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读”为先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h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现代学习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的作用,举足轻重
   1、“读”出语感。
   众所周知,李阳的“疯狂英语”风靡全国,令不少“哑巴英语”从此脱离苦海,练就了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语言教学,同样需要“疯狂汉语”。令笔者颇感悲哀的是,眼下不少所谓的尖子生,他们的英语成绩比汉语还好!为什么学母语容易,精母语却比外语难呢?到底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出现什么问题了?细心想一想,英语语法比较简单,只要把英语文章读得多,背得多,就有语感了。而汉语的语法却比英语复杂得多,同时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淡化语法教学的,所以,学生要学好语文,要有很好的语感,必须进行大量地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汉语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2、“读”出美感。
   阅读也是一种审美过程。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在字、词、句、篇上下功夫,还应该在教学中贯彻人文的审美教育。所以,让学生大量地阅读文学作品,不但能提高表达能力、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有高尚审美情操的人。因为阅读就是读者和作者的对话,让青少年广泛地阅读,多读名家名篇,就是让他们跟名家、大家对话,思想上无形中就会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读”出生活。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不但要学好课堂上的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 “大语文”。每一部文学作品本身就出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生在大量的作品阅读中,品味到人生百态,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据专家测定,一个人才的知识的构建,从直接经验中得到的不足20%,而通过阅读得到的间接经验要在80%以上。阅读在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语文训练,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技能的训练。技能必须纯熟而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要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对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二、阅读的方法,灵活多样
   语文教学中读的方式很多,如何在教学中开展朗读教学?
   首先教师的范读要正确标准。范,就是标准模范,这就需要老师普通话必须标准,吐字清晰,否则会错误引导学生的读音,使他们经常读错。对于生字难词教师要提出来,让学生有意识去查词典,让他们养成自学的能力,扫清文字障碍。而且在泛读时要饱含丰富的感情,用方言土语读课文,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泛读,才能对文章有初步的认识。
   其次需要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的范读只能给学生留下初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因此我们常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通过多读才能把握作者的感情,读者的感情可以体现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用心去感知课文,体会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中渗透的作者情感因素,这样有利于文章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参与学习,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
   接下来就进行竞读或者分角色朗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个性。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竞读或分角色朗读就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错误,读错字,断错句,轻重音不明显。老师要认真听,对出现的错误 ,重点是读音方面和词语破读现象,要及时纠正。
   最后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在读之前要设置一些问题,可以分小组进行解决。让他们带着教师设置的问题去读,与小组的同学讨论、解决,让他们感到读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从而增强其阅读的兴趣。
   “读”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老师都应该尽量做到自己少讲而让学生多读,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还要他们懂得人生道理,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个人的综合素养。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从根本上算得上成功。
  
其他文献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一篇抨击封建科举制度“吃人”本质的力作。其中的孔乙己是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愚弄和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迷恋仕途追求功名,却终其一生没有进学乃至于“连半个秀才也没捞着”,结果染上许多科举时代的读书人特有的坏习气,沦落为一个可笑、可怜、可悲的悲剧角色。   孔乙己的令人可笑,表现是多方面的。他一出场的外貌、神态、地位就给人很深的非常可笑的印象。他不仅是“站着
期刊
有不少学生总是跟我诉苦说,学习语文时要背的和要记的内容多,而且有时候自己背会了,明明记住了,但是等到要用的时候发现总是记不起来或者记不清楚。其实,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者错误的恢复和提取都叫做遗忘。   那么,遗忘有何规律呢?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进行的实验研究,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
期刊
怎样去重塑教师形象,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呢?   一、拒绝吃喝及礼品,主动维护教师形象    有人可能会说,家长请老师吃饭、送点礼品,是尊师重教的体现,有什么不好呢?我认为,家长请老师吃饭学生是知情的,并且多数学生之间包括家长之间是互相通气的,一旦你答应了一个家长的请客,就会有更多的家长要求请客且难以谢绝,因为其他家长会担心自己不请客孩子会不被重视或受委屈。家长请客,与其说是尊重老师,不如说是家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从“形”到“意”离我们有多远? 谨以《紫藤萝瀑布》教学片段设计说之,以观其效。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景抒情   作者在文章中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她是饱含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看待这些花的。其中有她自己的联想、想象和感受。这种写法称之为借景抒情。也就是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那么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是作者在抒情,是融入了作家深刻的人生体验的呢?请你们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谈谈自
期刊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体语文素养以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吸收知识、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理念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自主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
期刊
教学流程:为了让初一的学生真正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课前我想的最多的就是要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   在课前有预习的前提下,课上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了一遍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作者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写得生动形象,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学生继续朗读,不过这次是在四人小组内分段各读,连读带听,充分体会品味,自由
期刊
在上阅读教学课时,教师的“把握”是一个关键。   一、阅读教学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以阅读的自由,感悟的空间,体验的过程。课堂中,就存在多重对话关系,而不是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式,如: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期刊
一、 明确开展迁移性学习的目标,真正体现学习的迁移性   开展迁移性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与传统的教学(授受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方式不一样的模式,真正体现学习的迁移性。比如在讲到课文的时候,老师可让学生分成几组,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每组组长及成员自己根据所表演的角色而迁移角色内涵,还可加入某些学生的一些特长(演讲能力、表演能力)
期刊
面对风起云涌的教学改革,面对“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的教学现实,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下面我结合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把握课堂环节来提高课堂效率的。   一、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激情趣   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学生为了演讲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都要积极的准备,他们精心地去搜
期刊
宋词,气象万千、词派颇多,最引入注目的还是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和苏东坡、辛弃疾、岳飞为首的“豪放”派两大旗帜。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等。   在苏东坡豪放词诞生前,宋词的咏叹天地相对狭窄、风格单一,几乎是柔婉词作的一统江山;词人们津津乐地道咏唱着男女柔情,整个词坛一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