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初秋,我成了桂西北的一名山村教师。这里水源稀少,植被覆盖率低,一座座石山如同波涛般连绵起伏。而我所在的小学,就隐藏在山海里,它遥远、孤独,可是异常明亮,如同一颗被上苍遗忘的星,坠落到远离尘嚣的山野里。
因为有扶贫任务,教师需要亲自入户,和贫困户沟通,给他们帮助。可新修的村级公路,到了学校就是终点。其他地方都是细细的山路,它们像绳子一样,一圈圈箍在山腰上。这里的农户住得极其分散,隔几个山岭才有三五家。要入户,只能徒步。成片的无人山岭、陡峭的山路、万丈的悬崖,以及对地形的不熟悉,对我来说,都是一道道无形的屏障,难以逾越。校长只好在附近请来一位村民,带我入户。
他叫农天山,六十多岁,个子不高,面容消瘦,黑黄的皮肤毛孔清晰可见,如同挂在灶台上熏干的橘子皮。他的额头横着几道深浅不一的皱纹,就像泥泞道路上的几道车辙。而那稀疏的眉毛,仿佛深秋山冈上的荒草,萧条而荒凉。阔鼻子、厚嘴唇,看人时喜欢咧开仅剩一颗门牙的嘴。他关节肿大的手,耙犁一般,抓着一根根部已经裂开的竹竿,那是他行走山路时的第三只脚。
当第一缕阳光在天边绽放的时候,我们就出发了。农天山在前面哼着歌,手里的竹竿,一会儿敲敲石头,一会儿打打草丛,让人好生奇怪。他的歌,每一个词都绵软黏稠地连在一起,让人听不清确切的意思。可是歌曲的旋律悲怆苍凉,仿佛来自远古的忧伤。
歇脚时,我问他为什么打这打那?他咧开厚厚的嘴唇,笑说,为了增加人气嘛,让大石山区的各路神灵知道有人来,好出来保护我们。我又问,那你唱的是什么?他哈哈大笑,说,是祭祀用的请神歌。我说我听不懂歌词,可是我喜欢那旋律。
农天山坐在一片山石遮挡出来的阴影里,周围的阳光愈明亮,阴影就愈黑暗,使他看上去就像一截百年枯树。他说,很少有人喜欢这样的歌,尤其是年轻人,毕竟太悲太老了。接着,他转过头眯着眼睛问,你一个姑娘怎么山高水远地来到这里?类似的问题,在我踏进这片土地的第一天起,就时常有人问。我用惯常的笑容和语气说,因为我喜欢大山。一般人会追问,山里有什么好,缺电少水、网络不通,到了夜里周围就是一片黑,你耐得住寂寞?农天山却不一样,他仿佛看透了我内心的秘密,笑着露出仅剩的一颗门牙,不再追问。
他站起来,打开一个漆面斑驳的军用水壶,高举过头顶,仰起头、张开嘴,一股被阳光照亮的清泉,从壶口缓缓倒入他的口中,一阵夹着玉米清香的风,吹拂到我的脸上,让人恍惚。
我们起身继续赶路,太阳已经当空,农天山不再哼歌,竹竿也被他横在身后,他用低缓的语气说,歌嘛,芝麻婆婆唱得那才叫好。
芝麻婆婆?
就是你的贫困户。
户主不是叫葛汇真吗?
那是书名,我们都叫她芝麻婆婆。
农天山说,路途遥远,为了避免无聊,我就跟你说说这位老婆子吧。我知道,这应该是个很长的故事,就扶扶肩上的背包,挺直腰板,打起精神。听精彩的故事,最忌讳耷拉着脑袋,辜负了说故事的人,也白白浪费了好故事。
农天山说,芝麻婆婆一共有四个儿子,可是和她的丈夫一样,都已经死去。听说,儿子早殁,做母亲的都会长寿。芝麻婆婆快八十岁了。
她是水州人,来到山里时,已年过三十。婚事是父母包办的,覃家用一袋玉米,就把她娶过来了。一开始,覃家这位男人并不想娶她。因为这男人生得眉目清秀、四肢健全,她的身体却有些不尽人意。可他已年近四十,在山里,这个年龄再不娶,就有打光棍的危险。周围人就劝,寒不择衣、贫不择妻,有个女人暖被窝,总比自个儿睡素净觉强。加上父母的半劝半逼,男人权衡再三,只好满腹委屈地接她过来。
她有一张圆圆的脸,单眼皮、细鼻梁,嘴唇稍显丰厚。她的皮肤是健康的麦色,身体亦圆润得如同一粒饱满的稻谷。可遗憾的是,她左边的袖子是空的,走起路来就像风中的柳条,随风飘摇。这事得追溯到她三岁时,在晒场上玩耍,不慎被碌碡碾了左手。那个年代,農村没什么诊所卫生院,去县城又远,只好请赤脚医生拿些草药来敷,不料肉一天天腐烂、化脓,去到县上的医院时,医生摇头,说只有截肢这个方法了。从此,那一节细细白白的手臂就离她而去,众人都惋惜,用怜悯的眼神看她,摇着头说以后可怎么生活哟!她也从此成了冬天的知了——一声不吭,不管碰到什么,都是垂着眼帘,缄口不言。除了跟父母到田地里干活,其他时候她几乎都不出现在众人面前,都是躲在角落,偷偷伸出小半张脸,窥视外头玩耍的伙伴,或趴在墙上,用食指不停地抠墙缝。日子久了,大家也不大注意到她,偶尔想起这个人还会忘了名字,只说“葛家那个断手的!”
她家兄弟姐妹共九人,父母顾不上那么多,其他孩子都成家了,才猛然发觉,还有个独臂女儿未出嫁,只好急忙托人说媒,说不要对方的彩礼,只要对方家里有口饭吃就行了,身体方面有些残缺也无所谓。隔天媒婆就带来几个男人的信息,有断腿的、有眼瞎的、有神经方面有问题的。她躲在房间里,听父母和媒婆在外面筛选一个又一个男人。那些刻意压低却又听得异常清楚的声音,像绳子一样一圈一圈地捆着她的心脏,把她的心脏捆得又紧又细,难以呼吸。媒婆还提到九弄一个姓覃的男人。所谓九弄就是要穿过九个弄场才能到达的地方,那里不仅山而且穷,是出了名的光棍村。不过这个男人模样周正、四肢健全,对方的父母听说不要彩礼,都乐意这门亲事。父母认为这个男人好,跟个健全男人生活会方便些,山就山吧,外头一会儿闹饥荒、一会儿搞批斗,弄得人心惶惶没个定性,倒是山里相对安稳,种啥吃啥。她听到这话,小心脏才松了绑。
一开始,男人还不习惯她的断手臂,半夜不小心摸到她那半截圆滚滚的肉团,会惊叫起来。她只好换方向睡,而且睡得小心翼翼地,生怕打扰到男人。后来,她自己上山找了截木头,把木头掏空,外面用绳子箍起来,一头牢牢扎着牛皮做成的绑带,绑在断臂上。这样袖子就不会晃来晃去吓到男人了,晚上等男人睡下后才取下,日子久了,断臂上的勒痕深到骨头里去,像刀子刻的一样。尽管如此,男人却始终不拿正眼看她,觉得娶她,简直是亏大了。每次同房,都用被子把她的大半个身子遮住,他说看见她那截断臂,会让他丧失做男人的本能。 这个女人,虽然身体不完整,可干起活来比针还细。她把庄稼当成孩子一样照顾。开春时,她早早地来到地里,披一身阳光,像是披着一袭金线织成的衣服。她把铁铲杆子架在右边的肩膀上,右手握着,一点一点,把土地耕得匀匀的、细细的,泥土在阳光中微光闪烁,像一张温暖舒适的大床。她让玉米种子们有序地躺上去,再给它们铺上一层农家肥,就像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为了防止鸟兽糟蹋,又仔细地撒上一层薄薄的泥土,用以掩盖。清明时分,玉米苗长到膝盖那么高,她就隔三岔五地挑水去地里,屈下腰身,一瓢一瓢地浇灌幼苗,让幼苗喝得胖乎乎的,像奶水充足的婴儿。初夏到了,玉米高过了她,她俯身在玉米林中,茂密的叶片完全把她遮没了。她一边薅草,一边讷讷地说着话,仔细一听,原来她给每一棵玉米都起了名字,她在和玉米们聊天呢。乱纷纷、绿油油的玉米叶,笼罩出一片静止不动的、叫人心慌意乱的闷热。这闷热,一直持续到夏天,玉米长苞了,红艳艳的玉米须,像太阳一样,照亮了她内心的期盼。
春种秋收,侍奉公婆,这个女人,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她常常把男人的活也包揽了,可男人依然看不起她,他看见她一声不吭唯唯诺诺的样子就来气,说她是“一棍子打不出个响屁的人”。还说别人的嘴巴有两种作用,一种是吃饭,一种是说话;她的嘴巴只会吃饭,不会发声,哑巴都不如。她也不恼,自顾自地干活,日子一天天过。
直到一捧芝麻的出现,男人才和女人正式翻脸。
那年春天,有人从山外带了些芝麻种子回来,说这芝麻不管煮什么,或者做什么馍啊、饼啊,撒上一些,都会比平常香。这女人去讨了一捧回来,想种在离家不远的地里。男人看见芝麻就一口咬定女人和那个人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女人垂眼不言,转身想把芝麻种子放好,男人却不依不饶,说不说话就是默认。他把女人推到门外,把芝麻种子打落在地,然后转身进屋。女人呆立半晌后,默默地伏在地上,一粒一粒地把芝麻捡起来。那些比发丝大不了多少的芝麻啊,就像被父亲丢弃的婴儿,又被母亲重新抱回来,得到了温暖。捡到最后,女人眼也花了、腰也酸了,她抬头,看看挂在半空中的月亮,又大又圆,把所有的光亮都照射到人间。她竟感到前所未有的清爽和欢喜,于是走进溶溶的月色中,在地里种起了芝麻。
一向温顺的妻子,突然如此大胆地公开反对自己,这让男人难以接受。第二天,男人一气之下,卷起包袱就出了远门。外头人都笑,夫妻吵架都是女人离家,男人出走倒还是第一次见。
不过说也奇怪,山里许多人都种芝麻,却没有一个人的成活。倒是这女人种的芝麻,长势旺盛,得了丰收。她分给大家拿回去,掺和在玉米粥或菜里,果然有股不同寻常的香味。此后,每年的同一天晚上,她都会在月光下种上些芝麻,收获后分大家一起享用,芝麻婆婆这名字,也就叫开了。
开始上坡了,蜿蜒细小的石级阶梯,向山上延伸。两边是大块大块的黑色石头,石头上有大大小小的裂缝。這些裂缝,或许就是大山的皱纹吧,每一条都吸收了无数日月精华,见证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山间岁月。
农天山为了省些力气,暂时停止说话。别看他年纪大,却身轻如燕,步伐轻快,一下子就走到了山的上边 。我的双脚却越来越沉重,不听使唤。我只好俯下身,双手攀住岩石,用和大地最亲近的姿势,缓缓前行。
终于到山顶了,下坡相对轻松些,农天山接着说芝麻婆婆。
都说亲戚不伤百日和,夫妻不生百日气,但男人离家出走足足有半年,才拖着个疲惫的身躯回来。半年里他去了哪?做了什么?男人只字不提,女人也缄口不问。这样清净了一些日子,直到四儿子出事。
那个年代,山里的野生动物还很多,蟒蛇、野猪、秃鹫等,时常在山上出没,最多的,要数猴子,经常成群结队到农户家或地里偷食。
那天早上,芝麻婆婆带未满周岁的四儿子去地里种玉米,和以往一样,她在地上挖一个半米深的窝,把四儿子放在里头,再在窝里放上一把蒲公英,四儿子抓起一枝,攥在手里摇呀摇,蒲公英就满天飞,他兴奋得哇哇大叫,笑声清亮,芝麻婆婆回过头,看见金黄的阳光下,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像一片片雪花,随风飞扬,飘过高高的山顶,和四儿子的声音一起,飞进遥远的天空里。
正当芝麻婆婆回头种了一会儿玉米时,身后突然传来尖利的叫声,回头一看,只见一只有半人高的猴子在窝旁逗弄孩子,芝麻婆婆吓得惊叫起来,撒腿就跑过去,手里的玉米种子撒了一地。那猴子受到惊吓,迅速拉起四儿子抱在怀里,转身就跑,三下五除二就爬到半山腰。情急之下,芝麻婆婆挣扎着要爬上山,可只有一只手怎么爬啊!没爬几脚,就掉落下来,她哭喊着捡起脚边的石头往猴子扔,猴子却跑得更快,眨眼就到了山顶,不知是故意还是失手,猴子手一松开,四儿子就像只南瓜一样,咕噜噜地滚下山,芝麻婆婆撕心裂肺的喊叫声,从天空翻滚过来。人们知道出事了,循声赶来,看见芝麻婆婆抱着血肉模糊的老四,像一匹受伤的狼,在旷野里号叫。有人伸手到孩子的鼻子下,发现已没了气。
男人闻讯赶来,看到芝麻婆婆怀里的孩子,哭号了一阵,就带领几个男人抄上家伙去“围剿”猴子。只听山上人们的喊声从这个山头传向另一个山头,穿越灌木丛的响声一阵接一阵,惊起无数鸟兽。天快要黑时,男人捆着猴子的四肢下山来,他找来一只笼子,把猴子装进去,说让它和四儿子一起下葬。人们认出,这是半个月前,小猴子被村里人抓去卖了的母猴子。不知道这只母猴子是太想念孩子了,见到四儿子就想抓去占为己有,还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议论了一阵,天黑了就散开回家了。男人和父母用草席把四儿子卷起抱回家来。几个女人来拉女人,劝她回家。女人却一直伏在地上,不肯起来,双肩抖动,从身体里传来“嘤嘤”的哭泣声。妇女们长叹一口气,天黑了,带娃的带娃,赶羊的赶羊,想着也许她哭够了,就回去了。
当天晚上,月色出奇的好。半夜,女人在月光里站起来,转身回去拿起白天丢在地里的铁锹,来到家对面的地里挖坑,再返身回屋把四儿子最好的衣服翻出来,再从破草席里抱出冰冷的四儿子,穿上衣服后,就抱着他来到家对面的地里…… 把四儿子埋好后,女人回到家,听到月光下的猴子低声呜咽,或许是母亲的天性,能理解失子的痛苦,她跪下打开笼子,轻抚猴子的全身,若有若无地说,你也是苦命的啊……然后就给猴子松绑,猴子瘸着一条腿蹿出笼子,跑进浓浓的夜色里,过了一会儿,又从夜色中跑回来,在女人的膝盖处磨蹭了一下,又飞快地转身跑了。那一刻,女人积蓄的眼泪再次流了下来。
第二天清晨,男人早早起身,看见女人像一截干枯的丝瓜挨在门口,他走出门口,看见空笼子和对面地里隆起的小土包,问女人猴子也一起埋了?女人摇摇头,说放了。男人气得不行,揪住芝麻婆婆的木手臂,把她摔到路边,木假肢脱落下来掉在路边。男人挥动手中的拳头,朝她打去,边打边骂,说大家辛辛苦苦抓来猴子报仇,你却放了?还说芝麻婆婆表面装老实人,背地里其实是蛇蝎心肠!被惊醒的众人纷纷从家里出来劝架,说,人死不能复活,你打她也没用!男人却还不解恨,从旁边的地里抽出一根爬满豌豆苗的干枯细竹竿,要向女人身上抽去,芝麻婆婆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像一只死去的动物。旁人看不下去,抢过竹竿说,一个男人把老婆打成这样像什么话!
男人却越想越气,咬牙切齿地说一刻也不想见到这个疯女人了,再次卷起包袱走人。
这一走,男人就很少回来了,父母相继去世后,他回来得更少,听说外头正在改革开放,来钱快,大家都说男人肯定是在外面发财了,隐隐约约地,听说似乎在外边有了人。
一个女人带三个孩子,是很苦。孩子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煮熟的饭菜刚捧到桌上,呼啦一下子就被抢光了。不过女人总有办法让孩子们吃饱,她最拿手的,就数用鲜花做吃食了,比如三四月青黄不接时,她就摘些桃花回来,洗干净,用开水烫过,然后和玉米粉、鸡蛋、芝麻和在一起,煎成饼,就着玉米粥吃,就成了一道美味的午餐了。再往后,槐花开了,她就摘回家洗干净,撒上玉米粉,蒸上几分钟,拿出来淋上蜂蜜,一顿好吃的槐花玉米饭又做成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男人突然回来了,他穿着灰色的旧衬衣,背有些驼,满脸乌黑,像长期浸泡在墨水里一样,只有两只眼睛,和张嘴说话时露出的牙齿,白得晃眼。他说要带走大儿子,芝麻婆婆还没来得及反对,大儿子就火急火燎地说要去。大儿子当时已经十七岁了,高高瘦瘦的,身体里有一股冲劲。此后,男人每两年回来一次,回一次就带一个儿子走。带上三儿子的时候,芝麻婆婆扯着她男人的行李,恳求地说,你好歹留一个人在家吧!男人不耐烦地挥手,说走开走开!一把拽过行李。芝麻婆婆又去拉三儿子的手臂,三儿子气盛,梗着脖子说,哥哥们都出去见世面了,就留我在这山沟?说着甩开母亲的手,奔向他的幸福生活。
三儿子一走,人们再也不见芝麻婆婆戴木假肢了。头几天,妇女们同情芝麻婆婆,纷纷来宽慰她。骂几个儿子是白眼狼,说走就走!可妇女们的同情心,也是有期限的,日子久了,各忙各的,也不大有人来。倒是有几个媒婆,盯着芝麻婆婆,像盯着一块上等好肉。隔三岔五地带来各地不幸男人的消息。哪个男人几个月前死老婆啦!哪个男人从小腿就断了,至今仍没讨到媳妇啦!等等等等,他們把芝麻婆婆当成一块布了吧,专门缝补那些不幸男人的残缺生活。来得最频繁的,要数弄屯的彦三婆。
彦三婆五十多岁,头发梳得光滑油亮,苍蝇都爬不上。她小眼睛、塌鼻子,嘴唇极薄,说起话来像两片被风吹得上下拍打的树叶,噼噼啪啪响个不停。她中等个子,时常穿着粉红上衣、绿色裤子穿山过岭,收集单身男女的消息。她去芝麻婆婆家说过几次媒,但都被芝麻婆婆拒绝了。芝麻婆婆说,我这个样子还是不去讨人嫌的好,一个人过有一个人过的自在。彦三婆不死心,去芝麻婆婆的娘家搬来救兵。芝麻婆婆的母亲,也心疼女儿,跟着彦三婆来开导芝麻婆婆,说女人没有男人,就像天空没有云彩,山岭没有草木。生病时没人端水,天冷时还得睡冷被窝,最要命的是,老了动不了了,连个使唤的人都没有。彦三婆接过话头说,就是,凛屯那个拐脚三就不错,去年他老婆得肺癌死了,留下的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都已经牛高马大能干活了,你这一过去,也不用担心老了生不了孩子,直接捡现成的,等着儿女成家享清福吧!彦三婆说得口沫横飞,好像凛屯是一条康庄大道,等着芝麻婆婆的就是幸福美满的生活。可芝麻婆婆还是拒绝了,气得她母亲戳她的脑门骂,你呀,就是死脑筋!
独自一人,芝麻婆婆更喜欢跟庄稼们对话了。人们看见她把四儿子坟墓的周围薅得干干净净,然后撒上种子。人们路过的时候,听见她在喃喃自语:四儿,你说外头白天黑夜地吵,人不晕吗?哪像我们这,清净得风都能说话,外头能听见风说话吗?不能,要是能,听到的也只是发怒的风声。
五月中旬,绿苗陆陆续续开花了,鹅黄色的花,在绿叶的衬托下,迎风摇曳,成为石山里一道特殊的风景。到了六月,花瓣凋零,黄花变成雪绒球。风一来,漫天飞舞的蒲公英飘起来,如同纷纷扬扬的雪花。芝麻婆婆从地上站起来,蒲公英像认了主人一样,飞过来,在她周围飘扬,远远看去,有一种仙气的美。
后来,有一年,南方的冬天,真的飘起了罕见的雪。强大的寒冷气流,把男人送回来了,可是,是一个病恹恹的男人。
腊月二十三,是恭送灶神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清扫干净,角落也不放过。芝麻婆婆正在铲灶灰,由于太投入,屋里来人了也没发觉。等她起身,回过头,才看到屋里坐着几个落满雪花的人。
原来,大概是早年五六月吧,男人的身体突然像一座被掏空的山,浑身没力气,去医院检查,说是尘肺病。那一年,男人像中了毒,身体一截截地萎靡下去,在这节骨眼上,外头那个女人却反对男人再去医院,说那是一个无底的窟窿,填不满的。好在大儿子有些血性,边跟女人讨钱边带父亲在各个医院间奔波。一次,从外头女人那里要不到钱,大儿子就在屋里翻,钱没翻到,倒是翻到了父亲和兄弟仨的巨额保险单,受益人都是那女人。原来那女人早就盼着他们几人出事,好获得巨额赔偿,一人不够,还千方百计唆使男人带几个儿子来。难怪这几年,那女人的脸色一年比一年难看,原来是男人和儿子们活得好好的,她的如意算盘没得逞。大儿子把四张保险单甩在那女人面前,那女人知道事情暴露了,当晚偷偷取完所有的钱,走了。大儿子追到她的山西老家,两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以已经几年没和女儿联系为由,将大儿子截在门外,相互僵持了几天。最后,男人打电话给大儿子,哑着嗓子说,咳咳……我……我们回家吧! 单看男人的外貌,或许谁也猜不出,他才六十多岁。尘肺病三期,将这个曾经趾高气扬、处处为难芝麻婆婆的男人,折磨得蜷成一团,像个大虾缩在椅子里,俨然已经七八十岁了。
人们以为,芝麻婆婆会赌气,不理这个抛弃她多年的男人。她却没有。天气好的时候,她会推他到外面晒会儿太阳,晚上会给他按摩全身。长期坐着不动,使他的身体多处浮肿,像遭受饥荒一样,用手指在腿上可以摁出坑来。他的喉咙似乎藏着一架抽风机,经常“呼呼呼”地响,里面卡着浓痰,但男人没有力气咳出来,只有当痰堵住喉眼的时候,求生的本能才会将它咳出。他总是撕扯着胸口的衣服,说他的胸膛里住着一只老猫,整天用尖利的爪子挠他,把他的肉啊、肺啊、心啊都挠烂了。他时常蜷在门槛上,敞开衣服问路过的人,他的胸口,是不是像水泥浆一样稀烂了?人们为了安慰他,说没有,还光溜着呢!有时实在是累了,撕扯不动了,男人只好眼巴巴地看着眼前的大山,山脚下绿油油的芝麻地里,一个身影在晃动。
男人拒绝去医院,他说用剩下的几个钱起房子吧,没办法,山里只有两间木房子,留不住媳妇。尤其是大媳妇,是外头的,不习惯山里生活,住了一星期就回娘家了。儿子们也听话,自己打砖、挖地基,转年秋天,一层平顶房起好了,可是男人因为一口痰没咳出来,活活憋死了。
可是接下来,几个儿子竟然都查出了尘肺病,那只老猫仿佛是这一家子的魔咒,就像当年带走男人一样,把儿子一个个带走了。
每一次葬礼,芝麻婆婆都会请来道公,给死去的亲人超度。她把他们都埋在老四的周围。五个坟墓,呈两排列开。三儿子下葬的那天晚上,月色特别好,三儿媳挺着个大肚子,刚吹灭蜡烛要上床,哀哀的歌声,突然连同月光一起,满窗户地洒进来。那歌声悲凉、寒冷,却又那么纯净,就像从月光里渗出来的一样,和着和煦的山风,湿润了整个村庄。三儿媳出门,循着歌声而去,看见老屋前,芝麻婆婆坐在月光里,歌声就是从那里升起来的。这是丧葬歌中的“亡灵归祖歌”,几场葬礼下来,芝麻婆婆竟然会了。在芝麻婆婆如泣如诉的歌声中,三儿媳突然惊住了,继而泪流满面,因为她看见,丈夫突然出现在月光中,像踩着一朵云,向她飘过来。他一如生病前一样健康,富有活力。
此后,月色澄明的夜晚,芝麻婆婆就会唱歌,而听到她歌声的人,总能够看见去世的亲人。有一次,隔壁的伍叔起身夜尿,听到芝麻婆婆的歌声像潮水一般涌过来,就推门而出,在院子里居然看见过世的母亲,坐在月光下,双手上下拉动,如同生前缝补衣服的样子。这位年过半百的汉子,当即像个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还有一次,是傍晚,天还没黑透,月亮早已当空,像一枚透明的硬币,印在天上。芝麻婆婆的歌声,突然就在大地上升起,像一缕雾,似有若无地在群山之间漂浮。刘婶正赶着羊群回家,歌声飘至,羊群纷纷跪下,几番吆喝也无济于事。刘婶拿起鞭,正打算向羊群挥舞的时候,她诧异地发现,有几只母羊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而此时,刘婶看见去世的儿子正在山上行走,一边走一边回头微笑,正在这时,夜空中闪过一道光芒,照亮了整片天空。
这事传开了,好长一段时间,芝麻婆婆的家里断断续续地来了一些人,有好奇的,有想见见去世的亲人的。月圆之夜,他们在屋外期待芝麻婆婆的歌声,像月色一样扑来。的确有好些人见到了逝者,不过也有些人未能如愿。像种老屯的覃桂花,近来总在梦里看见去世多年的母亲,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地在她屋前徘徊。这让覃桂花寝食难安,想必是母亲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并不好。覃桂花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她是由母亲独自带大的,所以对母亲的感情特别深,她来到芝麻婆婆这儿,想借助芝麻婆婆的歌声见见母亲,如果可以,她想和母亲说说话,问问她在那边有什么难处。可覃桂花一连听了三个晚上,还是未能见到母亲。芝麻婆婆便劝她去看看母亲的坟墓,是不是坏了什么地方。覃桂花选了个吉日,带上水果饼干,踏着露珠而去。清除杂草时,果然在坟墓的左边发现了个拳头大的洞口,正逢雨季,里面积满了水。覃桂花吓跌在地,随即捶胸顿足,跪在地上恸哭,一遍遍喊娘,说让她老人家受苦了,这就去找人来修。坟墓修好后,覃桂花再也没有梦见过母亲。
一开始,儿媳们和邻居在芝麻婆婆的歌声中,还会一起难过,可是过了痛苦期,他们就烦了,嫌这歌阴气太重,带那些不干净的东西回来,大家就三令五申地不给唱,也不给外头人来找芝麻婆婆唱。好在,芝麻婆婆住的老房子离村里有点距离,新房起好至今,她都没有在那睡过一晚。芝麻婆婆说老房子好住,而且每天晚上,丈夫和几个儿子,都会回来,在那所老房子里和她相见。这话许多人都不信,几个儿媳也当那是疯话。可月圆的夜晚,里面的确会传出喁喁的谈话声,凑近一听,里面果真有男人的声气。吓得偷听的人浑身发毛,哆哆嗦嗦地跑开。这事传开了,路过这老房子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加快步伐,觉得老房子的门窗阴森森、黑乎乎的,总有股阴冷的风飘出,吹得脊背发凉。
可是,大家知道,那破房子里,只有芝麻婆婆一个人。
芝麻婆婆只好压低嗓子唱,那声音只萦绕她一个人。有一次,她给玉米薅草时,不再和玉米们聊天,而是唱起了歌,这悲苦的歌,缠绕着每棵玉米,使它們垂下了叶子。据说,那一年,那一片土地结出的玉米棒子,失去了往时的香甜,变得苦涩无比。
又要上坡了,这一条山路呈螺旋形往上。我们再次休息,以便积蓄力气爬坡。
尘肺病不是可以向原单位申请赔偿吗?我问。
农天山呷了一口酒,陶醉地发出一声舒适的啧叹声。他说,也去讨过,但拖着个病,没多少精力折腾,还没来得及跟人扯呢,死神就招呼他们去了。听说倒是赔了些钱,但哪够洗肺?现在只剩几个寡妇和孩子,几亩地,养七八口人,也难,大儿媳受不了,跑了。现在好不容易评上了贫困户,得了低保和搬迁指标,眼瞅着好日子来了,可麻烦也跟着来。他们一大家子都在同一个户口本,芝麻婆婆是户主,她不愿意搬,就意味着全家不能搬。为了这,两媳妇没少闹情绪,村委也派人来动员几次了,整个村委六个屯,只有这老婆子像打了桩似的,半天撬不动,其他的动员户,也就动摇了。 又走了半个小时,终于看到山脚下的房子了,小小的山窝子,住着六七户人家。我们沿着一条小路下去,两边有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土地外垒着石墙,以免泥土流失。这些富有工匠精神的石墙,有人的腰身那么高,不用水泥黏合,只根据形状的需要一块块石头叠起来,有的有拳头那么大,有的有大腿那么粗。一堵堵石墙横在山腰上,如同一面面旗帜在飘扬,有一种壮观美。这里没有高大的树,只有矮矮的灌木和长长的藤条。这个时候,玉米已经收走了,地里爬满了红薯藤,间或出现一两只硕大的南瓜,像是绿叶间闪耀的金色太阳,照亮了整个秋天。
因为地无三里平的特点,这里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的干栏式房屋,用杉木当成柱子,因坡就势地架起来,与另一边的山坡,把楼房支撑平衡,远远望去,房子好像镶嵌在半山腰一样。这些房子,一共有两层,下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它们大多年久失修,摇摇欲坠。
一层平顶小楼,猝不及防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小楼,在木房为主的山窝里显得有些突兀。可是也有些年月了,外墙已经发黄、爬满了青苔。窗口也锈迹斑斑,有两个窗格已经没了玻璃,用几张小学生练过字的方格纸糊着。屋前的空地上,两个孩子搂着一只山羊,争相骑上去,看见我们来,撇下山羊,撒腿跑进屋里。屋里传来女人的斥责声,见鬼啦,跑什么跑!农天山趁机接话,有玉妈!
一个女人快步走出来,她大约四十岁,穿着灰色裤子、黄色短袖上衣,眼睛和脸颊都深深地凹陷下去。见到我们,她黯淡的脸庞一下子就堆起笑容,说,呀,是天山叔呀,快进屋坐!
从炽热的阳光下进到屋里,感觉一片黑暗,一下子难以适应。坐了一会儿,才渐渐看清周围。屋子的左边,横着一张漆面斑驳的木沙发,沙发前两个箩筐,里面的玉米粒,金灿灿的,如同一片明亮的光辉。两个小孩挤在墙角,又害羞又好奇地看着我们,看见我看他们,就哧哧地笑,把脸转向墙边。
农天山坐在矮凳上,伸了伸脚,问,有金在学校吧?
对,周末才回。
这是帮扶你们家的张老师,城里的,不认识路,校长叫我带来了解了解你们家的情况,主要是动员老婆子。
我笑着对她点头,她也对我报以微笑,可当农天山说到老婆子时,有玉妈的脸瞬间沉下来,没好气地说,这个疯婆子,自己不想搬,还连累我们……
她人呢?农天山打断她的话。
在老屋!有玉妈看向那两个小孩,有玉,去,叫你奶奶来!
较大的一个小男孩,得到了命令,立刻像只兔子一样蹦出去。
在等芝麻婆婆的时间里,我拿出手册,跟有玉妈了解基本情况。他们现在主要还是种植玉米,饲养些家禽,她和弟媳,也就是有满妈商量好了,她在家照顾孩子,弟媳到外面打工,以补贴家用。
大约十几分钟,有玉急匆匆地跑回来,在他妈妈面前停下,喘着气说,奶……奶奶不来。
干吗不来?有玉妈沉着脸。
有玉不说话,紧张得支支吾吾。
你怎么说的?有玉妈又问。
她问……问我去干吗,我说有位、有位老师来……
你个死脑筋!有玉妈伸出长长的手臂,越过箩筐往有玉的屁股上拍了一掌,你这样说了她还会来吗?六岁了,还这么傻,少交代一句都不行……
有玉捂着屁股跳起来,一边呜呜地哭一边说,总是打我,为什么不打弟弟!
还嘴硬!有玉妈又扬起手。
别打孩子了,我和老师去看看吧!农天山起身走出屋。我从包里拿出两包蛋黄派给有玉说,别哭了,去和弟弟一起吃!有玉看了一下他母亲,抓过蛋黄派就跑。
我跟着农天山,来到一所矮矮的两层小木房前,门关得紧紧的,农天山边拍门边喊,芝麻婆婆,芝麻婆婆!里面安静得似乎从来没有人住过。门口有一条手指粗的门缝,我们眯着眼从那往里看,黑乎乎的,只看到几只灰扑扑的坛子和一张八仙桌。农天山转身,眯着眼睛看远处。我顺着他目光的方向看过去,那里有几座矮矮的土坟。
我们只好回到有玉妈那儿继续等待,看看有没有机会见到芝麻婆婆。有玉妈给我们打来两碗浓稠的玉米粥。
吃吧,这可是好东西!农天山说完,就开始一通吸吸嗦嗦吃起来。我吃了一口,爽滑细腻,既果腹又解渴。
有玉妈重新坐下剥玉米。一粒粒金黄的玉米,在她的手上,如同一粒粒金子,纷纷脱离玉米芯,从她的指缝间落下,扑进箩筐里。她一边剥,一边絮絮地抱怨,说她已经不止一次跟这个疯婆子说了,到了外边,有电有煤气,不用烧柴点蜡,房子亮堂,而且靠近镇上,孩子读书方便,可她就是不同意,这山旮旯,不知道她有什么好惦记的!
可外头没有地,没有猪圈羊圈,她离不开这些东西。农天山说。
呸,她就是担心出了外头,我和有满妈像她的大媳妇有金妈一样跑掉,不给她养老!有玉妈愤怒地说。
听有玉妈和农天山絮絮叨叨地聊天,不知不觉已经两点多钟了,还没见芝麻婆婆出来。农天山决定先回去,不然天色一晚,就不好赶路了。
或许是故事已经讲完了,或许是已经疲乏了,回去的路上,农天山几乎不言语。间或有鸟的叫声传来,更顯出山间的清幽了。辽阔的天空,干净的空气,稀疏的人烟,虽然没有故事听,可是,一路走回来,我发现,内心如此平静。
当最后一缕晚霞在天边凋零的时候,我回到了学校,农天山也回家了。饭堂阿姨还帮我留着饭菜,简单吃过以后,我就回宿舍,把疲惫不堪的身体交给硬木床,关上因电力不足而昏黄的灯,在学生朗朗的晚读声中,踏实睡去。
半夜醒来,外面已是一片宁静,皎洁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像一袭雪白的绸缎铺在床前。这是我见过的最纯净的月光,毫无杂质、清澈明洁,让尘世的一切都变得和谐安宁。一股难以形容的感动突然涌了上来,我想起了未能谋面的芝麻婆婆,这样美好的月光,她有没有唱歌?她的歌声真的可以让逝者的魂魄归来?这些遐想,无疑让芝麻婆婆平添了几分神秘,让我愈发好奇。我突然觉得,芝麻婆婆的故事,就像这一片月光,照进了我内心最阴暗的角落,让我在迷茫的思绪中,感受到了直面人生的光芒。 人就是奇怪,越是见不到,就越是想去见,仿佛有一团魔力在吸引着你。
中秋节放假那天,我往背包里塞了吃食,找到覃有金,跟着一群小孩踏上窄窄的山路。孩子们叽叽喳喳如同一群欢快的小鸟,他们的天性,在这干净的天地间得到了尽情的释放。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哪一种草会开出什么颜色的花,什么时令山上会云雾缭绕。有孩子问我,城里应该就像天堂一样吧,什么都有。我说,这里才是天堂,城里的白云不是白云,蓝天不是蓝天,它们模糊一片,像一张弄脏了的白色桌布。可是你们看这里,白云是白云,蓝天是蓝天,分明得很,像天堂一样漂亮。
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路途遥远。只是覃有金,一直默默地走在人群的后面,一句话也没说。他本是读初中的年龄,可现在才读五年级,稚嫩的脸庞有一种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忧郁。
有玉妈从地里看见我们来,就放下手里的活跑回来,大老远的就叫道:
张老师,您来啦!她接过我肩上的包,又倒一碗开水往我手里塞。
我喝了一口水,问她是否介意我在这过中秋。
她笑容满面地说,我巴不得你天天住这呢。
有玉妈叫覃有金带我去见奶奶,她壓低声音对有金说,带老师从贵叔家的后门绕过去,不要让你奶奶看见。有金点点头,就出门了,我紧随其后。我们穿过一户人家的后门,再从一个小斜坡向老屋走去。
门敞开着,破败的老屋里,弥漫着一股阴寒的气息,潮湿、阴冷,夹着泥土的味道。阳光从屋顶的瓦片缝隙钻进来,形成一束束银柱垂直而下,细小轻盈的尘埃,在光柱里飞舞,如同一条条明亮的银河,有熠熠闪烁的星象。光柱旁,一个佝偻的身影转过来。
她已经很老了,没有我想象中的神秘和仙风道骨,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老太。她干干瘦瘦的身体藏在灰色的斜襟上衣和黑色的宽大的老式裤子里。左边空荡荡的袖子扎成一团,固定在半截断臂上。她的腰很弯,像一座快要坍塌的拱桥,整个头埋在膝盖前,脸朝下,只看见满头凌乱的白发。她抬起头时,我发现她的眼睛、鼻子和嘴唇都已经模糊,五官隐藏在深深浅浅的皱纹里,两道浑浊的目光从皱纹的缝隙里艰难地射出。
奶奶,张老师找您。有金低低地说。
我以为芝麻婆婆会拒我于门外,或者对我不理不睬。没想到,她却舒展她的皱纹,给我一个温暖的笑容,她说,坐,你坐!她的声音略带沙哑,似乎不是从喉咙里发出的,而是从地窖深处发出来的。她单手拿着一簸箕干豆角,艰难地移动身子。覃有金连忙过去接过簸箕,放在门口处,祖孙二人坐在门槛上,开始一条一条地剥干豆角。
我看看他们,又看看门外灿烂的阳光,一种恬静、祥和的气息突然包围了我,之前准备好的那些劝慰的话,此刻竟像满地的落叶,被门外的秋风吹得一干二净。我突然发现,那些教育、医疗、各色小店等,在他们面前变得黯然失色。所以,我准备好的一肚子话,始终没有越过我的嘴唇,履行它应有的意义。倒是我的身体,主动靠拢过去,和他们一起剥干豆角。
不知不觉,太阳已躲到山后去了,换了个又大又圆的月亮上来。八点一过,邻居们就陆陆续续拿出供品。有玉妈用一个盘子装月饼,我起身从包里拿出一些水果、零食。有玉妈不好意思地笑说,张老师,太让你破费了,你这是……我说不过一些小零食而已。我们一起来到院中,对着月亮的方向摆上小方桌,燃好香炉,放上准备好的供品。月光溶溶,不知是月亮享受着这些供品,还是这些供品享受着月色。
这是我第一次在异乡过中秋,糅合了乡愁的月光,竟如此皎洁与明朗。
我问有玉妈,芝麻婆婆今晚会唱歌吗?有玉妈反问我,什么歌?我说,丧葬歌中的“亡灵归祖歌”,听天山叔说,她的歌声能让人看见死去的亲人。有玉妈一摆手,说,嗨,她要是有这本事,我们早就发财了!天山叔瞎编逗你玩的。说完,有玉妈转身进屋招呼老人孩子出来。
我惊愕地呆立在月色中,真的是农天山瞎编的?还是有玉妈忌讳谈这件事?
我带着满腹的疑问,和他们祭拜月亮。分大月饼时,有玉妈主张分七大块,因为这里就六个人,加上在外头的有满妈就是七个人。芝麻婆婆却执意分十二块,两人为此闹得不愉快,可有玉妈最终还是顺从芝麻婆婆的分法切了十二块。
吃罢月饼,已是九点多钟,有玉妈叫我去跟她凑合睡一晚,我却提出想跟芝麻婆婆去老屋住。有玉妈吃惊地看着我,劝我别去,说那房子比老太婆还老,老鼠蚊子一大堆。芝麻婆婆听到这话却不乐意了,咕哝地说,就你们那房子好,我这可住了三代人呢,走,老师,跟我来。我对有玉妈报以微笑,然后就随着芝麻婆婆,借着月光,向老屋走去。
进了老屋,芝麻婆婆熟练地从桌子抽屉里摸出火柴点亮蜡烛。她说她这屋子,一直没拉电,她不习惯那些亮晃晃的光,还是蜡烛的昏暗实在,让人踏实。她把手上的月饼放进碗橱。然后带我走进里间,让我和她同睡一张床,因为没有多余的床了。
那是一张摇摇晃晃的床,一坐上去,就“咯咯”地响,似乎随时有坍塌的可能,我只好小心翼翼地,不敢放大动作。芝麻婆婆入睡很快,不一会儿,就响起了均匀的呼吸声。很快睡意也席卷了我,毕竟今天走了几个小时的路。
半夜,迷迷糊糊地,我被絮絮的讲话声惊醒,仔细一听,居然有几种声音,还有男的。我的心为之一惊,立刻清醒过来,想起农天山说过,芝麻婆婆的老屋里,时常传出男人的声气。难道芝麻婆婆的丈夫和儿子的魂魄,真的归来了?我的心脏在胸腔里“突突突”地跳着,我起身蹑手蹑脚来到门口,看见芝麻婆婆独自坐在八仙桌左边的位置,桌上每个位置前都摆放着月饼。芝麻婆婆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句什么,又用男声回一句,接着又换一种男声说几句,如果没有亲眼看到,仅听声音,真的会以为这屋里有好几人。我终于明白,农天山口中所说的魂魄归来,是怎么一回事了。
过了一会儿,芝麻婆婆把五碟月饼放进一个小篮子里,踱着蹒跚的步伐,走到一个往下的楼梯口,把篮子放在旁边,双脚跨进楼梯里,下了半个身子,就伸手拿过篮子,然后继续往下走。我心生疑惑,大半夜的,芝麻婆婆拿月饼去哪呢?
因为有扶贫任务,教师需要亲自入户,和贫困户沟通,给他们帮助。可新修的村级公路,到了学校就是终点。其他地方都是细细的山路,它们像绳子一样,一圈圈箍在山腰上。这里的农户住得极其分散,隔几个山岭才有三五家。要入户,只能徒步。成片的无人山岭、陡峭的山路、万丈的悬崖,以及对地形的不熟悉,对我来说,都是一道道无形的屏障,难以逾越。校长只好在附近请来一位村民,带我入户。
他叫农天山,六十多岁,个子不高,面容消瘦,黑黄的皮肤毛孔清晰可见,如同挂在灶台上熏干的橘子皮。他的额头横着几道深浅不一的皱纹,就像泥泞道路上的几道车辙。而那稀疏的眉毛,仿佛深秋山冈上的荒草,萧条而荒凉。阔鼻子、厚嘴唇,看人时喜欢咧开仅剩一颗门牙的嘴。他关节肿大的手,耙犁一般,抓着一根根部已经裂开的竹竿,那是他行走山路时的第三只脚。
当第一缕阳光在天边绽放的时候,我们就出发了。农天山在前面哼着歌,手里的竹竿,一会儿敲敲石头,一会儿打打草丛,让人好生奇怪。他的歌,每一个词都绵软黏稠地连在一起,让人听不清确切的意思。可是歌曲的旋律悲怆苍凉,仿佛来自远古的忧伤。
歇脚时,我问他为什么打这打那?他咧开厚厚的嘴唇,笑说,为了增加人气嘛,让大石山区的各路神灵知道有人来,好出来保护我们。我又问,那你唱的是什么?他哈哈大笑,说,是祭祀用的请神歌。我说我听不懂歌词,可是我喜欢那旋律。
农天山坐在一片山石遮挡出来的阴影里,周围的阳光愈明亮,阴影就愈黑暗,使他看上去就像一截百年枯树。他说,很少有人喜欢这样的歌,尤其是年轻人,毕竟太悲太老了。接着,他转过头眯着眼睛问,你一个姑娘怎么山高水远地来到这里?类似的问题,在我踏进这片土地的第一天起,就时常有人问。我用惯常的笑容和语气说,因为我喜欢大山。一般人会追问,山里有什么好,缺电少水、网络不通,到了夜里周围就是一片黑,你耐得住寂寞?农天山却不一样,他仿佛看透了我内心的秘密,笑着露出仅剩的一颗门牙,不再追问。
他站起来,打开一个漆面斑驳的军用水壶,高举过头顶,仰起头、张开嘴,一股被阳光照亮的清泉,从壶口缓缓倒入他的口中,一阵夹着玉米清香的风,吹拂到我的脸上,让人恍惚。
我们起身继续赶路,太阳已经当空,农天山不再哼歌,竹竿也被他横在身后,他用低缓的语气说,歌嘛,芝麻婆婆唱得那才叫好。
芝麻婆婆?
就是你的贫困户。
户主不是叫葛汇真吗?
那是书名,我们都叫她芝麻婆婆。
农天山说,路途遥远,为了避免无聊,我就跟你说说这位老婆子吧。我知道,这应该是个很长的故事,就扶扶肩上的背包,挺直腰板,打起精神。听精彩的故事,最忌讳耷拉着脑袋,辜负了说故事的人,也白白浪费了好故事。
农天山说,芝麻婆婆一共有四个儿子,可是和她的丈夫一样,都已经死去。听说,儿子早殁,做母亲的都会长寿。芝麻婆婆快八十岁了。
她是水州人,来到山里时,已年过三十。婚事是父母包办的,覃家用一袋玉米,就把她娶过来了。一开始,覃家这位男人并不想娶她。因为这男人生得眉目清秀、四肢健全,她的身体却有些不尽人意。可他已年近四十,在山里,这个年龄再不娶,就有打光棍的危险。周围人就劝,寒不择衣、贫不择妻,有个女人暖被窝,总比自个儿睡素净觉强。加上父母的半劝半逼,男人权衡再三,只好满腹委屈地接她过来。
她有一张圆圆的脸,单眼皮、细鼻梁,嘴唇稍显丰厚。她的皮肤是健康的麦色,身体亦圆润得如同一粒饱满的稻谷。可遗憾的是,她左边的袖子是空的,走起路来就像风中的柳条,随风飘摇。这事得追溯到她三岁时,在晒场上玩耍,不慎被碌碡碾了左手。那个年代,農村没什么诊所卫生院,去县城又远,只好请赤脚医生拿些草药来敷,不料肉一天天腐烂、化脓,去到县上的医院时,医生摇头,说只有截肢这个方法了。从此,那一节细细白白的手臂就离她而去,众人都惋惜,用怜悯的眼神看她,摇着头说以后可怎么生活哟!她也从此成了冬天的知了——一声不吭,不管碰到什么,都是垂着眼帘,缄口不言。除了跟父母到田地里干活,其他时候她几乎都不出现在众人面前,都是躲在角落,偷偷伸出小半张脸,窥视外头玩耍的伙伴,或趴在墙上,用食指不停地抠墙缝。日子久了,大家也不大注意到她,偶尔想起这个人还会忘了名字,只说“葛家那个断手的!”
她家兄弟姐妹共九人,父母顾不上那么多,其他孩子都成家了,才猛然发觉,还有个独臂女儿未出嫁,只好急忙托人说媒,说不要对方的彩礼,只要对方家里有口饭吃就行了,身体方面有些残缺也无所谓。隔天媒婆就带来几个男人的信息,有断腿的、有眼瞎的、有神经方面有问题的。她躲在房间里,听父母和媒婆在外面筛选一个又一个男人。那些刻意压低却又听得异常清楚的声音,像绳子一样一圈一圈地捆着她的心脏,把她的心脏捆得又紧又细,难以呼吸。媒婆还提到九弄一个姓覃的男人。所谓九弄就是要穿过九个弄场才能到达的地方,那里不仅山而且穷,是出了名的光棍村。不过这个男人模样周正、四肢健全,对方的父母听说不要彩礼,都乐意这门亲事。父母认为这个男人好,跟个健全男人生活会方便些,山就山吧,外头一会儿闹饥荒、一会儿搞批斗,弄得人心惶惶没个定性,倒是山里相对安稳,种啥吃啥。她听到这话,小心脏才松了绑。
一开始,男人还不习惯她的断手臂,半夜不小心摸到她那半截圆滚滚的肉团,会惊叫起来。她只好换方向睡,而且睡得小心翼翼地,生怕打扰到男人。后来,她自己上山找了截木头,把木头掏空,外面用绳子箍起来,一头牢牢扎着牛皮做成的绑带,绑在断臂上。这样袖子就不会晃来晃去吓到男人了,晚上等男人睡下后才取下,日子久了,断臂上的勒痕深到骨头里去,像刀子刻的一样。尽管如此,男人却始终不拿正眼看她,觉得娶她,简直是亏大了。每次同房,都用被子把她的大半个身子遮住,他说看见她那截断臂,会让他丧失做男人的本能。 这个女人,虽然身体不完整,可干起活来比针还细。她把庄稼当成孩子一样照顾。开春时,她早早地来到地里,披一身阳光,像是披着一袭金线织成的衣服。她把铁铲杆子架在右边的肩膀上,右手握着,一点一点,把土地耕得匀匀的、细细的,泥土在阳光中微光闪烁,像一张温暖舒适的大床。她让玉米种子们有序地躺上去,再给它们铺上一层农家肥,就像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为了防止鸟兽糟蹋,又仔细地撒上一层薄薄的泥土,用以掩盖。清明时分,玉米苗长到膝盖那么高,她就隔三岔五地挑水去地里,屈下腰身,一瓢一瓢地浇灌幼苗,让幼苗喝得胖乎乎的,像奶水充足的婴儿。初夏到了,玉米高过了她,她俯身在玉米林中,茂密的叶片完全把她遮没了。她一边薅草,一边讷讷地说着话,仔细一听,原来她给每一棵玉米都起了名字,她在和玉米们聊天呢。乱纷纷、绿油油的玉米叶,笼罩出一片静止不动的、叫人心慌意乱的闷热。这闷热,一直持续到夏天,玉米长苞了,红艳艳的玉米须,像太阳一样,照亮了她内心的期盼。
春种秋收,侍奉公婆,这个女人,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她常常把男人的活也包揽了,可男人依然看不起她,他看见她一声不吭唯唯诺诺的样子就来气,说她是“一棍子打不出个响屁的人”。还说别人的嘴巴有两种作用,一种是吃饭,一种是说话;她的嘴巴只会吃饭,不会发声,哑巴都不如。她也不恼,自顾自地干活,日子一天天过。
直到一捧芝麻的出现,男人才和女人正式翻脸。
那年春天,有人从山外带了些芝麻种子回来,说这芝麻不管煮什么,或者做什么馍啊、饼啊,撒上一些,都会比平常香。这女人去讨了一捧回来,想种在离家不远的地里。男人看见芝麻就一口咬定女人和那个人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女人垂眼不言,转身想把芝麻种子放好,男人却不依不饶,说不说话就是默认。他把女人推到门外,把芝麻种子打落在地,然后转身进屋。女人呆立半晌后,默默地伏在地上,一粒一粒地把芝麻捡起来。那些比发丝大不了多少的芝麻啊,就像被父亲丢弃的婴儿,又被母亲重新抱回来,得到了温暖。捡到最后,女人眼也花了、腰也酸了,她抬头,看看挂在半空中的月亮,又大又圆,把所有的光亮都照射到人间。她竟感到前所未有的清爽和欢喜,于是走进溶溶的月色中,在地里种起了芝麻。
一向温顺的妻子,突然如此大胆地公开反对自己,这让男人难以接受。第二天,男人一气之下,卷起包袱就出了远门。外头人都笑,夫妻吵架都是女人离家,男人出走倒还是第一次见。
不过说也奇怪,山里许多人都种芝麻,却没有一个人的成活。倒是这女人种的芝麻,长势旺盛,得了丰收。她分给大家拿回去,掺和在玉米粥或菜里,果然有股不同寻常的香味。此后,每年的同一天晚上,她都会在月光下种上些芝麻,收获后分大家一起享用,芝麻婆婆这名字,也就叫开了。
开始上坡了,蜿蜒细小的石级阶梯,向山上延伸。两边是大块大块的黑色石头,石头上有大大小小的裂缝。這些裂缝,或许就是大山的皱纹吧,每一条都吸收了无数日月精华,见证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山间岁月。
农天山为了省些力气,暂时停止说话。别看他年纪大,却身轻如燕,步伐轻快,一下子就走到了山的上边 。我的双脚却越来越沉重,不听使唤。我只好俯下身,双手攀住岩石,用和大地最亲近的姿势,缓缓前行。
终于到山顶了,下坡相对轻松些,农天山接着说芝麻婆婆。
都说亲戚不伤百日和,夫妻不生百日气,但男人离家出走足足有半年,才拖着个疲惫的身躯回来。半年里他去了哪?做了什么?男人只字不提,女人也缄口不问。这样清净了一些日子,直到四儿子出事。
那个年代,山里的野生动物还很多,蟒蛇、野猪、秃鹫等,时常在山上出没,最多的,要数猴子,经常成群结队到农户家或地里偷食。
那天早上,芝麻婆婆带未满周岁的四儿子去地里种玉米,和以往一样,她在地上挖一个半米深的窝,把四儿子放在里头,再在窝里放上一把蒲公英,四儿子抓起一枝,攥在手里摇呀摇,蒲公英就满天飞,他兴奋得哇哇大叫,笑声清亮,芝麻婆婆回过头,看见金黄的阳光下,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像一片片雪花,随风飞扬,飘过高高的山顶,和四儿子的声音一起,飞进遥远的天空里。
正当芝麻婆婆回头种了一会儿玉米时,身后突然传来尖利的叫声,回头一看,只见一只有半人高的猴子在窝旁逗弄孩子,芝麻婆婆吓得惊叫起来,撒腿就跑过去,手里的玉米种子撒了一地。那猴子受到惊吓,迅速拉起四儿子抱在怀里,转身就跑,三下五除二就爬到半山腰。情急之下,芝麻婆婆挣扎着要爬上山,可只有一只手怎么爬啊!没爬几脚,就掉落下来,她哭喊着捡起脚边的石头往猴子扔,猴子却跑得更快,眨眼就到了山顶,不知是故意还是失手,猴子手一松开,四儿子就像只南瓜一样,咕噜噜地滚下山,芝麻婆婆撕心裂肺的喊叫声,从天空翻滚过来。人们知道出事了,循声赶来,看见芝麻婆婆抱着血肉模糊的老四,像一匹受伤的狼,在旷野里号叫。有人伸手到孩子的鼻子下,发现已没了气。
男人闻讯赶来,看到芝麻婆婆怀里的孩子,哭号了一阵,就带领几个男人抄上家伙去“围剿”猴子。只听山上人们的喊声从这个山头传向另一个山头,穿越灌木丛的响声一阵接一阵,惊起无数鸟兽。天快要黑时,男人捆着猴子的四肢下山来,他找来一只笼子,把猴子装进去,说让它和四儿子一起下葬。人们认出,这是半个月前,小猴子被村里人抓去卖了的母猴子。不知道这只母猴子是太想念孩子了,见到四儿子就想抓去占为己有,还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议论了一阵,天黑了就散开回家了。男人和父母用草席把四儿子卷起抱回家来。几个女人来拉女人,劝她回家。女人却一直伏在地上,不肯起来,双肩抖动,从身体里传来“嘤嘤”的哭泣声。妇女们长叹一口气,天黑了,带娃的带娃,赶羊的赶羊,想着也许她哭够了,就回去了。
当天晚上,月色出奇的好。半夜,女人在月光里站起来,转身回去拿起白天丢在地里的铁锹,来到家对面的地里挖坑,再返身回屋把四儿子最好的衣服翻出来,再从破草席里抱出冰冷的四儿子,穿上衣服后,就抱着他来到家对面的地里…… 把四儿子埋好后,女人回到家,听到月光下的猴子低声呜咽,或许是母亲的天性,能理解失子的痛苦,她跪下打开笼子,轻抚猴子的全身,若有若无地说,你也是苦命的啊……然后就给猴子松绑,猴子瘸着一条腿蹿出笼子,跑进浓浓的夜色里,过了一会儿,又从夜色中跑回来,在女人的膝盖处磨蹭了一下,又飞快地转身跑了。那一刻,女人积蓄的眼泪再次流了下来。
第二天清晨,男人早早起身,看见女人像一截干枯的丝瓜挨在门口,他走出门口,看见空笼子和对面地里隆起的小土包,问女人猴子也一起埋了?女人摇摇头,说放了。男人气得不行,揪住芝麻婆婆的木手臂,把她摔到路边,木假肢脱落下来掉在路边。男人挥动手中的拳头,朝她打去,边打边骂,说大家辛辛苦苦抓来猴子报仇,你却放了?还说芝麻婆婆表面装老实人,背地里其实是蛇蝎心肠!被惊醒的众人纷纷从家里出来劝架,说,人死不能复活,你打她也没用!男人却还不解恨,从旁边的地里抽出一根爬满豌豆苗的干枯细竹竿,要向女人身上抽去,芝麻婆婆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像一只死去的动物。旁人看不下去,抢过竹竿说,一个男人把老婆打成这样像什么话!
男人却越想越气,咬牙切齿地说一刻也不想见到这个疯女人了,再次卷起包袱走人。
这一走,男人就很少回来了,父母相继去世后,他回来得更少,听说外头正在改革开放,来钱快,大家都说男人肯定是在外面发财了,隐隐约约地,听说似乎在外边有了人。
一个女人带三个孩子,是很苦。孩子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煮熟的饭菜刚捧到桌上,呼啦一下子就被抢光了。不过女人总有办法让孩子们吃饱,她最拿手的,就数用鲜花做吃食了,比如三四月青黄不接时,她就摘些桃花回来,洗干净,用开水烫过,然后和玉米粉、鸡蛋、芝麻和在一起,煎成饼,就着玉米粥吃,就成了一道美味的午餐了。再往后,槐花开了,她就摘回家洗干净,撒上玉米粉,蒸上几分钟,拿出来淋上蜂蜜,一顿好吃的槐花玉米饭又做成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男人突然回来了,他穿着灰色的旧衬衣,背有些驼,满脸乌黑,像长期浸泡在墨水里一样,只有两只眼睛,和张嘴说话时露出的牙齿,白得晃眼。他说要带走大儿子,芝麻婆婆还没来得及反对,大儿子就火急火燎地说要去。大儿子当时已经十七岁了,高高瘦瘦的,身体里有一股冲劲。此后,男人每两年回来一次,回一次就带一个儿子走。带上三儿子的时候,芝麻婆婆扯着她男人的行李,恳求地说,你好歹留一个人在家吧!男人不耐烦地挥手,说走开走开!一把拽过行李。芝麻婆婆又去拉三儿子的手臂,三儿子气盛,梗着脖子说,哥哥们都出去见世面了,就留我在这山沟?说着甩开母亲的手,奔向他的幸福生活。
三儿子一走,人们再也不见芝麻婆婆戴木假肢了。头几天,妇女们同情芝麻婆婆,纷纷来宽慰她。骂几个儿子是白眼狼,说走就走!可妇女们的同情心,也是有期限的,日子久了,各忙各的,也不大有人来。倒是有几个媒婆,盯着芝麻婆婆,像盯着一块上等好肉。隔三岔五地带来各地不幸男人的消息。哪个男人几个月前死老婆啦!哪个男人从小腿就断了,至今仍没讨到媳妇啦!等等等等,他們把芝麻婆婆当成一块布了吧,专门缝补那些不幸男人的残缺生活。来得最频繁的,要数弄屯的彦三婆。
彦三婆五十多岁,头发梳得光滑油亮,苍蝇都爬不上。她小眼睛、塌鼻子,嘴唇极薄,说起话来像两片被风吹得上下拍打的树叶,噼噼啪啪响个不停。她中等个子,时常穿着粉红上衣、绿色裤子穿山过岭,收集单身男女的消息。她去芝麻婆婆家说过几次媒,但都被芝麻婆婆拒绝了。芝麻婆婆说,我这个样子还是不去讨人嫌的好,一个人过有一个人过的自在。彦三婆不死心,去芝麻婆婆的娘家搬来救兵。芝麻婆婆的母亲,也心疼女儿,跟着彦三婆来开导芝麻婆婆,说女人没有男人,就像天空没有云彩,山岭没有草木。生病时没人端水,天冷时还得睡冷被窝,最要命的是,老了动不了了,连个使唤的人都没有。彦三婆接过话头说,就是,凛屯那个拐脚三就不错,去年他老婆得肺癌死了,留下的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都已经牛高马大能干活了,你这一过去,也不用担心老了生不了孩子,直接捡现成的,等着儿女成家享清福吧!彦三婆说得口沫横飞,好像凛屯是一条康庄大道,等着芝麻婆婆的就是幸福美满的生活。可芝麻婆婆还是拒绝了,气得她母亲戳她的脑门骂,你呀,就是死脑筋!
独自一人,芝麻婆婆更喜欢跟庄稼们对话了。人们看见她把四儿子坟墓的周围薅得干干净净,然后撒上种子。人们路过的时候,听见她在喃喃自语:四儿,你说外头白天黑夜地吵,人不晕吗?哪像我们这,清净得风都能说话,外头能听见风说话吗?不能,要是能,听到的也只是发怒的风声。
五月中旬,绿苗陆陆续续开花了,鹅黄色的花,在绿叶的衬托下,迎风摇曳,成为石山里一道特殊的风景。到了六月,花瓣凋零,黄花变成雪绒球。风一来,漫天飞舞的蒲公英飘起来,如同纷纷扬扬的雪花。芝麻婆婆从地上站起来,蒲公英像认了主人一样,飞过来,在她周围飘扬,远远看去,有一种仙气的美。
后来,有一年,南方的冬天,真的飘起了罕见的雪。强大的寒冷气流,把男人送回来了,可是,是一个病恹恹的男人。
腊月二十三,是恭送灶神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清扫干净,角落也不放过。芝麻婆婆正在铲灶灰,由于太投入,屋里来人了也没发觉。等她起身,回过头,才看到屋里坐着几个落满雪花的人。
原来,大概是早年五六月吧,男人的身体突然像一座被掏空的山,浑身没力气,去医院检查,说是尘肺病。那一年,男人像中了毒,身体一截截地萎靡下去,在这节骨眼上,外头那个女人却反对男人再去医院,说那是一个无底的窟窿,填不满的。好在大儿子有些血性,边跟女人讨钱边带父亲在各个医院间奔波。一次,从外头女人那里要不到钱,大儿子就在屋里翻,钱没翻到,倒是翻到了父亲和兄弟仨的巨额保险单,受益人都是那女人。原来那女人早就盼着他们几人出事,好获得巨额赔偿,一人不够,还千方百计唆使男人带几个儿子来。难怪这几年,那女人的脸色一年比一年难看,原来是男人和儿子们活得好好的,她的如意算盘没得逞。大儿子把四张保险单甩在那女人面前,那女人知道事情暴露了,当晚偷偷取完所有的钱,走了。大儿子追到她的山西老家,两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以已经几年没和女儿联系为由,将大儿子截在门外,相互僵持了几天。最后,男人打电话给大儿子,哑着嗓子说,咳咳……我……我们回家吧! 单看男人的外貌,或许谁也猜不出,他才六十多岁。尘肺病三期,将这个曾经趾高气扬、处处为难芝麻婆婆的男人,折磨得蜷成一团,像个大虾缩在椅子里,俨然已经七八十岁了。
人们以为,芝麻婆婆会赌气,不理这个抛弃她多年的男人。她却没有。天气好的时候,她会推他到外面晒会儿太阳,晚上会给他按摩全身。长期坐着不动,使他的身体多处浮肿,像遭受饥荒一样,用手指在腿上可以摁出坑来。他的喉咙似乎藏着一架抽风机,经常“呼呼呼”地响,里面卡着浓痰,但男人没有力气咳出来,只有当痰堵住喉眼的时候,求生的本能才会将它咳出。他总是撕扯着胸口的衣服,说他的胸膛里住着一只老猫,整天用尖利的爪子挠他,把他的肉啊、肺啊、心啊都挠烂了。他时常蜷在门槛上,敞开衣服问路过的人,他的胸口,是不是像水泥浆一样稀烂了?人们为了安慰他,说没有,还光溜着呢!有时实在是累了,撕扯不动了,男人只好眼巴巴地看着眼前的大山,山脚下绿油油的芝麻地里,一个身影在晃动。
男人拒绝去医院,他说用剩下的几个钱起房子吧,没办法,山里只有两间木房子,留不住媳妇。尤其是大媳妇,是外头的,不习惯山里生活,住了一星期就回娘家了。儿子们也听话,自己打砖、挖地基,转年秋天,一层平顶房起好了,可是男人因为一口痰没咳出来,活活憋死了。
可是接下来,几个儿子竟然都查出了尘肺病,那只老猫仿佛是这一家子的魔咒,就像当年带走男人一样,把儿子一个个带走了。
每一次葬礼,芝麻婆婆都会请来道公,给死去的亲人超度。她把他们都埋在老四的周围。五个坟墓,呈两排列开。三儿子下葬的那天晚上,月色特别好,三儿媳挺着个大肚子,刚吹灭蜡烛要上床,哀哀的歌声,突然连同月光一起,满窗户地洒进来。那歌声悲凉、寒冷,却又那么纯净,就像从月光里渗出来的一样,和着和煦的山风,湿润了整个村庄。三儿媳出门,循着歌声而去,看见老屋前,芝麻婆婆坐在月光里,歌声就是从那里升起来的。这是丧葬歌中的“亡灵归祖歌”,几场葬礼下来,芝麻婆婆竟然会了。在芝麻婆婆如泣如诉的歌声中,三儿媳突然惊住了,继而泪流满面,因为她看见,丈夫突然出现在月光中,像踩着一朵云,向她飘过来。他一如生病前一样健康,富有活力。
此后,月色澄明的夜晚,芝麻婆婆就会唱歌,而听到她歌声的人,总能够看见去世的亲人。有一次,隔壁的伍叔起身夜尿,听到芝麻婆婆的歌声像潮水一般涌过来,就推门而出,在院子里居然看见过世的母亲,坐在月光下,双手上下拉动,如同生前缝补衣服的样子。这位年过半百的汉子,当即像个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还有一次,是傍晚,天还没黑透,月亮早已当空,像一枚透明的硬币,印在天上。芝麻婆婆的歌声,突然就在大地上升起,像一缕雾,似有若无地在群山之间漂浮。刘婶正赶着羊群回家,歌声飘至,羊群纷纷跪下,几番吆喝也无济于事。刘婶拿起鞭,正打算向羊群挥舞的时候,她诧异地发现,有几只母羊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而此时,刘婶看见去世的儿子正在山上行走,一边走一边回头微笑,正在这时,夜空中闪过一道光芒,照亮了整片天空。
这事传开了,好长一段时间,芝麻婆婆的家里断断续续地来了一些人,有好奇的,有想见见去世的亲人的。月圆之夜,他们在屋外期待芝麻婆婆的歌声,像月色一样扑来。的确有好些人见到了逝者,不过也有些人未能如愿。像种老屯的覃桂花,近来总在梦里看见去世多年的母亲,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地在她屋前徘徊。这让覃桂花寝食难安,想必是母亲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并不好。覃桂花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她是由母亲独自带大的,所以对母亲的感情特别深,她来到芝麻婆婆这儿,想借助芝麻婆婆的歌声见见母亲,如果可以,她想和母亲说说话,问问她在那边有什么难处。可覃桂花一连听了三个晚上,还是未能见到母亲。芝麻婆婆便劝她去看看母亲的坟墓,是不是坏了什么地方。覃桂花选了个吉日,带上水果饼干,踏着露珠而去。清除杂草时,果然在坟墓的左边发现了个拳头大的洞口,正逢雨季,里面积满了水。覃桂花吓跌在地,随即捶胸顿足,跪在地上恸哭,一遍遍喊娘,说让她老人家受苦了,这就去找人来修。坟墓修好后,覃桂花再也没有梦见过母亲。
一开始,儿媳们和邻居在芝麻婆婆的歌声中,还会一起难过,可是过了痛苦期,他们就烦了,嫌这歌阴气太重,带那些不干净的东西回来,大家就三令五申地不给唱,也不给外头人来找芝麻婆婆唱。好在,芝麻婆婆住的老房子离村里有点距离,新房起好至今,她都没有在那睡过一晚。芝麻婆婆说老房子好住,而且每天晚上,丈夫和几个儿子,都会回来,在那所老房子里和她相见。这话许多人都不信,几个儿媳也当那是疯话。可月圆的夜晚,里面的确会传出喁喁的谈话声,凑近一听,里面果真有男人的声气。吓得偷听的人浑身发毛,哆哆嗦嗦地跑开。这事传开了,路过这老房子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加快步伐,觉得老房子的门窗阴森森、黑乎乎的,总有股阴冷的风飘出,吹得脊背发凉。
可是,大家知道,那破房子里,只有芝麻婆婆一个人。
芝麻婆婆只好压低嗓子唱,那声音只萦绕她一个人。有一次,她给玉米薅草时,不再和玉米们聊天,而是唱起了歌,这悲苦的歌,缠绕着每棵玉米,使它們垂下了叶子。据说,那一年,那一片土地结出的玉米棒子,失去了往时的香甜,变得苦涩无比。
又要上坡了,这一条山路呈螺旋形往上。我们再次休息,以便积蓄力气爬坡。
尘肺病不是可以向原单位申请赔偿吗?我问。
农天山呷了一口酒,陶醉地发出一声舒适的啧叹声。他说,也去讨过,但拖着个病,没多少精力折腾,还没来得及跟人扯呢,死神就招呼他们去了。听说倒是赔了些钱,但哪够洗肺?现在只剩几个寡妇和孩子,几亩地,养七八口人,也难,大儿媳受不了,跑了。现在好不容易评上了贫困户,得了低保和搬迁指标,眼瞅着好日子来了,可麻烦也跟着来。他们一大家子都在同一个户口本,芝麻婆婆是户主,她不愿意搬,就意味着全家不能搬。为了这,两媳妇没少闹情绪,村委也派人来动员几次了,整个村委六个屯,只有这老婆子像打了桩似的,半天撬不动,其他的动员户,也就动摇了。 又走了半个小时,终于看到山脚下的房子了,小小的山窝子,住着六七户人家。我们沿着一条小路下去,两边有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土地外垒着石墙,以免泥土流失。这些富有工匠精神的石墙,有人的腰身那么高,不用水泥黏合,只根据形状的需要一块块石头叠起来,有的有拳头那么大,有的有大腿那么粗。一堵堵石墙横在山腰上,如同一面面旗帜在飘扬,有一种壮观美。这里没有高大的树,只有矮矮的灌木和长长的藤条。这个时候,玉米已经收走了,地里爬满了红薯藤,间或出现一两只硕大的南瓜,像是绿叶间闪耀的金色太阳,照亮了整个秋天。
因为地无三里平的特点,这里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的干栏式房屋,用杉木当成柱子,因坡就势地架起来,与另一边的山坡,把楼房支撑平衡,远远望去,房子好像镶嵌在半山腰一样。这些房子,一共有两层,下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它们大多年久失修,摇摇欲坠。
一层平顶小楼,猝不及防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小楼,在木房为主的山窝里显得有些突兀。可是也有些年月了,外墙已经发黄、爬满了青苔。窗口也锈迹斑斑,有两个窗格已经没了玻璃,用几张小学生练过字的方格纸糊着。屋前的空地上,两个孩子搂着一只山羊,争相骑上去,看见我们来,撇下山羊,撒腿跑进屋里。屋里传来女人的斥责声,见鬼啦,跑什么跑!农天山趁机接话,有玉妈!
一个女人快步走出来,她大约四十岁,穿着灰色裤子、黄色短袖上衣,眼睛和脸颊都深深地凹陷下去。见到我们,她黯淡的脸庞一下子就堆起笑容,说,呀,是天山叔呀,快进屋坐!
从炽热的阳光下进到屋里,感觉一片黑暗,一下子难以适应。坐了一会儿,才渐渐看清周围。屋子的左边,横着一张漆面斑驳的木沙发,沙发前两个箩筐,里面的玉米粒,金灿灿的,如同一片明亮的光辉。两个小孩挤在墙角,又害羞又好奇地看着我们,看见我看他们,就哧哧地笑,把脸转向墙边。
农天山坐在矮凳上,伸了伸脚,问,有金在学校吧?
对,周末才回。
这是帮扶你们家的张老师,城里的,不认识路,校长叫我带来了解了解你们家的情况,主要是动员老婆子。
我笑着对她点头,她也对我报以微笑,可当农天山说到老婆子时,有玉妈的脸瞬间沉下来,没好气地说,这个疯婆子,自己不想搬,还连累我们……
她人呢?农天山打断她的话。
在老屋!有玉妈看向那两个小孩,有玉,去,叫你奶奶来!
较大的一个小男孩,得到了命令,立刻像只兔子一样蹦出去。
在等芝麻婆婆的时间里,我拿出手册,跟有玉妈了解基本情况。他们现在主要还是种植玉米,饲养些家禽,她和弟媳,也就是有满妈商量好了,她在家照顾孩子,弟媳到外面打工,以补贴家用。
大约十几分钟,有玉急匆匆地跑回来,在他妈妈面前停下,喘着气说,奶……奶奶不来。
干吗不来?有玉妈沉着脸。
有玉不说话,紧张得支支吾吾。
你怎么说的?有玉妈又问。
她问……问我去干吗,我说有位、有位老师来……
你个死脑筋!有玉妈伸出长长的手臂,越过箩筐往有玉的屁股上拍了一掌,你这样说了她还会来吗?六岁了,还这么傻,少交代一句都不行……
有玉捂着屁股跳起来,一边呜呜地哭一边说,总是打我,为什么不打弟弟!
还嘴硬!有玉妈又扬起手。
别打孩子了,我和老师去看看吧!农天山起身走出屋。我从包里拿出两包蛋黄派给有玉说,别哭了,去和弟弟一起吃!有玉看了一下他母亲,抓过蛋黄派就跑。
我跟着农天山,来到一所矮矮的两层小木房前,门关得紧紧的,农天山边拍门边喊,芝麻婆婆,芝麻婆婆!里面安静得似乎从来没有人住过。门口有一条手指粗的门缝,我们眯着眼从那往里看,黑乎乎的,只看到几只灰扑扑的坛子和一张八仙桌。农天山转身,眯着眼睛看远处。我顺着他目光的方向看过去,那里有几座矮矮的土坟。
我们只好回到有玉妈那儿继续等待,看看有没有机会见到芝麻婆婆。有玉妈给我们打来两碗浓稠的玉米粥。
吃吧,这可是好东西!农天山说完,就开始一通吸吸嗦嗦吃起来。我吃了一口,爽滑细腻,既果腹又解渴。
有玉妈重新坐下剥玉米。一粒粒金黄的玉米,在她的手上,如同一粒粒金子,纷纷脱离玉米芯,从她的指缝间落下,扑进箩筐里。她一边剥,一边絮絮地抱怨,说她已经不止一次跟这个疯婆子说了,到了外边,有电有煤气,不用烧柴点蜡,房子亮堂,而且靠近镇上,孩子读书方便,可她就是不同意,这山旮旯,不知道她有什么好惦记的!
可外头没有地,没有猪圈羊圈,她离不开这些东西。农天山说。
呸,她就是担心出了外头,我和有满妈像她的大媳妇有金妈一样跑掉,不给她养老!有玉妈愤怒地说。
听有玉妈和农天山絮絮叨叨地聊天,不知不觉已经两点多钟了,还没见芝麻婆婆出来。农天山决定先回去,不然天色一晚,就不好赶路了。
或许是故事已经讲完了,或许是已经疲乏了,回去的路上,农天山几乎不言语。间或有鸟的叫声传来,更顯出山间的清幽了。辽阔的天空,干净的空气,稀疏的人烟,虽然没有故事听,可是,一路走回来,我发现,内心如此平静。
当最后一缕晚霞在天边凋零的时候,我回到了学校,农天山也回家了。饭堂阿姨还帮我留着饭菜,简单吃过以后,我就回宿舍,把疲惫不堪的身体交给硬木床,关上因电力不足而昏黄的灯,在学生朗朗的晚读声中,踏实睡去。
半夜醒来,外面已是一片宁静,皎洁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像一袭雪白的绸缎铺在床前。这是我见过的最纯净的月光,毫无杂质、清澈明洁,让尘世的一切都变得和谐安宁。一股难以形容的感动突然涌了上来,我想起了未能谋面的芝麻婆婆,这样美好的月光,她有没有唱歌?她的歌声真的可以让逝者的魂魄归来?这些遐想,无疑让芝麻婆婆平添了几分神秘,让我愈发好奇。我突然觉得,芝麻婆婆的故事,就像这一片月光,照进了我内心最阴暗的角落,让我在迷茫的思绪中,感受到了直面人生的光芒。 人就是奇怪,越是见不到,就越是想去见,仿佛有一团魔力在吸引着你。
中秋节放假那天,我往背包里塞了吃食,找到覃有金,跟着一群小孩踏上窄窄的山路。孩子们叽叽喳喳如同一群欢快的小鸟,他们的天性,在这干净的天地间得到了尽情的释放。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哪一种草会开出什么颜色的花,什么时令山上会云雾缭绕。有孩子问我,城里应该就像天堂一样吧,什么都有。我说,这里才是天堂,城里的白云不是白云,蓝天不是蓝天,它们模糊一片,像一张弄脏了的白色桌布。可是你们看这里,白云是白云,蓝天是蓝天,分明得很,像天堂一样漂亮。
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路途遥远。只是覃有金,一直默默地走在人群的后面,一句话也没说。他本是读初中的年龄,可现在才读五年级,稚嫩的脸庞有一种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忧郁。
有玉妈从地里看见我们来,就放下手里的活跑回来,大老远的就叫道:
张老师,您来啦!她接过我肩上的包,又倒一碗开水往我手里塞。
我喝了一口水,问她是否介意我在这过中秋。
她笑容满面地说,我巴不得你天天住这呢。
有玉妈叫覃有金带我去见奶奶,她壓低声音对有金说,带老师从贵叔家的后门绕过去,不要让你奶奶看见。有金点点头,就出门了,我紧随其后。我们穿过一户人家的后门,再从一个小斜坡向老屋走去。
门敞开着,破败的老屋里,弥漫着一股阴寒的气息,潮湿、阴冷,夹着泥土的味道。阳光从屋顶的瓦片缝隙钻进来,形成一束束银柱垂直而下,细小轻盈的尘埃,在光柱里飞舞,如同一条条明亮的银河,有熠熠闪烁的星象。光柱旁,一个佝偻的身影转过来。
她已经很老了,没有我想象中的神秘和仙风道骨,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老太。她干干瘦瘦的身体藏在灰色的斜襟上衣和黑色的宽大的老式裤子里。左边空荡荡的袖子扎成一团,固定在半截断臂上。她的腰很弯,像一座快要坍塌的拱桥,整个头埋在膝盖前,脸朝下,只看见满头凌乱的白发。她抬起头时,我发现她的眼睛、鼻子和嘴唇都已经模糊,五官隐藏在深深浅浅的皱纹里,两道浑浊的目光从皱纹的缝隙里艰难地射出。
奶奶,张老师找您。有金低低地说。
我以为芝麻婆婆会拒我于门外,或者对我不理不睬。没想到,她却舒展她的皱纹,给我一个温暖的笑容,她说,坐,你坐!她的声音略带沙哑,似乎不是从喉咙里发出的,而是从地窖深处发出来的。她单手拿着一簸箕干豆角,艰难地移动身子。覃有金连忙过去接过簸箕,放在门口处,祖孙二人坐在门槛上,开始一条一条地剥干豆角。
我看看他们,又看看门外灿烂的阳光,一种恬静、祥和的气息突然包围了我,之前准备好的那些劝慰的话,此刻竟像满地的落叶,被门外的秋风吹得一干二净。我突然发现,那些教育、医疗、各色小店等,在他们面前变得黯然失色。所以,我准备好的一肚子话,始终没有越过我的嘴唇,履行它应有的意义。倒是我的身体,主动靠拢过去,和他们一起剥干豆角。
不知不觉,太阳已躲到山后去了,换了个又大又圆的月亮上来。八点一过,邻居们就陆陆续续拿出供品。有玉妈用一个盘子装月饼,我起身从包里拿出一些水果、零食。有玉妈不好意思地笑说,张老师,太让你破费了,你这是……我说不过一些小零食而已。我们一起来到院中,对着月亮的方向摆上小方桌,燃好香炉,放上准备好的供品。月光溶溶,不知是月亮享受着这些供品,还是这些供品享受着月色。
这是我第一次在异乡过中秋,糅合了乡愁的月光,竟如此皎洁与明朗。
我问有玉妈,芝麻婆婆今晚会唱歌吗?有玉妈反问我,什么歌?我说,丧葬歌中的“亡灵归祖歌”,听天山叔说,她的歌声能让人看见死去的亲人。有玉妈一摆手,说,嗨,她要是有这本事,我们早就发财了!天山叔瞎编逗你玩的。说完,有玉妈转身进屋招呼老人孩子出来。
我惊愕地呆立在月色中,真的是农天山瞎编的?还是有玉妈忌讳谈这件事?
我带着满腹的疑问,和他们祭拜月亮。分大月饼时,有玉妈主张分七大块,因为这里就六个人,加上在外头的有满妈就是七个人。芝麻婆婆却执意分十二块,两人为此闹得不愉快,可有玉妈最终还是顺从芝麻婆婆的分法切了十二块。
吃罢月饼,已是九点多钟,有玉妈叫我去跟她凑合睡一晚,我却提出想跟芝麻婆婆去老屋住。有玉妈吃惊地看着我,劝我别去,说那房子比老太婆还老,老鼠蚊子一大堆。芝麻婆婆听到这话却不乐意了,咕哝地说,就你们那房子好,我这可住了三代人呢,走,老师,跟我来。我对有玉妈报以微笑,然后就随着芝麻婆婆,借着月光,向老屋走去。
进了老屋,芝麻婆婆熟练地从桌子抽屉里摸出火柴点亮蜡烛。她说她这屋子,一直没拉电,她不习惯那些亮晃晃的光,还是蜡烛的昏暗实在,让人踏实。她把手上的月饼放进碗橱。然后带我走进里间,让我和她同睡一张床,因为没有多余的床了。
那是一张摇摇晃晃的床,一坐上去,就“咯咯”地响,似乎随时有坍塌的可能,我只好小心翼翼地,不敢放大动作。芝麻婆婆入睡很快,不一会儿,就响起了均匀的呼吸声。很快睡意也席卷了我,毕竟今天走了几个小时的路。
半夜,迷迷糊糊地,我被絮絮的讲话声惊醒,仔细一听,居然有几种声音,还有男的。我的心为之一惊,立刻清醒过来,想起农天山说过,芝麻婆婆的老屋里,时常传出男人的声气。难道芝麻婆婆的丈夫和儿子的魂魄,真的归来了?我的心脏在胸腔里“突突突”地跳着,我起身蹑手蹑脚来到门口,看见芝麻婆婆独自坐在八仙桌左边的位置,桌上每个位置前都摆放着月饼。芝麻婆婆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句什么,又用男声回一句,接着又换一种男声说几句,如果没有亲眼看到,仅听声音,真的会以为这屋里有好几人。我终于明白,农天山口中所说的魂魄归来,是怎么一回事了。
过了一会儿,芝麻婆婆把五碟月饼放进一个小篮子里,踱着蹒跚的步伐,走到一个往下的楼梯口,把篮子放在旁边,双脚跨进楼梯里,下了半个身子,就伸手拿过篮子,然后继续往下走。我心生疑惑,大半夜的,芝麻婆婆拿月饼去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