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心理健康促进快乐成长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_lili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所以培养好他们是我们教师的天职。然而,我们在关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我们要利用有效地对策来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快乐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中学生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们对中学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 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
  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许多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令人担忧。由此可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当引起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初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初三更为突出。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玩手机游戏”,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在我们的咨询中略占1/7,“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初中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我们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着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顯不过的了。
  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
  我们教师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师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中学生自由奔放的世界是令人惊叹的,但我们教师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可能对此感到不安和无法容忍,还企图把自己的固定观念强加给学生,所以必然会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这种差距,从而造成学生的“反抗的萌芽”。
  那种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老师,是不可能理解在多样化社会中的学生的心理的。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是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会环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学生是电子游戏厅里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学生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对于我们教师们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唤起高昂、饱满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如在教学中确立情感目标,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师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欣赏能力、情感陶冶同时活跃起来。语文课中的表情复述、课本剧排练,数学课中对数学美的鉴赏,都能达到此目的。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對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
  (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总之,为了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心理健康在身心健康和整个学习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有机会与学生接触的教师的共同职责,这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一项不可推诿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关爱和尊重,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其他文献
一、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青春期的初中阶段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段重要的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是人们走向成熟,实现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在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异性交往是青少年们走向社会化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学会同异性的交往是青少年时期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正确引导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素质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青少年心理学中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发展一般有
期刊
一:故事背景  阿玉是我班中一个聪明又漂亮的女生,初一时她在班中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她很自信,平时爱说爱笑,爱唱爱跳,老师都把她作为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来培养。初二开学不久她在一次车祸中左腿残疾,病休了一个月。再来学校后我发现阿玉象变了一个人,教她的老师都和我反映阿玉上课时迷迷糊糊有些想睡觉,下课休息时她总是独处,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成绩跟她出车祸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以前她每科成绩在
期刊
摘要:作为老师,应真诚的走进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不会发出幽香和芬芳的花朵,他们就像迟开的蓓蕾,应及时用爱去关心、呵护他们的成长。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了一个小女孩——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通过探究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从而制定转化措施------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在措施实施的过程中,让孩子一步步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家庭的温暖及同学们的友情;在实践中,让孩子自己去感悟生活的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对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并将其引入到班级管理中,结合以往的班级管理经验,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尝试实行了无为而治的班级自主管理,让学生成为班级主人,通过发展自身的管理能力实现自我成长。  关键词:无为而治;自主管理;有为;法治  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各家各派的共同理想。它的内涵就在于如何以最小的领导行为来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  “无为”是策略,最终目的是无不为。作
期刊
摘要: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始终以这句名言鞭策着自己,我也深深体会到,要做好一个成功的教师,就得用自己的爱心和实际行动去教育和感化学生。在和学生的相处中,我从不说虚话和假话,而是尽可能的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适时的评价,从中我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倍感欣慰。  关键词:闪光
期刊
摘要:阅读作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愈来愈受到幼教界的关注,认为阅读是幼儿的需要,将对幼儿各方面发展及终生学习产生具有重要影响。而3—8岁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从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快乐阅读教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启发幼儿的阅读意识,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其母语识别及快速阅读语言能力,进而在发展个性、陶治情操等各相关素质的和谐发展。为其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
期刊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它的作用,所辅导的五个不良行为生的基本情况,我们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对他们所做的干预措施,以及5次团体心理辅导后对他们的影响和他们的变化。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不良行为生;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是针对人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的各种社会需要而产生的,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传入中国大
期刊
摘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呢?拜读了王建宗老师的《架设心桥》,更加深了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向往,我力争把王建宗老师的教育理论和自己的教育实际相结合,加强心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给学生创设和谐的心理氛围,尊重、理解学生,接纳、欣赏学生,注重倾听与沟通,用灿烂的微笑和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名学生。情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对于班里那些特殊学生们,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宽容和赞赏,去等待、帮助和引导他们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去发展。杨核心素养之帆,教育学生一定要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去为学生去解开内心的结,更多的贴近学生,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环境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逐步促进班集体建设。  主题词:核心素养;尊重;宽容;赞赏;建设  从学生到老师,从让人
期刊
摘要:我们的教育最终给孩子留下的是什么呢?环境影响人,细节决定命运,我愿意播撒下更多好的习惯,种在孩子心田,期待在未来的某天,他们能收获满满……和孩子从相识走到相知,从相知默然相守,我不奢求给孩子留下太多,只希望当他们走出校园后懂得笑对生活。  关键词:播种;留下;影响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