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为不教』视域的助学课堂落点选择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叶圣陶“教为不教”教育思想,遵循知情意行发展规律,寻找认知点、共情点、启智点和导行点,构建目标有准度、课堂有温度、问题有深度、达成有高度的道德与法治助学课堂,可以提升针对性,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新时代高职院校要提高立德树人成效,必须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和德技并修三方面表现出应有的历史担当,才能更好地开展“三全育人”.“讲好中国故事”贯通古今、源于实践、贴近生活,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用小故事讲大道理.深入践行中国故事“三全三进三入”育人职教模式,有利于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的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
课堂活动的角色扮演可从“增强对社会的认知、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并揭示其内在机制.经研究,思想政治课堂角色扮演有三种机制:一是情境问题体验机制,侧重增强学生对社会的理解;二是个体利益协商机制,侧重提升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三是社会责任引导机制,侧重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承载着建党百年历史,其内蕴的红色基因和育人价值是打造新时代思政课程的锦囊之宝,虚拟技术应用可以实现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具有“三性三感”特点和“近”“出”优势.江苏红色文化思政课建设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要抓住虚拟技术赋能之势,找准技术运用与课程实效性的对接路径,打造高、精、尖区域红色文化思政课程.
道德想象力是青少年道德教育必须关注的重点能力.道德想象力之于青少年的独特价值在于,能够帮助青少年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规则打破;更好地处理高度不确定性事件;能够避免“冷漠”进而走向“利他”.通过外界刺激引发内生需求,强化主体注意;整合同向顺应性与逆向重构性接受双向作用,使青少年信息加工内化更完整;创设道德判断情境,观察青少年道德行为外化可能性.
德育互律来源于德育的他律与自律,是社会组织内成员之间的相互约束.互律作为德育工具,能够提升德育实效.家庭、学校、社会可以开展德育互律,综合提升德育实效.
文章从“体察劳动现象,制订自我规划,涵养成长志气”“感受家乡变迁,感悟劳动意义,厚植圆梦底气”“体验工匠精神,参与科技活动,塑造报国骨气”三方面,介绍了初中劳动课程思政的区域追求.针对区域劳动课程思政推进,提出“两核三项”式劳动教育课堂,并从传递劳动技术迈向服务学生德行成长、注重劳动教育及其支撑系统的渗透和融合、始终将课程价值和学生成长置于课程核心地位、进行科技赋能劳动教育新尝试等方面,阐述凸显课程思政的劳动教育课堂实践策略.
深入推动课程思政是普通高中丰富思政教育路径、扩大思政教育价值、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研究首先基于对课程思政内涵的不同理解,实现对普通高中课程思政体系的三重解构.进而通过要素解构,制定大思政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宏观)、课程视域下的课程思政(中观)、课堂教学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微观)三级设计方案,最终明确普通高中课程思政三级体系实施的渐进性、互补性、协同性和契合性,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有效性.
三、我国中学阅读教学现状rn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入,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也逐渐步入深水区.特别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先后颁布,统编语文教材相继在全国推广使用,大大激发了广大语文教师投身课改的积极性与探索热情.统编语文教材结束了沿用30多年的“一纲多本”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语文教研生态,使语文教研问题更集中,目标更明确,研讨更深入.
期刊
学科核心知识是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一些抽象的核心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难以理解.如何突破学科核心知识,是教师从浅层教学走向深层教学的抓手;如何掌握学科核心知识,是学生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的挑战.核心知识项目化教学,可以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能力、培养必备品格.
红色名言是高中《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可以借鉴的重要素材.红色名言与思政教学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红色名言中蕴含思政教学内在要求,思政教学中则包含红色名言.强化思政教学与红色名言之间的关系是新时期课程建设的要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在强化红色名言与哲学知识融合过程之中,要把握好适用性、启发性和多样性原则.教师要将红色名言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做到课前精读、课中引用、课尾总结、课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