个与众不同的比吗?”为主线引导所有的探究。
  【教学片段1】
  师:上节课,咱们学了比,你能写一个与众不同的比吗?(引导学生写出类似以下这些不同的比)
  ① 2[∶]3
其他文献
[摘 要]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有效的教学设计以读懂教材与了解学情为前提,而读懂教材是要读懂教材的内容、编者的意图、知识的生长点、知识间的联系等。因此,设计教学前,教师要深刻地研读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让课堂教学更加简洁而有效。  [关键词]数对 教学目标 学习起点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解决问题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四基”与“四能”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深化知识体系、有效解决问题。为照顾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多交流算理,多总结数学建模方法,进而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有效解决问题,其中,数学建模对学生数学学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建模;数量关系;组织引导  [中图分类号]
[摘要]由周长到面积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提质”的认知之旅。以“认识面积”的教学为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使学生通过多元的操作,外化面积的本质,认清面积的本质含义。  [关键词]面积;平面图形;含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8-00-02  人教版三年级教材“认识面积”是学生在已经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结合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多设计一些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教学中适时地辅以有效性提问,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活动经验;数学思维;角的初步认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
[摘要]小学数学教材里,有一类内容被通俗地称之为“规定性”知识,即经过简约化提炼和符号化表达的结果性数学知识。为了在几何测量单位的学习中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到亲切,就要把教材中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现成知识按其前人发现和认识的过程进行还原,使“结果形态的知识”通过还原加工转化为“过程形态的知识”。  [关键词]规定性知识;结果形态知识;还原;过程形态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对“烙饼问题”教材编写和教学的研究与反思的基础上,进行了教材的二次開发设计,并给出了该设计在教材中的位置安排和教学目标,阐明设计的思路与意图,以及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烙饼问题;二次开发设计;教学目标;说明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4-0013-04  一、教材的二次开发设计  周六,妈妈将和好的一
[摘要]“鸡兔同笼”是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教学内容。分析多个版本教材的“鸡兔同笼”,解读教材编排的意图,从学生的调查问卷、访谈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与难点,提出了“鸡兔同笼”重组后的学习路径,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鸡兔同笼;逻辑;单元重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6-0009-04  “鸡兔同笼”
[摘要]“课程整合”“课程拓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关注和积极实践,已经成为深化课程建设的重要理念。平时的数学教学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习题的练习,显得有些枯燥与无趣,也无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突破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数学情感、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的培育,让数学变得好玩、好学、可亲、可近。  [关键词]特色课程;课程整合;数学素养;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传统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是:确定单位“1”——确定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方法。教师根据课堂实际,从学生出发,另辟蹊径,勇于探索,用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教学,取得了意外收获。  [關键词]整理数据;初步架构;熟能生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22-02  本文所谈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
[摘 要]针对传统数学作业枯燥、单一、封闭及学生不感兴趣等弊端,适当设计形式多样的体验式作业。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性,设计作业时可抓住以下关键点切入,即抓兴趣点,为新知学习蓄势;抓夯实点,为知识内化助力;抓拓展点,为学生思维助燃;抓差异点,为学生成长蓄能;抓创新点,为学生创造添彩;抓整合点,为学生素养添翼。  [关键词]体验式作业;第一学段;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