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三个“读懂”提升课堂效率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u12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学生在三年级就已学过平均数,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数据的平均水平可以用不同的量来代表,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教学中重在对数据的分析,以学生现有知识“平均数”为基础进行延伸教学,又着力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比较与合理应用以及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的求法。那么如何读懂教材?如何设计活动?如何读懂学生?采用何种方式?如何读懂课堂中学生的困难与精彩?如何让学生更明白中位数和众数出现的必要性及其作用?如何設计练习让学生更能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片断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最关注什么?
  生1:工作环境。
  生2:有没休息日。
  生3:工资。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在找工作时所关注的一个条件,我也很关心工资。
  (课件出示两家公司的“平均工资”,腾飞公司:2000元;前进公司:1800元。)
  师:你们想到哪家公司去应聘,为什么?
  生4:想去腾飞公司,那里工资高些。
  生5:想去腾飞公司。
  ……
  师:都想去腾飞公司吗?你们真现实,哪儿钱多就去那儿!
  (学生开心地笑了。)
  师(出示两家公司的月工资表):请接着观察,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到哪家公司去?为什么?这里的2000和1800分别是腾飞、前进公司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腾飞公司所有员工的“平均工资”高于前进公司的“平均工资“?
  生6:腾飞公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工资太高了,有5000和3500,比一般员工的工资高得多。
  师:是的,由于5000、3500在这组数据中太大,从而使得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增大。平均数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点评:以“一个骗人的平均数”的情景引入新课,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对比引发矛盾冲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片断二:开放质疑,探索新知
  师:腾飞公司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工资”不能代表所有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了,哪个数能代表腾飞公司所有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呢?为什么?
  (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组1:1500能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因为它在这组数据的中间。
  组2:1200能代表,因为它出现的次数最多。
  师:这两个数都有它特定的名称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8页,读一读“认一认”部分,把重要的词句做上记号。
  ……
  师: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看哪个数据能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生1:两组数据中中位数都能代表本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生2:第一组数据中的平均数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第二组的平均数能代表。
  师:什么时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能代表?什么时候不能代表?
  生3: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数和偏小数时可以代表,有的话就不能代表。
  生4:第一组数据中的众数能代表,第二组数据的众数不能代表。
  师:众数在什么情况下能代表本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生5:出现的次数相当多或者在中间位置时。
  师:看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能否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是不固定的,对吗?
  生6:“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能否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点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设问使学生心海波涛翻滚,思维碰撞。同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出中位数和众数,结合课本,加深理解,并在对比分析中深化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提高了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统计量进行分析决断的能力。这样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片断三:分层练习,获取方法
  1.找众数。
  师:下面是我昨天了解的你们班上部分同学的年龄、身高、体重,得到了三组数据,请你们找出各组数据的众数。
  年龄(岁):10 11 12 12 12 11 13
  身高(米):1.30 1.50 1.45 1.50 1.45 1.50 1.45
  体重(千克):26 28 30 39 25 27 34
  生1:第一组的众数是12,因为它出现次数最多,三次。
  生2:第二组的众数有两个:1.45和1.50,都出现了三次。
  生3:第三组数据没有众数。
  师:你们发现一组数据的众数个数有几种情况?
  生4:有一个或多个,也可能没有。
  2.找中位数。
  ①出示两组数据,独立思考。
  3 12 18 25 27
  4 9 17 15 6
  师:请同学们找出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
  生1:第一组的中位数是18,因为它在最中间。
  生2:第二组的中位数是17,因为它在最中间。
  师:大家是否都同意?为什么?
  生3:不是17,是9。
  师:你们认为是哪个?
  生4:是9,因为要先排序。
  ②把前面两组数据的个数变换后找中位数(第一组减一个,第二组加一个变成偶数个)。
  3 12 18 25
  4 9 17 15 6 13
  师:刚才呢?它们的中位数又是哪个?
其他文献
拜读《余映潮讲语文》,一次次醉意朦胧——语文课堂,原来可以这样清新雅致,这样赏心悦目,这样热情奔放,这样婉约缠绵……俨然一篇篇风格不同、形式各异的精美散文——  课堂之美  结构美——精巧的文章结构,常能以其“建筑美”让读者一见钟情。余老师的“板块式”课堂教学模式,则给我们呈现了语文课堂的建筑之美。它以“板块”来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这样,课堂教学更有条理,活动内容更加集中,学
从“编码”中解读“信息”,重在提取,将“信息”汇集制作成“编码”,重在创造。教师应怎样将学生的视角转向“编码”背后,走向“编码”的纵深处?又以怎样的姿态给学生“编码”的眼光而非“读码”的技能呢?  一、采集筛选,做到简洁完整  信息的采集和筛选是编码的重要前提。只有尽可能全面完整地采集信息,并进行精心筛选,找出需要编码的重要信息,才能为科学编码提供依据。  教学中,笔者与学生一同采集本班所有图书上
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在小学阶段更多地表现为在各类现象间建立联系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善于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怎样帮助学生以最科学、最准确的途径形成抽象概括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求同,从具体“形象”到形成“表象”  所谓求同
设计者罗斯爵士  一战时期,加拿大军队曾短暂装备罗斯Mark Ⅲ步枪。但因其自身问题及问题本身被夸大,很快退出现役。  罗斯步枪是以它的设计师查尔斯·罗斯爵士的名字来命名的。查尔斯·罗斯是位英国后裔,他可谓是一名最与众不同的武器设计者。罗斯11岁时他的父亲过世,此后罗斯继承了第9世Balnagown男爵的封号。罗斯在世时是英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是英国最大的地主,拥有的地产达到366000英亩,雇佣
人教版修订教材,相对原实验教材来说,其编排内容的增与减,变与不变,一线教师需要学习、比较、揣摩和研究,做到理清脉络,正确把握,走实教材,有效教学。  一、全册内容的比较分析  修订教材与原实验教材相比,整体变化:  1.保留了“表内除法(一)(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与千克”四个单元的内容。  2.删去“解决问题”单元,将其中部分内容调整到“混合运算”单元;删去原综合与实践“剪一剪”和“有多重”内
丁琴  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小学数学教师、湖北名师。从教二十多年,形成了“朴实中彰显灵性,简约时催生智慧”的教学风格,四次获国家、省级教学比武奖,近四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近五十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  再在学校见到丁琴,已经距记者第一次在潜江实小见她时隔近10年。  此次地点,变成了她刚加入的新家庭——丁琴喜欢用“家庭”来形容现在的这所民办学校——潜江市德
思维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即智力)的核心,而抽象概括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对具体、形象、鲜明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对抽象的内容不易接受。  如何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呢?现以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一课为例,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从表象开始,逐步抽象  表象是连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桥梁。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
善待每个独特的生命是开放式教学的灵魂。预留充裕的时间,创设足够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享受体验的过程;永葆耐心,放平心态,让每个学生参与立足文本的大众交流;陶醉于“局内人”的怡然自得,品尝“局外人”的理性审视。这些,是奏响开放式教学不可或缺的调子。下面以人教版第六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谈谈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珍视学生的“一亩三分地”——指向体验的独有  反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课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用日记的形式将其写下来,能培养数感,激发学生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育才二小以此为突破口打造导师团队,把教师个人的优势整合成集体智慧,实现了课堂高效。以下展示的是一次团队共研的成果。  这次共研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1.布置课外实践调查。课内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一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千米”。学生选取了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中一个独有的小单元。它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为探寻这一小单元的教学策略,专门组织了课例研讨活动。  一、教学片段与评析  (一)激趣引入:做事要明确先后顺序  师:上课之前先做一个小调查,你们晚上几点睡觉?睡觉之前做些什么呢?  师:小芳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