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评价的“三棱镜”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9294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缘起:网络热帖,引发全民讨论
  日前,一篇名为《我和爸爸的便当盒》在微博上被转发3万余次,文章是日本小学生片山悠贵德写的。他3岁的时候,爸爸因病去世了。3年后,这个孩子在作文中写下对爸爸的思念。这篇作文获得了朝日学生新闻社举办的第四届作文比赛最优秀奖。很多人在感动的同时思考:这样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眼里,会是最优秀的作文吗?
  二、遭遇质问后的冷思考
  (一)执著于深度的“挖井人”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作文命题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一般不会再出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样的题目。但花样翻新的作文要求,仍指向“意义”二字。写梅花,大多要联系其报春、傲霜的品性;写小草,必然写其顽强的生命力;写春游,最后一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写给母亲洗脚的事,一定联系《感恩的心》……著名特级教师黄玉峰说:“从小学生就被教育说要注意审题,要揣摩出题者的意图,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独立的思想,这不仅是作文的问题,更是一个做人的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像个挖井人,所写的作文充溢着“新八股”的味儿,缺少他们自己的语言。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应该要有孩子的语言,我们应该把“意义”暂放一边。
  (二)留意长度的“拉面王”
  上学期,六年级毕业考试的作文题是《嘘,保密!》。我参加了作文阅卷,浏览完所有六年级学生的作文后,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次作文学生写得不错,不少作文写得很长,仿佛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接下来,我开始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比较,并根据作文要求给出分数。在复审时,有人对我的评审提出异议,认为有的作文比较短,不应得满分。听到这样的意见,我并不感到奇怪。我看过一个报道,说阅卷教师在每年高考作文评分时,对短的作文一般都不会给最高分,原因很简单,怕引来争议。这让我想到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作文字数多得高分,字数少得低分,几乎成了规则。平时的习作更是如此,字数少被认为是态度不够认真的体现,因此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学生非要兜几个圈子,把文章拉长,凑够字数。
  (三)钟情于翻唱的“刻录机”
  相信语文老师都布置学生写过《童年趣事》这一类的习作,对这样的习作开头,老师们也见怪不怪了:“童年,是欢乐的海洋。在回忆的海边,有无数的贝壳,有灰暗的,勾起一段伤心的往事;有灿烂的,使人想起童年的趣事。我在那回忆的海岸,寻觅着最美丽的贝壳……”第一次读到这样的开头时,觉得挺有美感,第二次读到就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了。如果一个班上有好几个学生这样开头,老师就应该反思了。老师或许是想走捷径,帮助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因此要求学生摘抄甚至背诵好词、好句、好段,积累语言。著名作家赵丽宏也被这样要求过。他说,起初一段时间,似乎有点用处,写作文时就把好词好句用进去了,不久就发觉,这样就没了自己的个性。
  (四)倾向于主观的“霸王弓”
  我们每周都上作文课,由于受传统的写作训练序列的影响,学期伊始,我们往往会制订一个整体计划,如训练哪些文体,突出哪种能力,设计哪些内容等。而这些计划多半从教学的系统性和写作知识的完整性出发,很少从学生的欲望、需求、体验以及学习的规律出发,所以这种教学的实质是以强制的外部规定否定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概念的界定。语文教师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老师要他写的文章紧皱眉头咬破笔杆才能勉强交差,写出来的东西言不由衷,套话连篇,但一旦有什么拨动了他的心弦,他往往下笔如有神,写出的作文童真烂漫,灵气飞扬,甚至会让老师拍案叫绝。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真心拥抱作文。写作一旦成了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一种习惯,就会成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
  三、明确评价标准
  习作评价不能搞得太复杂。有的老师制定的评价标准很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无错别字、问题对应、标点正确、及时上交、书写整洁……这看起来很细,实际上没有一个着力点。有的老师专门设计了评价表格。这样的批改对大多数习作是不适用的。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建立了“三棱镜”作文简约评价标准,即信、达、雅的习作评价标准。
  信、达、雅是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本是翻译的评价标准。我把这个标准引进作文评价体系中,赋予了它切合小学生作文的时代内涵:信者,真也;真者,不伪也;达者,至也;至者,无过无不及也;雅者,文学性也。
  (一)信,拥抱童真的回归
  1.儿童习作必须较真
  “抒写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和别人对话、交流,这是人之为人的天性,或者说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需要。”从这个意义来说,小学生作文的关键就是回到基点——用童心,说童言。学生有自己的个性,有独特的生活经历,但在老师的“教育”下,鲜活的个性、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被扼杀了,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独立人格,没有怀疑精神,这与教育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小学生应该写“放胆文”,也就是自由写作。事实证明,学生们平常的练笔、日记、心情故事,远比课堂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写得精彩。
  儿童的作文,首先求一个“真”字,即写他们的真实生活。如清明节扫墓,成人是在感怀先人的音容笑貌,而对大多数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孩子来说,扫墓更像是一次愉快的郊游,教师千万不要轻易地用“思想不健康”或者“跑题”来否定。语文教师要把保护学生的言语欲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言语冲动。
  2.儿童习作必须“顶真”
  写作文,决不能停留在表面的真实上。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个自己想设立的节日。有个学生写了《自由节》:“哎,整天和书本打交道,真没劲。几乎每堂课老师都要拖延下课时间,使我们的课间时间大打折扣。好不容易熬到中午,没想到老师进教室比我还早。到了放晚学,又有一大堆作业跟我一起回家。为了看一会儿电视,也要大费周折。爸爸说:‘你被老师表扬了才可以看电视。’这对我来说比登天还难,不让我看电视就直说,何必绕一个圈子呢?都说童年是快乐的,可我觉得童年真苦!”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习作虽然偏激,却很真实,说的是心里话。如果教师认为这类习作主题消极,学生可能就不敢再说真话了,言语尝试的冲动也会从此逐渐消失。失去言语的兴趣,这是非常可怕的。   (二)达,追寻童语的结构
  1.让语言的小溪流淌
  作文,本来是件简单的事情,就是把嘴上说的、心里想的话写下来。要想让别人看得懂,就要做到句子通顺。句子通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用词准确,句中词语排列的次序合理,符合现代人说话的习惯;词语搭配得当,让人读起来觉得顺口;句中各词语的意思前后一致,不矛盾;正确使用关联词。一个三年级学生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我想有一个卖丝袜的亲戚》:“一说到丝袜,妈妈就十分头疼。因为我家有一位‘丝袜破坏王’。哈哈,那就是我!丝袜遇到我,算它倒霉。因为我是穿一双,脏一双;穿一双,破一双。我真想有个卖丝袜的亲戚。亲戚嘛,总会送些东西,特别是做生意的。卖茶叶的送茶叶,卖文具的送文具……那么,卖丝袜的当然送丝袜喽。但是,我也要学会自己保护丝袜,因为我的梦想还没有成为现实。”读着这样的习作,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精明可爱的孩子。
  2.让每一条支流欢唱
  潘新和教授指出:“从总体来看,文章评改的重点首先是思维和思路上的问题,最需要纠正的是条理混乱、思路不清的问题,这是写作的最大毛病,在作文评改中务必要下大力气。”今天的作文评价,仍存在着重文字、修辞,轻思维、思路的倾向。因为文字、修辞这些文章表层的现象,容易被发现,而思维、思路隐藏于文章深层,评改和纠正起来比较困难。多数教师当然不会舍易求难,在梳理、调整学生的作文思路上多费工夫。这种舍本逐末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写作极为不利。
  做文章,必须要有结构意识。头脑中有了结构意识,必然会考虑开头、展开、收尾等内容。整篇文章的框架搭起来,必须有具体的“填充物”,这逼着作者搜寻素材,言之无物的弊端比较容易避免。结构意识有助于文章的条理性、层次感。注意文章的结构,从整体着眼,必然要考虑组织材料的问题,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重点写什么等,这样想过以后,文章的思路就明晰了,行文的顺序就明朗了,内容安排不合理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无视结构问题,信笔写来,乱扯乱凑,结果不是胡说八道,就是杂乱无章。如果教师只教学生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不重视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不强调作文要写自己的感受、感想和感情,那么只能教出一批高级的“鹦鹉”,到处拾人牙慧。
  (三)雅,激发童言的灵性
  1.拒绝平庸
  有的学生作文写得很长,但老师的评价写得不够具体。“具体”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细节。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能震撼我们的心灵,令我们刻骨铭心的常常是精彩、有趣的细节。小学生的作文大多数是粗线条地勾勒、朦胧化地讲述。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语言敏感力的培养,即对熟悉的事物进行陌生化发现,以生成一种新的情趣。管建刚老师说:“一片叶子在他面前飘然坠地,他弯下腰,拾起来把玩一番,这人不是小孩就是作家。”三年级上学期的一篇作文是《秋天的树叶》,我布置学生在校园里捡树叶,学生们一个个像探险家、寻宝者,在校园里来回奔走,不时发出阵阵欢呼。他们兴高采烈地呼朋唤友,热情地交流着自己的“宝贝”。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展示树叶的环节,“藏宝者们”恨不得冲上讲台。“藏宝者们”兴高采烈地介绍自己的“宝贝”。我看时机已经成熟,就让大家把自己的宝贝写下来,用文字的方式跟其他同学交流。“忽然,一片竹叶从我眼前飘过,它很长,像一把宝剑,再长一点的话拿在手里一定很有骑士的风范。我还发现一个秘密,它在太阳下晒一会儿就会失去水分卷起来。因为发现了这个小秘密,我更加喜欢这神奇的树叶了。”多么富有童趣的表达!
  2.张扬个性
  王栋生老师说自己的孩子在外面玩,叫他回家,他不愿意,冒出一句“我有我的随便”。王老师说:“他不知道‘自由’这个词,可是你看,他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个性化的语言才是最好的,最有自己的温度。作文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而不是改变学生的语言。潘新和教授说,每一个学生都是语文天才,要善于发现、顺应、养护他们的言语天性与个性、潜能和才情,让他们的言语能力得到发展,从而找到归属感和尊严感。许多时候,小学生的个性思维往往会跑到他们所能掌握的语文能力的前面,这种思维是极为可贵的。某些看似不怎么正确的语言,却包含着丰富的理性色彩和奇特瑰丽的想象。但是由于词汇贫乏,学生掌握的现有句子又不足以表达,于是就出现了词不达意的现象。这些错误,其实是学生力图打破一般的表达方式,尝试自认为最新颖的表达所致。如果教师在学生进行这种努力时不是给予理解和鼓励,而是给予批评,会扼杀学生的言语创造力。
  每一篇习作都隐藏着丰富的意味,作文评价的“三棱镜”折射出了儿童习作的七色光谱。让模糊的作文评价逐渐清晰起来,一定能开辟出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读书,不仅可以提高读写能力,还可以净化心灵、升华人格,产生一种深远的道德境界。我们要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势利导,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连读扩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这样,使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既能“入乎其内”,更能“出乎其外”,达到阅读理解的新境界。  [关键词]阅读理解 境界 兴趣 方法 习惯 视野  [中图分类号] G623
当前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实际上作文能力的好坏就在于写作心理能否充分地发挥。科学的作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写作心理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心理诉求,顺乎孩童天性。合作日记可以
[摘 要]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自身的言语实践活动脱节。因此,我们应采取“思言共融”的策略,通过情境浸润、视角置换和厚积薄发等途径,让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言共融;情境;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38-01  所谓“思
[摘 要]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通过情境与心境、工具性与人文性、生本与文本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真正学会语文、学会做人,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焕发语文课堂光彩。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境;生本;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38-01
“热闹”的课堂,似乎成了如今公开课的标志.好像唯如此,才能显示出教师技艺的高超和学生思维的积极.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的教学获得启发:真正的语文课堂更需学生的“潜
“能仁”二字取自海门市实验小学前身“能仁学堂”之名。两个字表达的意思浅显却耐人寻味:“能”,有知识,有能力。“仁”,代表着一种道德观念,其核心是爱人。“能仁”并重,人
“对话内化”教学要在明确目标和方向的基础上,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展开丰富多彩的对话,促进学生有效内化.课前预习,主动与文本进行初次对话,为积极内化做准备;课堂学
“教”和“学”是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不能孤立而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进行感悟、对文本的空白展开想象补充,并加强学法指导,这样才能处理好“教”与
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都有其独特性,那么其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必然是多姿多彩的。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让他们亲密接触文本语言,自主感悟,品出韵味,才能发展语言能力。  【案例一】  我在教学《三顾茅庐》第三小节时,一个男生突发奇想,举手发问,遂引出一段精彩的小高潮。  生:老师,大白天的,有人来拜访,诸葛亮怎么还会睡懒觉,他可能是故意装的。  师:这个想法有创意,你们认为呢?诸葛亮是有意考验刘备
“初显成人期”是指青年在成年之后仍然没有完全履行个人责任,并不断探索自己人生定位的人生历程。本文将青年人获得初职认为其正式结束“初显成人期”开始步人完整意义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