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方法的整生建构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e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鼎生在《超循環:生态方法论》一书中提出了学术研究的超循环方法,袁鼎生提出的超循环方法以生态辩证性为本质特点,生态辩证性又集中体现为袁鼎生生发的整生范式,整生范式是生态辩证性的具体体现与演绎,是最高形态的生态范式。因此袁鼎生提出的超循环方法是一种体现系统创新和超越创新的辩证、动态、整生的学术方法,既是一种基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学术方法,亦是一种普适的学术方法和研究方法。
   对学术研究方法的探讨,不仅事关学术本身的健康发展、使学术研究实现理性的自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方法论的反思、建构与研究,甄别学术、规范学术、锻造出真正的学术精神来,提升学术的价值内蕴,使学术具有更为成熟的文化品质,有效推进民族精神内涵素质的塑造。从这意义上来说,探讨学术研究方法论就有了十分重要的价值。袁鼎生教授即是在学术浮躁和学术价值标准不一的学术研究背景下静心沉思学术研究的真正理路、创新探究学术方法的整生构建。袁鼎生教授在《超循环:生态方法论》一书中并不是单纯的从技术、工具的层面探讨一种学术方法,而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种“有意味”的方法,作者是在综合和深化理论生态美学、历史生态美学、应用生态美学的基础上,结合一直以来的生态美学的理论和实践积淀,系统探讨以学术人生、学科系统、学术活动的主体的生态方法。
   一、超循环方法提出的基础
   学术研究素有人文方法和科学方法的区分,这两种方法一直以来是作为学界研究的基本方法,随着学科边缘的扩大和学科的交叉发展,学界呼唤新方法的出现,结合学术研究实践,生态方法由此产生。一直以来,虽然生态方法频繁被人提及,但只是抽象的提及了生态方法的特点和价值立场,并没有未形成系统性的方法和方法体系。超循环本由德国科学家M·艾肯在二十世纪70年代直接从生物领域的研究中提出,研究细胞的生化系统、分子系统与信息进化。后来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到自然和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袁鼎生教授超循环这一自然科学的范畴,提炼为美学范畴,并以此作为生态方法的元范畴,进而建立了生态方法体系。这一方法系统是由袁鼎生教授在生态美学研究过程中生发的生态整生的方式而建构起来的,因而这种方法在根底上是一种生态辩证方法,同时由于生态方法的综合性,著作中提出的方法适合其他学科方法的探索。
   在本书的前言中,作者指出:“超循环是最高的学术规律、生态规律、自然规律,是三者的耦合为一。……学术之道、社会之道、自然之道,都是超循环之道。方法生态、地球生态、宇宙生态,都是超循环生态。学术方法、学术体系、学术对象、学术生境、学术环境,都走向超循环。方法生态与学术生态同一,学术生态与研究对象的生态同一,研究对象的生态与所属生境、环境的生态同一;凭借递进的同一性,方法生态与上述诸者耦合并进,遂成整生性,遂成立体或整体的超循环。”
   二、超循环方法的整生建构
   超循环作为一种学术方法被引入生态美学理论体系中,具有生态美学方法的一般特点即广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由此超循环可以上升为一种更为一般的学术方法和研究方法。超循环在袁鼎生的这本著作中,除了以上的特点,还具有本书独特的理解,在袁鼎生看来,生态辩证性是其超循环方法的核心要素,这一要素亦贯穿着袁鼎生的整个生态美学思想中,生态辩证性以非线性生态有序、复杂性生态中和、动态衡生等为精要,生态辩证性在袁鼎生的方法论中集中体现为其生发的整生范式,整生范式是生态辩证性的具体体现与演绎,是最高形态的生态范式,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学术规范,整生范式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系统性、生成性和动态性。
   学术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学术素质的一步步培养、学术路线的明确和具体化,实则离不开学术活动的展开和深化。学人走向大师的过程亦即学人如何把自己的学术人生融入到学科系统的建设以及学术活动的展开中,三者的每一个体内部是以超循环的方式发展变化,三者之间则是多向互动的关系,更是辩证动态的关系,三者通过整生的方式得以统一起来,最终在整体上形成了超循环。
   三、超循环方法的价值立场和意义
   学术是人性之内在力量、人性之美的表征。大卫·休谟在《人性论》的引言中指出:“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
   虽然袁鼎生教授在书中是在探讨一种学术方法,作者希望给学人的学术人生一种指导和启发,但作者并不简简单单的在探讨一种方法,仅仅把学术方法当作一种工具,而是强调了学术本身,强调方法与学术的统一,方法与对象的统一。作者正是做到了人生学术化和学术人生化的统一,很好的做到了学术与人生,人生与方法的辩证统一。因而,袁鼎生教授的研究很好的做到了诗性、理性、艺术哲性的统一,从而建立起了科学理性、艺术哲性、人文诗性相结合的生态美学理论体系和生态美学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袁鼎生.超循环:生态方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吴元梁.科学方法论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 陕西: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胡 钉(1986 -),男,湖北十堰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09级文艺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大众文艺。)
其他文献
离开沙漠已经多年了,现在回想起来,爱恨交加相互纠结,无法让人轻言忘却。   曾经生活在大大小小的沙丘中,想甩都甩不掉,那时心生过怨恨和恐惧。那种怨恨和恐惧产生于沙粒击打脸上引起的痛苦中,产生于被风沙围困在家里的无奈中,产生于那一碗清水中沉淀在碗底的沙粒间,也产生于沙暴掀飞帐篷的惊恐和无奈中。除去这些怨恨和恐惧,细细想来,沙漠中留下的欢笑和感悟却更让人铭记在心。   沙漠中的水塘是孩子们学习游泳
期刊
没有文化,历史上不会有永存的事物。  历史和文化是地域的灵魂,是一个族群集体的记忆,是无形的根,无价的宝。  当下,正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刻,却遭遇了现代精神的缺失,这已经是尽人皆知与不容回避的事实。  而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最精致也是最重要的精神现象,正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中溃不成军,处于坚难的境地。尽管如此,有良知的知识精英们仍然在坚守着。  每个地域有其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乐都处在黄土
期刊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 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是楚人祭祀的古曲,在屈原之前就已经存在,屈原依原曲填了新词。《山鬼》是屈原的《九歌》十一首诗中
期刊
湟源,是一片古老神秘的土地。岁月悠悠,人文更新,沉淀了一份十分深厚的文化资源,博大精深,经纬天地,令人惊叹。其中的酒文化是湟源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独具,值得评说。   湟源酒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产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战国策·魏记》载:“昔者帝女命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晋江统著《酒诰》曰:“酒之所兴,肇之上皇。”这些带有传
期刊
党已九十高龄   全党同庆   举国欢腾   共举杯   同饮尽   功高寿高志亦高   百岁待启程     历经艰难险阻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走长征   驱日寇  
期刊
我院自2008年2月开始正式应用清华大学开发的“清华教育在线”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以来,其带给我们在教务管理乃至教学过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变革。分析教务管理系统在我院的应用状况,总结使用经验,发现应用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建立与教务管理系统相适应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完善组织职能,提高教务管理效率,进一步深化我院教务管理乃至教学信息化,促进我院持续进行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教务管理系统在
期刊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课程设置更为完善,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应当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优秀的教材、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些都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去组织实施。可以说,教材是前提和基础,教学方式方法是重点,教师则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期刊
文章介绍了《翻译批评中的语料库方法——用Wordsmith工具分析的两个译本》译文的主要内容,并且从选题意义、论证方式与效果以及文中存在的其他问题等方面对该文进行了评论与分析。   一、引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升君、文军在2008年6月第8卷第2期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Research in Foreign and Literature) 上发表了《翻译批评中的语料库方法
期刊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出生于维也纳一个有着良好教养的富有的犹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经营纺织的成功的商人,母亲是金融世家之后。1899年,茨威格中学毕业考上了维也纳大学,学习德国文学和法国文学,1903年获得博士学位。他常周游欧洲各国,遍访各国文艺界名士,与罗丹、法朗士、罗曼·罗兰等来往密切。这是一个充满着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时代,“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世界显得美丽而又合理,就像
期刊
我国的教育总目标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学三方面任务的有效完成,即: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對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启发式教学即为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旨在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认识过程所采用的诱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教学方式。“启发”一词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