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调式当中感悟作曲
记得从小第一次接触调式是在学钢琴的时候,老师刻意的要我去思考每一首曲子的调式是什么,单纯的我只认得谱号后面的升降记号,而每一次我都能非常自豪的把它数出来,而且很高兴得就告诉老师,“这个曲子是**升号(或降号)调式”,就在那一瞬间我能感觉到老师的椅子摇晃了一下,仿佛地震了一样,又或者是否老师的高血压还没好得彻底呢?我一直在心中问我自己。
老实说看到这里是否有人就会觉得我的这篇稿子是写些关于我对调式的一种经历,又或者是感悟呢?对于这一点我只能一笑而过,所谓畅谈音乐,其实也可以这么说啦,不过很抱歉,这并不是这里所要写的,其实我只是想写点什么,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就不自觉地在这个写字板上乱涂一气,想到什么,笔就落在哪里。看来看去突然很有信心的把主题思路弄清晰了,这也就是我下面要讲的。
好了,言归正传,我所讲的是一种调式的运用,如果有人对他的起源还不了解的话,希望大家去翻看古希腊的那六种调式规则,或者延续到中世纪,又或者研究一下各国的调式都有什么不同,这样,我写的这篇稿子还算是真正物得其所。
这么说吧,简单点,调式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效果是存在于结构上面的,也就是音阶,应该来说基本的音级一共有7个音,他们之间简单的排列组合就会使一首曲子的整体结构框架变得丰富多彩,就像一个魔术师一样。那么最普遍的排列手法是从那7个音里面随便挑出一个基本音级例如F,再按照顺序依次排列下去就形成了F,G,A,B,C,D,E,F,一个基本的音阶就是这么形成的。那我们再把额外的六个基本音级都用这种规则联系在一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公式表包括了C-C,D-D,E-E,F-F,G-G,A-A,B-B。这就是中古调式中所涉及到的最简单的思路,当然小耗子需要各位读者抛开所有的历史条件不去想,我说过了,我讨论的只是调式上面的一些运用,其实就是一种手段,作曲上面的手段思路。好的,我们往下分析,从相邻的两个音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半音和全音的规则来说明,再看上面的这几组例子,其实其共性来说,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由5个全音和2个半音组成的。之间不停的反复的变幻,没有一个是重复的。那么通过加入的因素增多,从概念上的分析也会逐渐的扩大。
我们还是来做实验吧,这样的形象思维是最容易理解的,就例如F-F,它的全半音的排列组合是全全全半全全半,那么如果起初音是C,运用前面的这种全半音的组合排列能不能行?不用急,我们继续来做实验,我得出的结论是可以,不过需要加入变化音的进入,例如C用全全全半全全半的组合排列手法列排列音阶的话,其基本框架是C-D-E-F升-G-A-B-C,里面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只有一个F升。利用这种变化,小耗子做出另一个疑问,就是难道7个基本音级的依次排列组合所得出的全半音都不一样吗?还是那句话,自己做一做不就都知道了吗:)所以,只用一个基本音级去依次使用不同的全半音组合,也会得出另外7个不同的组合形式,这就是中古调式中第2种变化。
我们再继续大胆设想一下,基于上面的概念因素,我们运用了基本音级,变化音级,和全半音的组合变化,这一次我们把思路再扩充一下,大胆的去变革其基本音级的排列顺序,或者是全半音的排列组合,我们就会得到另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这里我也只跟大家探讨4种常见的例子
(一)从基本音级的思路去考虑,我们可以不按照依次的顺序,而改为跳音的顺序,这里还是做一个试验,也是用C作为起初音,它的排列就跨了两个音列。C-E-G-B-D-F-A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其音阶的排列组合是有规律而言的,那么它的规律以半音的数目为标准的话,就是4-3-4-3-3-4,这里面映射了另一个乐理概念,就是音程的加入。然后我们再按照上面的半音数目为标准去制定音级的排列,也就是选择谁去当带头的老大(起初音),其得到的是
(二)从全音的角度去考虑,也就是所有的音先不管其音级是如何排列的,我们先来制定一下全音的规则,假设,音阶的排列是由全部的全音组成,那么其音级的排列就是C-D-E-F升-G升-A升-B升。(这里面可以随便转换起初音,我就不一一列出了,不妨试一下)。
(三)还是从全半音的角度去考虑,其规则是全-半-全-半-全-半-全。用C来做为起始音,它的组合排列是(这是一个练习题,希望大家做一做)。
(四)从钢琴的角度说,刚才我们所涉及到的全是基于从基本音级的角度出发,这一次我们简单的除去所有的基本音级,就要黑键上的音色,其概念就会是,所有变化音的组合,升F或者降G大调的宫调式。
这里面我要做一个简单的解释,首先,所有大胆的想法都是要存在于简单的实验才能实践的,我不敢保证里面是否会有行不通的或者是失败的实验,这里也是但从理论的角度去探讨的,例如所有半音的组合。不要去利用12平均律,而只取其中7个基本音级的变化组成调式。恐怕这个问题就是大家在理论方面解决不了的,但是一种大胆的想法是存在也是在音乐的音效方面能够产生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因为音效方面和理论方面有的时候是互相共通的,但也有的时候是相互排斥的,就拿上面那个只有半音的基本音级组合来说,从音效上面这种调式可以取,但是从理论角度,我们没法计算,再从全是全音的那个组合排列的角度上去考虑,我们得出的理论是有,但是从音效上面来说升B就是C。所以说很有意思,一方面我们需要去解决理论方面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它的实际效果。这就是作曲者要做到的思维方式。至于大小调,那只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种规定音阶的框架,不是我今天所探讨的问题。好了,下面我要简单的说一说如何去运用以上的这一些思路。
假设你想做一部现代派音乐作品,首先你就要去考虑它的基本框架,在这个基本框架里,什么是你想突出的最大特点,你就需要展现你自己的想法,去考虑曲子如果运用了这种想法是否能达到其你想要得那一种音乐的境界,这里面最为主要的是音乐主旋律的主题,也就是motive。一个曲子当中需要有几个motive那就是需要你来去考虑得了,假设你要考虑只需要一个motive,那么它的基本框架,是需要你从中考虑的,最起码你要考虑你需要突出那几个音符,这就需要有上面的音阶排列或者调式来完成。如果你需要3个音,那么思路在哪里?主要的几个音的旋律会是什么?怎么自由排列?怎么样去突出它?这都是你考虑的范围之内,比方说1,3,5。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从1,3,5来说,它可以转位,例如3,5,1;5,1,3;5,3,1;3,1,5或者是重复555,1,33;11111,55,3;5353,1,313,5如果制定好了一种思维以后,当然这并不是整个曲子只出现这么几种音了,我说过了,加入不同的乐理概念,那么你作出的曲子会更加丰富,例如,你规定了你的格式就是3,1,5。那么你可以不用c来做为起初音,可以运用其他的音级按照你所制定的框架排列组合再组合另一种不同的框架,但是基本的模式没有变,这都是思路,或者升高降低八度来会跳跃,只要不超过了基本的乐音体系或者乐器的音域,任随你变化。:)这都是音阶那种正统思路给带来的简单的自由思路,那么音阶或者调式,就是从分析的角度而言去发掘你的这种思路,它所要做的不是你的创作,而是给你的创作后面加入那么一点点地名称或者框架。这样子,大家能否看清楚我想说什么了吗?
好了,也许写到这里我的笔也应该停下了,小耗子再补充一句,看完了这片又长又臭的稿子以后是否大家就会觉得,你这种思路其实是在做数学题,并非音乐,老实说这一点上我也不敢多加辩解,我只是感觉到一点,所谓学术上面的东西往往有共通性,不一定非要怎么样。所表现的所有东西无非是你个人的思路。音乐的魅力也就在于几个音之间不停的转。其规则上辈子的人都是这么规定的,我们能做的也只不过是沿着这条路再继续走下去。:)
调性音乐不是音乐创作的唯一选择
混乱的心绪继续在梦里徘徊,可毕竟,清晰的光芒在黑暗中划过了一条大大的口子,这并不是我能用笔所能描绘得了的,所以从个人的见解,我只能用笔记录下来,在每一次触动我心灵之后的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当中所提取的那仅有的主要创作手段,我想,哪怕是一个点,至少,这篇文章的目的达到了。
也许,运用调性音乐这个名词并不准确,具体化表现于自己的意思,其实,我想表达的是那一种音乐:鲜明的主题,复杂的纵向组织,和谐的旋律和弦,固定半固定的节奏体,有组织的有机结构,主观与客观的直线情感意境,传统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所考虑的范围之内。
既然以上这一切都不算是唯一,那么其他第二,第三的手法又何在呢?
其实,使我第一反应的是突出音色的特点,好,暂且把这浑浊的思路幻想再次回到20世纪那种偏面的环境之中,你能很明显的发掘到音色的发光点,从勋伯格的《5首管弦乐曲》到韦伯恩的音乐创作的主要思路“音色旋律”的思想一下子从深海的最底部直冲而上。从创作角度去讲,音色的突出,可以是同一个音高的不同的声音(乐器)所形成的,也可以是不同音的单一拼接,运用各自的音色,力度,发音法等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前者代表着一位美女在精子前面挑选不同颜色款式的服装,那么后者就代表了世界小姐选美大赛。
也许这篇文章不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非调性音乐的创作手法,但我这里也许只是为了从几个简单点的例子去证明主题,下面就是另一个鲜明的例子:
念唱音调是把创作的思路并不局限在音的创作之中,他提倡说与唱的结合,整体的效果就是想要音乐语言与交流语言相融,从而形成另一种音乐效果,其实也可以这么说,这种创作手法把音乐中能使用的乐音扩大,也就是说,加入了很多语言的非固定音高的其他频率,使音乐体系更加详细化,音乐的表现也更丰富。
视觉效果的侵入使音乐在艺术的领域中不再孤单下去,他的创作角度不再是狭隘的一个点,而是包含着从各个角度迎面而来的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从而加以混合,装饰,对比,分加....简单说,声音加上视觉运用到当今的社会群体,很明显地就可以从电影这门综合的艺术形式中提炼下去(也许对于这一点,以后小耗子还会详细的跟大家交流,这里所说明的只是一个引子)举个例子,假设当你演奏的时候,你是否会在意身边的各种不同的环境状态?你是否会运用这些限制条件来综合到你的表演当中,你是否会同样在意观众的眼睛跟在意他们的耳朵一样的重要?这都是从20世纪开始对音乐创作所产生的新的课题。
音乐创作不再复杂化,而是简明化处理,也就是说对于旋律,和声,织体,曲式结构等等这些音乐结构因素不再要求有规有矩有板有条,具体表现为:
1.改变旋律和声的长线条,流畅的声部进行,换成只有几个音的不和谐无联系的跳进走向。
2.配器时所选择的乐器不断转换再加上不同乐器的各种演奏法所形成的特殊效果,从而进一步突出乐器中音色的不断变化。
3.强调单音音质本身的效果,改变音与音之间连接的创作地位。
4.轻视主题的重复与模进等传统的创作手法,侧重到倒影,节奏移位等等一系列的对位手法进行创作。
5.重点重点再重点的强调创作音乐本质最最主要的是从音色角度去考虑而并非从旋律去说明。
此外还有12音体系,无调性音乐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钟式旋转法以及电子音乐的创作手法等等的创作形式,但是由于每一个题目所涉及到的范围都能写成一本书的,所以在这里小耗子就不一一介绍了,最后老样子,小耗子还是埋下了一个疑问:
综上所述的所有非传统的无调性创作手法究竟是“打开了创作者的思路从而开辟了一条通向另一条音乐发展的道路”呢?还是“它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的音乐游戏,把音乐引入歧途?”我想答案应该就在运用这些手法之后所呈现给大家的音乐上面,当然也就是因为有这种疑问,我们才能更好的体会到一些事物的本质,真谛与启迪。
记得从小第一次接触调式是在学钢琴的时候,老师刻意的要我去思考每一首曲子的调式是什么,单纯的我只认得谱号后面的升降记号,而每一次我都能非常自豪的把它数出来,而且很高兴得就告诉老师,“这个曲子是**升号(或降号)调式”,就在那一瞬间我能感觉到老师的椅子摇晃了一下,仿佛地震了一样,又或者是否老师的高血压还没好得彻底呢?我一直在心中问我自己。
老实说看到这里是否有人就会觉得我的这篇稿子是写些关于我对调式的一种经历,又或者是感悟呢?对于这一点我只能一笑而过,所谓畅谈音乐,其实也可以这么说啦,不过很抱歉,这并不是这里所要写的,其实我只是想写点什么,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就不自觉地在这个写字板上乱涂一气,想到什么,笔就落在哪里。看来看去突然很有信心的把主题思路弄清晰了,这也就是我下面要讲的。
好了,言归正传,我所讲的是一种调式的运用,如果有人对他的起源还不了解的话,希望大家去翻看古希腊的那六种调式规则,或者延续到中世纪,又或者研究一下各国的调式都有什么不同,这样,我写的这篇稿子还算是真正物得其所。
这么说吧,简单点,调式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效果是存在于结构上面的,也就是音阶,应该来说基本的音级一共有7个音,他们之间简单的排列组合就会使一首曲子的整体结构框架变得丰富多彩,就像一个魔术师一样。那么最普遍的排列手法是从那7个音里面随便挑出一个基本音级例如F,再按照顺序依次排列下去就形成了F,G,A,B,C,D,E,F,一个基本的音阶就是这么形成的。那我们再把额外的六个基本音级都用这种规则联系在一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公式表包括了C-C,D-D,E-E,F-F,G-G,A-A,B-B。这就是中古调式中所涉及到的最简单的思路,当然小耗子需要各位读者抛开所有的历史条件不去想,我说过了,我讨论的只是调式上面的一些运用,其实就是一种手段,作曲上面的手段思路。好的,我们往下分析,从相邻的两个音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半音和全音的规则来说明,再看上面的这几组例子,其实其共性来说,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由5个全音和2个半音组成的。之间不停的反复的变幻,没有一个是重复的。那么通过加入的因素增多,从概念上的分析也会逐渐的扩大。
我们还是来做实验吧,这样的形象思维是最容易理解的,就例如F-F,它的全半音的排列组合是全全全半全全半,那么如果起初音是C,运用前面的这种全半音的组合排列能不能行?不用急,我们继续来做实验,我得出的结论是可以,不过需要加入变化音的进入,例如C用全全全半全全半的组合排列手法列排列音阶的话,其基本框架是C-D-E-F升-G-A-B-C,里面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只有一个F升。利用这种变化,小耗子做出另一个疑问,就是难道7个基本音级的依次排列组合所得出的全半音都不一样吗?还是那句话,自己做一做不就都知道了吗:)所以,只用一个基本音级去依次使用不同的全半音组合,也会得出另外7个不同的组合形式,这就是中古调式中第2种变化。
我们再继续大胆设想一下,基于上面的概念因素,我们运用了基本音级,变化音级,和全半音的组合变化,这一次我们把思路再扩充一下,大胆的去变革其基本音级的排列顺序,或者是全半音的排列组合,我们就会得到另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这里我也只跟大家探讨4种常见的例子
(一)从基本音级的思路去考虑,我们可以不按照依次的顺序,而改为跳音的顺序,这里还是做一个试验,也是用C作为起初音,它的排列就跨了两个音列。C-E-G-B-D-F-A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其音阶的排列组合是有规律而言的,那么它的规律以半音的数目为标准的话,就是4-3-4-3-3-4,这里面映射了另一个乐理概念,就是音程的加入。然后我们再按照上面的半音数目为标准去制定音级的排列,也就是选择谁去当带头的老大(起初音),其得到的是
(二)从全音的角度去考虑,也就是所有的音先不管其音级是如何排列的,我们先来制定一下全音的规则,假设,音阶的排列是由全部的全音组成,那么其音级的排列就是C-D-E-F升-G升-A升-B升。(这里面可以随便转换起初音,我就不一一列出了,不妨试一下)。
(三)还是从全半音的角度去考虑,其规则是全-半-全-半-全-半-全。用C来做为起始音,它的组合排列是(这是一个练习题,希望大家做一做)。
(四)从钢琴的角度说,刚才我们所涉及到的全是基于从基本音级的角度出发,这一次我们简单的除去所有的基本音级,就要黑键上的音色,其概念就会是,所有变化音的组合,升F或者降G大调的宫调式。
这里面我要做一个简单的解释,首先,所有大胆的想法都是要存在于简单的实验才能实践的,我不敢保证里面是否会有行不通的或者是失败的实验,这里也是但从理论的角度去探讨的,例如所有半音的组合。不要去利用12平均律,而只取其中7个基本音级的变化组成调式。恐怕这个问题就是大家在理论方面解决不了的,但是一种大胆的想法是存在也是在音乐的音效方面能够产生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因为音效方面和理论方面有的时候是互相共通的,但也有的时候是相互排斥的,就拿上面那个只有半音的基本音级组合来说,从音效上面这种调式可以取,但是从理论角度,我们没法计算,再从全是全音的那个组合排列的角度上去考虑,我们得出的理论是有,但是从音效上面来说升B就是C。所以说很有意思,一方面我们需要去解决理论方面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它的实际效果。这就是作曲者要做到的思维方式。至于大小调,那只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种规定音阶的框架,不是我今天所探讨的问题。好了,下面我要简单的说一说如何去运用以上的这一些思路。
假设你想做一部现代派音乐作品,首先你就要去考虑它的基本框架,在这个基本框架里,什么是你想突出的最大特点,你就需要展现你自己的想法,去考虑曲子如果运用了这种想法是否能达到其你想要得那一种音乐的境界,这里面最为主要的是音乐主旋律的主题,也就是motive。一个曲子当中需要有几个motive那就是需要你来去考虑得了,假设你要考虑只需要一个motive,那么它的基本框架,是需要你从中考虑的,最起码你要考虑你需要突出那几个音符,这就需要有上面的音阶排列或者调式来完成。如果你需要3个音,那么思路在哪里?主要的几个音的旋律会是什么?怎么自由排列?怎么样去突出它?这都是你考虑的范围之内,比方说1,3,5。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从1,3,5来说,它可以转位,例如3,5,1;5,1,3;5,3,1;3,1,5或者是重复555,1,33;11111,55,3;5353,1,313,5如果制定好了一种思维以后,当然这并不是整个曲子只出现这么几种音了,我说过了,加入不同的乐理概念,那么你作出的曲子会更加丰富,例如,你规定了你的格式就是3,1,5。那么你可以不用c来做为起初音,可以运用其他的音级按照你所制定的框架排列组合再组合另一种不同的框架,但是基本的模式没有变,这都是思路,或者升高降低八度来会跳跃,只要不超过了基本的乐音体系或者乐器的音域,任随你变化。:)这都是音阶那种正统思路给带来的简单的自由思路,那么音阶或者调式,就是从分析的角度而言去发掘你的这种思路,它所要做的不是你的创作,而是给你的创作后面加入那么一点点地名称或者框架。这样子,大家能否看清楚我想说什么了吗?
好了,也许写到这里我的笔也应该停下了,小耗子再补充一句,看完了这片又长又臭的稿子以后是否大家就会觉得,你这种思路其实是在做数学题,并非音乐,老实说这一点上我也不敢多加辩解,我只是感觉到一点,所谓学术上面的东西往往有共通性,不一定非要怎么样。所表现的所有东西无非是你个人的思路。音乐的魅力也就在于几个音之间不停的转。其规则上辈子的人都是这么规定的,我们能做的也只不过是沿着这条路再继续走下去。:)
调性音乐不是音乐创作的唯一选择
混乱的心绪继续在梦里徘徊,可毕竟,清晰的光芒在黑暗中划过了一条大大的口子,这并不是我能用笔所能描绘得了的,所以从个人的见解,我只能用笔记录下来,在每一次触动我心灵之后的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当中所提取的那仅有的主要创作手段,我想,哪怕是一个点,至少,这篇文章的目的达到了。
也许,运用调性音乐这个名词并不准确,具体化表现于自己的意思,其实,我想表达的是那一种音乐:鲜明的主题,复杂的纵向组织,和谐的旋律和弦,固定半固定的节奏体,有组织的有机结构,主观与客观的直线情感意境,传统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所考虑的范围之内。
既然以上这一切都不算是唯一,那么其他第二,第三的手法又何在呢?
其实,使我第一反应的是突出音色的特点,好,暂且把这浑浊的思路幻想再次回到20世纪那种偏面的环境之中,你能很明显的发掘到音色的发光点,从勋伯格的《5首管弦乐曲》到韦伯恩的音乐创作的主要思路“音色旋律”的思想一下子从深海的最底部直冲而上。从创作角度去讲,音色的突出,可以是同一个音高的不同的声音(乐器)所形成的,也可以是不同音的单一拼接,运用各自的音色,力度,发音法等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前者代表着一位美女在精子前面挑选不同颜色款式的服装,那么后者就代表了世界小姐选美大赛。
也许这篇文章不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非调性音乐的创作手法,但我这里也许只是为了从几个简单点的例子去证明主题,下面就是另一个鲜明的例子:
念唱音调是把创作的思路并不局限在音的创作之中,他提倡说与唱的结合,整体的效果就是想要音乐语言与交流语言相融,从而形成另一种音乐效果,其实也可以这么说,这种创作手法把音乐中能使用的乐音扩大,也就是说,加入了很多语言的非固定音高的其他频率,使音乐体系更加详细化,音乐的表现也更丰富。
视觉效果的侵入使音乐在艺术的领域中不再孤单下去,他的创作角度不再是狭隘的一个点,而是包含着从各个角度迎面而来的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从而加以混合,装饰,对比,分加....简单说,声音加上视觉运用到当今的社会群体,很明显地就可以从电影这门综合的艺术形式中提炼下去(也许对于这一点,以后小耗子还会详细的跟大家交流,这里所说明的只是一个引子)举个例子,假设当你演奏的时候,你是否会在意身边的各种不同的环境状态?你是否会运用这些限制条件来综合到你的表演当中,你是否会同样在意观众的眼睛跟在意他们的耳朵一样的重要?这都是从20世纪开始对音乐创作所产生的新的课题。
音乐创作不再复杂化,而是简明化处理,也就是说对于旋律,和声,织体,曲式结构等等这些音乐结构因素不再要求有规有矩有板有条,具体表现为:
1.改变旋律和声的长线条,流畅的声部进行,换成只有几个音的不和谐无联系的跳进走向。
2.配器时所选择的乐器不断转换再加上不同乐器的各种演奏法所形成的特殊效果,从而进一步突出乐器中音色的不断变化。
3.强调单音音质本身的效果,改变音与音之间连接的创作地位。
4.轻视主题的重复与模进等传统的创作手法,侧重到倒影,节奏移位等等一系列的对位手法进行创作。
5.重点重点再重点的强调创作音乐本质最最主要的是从音色角度去考虑而并非从旋律去说明。
此外还有12音体系,无调性音乐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钟式旋转法以及电子音乐的创作手法等等的创作形式,但是由于每一个题目所涉及到的范围都能写成一本书的,所以在这里小耗子就不一一介绍了,最后老样子,小耗子还是埋下了一个疑问:
综上所述的所有非传统的无调性创作手法究竟是“打开了创作者的思路从而开辟了一条通向另一条音乐发展的道路”呢?还是“它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的音乐游戏,把音乐引入歧途?”我想答案应该就在运用这些手法之后所呈现给大家的音乐上面,当然也就是因为有这种疑问,我们才能更好的体会到一些事物的本质,真谛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