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度春秋:“门罗主义”终结?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e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8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美洲国家组织发表了题为《美国与拉美:伙伴关系的力量》的演讲,阐述了美国对拉美的新政策,他指出:“门罗主义”从1823年提出以来,一直是美国外交的基本政策,它赋予了美国特殊的权威,可介入拉美事务,阻止欧洲在该地区扩展影响力,历任总统都在强化这一信条,但今天,美国选择放弃。“门罗主义时代”已经终结,美国将不再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干预其他美洲国家的事务,而是在平等与合作的基础上与美洲各国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华尔街日报》对此评论道:这是美国政府正式宣布放弃“门罗主义”,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拉美国家的媒体却对此反应冷淡,一种观点认为,“门罗主义”早已终结,美国早已无力左右拉美事务;另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的“门罗主义”仍将继续,其对拉美的政策“换汤不换药”,未来将继续加强对拉美的影响力。
  “门罗主义”的前世今生
  19世纪20年代,利用拿破仑战争使欧洲列强无暇西顾之机,众多拉美原西属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战争结束后,法国扶持西班牙波旁王朝复辟,并意图联手以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为核心的“神圣同盟”干涉拉美的独立进程。英国为了排挤法国和“神圣同盟”势力、抢占拉美市场,遂以反对拉美再殖民化为旗号,反对欧洲干涉,并邀请美国“并肩作战”。当时,美国刚刚独立不久,实力尚无法同英、法、俄、西的任何一方相提并论,但“神圣同盟”即将发起的干涉行动不仅威胁拉美的独立,还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安全。经过权衡,美国在接受英国提议的同时,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外交主张。1823年12月2日,美国门罗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宣布: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美国承认且不干涉欧洲各国在拉美的殖民地和保护国,欧洲各国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门罗宣言》以平和的语言宣告了美国开始作为独立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它提出的原则受到了拉美国家的欢迎,英国也被迫同意,“神圣同盟”则遭受打击,美国借此赢得了一次重要的外交胜利。
  《门罗宣言》往往被视为“门罗主义”的起点,但它并不等同于“门罗主义”。进入19世纪三四十年代后,随着美国人口西移和领土西扩的高潮的到来,美国总统波尔克重新阐释了《门罗宣言》,将其作为辅助美国领土扩张的理论武器。他提出:“本大陆的人民有权单独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果他们中的某一部分为组成一个单独国家而提议与我们联邦合并时,任何外国势力不能干预。”1836年美国向墨西哥购买得克萨斯,计划落空后策划得克萨斯独立,并利用上述理论将其合并到美国。此后《门罗宣言》被不断“丰富”和“发展”,被美国各届政府灵活地引用和利用。1853年,它被国务卿威廉·西华德冠之以“门罗主义”称号,成为外交的重要指导原则和“一以贯之的传统”。1870年,尤利西斯·格兰特总统援引“门罗主义”,称美国不能容忍欧洲各国相互转让其美洲的殖民地;1895年,美国国务卿理查·欧恩尼援引“门罗主义”,称美国有权调解拉美的边界纠纷;1904年西奥多·罗斯福援引“门罗主义”,称美国有权介入拉美事务。不难发现,“门罗主义”已经由最初保护拉美国家独立的“挡箭牌”演变为美国干涉拉美事务、行使霸权的“通行证”,而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大棒政策”则成为“门罗主义”在这个时代的代表作。
  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更是延续了“门罗主义”思想,变本加厉地介入和控制拉美,打击地区反美国家,肆意干涉他国内政,意图将该地区变为自己稳固的“后院”。1954年,美国策动亲美分子武装颠覆了危地马拉政府;1961年,支持古巴流亡分子登陆古巴;1965年,海军陆战队入侵多米尼加共和国;1973年,支持智利军人发动政变推翻阿连德政府;1983年,直接派兵入侵格林纳达;1989年,派兵入侵巴拿马。“门罗主义”已经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光彩,开始和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主义行径联系在一起,成为拉美各国抵制和唾弃的对象。
  “门罗主义”早已名存实亡
  应该承认,“门罗主义”的终结不是克里的一个简单的政策宣示所致,而是拉美国家群体崛起、地区一体化进程加速、全球权力扁平化、美国实力衰弱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经济上,以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正在快速崛起,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参与全球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力量。巴西地区大国的地位凸显,不仅成为了拉美地区的经济领头羊,还有望成为影响地区乃至全球政治格局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政治上,左翼政党掌控的拉美国家越来越多,他们大多具有鲜明的脱美、反美倾向,其数目一度达到了拉美国家总数的2/3以上,人口也占到了拉美地区人口总数的85%。地区反美声音已经由“古巴独唱”演变为古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的“大合唱”。在这些左翼政权的影响下,拉美其余的国家也不再惟美是从,加强内部的协调与团结。据2013年4月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报告,2012年就涉及古巴、巴勒斯坦、伊朗等八项重要议案在联合国的投票看,拉美与美国的投票一致性仅为32.1%。
  外交上,拉美国家在与美国拉开距离的同时,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全面发展同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的关系,引入新的国际力量平衡美国的影响力。在地区层面,拉美国家正尝试构建新的区域一体化组织,走团结自强的道路,而由美国主导的地区机制正被逐步边缘化。查韦斯和古巴领导人联合倡议的“美洲玻利瓦尔联盟”正成为“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替代方案。南美洲国家联盟则以欧盟一体化为榜样,努力构建一个包括共同货币、议会和护照在内的新的共同体。2011年成立的拉美与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已经成为西半球最大的区域组织,拥有33个成员国,被视为“美洲国家组织”“去美国化”版本。
  反观美国,在小布什任期内,美国专注于反恐战争,忽略了拉美,导致该地区偏离了美国轨道,渐行渐远。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实力相对衰落,国内政治乱象丛生,财政危机频仍,军费开支受限,外交上以回归亚太为重心,对拉美地区的脱美倾向已无力掌控,事实上,“门罗主义”早已名存实亡。这一外交口号已经成为激起拉美各国反感、阻碍美拉关系发展的“鸡肋”,弃之亦在预料之中。
  对拉美的干涉更加隐性化
  作为美国的“周边”,拉美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一,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不仅在于“东西有两洋”,更在于“南北无强邻”,美拉关系的稳定为美国提供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活动自由。其二,拉美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美国内政,贩毒、枪支管控、移民问题,都对美国国内安全构成威胁,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拉美国家的共同努力。其三,拉美是美国最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来源地、主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目的地,同拉美的经济关系关乎美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当前,美国正处在恢复实力地位、调整全球战略的关键时期,亟需借助拉美地区的市场和经济增长的红利,重塑对美国有利的地区秩序,因此,美国不会放松对拉美的掌控,仍将维护其在西半球的领导地位。
  2013年以来,美国对拉美的外交更加主动,监听门事件、玻利维亚专机事件、对古巴改革持续施压等举动也表明,美国对拉美地区的控制和干涉未有丝毫的放松。美拉关系不会因克里的这次演讲而明显改善,拉美各国虽听其言,更观其行,对美国此次放弃“门罗主义”的动机和实质仍有疑虑。
  从奥巴马今年对拉美的外交来看,美国意图降低外交姿态,淡化民主、人权色彩,通过经济联系与议题式合作强化美拉关系的态势明显。未来几年,美国对拉美的干涉将更加隐性化。11月20日拜登在访问巴拿马时称,拉美已经成为美国的“前院”而非“后院”。克里在演讲中称,美国将把拉美视为平等的伙伴,共担责任,加强在安全问题上的合作,以此推进价值观和共同利益。未来,美国将借助“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进一步扩大同拉美国家的贸易,同时,顺应西半球发展的新态势,推动清洁能源开发与开采,与拉美国家一道打造新的全球能源中心。若上述战略得以贯彻,美拉关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拉美将被纳入美国新一轮的全球战略布局中,美国在西半球霸权将更多地通过巧实力得以体现,西半球也将因此入美国主导的“后门罗主义时代”。
其他文献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不愧是至理名言: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与其本性有关,而与年龄等“外部项”关系不大。10月25日,东京的报纸都印刷了号外,给日本政坛带来“晴天霹雳般震荡”的,果然还是80岁的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  在抛出“购岛”议题搅闹一番后,不甘寂寞的石原这次玩的新花样是“辞职”——辞去从1999年起就当上的东京都知事职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新党,重返国会”。石原19
11月15日,西非国家冈比亚出人意料地单方向宣布与台湾断绝维持了18年的“外交”关系,成为马英九2008年执政后推行“活路外交”政策以来首个与台湾“断交”的国家,至此台湾“邦交国”降至22个。这一毫无预警的“外交”挫败,让原已深陷执政困境的马英九当局再次遭致岛内反对阵营的强烈抨击,其以“两岸休兵”为核心的“活路外交”政策也被拿出来重新检视。  冈、台“断交”的台前幕后  在台湾的政治语境中,“邦交
预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  预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  佛教格言(引自《未来五十年大趋势》)    世界将往何处去?未来的世界如何运作?这始终是未来学者和国际关系的恒久话题。比如,二战结束以来,我们一次次地预测着、想像着、经历着未来;当冷战结束时,我们开始推演后冷战时代;当9.11发生后,我们推演后9.11时代;当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们又推演后金融危机时代。  关于未来的世界,世界的未来,不管是
奥巴马入主白宫时,美国正经历着一场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从2009年第三季度起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出现正增长,但是增长幅度接连下调,从3.5%最后下调到1.6%,美联储称美国经济将呈现“渐进复苏”的态势,大多数美联储决策者认为美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出现持续繁荣的局面可能需要5年~6年的时间。多数美国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美国经济的复苏是典型的政府驱动性复苏而不是经济自主修复型的
身陷游戏三方的人,谁也不愿放弃自己的权利:政党要管,候选人要胜,选民要选!在目前的局势下,谁也无力改变这一乱局    民主党陷入焦虑不安    对民主党来说,今年本来是一个好年头:美国经济不景气,伊拉克战争看不见尽头,布什总统的支持率持续低迷,国内要求变革要求换马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大气候下,失守八年的白宫总统的宝座说什么也应该由民主党人来坐坐了吧?!  然而,时下的民主党人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中俄两国不是呼唤结盟,而是战略上互相呼应与借重,相互借势寻求与美国的战略平衡。  近两年来,中国的外部环境陡然变得越来越复杂,笼罩在与美国及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纠纷与冲突的阴霾之中,于是,“结盟”一词频现各种舆论场合。此种语境下的结盟,是指与俄罗斯结盟以对抗美国,这种结盟果真看上去很美好吗?  结盟是一种国家在国际政治中进行联合行动的集合体,其动机是判定威胁,制衡威胁、赢得安全。在经济贸
基督教青年会的中坚  刘驭万,湖北宜昌人。出生于中日甲午战败后的1896年,成长于外敌入侵、民族衰败的动荡时代,自幼浸润于辛亥革命始发地的革命氛围,激励了他爱国爱民的人生志向。  1912年,入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武昌文华学校。该校异于当时一般公私学校,全盘采用欧美学制,校规严肃,管理认真,刘驭万聪敏过人,自律自强,发愤勤学,喜好运动,不仅建立了厚实的学业功底,而且培养了乐于助人和贡献社会的“基督的
美国政治卡通网上有一幅漫画,形象地描述了20国集团伦敦峰会的实质:一艘大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行驶,喊号的扬着个大喇叭喊话: “大家要一致啊!”而20名水手一人一支桨各干各的,船桨的方向互相绊蒜。  会前人们普遍认为伦敦峰会更是一场政治秀,而会后罗列的一系列共识不乏让人眼前一亮之处,比如超乎预料的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注资。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一卡恩说,多国领导人这次达成了
7月2日,国民党“全代会”首次移师台中,在台中港区综合体育馆举行18次全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12年正副“总统”参选人提名案,并与“立委”参选人联合造势,正式宣告吹响2012年“总统”与“立委”选举的战斗号角。  虽然国民党努力营造团结氛围,并展现连任决心,但仍旧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隐患。    通过具体方案    此次会议首先通过“马吴配”及“立委”提名名单,并最终确定当前政治任务及具体方
在美国影片《华尔街》中,主人公戈登·盖柯的贪婪、自私、不择手段将一个“标准金融家”的形象呈现给人们,同时也让人深深感到金融原则与道德原则之间存在的种种相悖,这两者真的难以共生吗?在中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新农保”领跑者  “我们也像上班的人一样,政府也给我们发养老金啦。”2010年2月8日,福建漳州龙海市榜山镇翠林村一派喜气洋洋。村民张大爷用颤颤巍巍的手接过中国邮政储蓄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