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而提出的重要方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又要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以及经济成果的合理分配等等,从而达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本文从理论探讨和实践意义出发,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战略方针的理论基础,提出对其深入理解及贯彻实施,推进黑龙江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国民经济 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23-02
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经济建设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提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而提出的重要方针,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确定的重大战略。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并不落后,制约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新机制。在新形势下,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新突破,形成奋发向上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机制,保障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率并重,从而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从哲学的角度理解这一方针的理论基础,对深入理解和贯彻十七大提出的这一重大战略,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黑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理论基础
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如何处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质量与数量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方面我们曾经付出过巨大的代价。改革开放30年来,在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不高、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破解了这一难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所谓质,就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内在规定性,而量则是标志质的范围和等级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质和量构成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并贯穿事物发展变化的始终。但在不同时期,由于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会对事物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想促使并保持事物发展和运行的良好状态,必须正确处理好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用这一哲学原理来分析同样适用,在国民经济运行发展中也要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是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大都是依靠GDP总量来体现,而衡量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标准则是投入与产出之比,当然这其中还应包括环境、资源和社会成本的计算,注重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少投入多产出。单纯强调任何一方,都会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偏差,甚至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发生混乱。所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务必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又好又快发展方针的提出,表明我国政府对发展中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有了正确而又清晰的认识。“好”与“快”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首先,“好”是“快”的前提,坚持在“好”中求“快”,“快”要服从“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这两个字的顺序也能看出其中之意,强调“好”,就是质量优先。其次,“快”是“好”的必要条件,如果“好”而不“快”,发展也将无从谈起。只有把握好经济发展中“好”与“快”的辩证关系,才能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所以,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时候,必须从单纯重视经济效益转到重视环境效益、资源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来。用又好又快的发展代替又快又好的发展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又好又快发展。十七大报告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哲学层面讲,就是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着的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但是矛盾双方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矛盾的两方面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另一方面是次要的。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而那些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主要矛盾解决得好,也会为次要矛盾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十七大报告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好”放在前面,把“快”放在后面,这不是“好”与“快”简单移位,突出“好”,就是突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告诉我们,如果“快”与“好”发生矛盾冲突,“快”应服从“好”,为了“快”而忽视“好”,将来想“快”也“快”不起来。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力水平整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可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高增长、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经济运行态势。但在快速增长的背后,还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四是农业投入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五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另外还有城乡收入差别过大、出口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都与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密切相关。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抓好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调整,抓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断增强消费需求、服务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方针的提出,正是为了着力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而提出的。可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钥匙”。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我国在经济效益、经济质量、经济结构、科技水平、企业素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并不算强,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国际经济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的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并在竞争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确保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也充分显示出巨大的现实意义。只有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解决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才能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和谐社会,才能推进并真正实现黑龙江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竹正.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基于我国30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9(1).
[2]何雄浪,杨继瑞.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5).
[3]盛秀英.哲学视域中的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国民经济 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23-02
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经济建设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提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而提出的重要方针,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确定的重大战略。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并不落后,制约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新机制。在新形势下,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新突破,形成奋发向上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机制,保障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率并重,从而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从哲学的角度理解这一方针的理论基础,对深入理解和贯彻十七大提出的这一重大战略,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黑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理论基础
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如何处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质量与数量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方面我们曾经付出过巨大的代价。改革开放30年来,在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不高、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破解了这一难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所谓质,就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内在规定性,而量则是标志质的范围和等级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质和量构成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并贯穿事物发展变化的始终。但在不同时期,由于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会对事物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想促使并保持事物发展和运行的良好状态,必须正确处理好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用这一哲学原理来分析同样适用,在国民经济运行发展中也要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是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大都是依靠GDP总量来体现,而衡量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标准则是投入与产出之比,当然这其中还应包括环境、资源和社会成本的计算,注重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少投入多产出。单纯强调任何一方,都会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偏差,甚至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发生混乱。所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务必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又好又快发展方针的提出,表明我国政府对发展中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有了正确而又清晰的认识。“好”与“快”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首先,“好”是“快”的前提,坚持在“好”中求“快”,“快”要服从“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这两个字的顺序也能看出其中之意,强调“好”,就是质量优先。其次,“快”是“好”的必要条件,如果“好”而不“快”,发展也将无从谈起。只有把握好经济发展中“好”与“快”的辩证关系,才能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所以,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时候,必须从单纯重视经济效益转到重视环境效益、资源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来。用又好又快的发展代替又快又好的发展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又好又快发展。十七大报告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哲学层面讲,就是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着的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但是矛盾双方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矛盾的两方面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另一方面是次要的。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而那些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主要矛盾解决得好,也会为次要矛盾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十七大报告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好”放在前面,把“快”放在后面,这不是“好”与“快”简单移位,突出“好”,就是突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告诉我们,如果“快”与“好”发生矛盾冲突,“快”应服从“好”,为了“快”而忽视“好”,将来想“快”也“快”不起来。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力水平整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可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高增长、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经济运行态势。但在快速增长的背后,还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四是农业投入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五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另外还有城乡收入差别过大、出口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都与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密切相关。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抓好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调整,抓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断增强消费需求、服务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方针的提出,正是为了着力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而提出的。可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钥匙”。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我国在经济效益、经济质量、经济结构、科技水平、企业素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并不算强,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国际经济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的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并在竞争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确保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也充分显示出巨大的现实意义。只有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解决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才能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和谐社会,才能推进并真正实现黑龙江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竹正.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基于我国30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9(1).
[2]何雄浪,杨继瑞.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5).
[3]盛秀英.哲学视域中的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