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训练 提高效率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ua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学生英语作文呈现“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不少教师对英语写作也有畏难情绪,学生更是“谈写色变”,主要原因是忽视了语言规律,导致语法零散、杂乱,不成系统,不成体系。其实,英语学习和母语学习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大量地接触,大量地贮存,大量地接受。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能力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能力,用外语描述或表达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威尔金斯在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中说:“外语学习成功的标准,是他们能用所学到的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多少。”经过十五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重视双基
  
  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是英语素质的基本内容,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复习中要在双基上投入大半时间,倾注主要精力,要处理好技能的培养,要把语言知识落实于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活动之中。同时,在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实践能力时,又不能忽视语言知识的复习。在许多倡导“能力”、“素质”的人眼里,“基础”是埋在地下、名存实亡的东西,有时讲一讲,不过是虚晃一枪。现在的中学普遍存在“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你不考我不练,尽管那些东西有分量”的现象,这必然违背素质教育的宗旨。他们真正热衷的是那种虚无缥缈的“能力”!
  这些年来,“培养能力”被喊得震天响,又有多少人理直气壮地提出要重视基础,并且使出点切实可行的培养能力的方法来呢?这几年常有人喊“淡化知识,突出能力”,好像这才是“素质教育”。这些人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刻意“作秀”、“扮酷”!似乎忘记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要攀“制高点”,脚下得有路。作文何尝不是这样?
  教学生英语必须教最核心的语言知识,也就是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对于那些最基本的东西就不能含糊,比如说单词是某节课的重点,笔者教学生生词时,没有就生词讲解生词,而是用学过的单词巧妙地讲解生词,使学生易于掌握。又如动词的基本类别、基本变化,主语、状语的搭配,动词跟介词的配合等等,那是不能含糊的,乱了意思就变了,就不成句了,就不是英语了。试想,如果对英语第三人称单数、名词单复数、时态、语态等基础都雾里看花,哪会有出色的作文?笔者曾几次参加过中考阅卷工作,有幸参与作文批阅,发现基础不扎实者,其作文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重视语法,不等于满堂灌。的确得避免“穿新鞋,走老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教学规律包括至少三个方面:言语规律、学习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语法的作用,不可忽视。语法对外语学习起重要作用,语法不仅是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是一种学习手段。利用语法知识能独立解决阅读中的难点,掌握语法规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加快学习进程,而且通过归纳、演绎等还特别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思维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各项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当今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思维的竞争。语法对写有独特的积极作用,一个对英语句型熟练的人,只要掌握了3000个常用词,就能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重视阅读
  
  事实证明,我们每个人都在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获取和处理信息,丰富写作内容。概括地讲,共有四种学习信息处理模式:视觉型(Visual Learning)、听觉型(Aural Learning)、读写型(Reading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所以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因为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和学生本身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一、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学习的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受情感态度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以机械识记的方式学习,即使达到了理解的程度,也往往是低水平的而非真正的、实质性的理解。他们对文本的阅读并没有达到真正掌握事物的精神实质层面,并没有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  这一现象的产生,首先应归之于某些教师可能对“理解”这一概念缺乏科学意义上的把握。他们以为,只要学生听懂了,就是理解了。诚然,理解是需要听懂,但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赢得创新便赢得未来,而培养民族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问题的创新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  作为一名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何开展创新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是迫
为了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引导全县中小学教师聚焦教学、研究课堂、提高质量,会宁县教研室2009年确立了“课堂教学取舍与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专题,第一教研片区的优质课决赛由笔者所在的乡镇承办,共有六名语文教师参加片区决赛,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所授课文为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绿》,他们中绝大多数是中青年教师,全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结合本次优质课竞赛,谈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思考。    一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定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最大的收获,从而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如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是一种教学策略。    策略一: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1.师生关系要融洽和谐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是课堂氛围轻松愉快的前提。教师不是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美丽精巧、新颖贴切,要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产生一种必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因此,下笔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务求精工。好的开头和结尾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它直接影响这篇作文的分数。    一、闪亮开头,吸引眼球    如何有好的开头呢?基本来说,可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设置场景,展示人物活动的大舞台。  这种写法比较适合在以写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但人们对陶渊明的景仰,并不仅仅在于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而更在于他的人格素养。这种人格素养在陶渊明一生所喜欢的菊花中反映出来。  用花草来拟人并非陶渊明首创,早在《诗经》和《离骚》产生的时代就已经被广泛地应用,特别是爱国大诗人屈原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离忧
生活是我们最大的写作宝库,打开生活的大门——喜怒哀乐、真假丑美,以其炫目的光彩展现在我们面前。写作必须扎根生活的土壤,要求学生能写真事、绘真人、抒真情。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琐碎,体味无声处的真情,领悟平凡中的伟大。可是,在学生实际的写作训练中,我发现他们的作文不仅材料雷同,甚至连写法也基本一样。例如,在以“母爱”为题的作文里,大都是写母亲“雨夜送医”、“冒雨送伞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有篇课文叫《〈论语〉十则》,它的第三则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这一则是十则中最难理解的句子,对初中生来说,尤其容易理解简单化甚至理解错误。鉴于此,本文谈谈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想。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及其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多学生简单理解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英语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英语课堂是一个多层次的互动系统,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注意教法的灵活性以及评价的科学性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拉近距离,创设互动课堂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法要有三个转变,即备课向设计转变,不仅仅满足于此前的对教学内容的钻研;上课向情境转变,不仅仅停留于此前的冷漠灌输;作业向对话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