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乡老屋后有一片广阔的竹林,这片竹林是我儿时的乐园。
我常跟爷爷一起挖冬笋。爷爷是挖冬笋的高手,他总能准确地觅到一根竹鞭的隐藏之地,用锄头刨几下,便能挖到一根粗粗的黄白色的竹鞭。我知道,只要找到竹鞭,我们就能有一大篮子的收获。每当爷爷挖到竹鞭时,总是笑呵呵地对我说:旻旻,看住了,别让它跑了。我便提着竹篮,蹲在露出的竹鞭前,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爷爷手中的小铁铲刨开泥土露出的一个个笋尖,排队成行。在我的欢呼雀跃声中,一竹鞭的冬笋完好无损地落入了我的竹篮中。
春天,我便跟着堂哥堂姐们到竹林里挖春笋。春笋的个儿比冬笋大多了,有的笋大到我一个人都抱不动。
我们家的竹床、竹篮、竹凳子,竹筷、竹勺、竹锅铲,都是产自屋后竹林。
也许是受屋后竹林的荫蔽,老屋成了我离开家乡后消暑的好去处。
每次从繁华的都市带回的一身疲惫,在竹林摇曳的舞姿中,在穿过竹林的微风吹拂下,在青翠的竹叶低吟浅唱的天籁声中,一扫而光。步入竹林,顿时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哼着小曲儿,我又一次走进了那片竹林。雨后的竹林静谧安宁,一阵微风吹过,竹叶簌簌作响,飘落的水滴散在前额,凉丝丝的。透进竹林的阳光,一束束,一丝丝,金灿灿,笔直笔直的,更平添了一份静寂与幽深。
嗅着清香,品着美味,就着月色,吹着竹风,我的耳边仿佛回响起了悠扬的笛声。那空灵的笛声就像是来自天边一般,飘忽不定却又悠长悦耳。“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离乡的几年生活确实也让我产生如刘禹锡、向秀般浓浓的思旧之情。让人欣慰的是,我比刘禹锡和向秀幸运得多。他们思旧,除了文字,估计就无以寄托情感了。而我,还有这一片深深的竹林,慰藉我的每一寸情思。
竹之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古代写字画画用的笔管,都是用竹管制成的。用竹制成吹奏的乐器非常之多,如“笛”、“箫”、“笙”等,不胜枚举。
家乡的短笛都是就地取材,以细小而坚韧的竹为原料制成的。吹奏起来,那声音也秉承了竹林的悠远宁和,十分悦耳动听。除了笛子,还有快板,就是简单地用绳子将两个竹片连接在一起做成的传统打击乐器。
月夜,躺在竹床上遥望星空,对一个都市人而言,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你可以什么都不想,静听万籁有声;你也可以什么都想,放逐思想的野马,穿越古今。竹是古代文人画师所爱,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爾东西南北风”便描画出了竹子的神韵。竹子被古人赋予为坚韧不拔、虚怀若谷、节操高尚的君子的象征。冰封大地中银装素裹的雪竹与斑斑点点的湘妃竹,成就的是哲学命题中的阴阳刚柔的两极。
竹林,对我而言早已不是儿时简单的回忆,它让我懂得更多。它丰富了我的生活,愉悦了我的心情,强健了我的生命。
竹林,让我真正感受到灵魂的安宁,重拾那颗赤子之心,迈出坚毅的每一步。
我常跟爷爷一起挖冬笋。爷爷是挖冬笋的高手,他总能准确地觅到一根竹鞭的隐藏之地,用锄头刨几下,便能挖到一根粗粗的黄白色的竹鞭。我知道,只要找到竹鞭,我们就能有一大篮子的收获。每当爷爷挖到竹鞭时,总是笑呵呵地对我说:旻旻,看住了,别让它跑了。我便提着竹篮,蹲在露出的竹鞭前,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爷爷手中的小铁铲刨开泥土露出的一个个笋尖,排队成行。在我的欢呼雀跃声中,一竹鞭的冬笋完好无损地落入了我的竹篮中。
春天,我便跟着堂哥堂姐们到竹林里挖春笋。春笋的个儿比冬笋大多了,有的笋大到我一个人都抱不动。
我们家的竹床、竹篮、竹凳子,竹筷、竹勺、竹锅铲,都是产自屋后竹林。
也许是受屋后竹林的荫蔽,老屋成了我离开家乡后消暑的好去处。
每次从繁华的都市带回的一身疲惫,在竹林摇曳的舞姿中,在穿过竹林的微风吹拂下,在青翠的竹叶低吟浅唱的天籁声中,一扫而光。步入竹林,顿时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哼着小曲儿,我又一次走进了那片竹林。雨后的竹林静谧安宁,一阵微风吹过,竹叶簌簌作响,飘落的水滴散在前额,凉丝丝的。透进竹林的阳光,一束束,一丝丝,金灿灿,笔直笔直的,更平添了一份静寂与幽深。
嗅着清香,品着美味,就着月色,吹着竹风,我的耳边仿佛回响起了悠扬的笛声。那空灵的笛声就像是来自天边一般,飘忽不定却又悠长悦耳。“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离乡的几年生活确实也让我产生如刘禹锡、向秀般浓浓的思旧之情。让人欣慰的是,我比刘禹锡和向秀幸运得多。他们思旧,除了文字,估计就无以寄托情感了。而我,还有这一片深深的竹林,慰藉我的每一寸情思。
竹之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古代写字画画用的笔管,都是用竹管制成的。用竹制成吹奏的乐器非常之多,如“笛”、“箫”、“笙”等,不胜枚举。
家乡的短笛都是就地取材,以细小而坚韧的竹为原料制成的。吹奏起来,那声音也秉承了竹林的悠远宁和,十分悦耳动听。除了笛子,还有快板,就是简单地用绳子将两个竹片连接在一起做成的传统打击乐器。
月夜,躺在竹床上遥望星空,对一个都市人而言,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你可以什么都不想,静听万籁有声;你也可以什么都想,放逐思想的野马,穿越古今。竹是古代文人画师所爱,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爾东西南北风”便描画出了竹子的神韵。竹子被古人赋予为坚韧不拔、虚怀若谷、节操高尚的君子的象征。冰封大地中银装素裹的雪竹与斑斑点点的湘妃竹,成就的是哲学命题中的阴阳刚柔的两极。
竹林,对我而言早已不是儿时简单的回忆,它让我懂得更多。它丰富了我的生活,愉悦了我的心情,强健了我的生命。
竹林,让我真正感受到灵魂的安宁,重拾那颗赤子之心,迈出坚毅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