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裔美国人的历史传承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S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非洲裔美国黑人想重新找回自己的非洲根源,并且想要摒弃他们在美国的历史传承。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通过短篇小说《日用家当》中三个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两床被子和搅乳棒的象征意义,传达出了美国黑人在界定自己的文化上的身份的时候,既要重视自己的非洲根源,又要接受在美国的历史传承的思想。
  关键词:非洲裔美国人;历史传承;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在《日用家当》中,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讲述了一个妈妈与其两个女儿冲突关系的故事。在表面上,小说告诉我们一位母亲如何逐步拒绝她的成功的大女儿的价值观,而赞成她的不幸的小女儿的实用价值观。而更深层面上,作者探索了历史传承的概念。
  故事定位在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这正是非洲裔美国人艰难地在文化上定义他们的个人身份的时候。许多黑人想重新找回自己的非洲根源,并拒绝或否认他们在美国的传承,因为这里充满着痛苦和不公正,小说中虽然没有正面谈论这方面的冲突,但在多处触及了这些黑人和白人的冲突和矛盾:黑人养的牛被白人毒死了,黑人便彻夜不眠地端着枪戒备;母亲说她没有受过教育,是因为上到二年级时学校关闭了。这些从一个侧面透露了黑人在美国所遭受的不公平的待遇。所以,一些民权运动的激进分子主张彻底摒弃非洲黑人在美国的文化遗产,重新找寻本民族的在非洲的灿烂文化的根源。
  艾丽丝·沃克认为,一位非洲裔美国人既是非洲人又是美国人,否认在美国的传承是不尊重祖先的表现,同时对于非洲裔美国人的文化与历史传承也是有害的。她用妈妈、迪伊(Dee,Wangero)、麦琪(Maggie)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两床被子和搅乳棒的象征意义来突出“既要重视自己的非洲根源,又要接受在美国的历史传承的思想”这一主题。
  二 日用家当的主题分析
  1 关于被子和搅乳棒的寓意
  “这两床被子是迪伊外婆用一块块小布片拼起来,然后由迪伊姨妈和我两人在前厅的缝被架上绗缝而成的。” “两床被子上都缝有从迪伊外婆五十多年前穿过的衣服上拆下来的布片,还有杰雷尔爷爷的佩兹利涡旋纹花呢衬衣上拆下来的碎布片,还有一小块褪了色的兰布片,大小只相当于一个小火柴盒,那是从依兹拉曾祖父在南北战争时穿的军服上拆下来的。”被子对于妈妈有着特殊意义。当她触摸被子时感觉能触摸到被子代表的人。沃克以被子来象征妇女之间的关系,在文中这种关系指几代女性之间的关系。被子代表一个已经逝去的经历,也象征着美国黑人的历史遗产,谁能拥有这两床被子,也就成为了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被子不是沃克用来展现母亲对历史传承内在理解的惟一道具,她还利用奶油搅拌器来突出母亲与家庭之间的关联:
  “我把它握在手里一段时间。不需要仔细凑过去看就能看出搅拌器把柄上由于长年累月握着搅动而留下的凹进去的握痕。事实上有很多小的凹槽;你可以辨别哪个是拇指压出的印子,哪些是其他手指留下的印子。搅乳棒的木料取自大迪伊和史大西住过的庭院中长的一棵树,木质呈浅黄色,甚是好看。”
  当妈妈手中拿着奶油搅拌器把手时,她似乎正在触摸着那些之前所有用过这个奶油搅拌器的人的手。她对搅乳棒和被子的称赞正是基于她对这些东西的制造者和使用者的爱。
  对于母亲来说,被子和搅乳棒不仅仅是物件、装饰品或者是日用家当,而是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和遗产,是黑人的衣钵,这两床被子和搅乳棒的归属问题,也是历史遗产传承人的选择问题。当母亲从大女儿迪伊手里夺过被子送给小女儿麦琪,也就代表了母亲的选择,同时也可以说是作者沃克的选择。
  2 女性形象与其历史传承的观点的解读
  (1)大女儿迪伊(Dee):迪伊聪明、漂亮、自信、时尚,接受的是美国白人的高等教育。“迪伊的肤色不那样黑,头发好看,身材窈窕而丰满。她的腿是那样的修长,好像是上帝亲自为她定做的;迪伊个性强,她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不顾一切拼命的要,不达目的不罢休。”“妹妹觉得姐姐真正是生活的主人,想要什么便能得到什么,世界还没有学会对她说半个不字。”迪伊是家里惟一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全家尤其是母亲的骄傲,文章开始,母亲和妹妹在大扫除,正是为了迎接迪伊的到来。在母亲和妹妹的眼里,迪伊简直就是知识和高贵的象征,迎接她的到来,就像臣民迎接女王的大驾光临。
  迪伊在大学时代就参加了黑人权利运动,且深受其影响,并积极致力于非洲文化根源的寻找中。当人们以非洲文化为时尚时,她盲目地追随。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Wangero Leewanika Kemanjo。其实,Wangero和Kemanjo是东非人吉库尤(Kikuyu)民族Wanjiro和Wamenjo的错拼,中间名字Leewanika有点像Lewanik(1842-1916年赞比亚国王的名字)。沃克为迪伊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她认为这样“时髦”,让她有非洲骄傲公主的感觉。(Helga Heol,1999)她穿着非洲传统民族服饰,黄颜色的长裙,黄颜色正是非洲妇女最喜欢的颜色。这种肤浅是很多投身黑色力量运动,但其实并不理解其中真正的意义的典型的黑人代表。迪伊认为,对这些表面的东西的追求就是尊重了自己的非洲文化传统了,其实她对所继承的非洲文化传统传承茫然无知,她对美国文化也知之甚少。她只知道她被命名叫迪伊是为了纪念她的姑母迪伊,但是她并不知道这个名字在这个大家庭里沿用到底有多久的历史。晚饭过后她很随意地决定要拿走搅乳棒,尽管她并不知道这个搅乳棒的历史。随后,当她决定想要拿走被子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因为这条被子是用祖母穿过的衣服制作的,并且由祖母亲手缝制而成。实际上,这条被子是迪伊的祖母、姑母和母亲一同制作的,并且上面有她们祖母、祖父、曾祖父补过的补丁。迪伊对她家族知识的认知不足,这在黑人人权运动中,对美国传统传承漠视具有象征意义。
  沃克利用迪伊这个人物作为黑人运动的象征,从而塑造出那些聪明、美丽且有心声和进取心的黑人。他们中很多人由于了解了非洲黑人在美国的血泪史及所遭受的不公正的甚至屈辱的待遇,所以想找回自己的非洲文化根源,并完全摒弃非洲黑人在美国的历史传承。这种态度是盲从的、肤浅的,实际上,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也是混淆和片面的。当迪伊宣布不再叫迪伊而改名时,她说,“我无法忍受按照那些压迫我的人的名字给我取的名字。”其实,“她并不知道迪伊这个名字实际承载了家族的历史和文化脉络,具有特殊的意义,而迪伊所做的一切不仅显示了她的无知,而且也使她更加远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王晓英,2005)其结果,迪伊们拒绝了自己所要探寻的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这是极具讽刺意义的。   (2)小女儿麦琪(Maggie):麦琪丑陋、自卑、懦弱、忍让、顺从、逆来顺受。沃克用麦琪的形象来代表非洲裔黑人在美国疤痕累累的伤痛文化,“麦琪身上的伤疤也寓意奴隶制度的大火和种族压迫为黑人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记。母亲理解麦琪的苦痛,却无法抚平伤痛,给以慰籍。”(姚晓东,2006)这个人物也代表了美国黑人被忽略和漠视的美国遗产。
  妈妈第一次形容麦琪天性时就说她和姐姐相处时会紧张:她会站在角落为自己四肢上的伤疤自怜自哀,用惊吓和嫉妒的眼神看着她的姐姐。接下来妈妈做了更详尽的描述:
  “你有没有见到过一个跛了腿的动物,比如说一只狗,被一个粗心莽撞的有钱买得起汽车的人压伤后侧着身子向一个愚昧的对它表示关切的人走去时的样子?我的麦琪走路时就是那个样子。自从那次大火烧垮房屋之事发生后,她一直是这个样子,下巴贴近胸口,眼盯着地面,走路拖着脚。”
  尽管妈妈对麦琪有很多负面意见,但麦琪很清楚她的“遗产”。这点在她对搅乳棒的描述上格外明显。“那是迪伊姨妈的第一个丈夫做的”,麦琪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麦琪很清楚搅乳棒的历史来历,也清楚两床被子的渊源,而且麦琪还学会了缝被子。当她和妈妈说,“让她拿去吧,妈妈。”她说着,就像一个已经习惯于从来也得不到什么,或从来没有什么东西属于她一样。“不要那些被子我也能记得迪伊外婆。”从这些描述里,不难看出麦琪比姐姐更了解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实际上,她才是非洲文化的传承人。
  (3)母亲:母亲健壮、粗糙、能吃苦耐劳,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并不是没有见识的女人,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是普通美国黑人的典型代表。“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一个大块头、大骨架的妇女,有着干男人活儿的粗糙双手。冬天睡觉时我穿着绒布睡衣,白天身穿套头工作衫。我能像男人一样狠狠地宰猪并收拾干净。我身上的脂肪使我在寒冬也能保暖。我能整天在户外干活儿,敲碎冰块,取水洗衣。”这种描述和她受过的教育引导读者得出结论:这个女人以她的天性中的实用性而自豪,她没有花大量的时间来思考抽象的概念,如文化传承。但是,她缺乏教育和修养,完全没有阻止她对历史传承的固有的理解,因为这是以她对她的先人们的爱和尊重为基础的(沃克,412);对于两床被子上星星点点的布片,母亲都能一一数出它们的来源。她知道这木料取自大迪伊住过的庭院中生长的一棵树,妈妈对家族中传承下来的物件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的珍惜可以让我们看到黑人传统文化遗产传承的希望。
  故事开始时,妈妈表明了她对迪伊的矛盾态度。她对迪伊的成功感到自豪,在羡慕其能力的同时又对她自私、自负的本性感到不舒服。母亲是一个纽带,就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一样,将麦琪、自己和迪伊联系起来。这样,遗产才能够在黑人社会中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黑人的文化才能有更高更远的发展。小说中的母亲拥有比较明智的眼光,懂得珍惜生活,看到了两个女儿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最终把象征文化和历史遗产的被子传给了代表传统文化、性格顺从、忍让的麦琪。
  三 结语
  60年代末的黑人种族自觉过程中的豪言壮语是颇具讽刺意味的(Cowart,182)。小说的主旨似乎是去挑战黑人人权运动,其实是探讨黑人如何承认和尊重他们的美国文化的传承。作者批评和质疑了一些黑人人权运动的激进分子,盲目推崇寻根文化,一味摒弃美国历史传承的观点。文化遗产的传承不是简单地改变名字和服饰,也不是追逐时尚,也不是把代表历史遗产的被子挂起来当艺术品来欣赏,也不是把搅乳棒想出更艺术的用处。历史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是应该被当作日用家当一样,每天使用的,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真正的历史传承是由人来构成的:那些值得尊重和敬佩的人,就像这床先人用碎片编织的五彩被子,绚丽灿烂。而历史就是历史,她不会因为你逃避或者不尊重就不存在,因此,非洲黑人,在尊重非洲文化传统、重新定义自己的文化身份的同时,一样要尊重黑人在美国的历史传承,只有这样,非洲的灿烂文化才可能在被子的代代相传中,在会缝被子的麦琪们手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White,David.Everyday Use:Defining African-American Heritage.2001.Anniina''s Alice Walker Page.19 Sept.2002.
  [2] Cowart,David.Heritage and Deracination in Walker’s Everyday Use:Studies in Short Fiction 33(1996).
  [3] Hoel,Helga.Personal Names and Heritage:Alice Walker’s ''Everyday Use''.2000.Trondheim Cathedral School,Trondheim,Norway.30 Jan.2000.
  [4] Walker,Alice.Everyday Use.Literature:Reading Fiction,Poetry,Drama,and the Essay.4th ed.Robert DiYanni,Ed.New York:McGraw Hill,1998.
  [5] 姚晓东:《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日用家当解读》,《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9期。
  [6] 王晓英:《论艾利斯·沃克短篇小说日用家当中的反讽艺术》,《外国文化研究》,2005年第4期。
  作者简介:孙永杰,女,1970—,河北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原型理论为基础,对《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柜》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中除了宗教原型以外的其它与儿童因素相关的原型线索加以分析后发现:作品中的角色所体现的原型思维方式和言行方式与儿童的天性较为吻合,可以满足儿童读者的“伙伴心理”、“英雄情结”以及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因而对儿童读者来说,该作品无异于一次思想上的狂欢盛宴。  关键词:《纳尼亚传奇》;原型;儿童  中图分类号:I10
期刊
摘要:莎士比亚的《奥瑟罗》以悲剧结局而震撼人们的心灵,但这出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人物性格内因角度分析悲剧造成的成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一面心灵的镜子。  关键词:奥瑟罗;悲剧;心理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威廉·莎士比亚开始他的创作是从喜剧开始的,他曾乐观地歌颂人性的真、人性的善,赞叹人的美和力量。他写过许多用聪明才智战胜生活中各种矛
期刊
摘要:莫泊桑的《项链》自问世以来,多被读者解读为一个爱慕虚荣、贪图奢华的悲剧故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也成为评论界备受争议、褒贬不一的人物形象之一。主流观点认为她是一个不自量力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典型;也有观点认为她善良、诚实、勇敢、坚毅。本文认为,在现代礼仪视野下的玛蒂尔德显然不乏自爱自尊、讲究礼仪、诚实守诺、勇于担当的生活态度和品德。  关键词:华丽转身;现代礼仪;玛蒂尔德;诚信守
期刊
摘要:《推销员之死》是亚瑟·米勒的巅峰之作,是一部表现世俗人生的代表性剧作。主人公虽然一生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奋斗拼搏,但最终其美国梦还是破灭了。本文剖析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原因,同时也肯定了他终生为理想努力奋斗的精神。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戏剧;美国梦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亚瑟·米勒戏剧创作的巅峰之作。该剧作结构简单,仅由两幕和尾声三部组成
期刊
摘要: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描述了主人公狄狄与戈戈为自己的存在苦苦寻求意义的痛苦过程,揭露了存在的荒诞。而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从哲学角度用神话人物西西弗受诸神惩罚的过程说明存在的荒诞。本文试图将两部著作相结合,以加缪的观点解读《等待戈多》,阐释主人公狄狄与戈戈是西西弗式的荒诞英雄。  关键词:加缪;贝克特;西西弗;狄狄与戈戈;存在;荒诞英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西西弗
期刊
摘要: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纵观奥尼尔的悲剧作品,尽管采用了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但现实主义为其精髓和根本。本文重在阐述现实主义手法在奥尼尔早期、中期以及后期作品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现实主义;尤金·奥尼尔;悲剧艺术;表现形式;精髓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在时间跨度长达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
期刊
摘要:意象是诗歌的主体。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意象具有具象性、隐喻性、民族性的特点。本文结合现代美国田园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意象分析了诗歌意象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诗歌意象语言;性质;特点;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意象是指通过记忆和想象对某事物的心理表征,即用心理图片、形象、画面来表现人们在理智和感情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期刊
摘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简·爱》中的简·爱分别是中西文学史上十分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及女性主义三个方面来对比这两位生活于不同时空的女性形象,解密经典人物的魅力,探讨女性主义在中西文学中的差异,了解中西文学的特征。  关键词:林黛玉;简·爱;社会背景;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
期刊
摘要:在美国南方作家中,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其深刻的主题、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写作手法赢得了评论家和中外读者的一致喜爱。《好人难寻》作为奥康纳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被国内外学者从各种研究视角加以研究。鉴于该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源自老祖母的一次舌误,因此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过失心理学角度对其分析,以探寻出此过失背后的深沉意义。  关键词:弗兰纳里·奥康纳;过失心理学;舌误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
期刊
摘要: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末期纨绔作风与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脱离道德准则的唯美主义作品,长期以来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界引起持久的争论。本文将其作品放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后认为,王尔德和他笔下的纨绔子们并非一味颓废腐化,而是具有悲剧性色彩的时代英雄。本文肯定了唯美主义纨绔子们起到的道德警示作用,同时分析了王尔德式英雄遭遇的尴尬困境。  关键词:奥斯卡·王尔德;纨绔子;唯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