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独立学院建设是补充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陕西省独立学院建设存在自身一系列特色和优势,同时也存在办学条件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社会影响小、毕业生就业前景等问题,如何探索适合我省独立学院发展的人才培养和特色办学道路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独立学院 人才培养
一、陕西省独立学院发展现状
独立学院是20世纪末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这种模式使社会资源与公办高校的的无形资产品牌相结合,为提高本科教育资源的增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独立学院无疑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 年,经教育部批准,陕西省第一批独立学院成立并开始招生。经过十年多的发展,陕西独立学院的数量现已增至12家,在校生规模也由2004年的5145人发展到现在的约10万人。但由于起步时间较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社会认可度较低等原因,与其他省份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省份相比,陕西省的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社会影响、毕业生就业前景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发展十分受限,因此不断研究探索适合我省独立学院发展的人才培养和特色办学道路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陕西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分析
1.专业设置并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母体学校依存度过高。从专业设置情况来看,以2015年参与招生的11所陕西省独立学院的招生专业为例,当年招生专业共计103个。其中有一半专业是单独设立,但这当中有一些专业虽名称不同但大同小异,如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类和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类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设立同样专业的学校也很多,开设学校最多的是财务管理、会计学、英语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1所独立学院中有8所都设有这四个专业;另外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四个专业的有7所学校;开设工程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市场营销这五个专业的有6所学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软件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个专业的有5所学校。整体看来,陕西各独立学院之间的专业设置相似度、重复率较高,专业间相互竞争较大,且多为复制母体学校的专业或追求开办热门专业,专业特色不强。
另一方面也说明我省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并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没有依据陕西省板块经济特色优化学科类型和专业结构。陕西是能源大省、科教强省、旅游文化名省,但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却相对落后。而我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大多扎堆集中在经济类、管理类、电子信息技术类,我省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现状必然满足不了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对于一些在我省迅猛发展且前景广阔的新领域前沿科学如能源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工程等重要领域以及我省的优势产业中,相关专业如能源、材料、旅游、农林、食品、制造等却在独立学院中体现的相对较少,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求相脱节,不能适应陕西经济建设需要。
2.课程体系大多照搬母体学校,缺乏培养特色。当前,独立学院大多是照搬母体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任务、培养计划,任课教师也大都采用和在母体学校上課时一样的教学大纲、授课方式,使用相同的教材甚至考试试卷。但实际情况却是,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办学资源、师资队伍、实验设备、教学设施等方面都与母体学校有较大差距,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独立学院。
从生源质量上看,陕西省独立学院大多为三批次本科招生,虽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三所学院已于2003、2004年先后在陕升为二批次本科招生,但总体来说,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与一本学生相比在学习成绩上仍有很大差距。独立学院学生的缺点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觉性差、学术研究水平低,但优点也很突出,他们个性鲜明、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交际能力强。如果简单套用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学习成绩和科究成果,对他们采取和一本学生一样的要求标准,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明显感觉吃力,甚至适得其反产生厌学情绪,不仅不利于身心发展,培养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从课程体系上看,目前我省独立学院并未建立针对独立学院生源特点、师资条件的课内教学体系和课外实践体系,培养方案尚未全面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外教育未完全纳入培养体系中,课内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的结合还不够广泛和深入。这种重理论、轻实践、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优势长处,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3.陕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欠缺区域特色。通过对陕西省12所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招生情况、在校生人数、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就业流向等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陕西省独立学院的在校生占全省高等本科院校在校生的15%-20%,其中陕西省内生源占到了70%,毕业生留陕率达到60%以上,可以说对陕西地区的人才培养及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的人力贡献,然而陕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仍然欠缺区域特色。
陕西省经济发展急缺高素质技术人员,而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恰恰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但目前陕西省大部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么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要么在母体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这就导致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与母体学校的同质性过高,并没有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色制订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鲜明的区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脱节,并不能满足省内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
三、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了一套较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准确分析和把握区域经济对独立学院人才需求市场,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办学实际和特色,既要体现学院的办学定位,又要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独立学院普遍将办学定位定为应用型本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结合办学目标定位,明确提出并始终坚持培养“懂理论、强实践、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服务面向定为立足陕西、面向全国、重点服务建筑相关行业和艺术行业。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要求和标准,建立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立足西部,重点面向建筑、冶金行业,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按“保持特色、突出主体、控制规模、动态调整”的基本思路,强化专业布局的总体特色,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凝练专业特色,使人才培养目标切合西部特别是陕西地区发展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以建筑、土木、管理、艺术类学科为特色,以工学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不仅巩固了传统优势特色专业的地位,并且扩大了优势特色专业的范围。
3.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根据办学定位与特色,对应路径与目标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和实施课内外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在课内教学中,积极推动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学改革活动,著力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信息化进程,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加强独立学院应用型特色的教材建设,促进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校内培养与企业培训的结合。在课外教育中,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注重创新素质和开拓性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组织交流能力。
4.建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建立和完善贯穿全程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开展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充分发挥质量评价在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中的作用。同时,从教学、学习、管理三个方面加强学风建设,推行学业预警制度,加强学籍管理和制度建设,强化以诚信为核心的考风建设,树立良好学风。另外,持续加大对实验室、实训基地的投入,不断开拓校外实习基地,依托园区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华清学府城和周边商业文化区,建立覆盖大学生实践、就业、创业等功能的人才培养基地群,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打造与园区和周边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环境,确保软硬件资源始终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独立学院 人才培养
一、陕西省独立学院发展现状
独立学院是20世纪末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这种模式使社会资源与公办高校的的无形资产品牌相结合,为提高本科教育资源的增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独立学院无疑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 年,经教育部批准,陕西省第一批独立学院成立并开始招生。经过十年多的发展,陕西独立学院的数量现已增至12家,在校生规模也由2004年的5145人发展到现在的约10万人。但由于起步时间较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社会认可度较低等原因,与其他省份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省份相比,陕西省的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社会影响、毕业生就业前景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发展十分受限,因此不断研究探索适合我省独立学院发展的人才培养和特色办学道路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陕西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分析
1.专业设置并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母体学校依存度过高。从专业设置情况来看,以2015年参与招生的11所陕西省独立学院的招生专业为例,当年招生专业共计103个。其中有一半专业是单独设立,但这当中有一些专业虽名称不同但大同小异,如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类和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类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设立同样专业的学校也很多,开设学校最多的是财务管理、会计学、英语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1所独立学院中有8所都设有这四个专业;另外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四个专业的有7所学校;开设工程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市场营销这五个专业的有6所学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软件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个专业的有5所学校。整体看来,陕西各独立学院之间的专业设置相似度、重复率较高,专业间相互竞争较大,且多为复制母体学校的专业或追求开办热门专业,专业特色不强。
另一方面也说明我省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并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没有依据陕西省板块经济特色优化学科类型和专业结构。陕西是能源大省、科教强省、旅游文化名省,但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却相对落后。而我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大多扎堆集中在经济类、管理类、电子信息技术类,我省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现状必然满足不了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对于一些在我省迅猛发展且前景广阔的新领域前沿科学如能源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工程等重要领域以及我省的优势产业中,相关专业如能源、材料、旅游、农林、食品、制造等却在独立学院中体现的相对较少,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求相脱节,不能适应陕西经济建设需要。
2.课程体系大多照搬母体学校,缺乏培养特色。当前,独立学院大多是照搬母体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任务、培养计划,任课教师也大都采用和在母体学校上課时一样的教学大纲、授课方式,使用相同的教材甚至考试试卷。但实际情况却是,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办学资源、师资队伍、实验设备、教学设施等方面都与母体学校有较大差距,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独立学院。
从生源质量上看,陕西省独立学院大多为三批次本科招生,虽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三所学院已于2003、2004年先后在陕升为二批次本科招生,但总体来说,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与一本学生相比在学习成绩上仍有很大差距。独立学院学生的缺点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觉性差、学术研究水平低,但优点也很突出,他们个性鲜明、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交际能力强。如果简单套用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学习成绩和科究成果,对他们采取和一本学生一样的要求标准,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明显感觉吃力,甚至适得其反产生厌学情绪,不仅不利于身心发展,培养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从课程体系上看,目前我省独立学院并未建立针对独立学院生源特点、师资条件的课内教学体系和课外实践体系,培养方案尚未全面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外教育未完全纳入培养体系中,课内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的结合还不够广泛和深入。这种重理论、轻实践、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优势长处,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3.陕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欠缺区域特色。通过对陕西省12所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招生情况、在校生人数、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就业流向等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陕西省独立学院的在校生占全省高等本科院校在校生的15%-20%,其中陕西省内生源占到了70%,毕业生留陕率达到60%以上,可以说对陕西地区的人才培养及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的人力贡献,然而陕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仍然欠缺区域特色。
陕西省经济发展急缺高素质技术人员,而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恰恰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但目前陕西省大部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么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要么在母体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这就导致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与母体学校的同质性过高,并没有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色制订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鲜明的区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脱节,并不能满足省内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
三、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了一套较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准确分析和把握区域经济对独立学院人才需求市场,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办学实际和特色,既要体现学院的办学定位,又要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独立学院普遍将办学定位定为应用型本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结合办学目标定位,明确提出并始终坚持培养“懂理论、强实践、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服务面向定为立足陕西、面向全国、重点服务建筑相关行业和艺术行业。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要求和标准,建立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立足西部,重点面向建筑、冶金行业,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按“保持特色、突出主体、控制规模、动态调整”的基本思路,强化专业布局的总体特色,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凝练专业特色,使人才培养目标切合西部特别是陕西地区发展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以建筑、土木、管理、艺术类学科为特色,以工学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不仅巩固了传统优势特色专业的地位,并且扩大了优势特色专业的范围。
3.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根据办学定位与特色,对应路径与目标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和实施课内外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在课内教学中,积极推动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学改革活动,著力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信息化进程,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加强独立学院应用型特色的教材建设,促进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校内培养与企业培训的结合。在课外教育中,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注重创新素质和开拓性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组织交流能力。
4.建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建立和完善贯穿全程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开展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充分发挥质量评价在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中的作用。同时,从教学、学习、管理三个方面加强学风建设,推行学业预警制度,加强学籍管理和制度建设,强化以诚信为核心的考风建设,树立良好学风。另外,持续加大对实验室、实训基地的投入,不断开拓校外实习基地,依托园区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华清学府城和周边商业文化区,建立覆盖大学生实践、就业、创业等功能的人才培养基地群,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打造与园区和周边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环境,确保软硬件资源始终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