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匠心独运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9583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我在《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7 年第1-2期上读到李济任老师的《这样的课文不学也罢——例谈小学语文教材之过》一文。对于这篇文章的多处文字,我持有异议。这里仅仅针对李老师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见解谈谈看法,兼与李老师商榷。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山村的兴亡史。山村里的人们靠砍伐山上森林里的树木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但是过度的砍伐使得环境不断恶化,最终洪水带走了一切。
  李老师在文中指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不仅没有明确的时间、具体的地点和人物姓名等基本要素,而且连情节也非常粗略,更说不上有什么生动的细节”。在李老师的思想里,这种“三无”文章(我借用李老师文中的“三无”一词来概括此文特点)杜撰的嫌疑太大,摧毁了文本的可信度,应该退出小学教材。
  笔者以为,这种“三无”特点不是文章的致命伤,而是这篇文章的闪亮点,是编者苦心孤诣匠心独运之所在,因为这种“三无”特点至少生成了以下三个独特的好处。
  一、“三无”促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单纯就《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自身来说,这里的“三无”特点节约了笔墨,以极强的不确定性使得文本既虚无缥缈,又朦胧有形,这种弹性和张力可以让读者尽量放纵想象,极大地扩展了读者的思维空间。进一步说,这种简约的文字曲折地概括了无数真实的血淋淋惨戚戚的环保案例,表现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这一思想。这种手法就像不强调写实、重在表现意趣的中国水墨画技法。
  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个家喻户晓、喜闻乐见、流传很久的经典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从前有座山……”按照李老师的质疑,这个“千无”故事莫非要打入十八层地狱了?事实上,这个经典段子在很多地方很多人群中已经顽强地生存了很久,而且还要继续生存下去。
  或许,有人会问:“如此说来,我们写作都这样“三无”可以吗?”我想说的是,真实不真实,“三无”不“三无”,要看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及中心是什么。要写具体的一件事还是需要“三有”的,而表现一种道理则不必认真于“三有”,就像寓言故事,不少都是“三无”的。
  另外,一篇文章如果细节非常具体,不仅不会让人觉得美妙绝伦,有时还会影响思想的传达,因为一个具体的事件往往成因复杂。太要较真,过于写实,难免会浮云遮眼,埋没真相,损害主旨。像《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三无”文章,如此剥丝抽茧,凸显无数环保事件的核心,有益于读者快速到达文章的中心。
  如此看,言有尽而意无穷当是“三无”特点的一处魅力所在。
  二、“三无”促生“浅显易懂,受众广泛”的文本
  从阅读对象来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编在小学语文教科书里,主要受众是三年级的学生。“三无”以简约的文字使得文本浅显易懂,可以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易于接受其中的信息。试想,如果真的向三年级小学生提供一篇真实的反映环境问题的故事,它是寥寥数语能完成的吗?如果翔实生动地讲述一个真实的事件,三年级小学生能消化得了吗?
  我们不用担心孩子质疑这个在我们成人看来疑窦重重以致虚假得幼稚的文本,因为大多数孩子不会想得那么多。如果有学生质疑,说明他够聪明,那么我们教师也就可以揭示其中“三无”的奥秘。
  语文课本仅仅是个例子,学生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个例子里接触了环保理念,学会了思考,他们用此理念关照现实生活,并不会怀疑故事所传达的思想。
  三、“三无”促生“因材施教,自由发挥”的课堂
  从教学角度来看,“三无”特点也极有好处,因为各地学生基础有差异,如此“三无”增加了文本教学时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对于欠发达地区或者基础普遍差的孩子,为了让他们消化得了文本,教师只需照本宣科,就文教文,略作处理。对于基础好一点的,教师就可以拔高立意。这种弹性和张力对教师来说不是解放了手脚吗?
  在教学中,文本是一方面,教师的传授是另一方面,两相比较,后者更重要。因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教材的处理,对学生的传授,直接决定了文本的内涵和外延。这时,一个教师的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文本主旨的传达效果。
  我曾经从事过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最初教学这篇课文,我也对此“三无”特点很是困惑,甚至于讨厌这篇文章。后来,我越来越看好这篇文章。我曾经在一本教学类期刊上阅读到一篇文章,有教师在她的课堂上提出了这么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隐去了好多信息?( 也就是我们上文说的“三无”)这个问题激发了孩子们极大的探知欲。在那位教师的揭示下一切豁然开朗,因为这个小故事是无数事实浓缩后的精华。当这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了其中的“三无”是大量事实的写照后,她补充引用了一系列资料,用触目惊心的案例告诉学生:这个“三无”故事的背后是一大堆血的事实。最后,她和学生谈到我们身边的现实环境,探讨我们可以为环保做些什么。
  这位教师对这篇课文的处理不是极好地证明这里的“三无”胜过“三有”吗?
  最后,我要补充的是,当我读了李济任老师的《这样的课文不学也罢——例谈小学语文教材之过》后,为了重新审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在离开小学语文教学六七年的今天,特意去曾经工作过的小学,查阅了这篇自己非常熟悉的课文,阅读了国家配发的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并和正使用这本教材的众多教师交流了看法,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当代教育中,中学教材多是名家名篇,很少有人发难,而小学生较低的认知层次导致教材中的名篇相对较少,社会大众挑刺时就自信得多,以至于每若干年就會出现一波质疑小学教材的浪潮。我想说的是,质疑教材没有什么错,但前提是对教材应该有着充分的调查研究,不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吗?这里的调查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式地阅读,而是细细地研究。要不然,会让多少像“三无”手法一样匠心独运的文字蒙冤,让多少旁观者蒙眼,最终也让信口开河者蒙羞。
  以上说法仅为一己之见,有不当之处,请李老师海涵,也请各位不吝赐教。
  (陕西省兴平市秦岭中学713100)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黄山奇石》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文章,讲述的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石,它们在作者的笔下“名字有趣、样子有趣、想象有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二: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本课在落实这两大单元学习重点时,以“欣赏有趣的奇石”为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石盘”,借助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的山峰”;在学生具体
【摘 要】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思维遇上小古文,作为教者应该以小古文为背景,巧妙设计,运用巧借成语、巧添主语、巧加辩论、巧设练习等策略,努力提升学生多方位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拓宽小古文教学的思维张力。  【关键词】小古文;逻辑思维;思维张力;巧妙设计  思维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
【设计意图】  《小猫刮胡子》是一篇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语言生动又富有特色。阅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活动,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中积累语句,培养语感。二上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以学定教,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解词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脑、袋、狡、猾 ”等生字,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
【摘 要】游记在教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对游记“写作体式”的研究,学生能了解习作时需要依据不同的写作内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教师要结合具体文章展开相关教学,配合迁移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游记;写作体式;迁移  游记在现行语文教材选文中约占四分之一的比例。从中段到高段,学习如何写游记在教材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遗憾的是,不论是教材
【设计意图】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任溶溶是一位充满热情、童心未泯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童真、童趣。全诗有4个小节,语言通俗易懂,采用复沓的手法,增强了节奏感。诗中呈现了儿童生活中的各种游戏,凸显了儿童玩耍的快乐。依据学生的学前经历调查,笔者尝试通过“语境中识字”“情景中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词句理解能力,有效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根据汉字的组字规律,联系学生生
第一板块 质疑问难 建构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散文,题目是《和时间赛跑》(板书,引导学生注意“赛”字的写法),作者:林清玄(板书),林中小溪的“林”,清清浅浅的“清”,有点玄的“玄”。有人说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林,中小溪一样“清清浅浅”,表面上一读就懂,但是细细品读,却又有点儿玄妙。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品一品林清玄的散文《和时间赛跑》。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预习,将难读的句子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经典的儿童诗,自1985年选入语文教材,至今已有33年。这是一首融“情”与“理”为一体的儿童诗,其鲜明的角色形象富有儿童情趣,其流畅的音律读来朗朗上口,在贴近儿童生活、契合儿童心理的同时,用诗的形式普及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在这首诗里,儿童用心灵与万物接触,交流对话,碰撞出了火花!  一、破译标点的秘密  综观全诗,“雪”不仅是小画家们绘画的画布,更是构
【摘 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古文的学习需要思维的参与,以打通现代语言与文言之间的通道。迁移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升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利用横向迁移,明确思维路径;利用纵向迁移,构建思维网络;利用重组迁移,活化思维过程;利用跨越迁移,整合思维方法。  【关键词】迁移;小古文;思维;小学语文  学习的迁移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横向的,可以是纵向的,可以是重组的,也可以是综合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中首次编排了习作单元。针对这一全新的单元设置,教师要在施教前深入钻研教材,牢牢把握该单元的独特体例,调整传统的习作教学视角:围绕习作主题,依托阅读教学,渗透观察事物的要诀;布置观察任务,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融合例文与习作,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整合学科知识,巧设习作训练,突出重点,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习作单元;观察;习作指导;学科整合  统编语文教材三
因本期是7-8的合刊。本期內容全在8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