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都有其独特性,那么其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必然是多姿多彩的。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让他们亲密接触文本语言,自主感悟,品出韵味,才能发展语言能力。
【案例一】
我在教学《三顾茅庐》第三小节时,一个男生突发奇想,举手发问,遂引出一段精彩的小高潮。
生:老师,大白天的,有人来拜访,诸葛亮怎么还会睡懒觉,他可能是故意装的。
师:这个想法有创意,你们认为呢?诸葛亮是有意考验刘备,还是确实不知道刘备在台阶下等候?读读课文或联系人物特点分析一下,也可以讨论讨论。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几分钟后,小手如林)
师:认为诸葛亮是故意考验刘备的请举手,谈谈理由。
生:诸葛亮是个料事如神的人,他应该能算到刘备会来请他出山。
生:刘备前两次请诸葛亮都没见着,我想这也是对他的考验。如果他是诚心实意的,应该不会泄气。结果刘备经受住了考验,诸葛亮被他的诚心打动,才会助他一臂之力。
师:你真是个分析家,说得头头是道。听同学们分析起来确实很有道理。但王老师还想听听另一方的理由,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故意的?
生:我觉得诸葛亮事先不知道刘备要来,就算他料到刘备会来,也不会知道他到底哪天来啊。他料事如神,还不至于真是神吧。
师:对,世上没有神仙。(此时,紧张的辩论气氛开始变得轻松起来)
生:文中说“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他们没有大声喧哗,不会惊动诸葛亮。
生:诸葛亮也没有密探,不会事先探到刘备要来的消息。
师:是啊,诸葛亮虽然料事如神,但他也不至于会算到刘备哪时哪刻来吧。同学们各执己见,真让人难以判断。但王老师还是很高兴,因为在刚才的辩论中,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善于思考,大胆设想。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自己发现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反思】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关于“诸葛亮是否故意考验刘备”这一话题提出了极富创意的想法,这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但我没有回避或轻描淡写,而是抓住契机,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激情被引发,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并表达了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正是因为他们富有个性的见解,才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习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他们在认真倾听的同时各抒己见,在与别人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感悟,从而深化了对文本主旨的理解,这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灵性的课堂。
【案例二】
于永正老师教学《祁黄羊》(苏教版第八册)时有一个精彩的片段:
师:当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说他推荐杀父仇人解狐当中军尉时,纷纷登门,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他们肯定会大发雷霆,说:“你这个不孝的东西,难道你忘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吗?”
师:看得出,火气真大。
生:你父亲知道了会死不瞑目的呀!你不替他报仇就罢了,还举荐仇人当中军尉,你可真糊涂啊!
师:是啊,祁黄羊怎么这么糊涂呢?但他们只有埋怨吗?有没有替他担心什么?
生:他们担心万一解狐恩将仇报,以后暗害祁黄羊。
师:是啊,祁黄羊举荐的可是杀父仇人啊!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难道全国上下就没有一个人懂他的心吗?
生:老师,我想会有人懂的。
师:你懂吗?说说看。
生:祁黄羊肯定没有忘记解狐的杀父之仇,他也不是不孝。但是,解狐肯定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最适合当中军尉,所以,祁黄羊暂时抛弃了私人恩怨。
师:看来,你真是祁黄羊的知己啊,还有谁懂祁黄羊的心?
生:老师,去年我们学的朝代歌里说:春秋战国乱纷纷。当时各个大国争战,非常混乱,万一选错了中军尉,晋国就会灭亡,祁黄羊很爱国,他不想因为自己一个人的恩怨,害了整个国家。
师:是啊,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有冲突时,我们应该顾全大局。
师:解狐去世后,祁黄羊又格外慎重地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消息一传出,有些小人就开始说坏话了。他们会怎么说啊?
生:祁黄羊,你可真偏心,竟然好意思选自己的儿子。
生:祁黄羊肯定是想父子连心,图谋造反。
师:哇!说得可真难听,祁黄羊听了,会怎么想呢?
生:他会当作没听见,不跟这些卑鄙小人计较。
生:他会跟祁午说:“儿子,好好打一场漂亮仗,看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师:对,用实力证明一切,事实胜于雄辩嘛。祁黄羊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很高兴,还会说:“21世纪的小朋友真不简单,小小年纪就懂这么多道理。真不愧是我们龙的传人。”
师:祁黄羊夸你们了,你们也送个好词来夸夸他,或说句话来称赞这位了不起的晋国中军尉。
生:我觉得他清正廉明。
师:好词,请写到黑板上来。还有吗?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同时积累了一些词语,如爱国爱民、正大光明、为人正直、公私分明等等。
【反思】
教师要帮助学生冲破各种无形的束缚,释放自己的本真,在自由的空间里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大胆表达虽带着稚气却充满想象、灵气的心声。这个教学片段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师生对话,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时,教师创设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唤醒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对话的欲望。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无拘无束地交流着各自的感悟,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累和内化了语言,实现了自我超越。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适时引导,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起到了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也因此而展现出勃勃生机。
(责编侯艳星)
【案例一】
我在教学《三顾茅庐》第三小节时,一个男生突发奇想,举手发问,遂引出一段精彩的小高潮。
生:老师,大白天的,有人来拜访,诸葛亮怎么还会睡懒觉,他可能是故意装的。
师:这个想法有创意,你们认为呢?诸葛亮是有意考验刘备,还是确实不知道刘备在台阶下等候?读读课文或联系人物特点分析一下,也可以讨论讨论。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几分钟后,小手如林)
师:认为诸葛亮是故意考验刘备的请举手,谈谈理由。
生:诸葛亮是个料事如神的人,他应该能算到刘备会来请他出山。
生:刘备前两次请诸葛亮都没见着,我想这也是对他的考验。如果他是诚心实意的,应该不会泄气。结果刘备经受住了考验,诸葛亮被他的诚心打动,才会助他一臂之力。
师:你真是个分析家,说得头头是道。听同学们分析起来确实很有道理。但王老师还想听听另一方的理由,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故意的?
生:我觉得诸葛亮事先不知道刘备要来,就算他料到刘备会来,也不会知道他到底哪天来啊。他料事如神,还不至于真是神吧。
师:对,世上没有神仙。(此时,紧张的辩论气氛开始变得轻松起来)
生:文中说“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他们没有大声喧哗,不会惊动诸葛亮。
生:诸葛亮也没有密探,不会事先探到刘备要来的消息。
师:是啊,诸葛亮虽然料事如神,但他也不至于会算到刘备哪时哪刻来吧。同学们各执己见,真让人难以判断。但王老师还是很高兴,因为在刚才的辩论中,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善于思考,大胆设想。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自己发现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反思】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关于“诸葛亮是否故意考验刘备”这一话题提出了极富创意的想法,这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但我没有回避或轻描淡写,而是抓住契机,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激情被引发,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并表达了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正是因为他们富有个性的见解,才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习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他们在认真倾听的同时各抒己见,在与别人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感悟,从而深化了对文本主旨的理解,这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灵性的课堂。
【案例二】
于永正老师教学《祁黄羊》(苏教版第八册)时有一个精彩的片段:
师:当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说他推荐杀父仇人解狐当中军尉时,纷纷登门,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他们肯定会大发雷霆,说:“你这个不孝的东西,难道你忘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吗?”
师:看得出,火气真大。
生:你父亲知道了会死不瞑目的呀!你不替他报仇就罢了,还举荐仇人当中军尉,你可真糊涂啊!
师:是啊,祁黄羊怎么这么糊涂呢?但他们只有埋怨吗?有没有替他担心什么?
生:他们担心万一解狐恩将仇报,以后暗害祁黄羊。
师:是啊,祁黄羊举荐的可是杀父仇人啊!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难道全国上下就没有一个人懂他的心吗?
生:老师,我想会有人懂的。
师:你懂吗?说说看。
生:祁黄羊肯定没有忘记解狐的杀父之仇,他也不是不孝。但是,解狐肯定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最适合当中军尉,所以,祁黄羊暂时抛弃了私人恩怨。
师:看来,你真是祁黄羊的知己啊,还有谁懂祁黄羊的心?
生:老师,去年我们学的朝代歌里说:春秋战国乱纷纷。当时各个大国争战,非常混乱,万一选错了中军尉,晋国就会灭亡,祁黄羊很爱国,他不想因为自己一个人的恩怨,害了整个国家。
师:是啊,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有冲突时,我们应该顾全大局。
师:解狐去世后,祁黄羊又格外慎重地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消息一传出,有些小人就开始说坏话了。他们会怎么说啊?
生:祁黄羊,你可真偏心,竟然好意思选自己的儿子。
生:祁黄羊肯定是想父子连心,图谋造反。
师:哇!说得可真难听,祁黄羊听了,会怎么想呢?
生:他会当作没听见,不跟这些卑鄙小人计较。
生:他会跟祁午说:“儿子,好好打一场漂亮仗,看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师:对,用实力证明一切,事实胜于雄辩嘛。祁黄羊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很高兴,还会说:“21世纪的小朋友真不简单,小小年纪就懂这么多道理。真不愧是我们龙的传人。”
师:祁黄羊夸你们了,你们也送个好词来夸夸他,或说句话来称赞这位了不起的晋国中军尉。
生:我觉得他清正廉明。
师:好词,请写到黑板上来。还有吗?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同时积累了一些词语,如爱国爱民、正大光明、为人正直、公私分明等等。
【反思】
教师要帮助学生冲破各种无形的束缚,释放自己的本真,在自由的空间里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大胆表达虽带着稚气却充满想象、灵气的心声。这个教学片段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师生对话,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时,教师创设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唤醒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对话的欲望。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无拘无束地交流着各自的感悟,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累和内化了语言,实现了自我超越。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适时引导,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起到了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也因此而展现出勃勃生机。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