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家校共育模式新探索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6305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和长时间居家生活,让大部分家长和孩子拥有了空前的亲子陪伴时间,但与此同时,后疫情时代也出现了在所难免的各种矛盾冲突,这些问题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实践和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形成不少的考验。
  一、 后疫情时代初中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有心无力
  有些学生因长时间网络学习,对网络产生明显的依赖心理。对家长来说,工作、家务之外,缺乏陪伴、指导孩子学习的时间。同时,许多家长因对教学平台、电子设备等的使用不熟悉、技术不熟练而无法有效指导孩子进行在线学习,信息素养不高。家长很少打电话向老师咨询、讨论教育教学事宜,这使得依托信息技术的家校共育功能未能全然发挥。
  2.家校情绪焦虑
  居家学习没有班级授课制下的集体学习氛围,学生需要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自觉性。但中小学生身心仍处于发展时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居家学习的效果令广大家长忧虑。再者,因频繁使用电子产品,家长也对学生的视力健康表示担忧。学校自疫情爆发就已高度紧张,停课不停学也考验着教师专业能力。作为班主任教师与相关教育管理人员,疫情期间教学任务、教学管理工作负担加重,职业焦虑也逐步显现。
  3.家庭亲子关系紧张
  在有的家长看来,孩子可能会借口上课学习而趁机玩电子游戏、网络聊天等,荒废学习;而在有的孩子看来,这是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亲子危机愈演愈烈。同时,相比以往,家长在此阶段可以更好地关注孩子上课表现、作业效果,难免会对孩子的学习表现作出评论与引导。学习陪伴过程中需要耐心,家长的不耐烦等负面情绪会大大折损亲子关系;此外,家长也要关注中学生青春期的敏感与情绪不稳定,居家在线学习期间,孩子与家长接触远多于平时,更容易发生冲突。
  4.家校合作相对单一
  疫情阻断家校的线下合作渠道,家长与教师只能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在线联系。在沟通过程中,微信、QQ等工具常常无法及时有效地联系。当下的家校共育多为家长会,会上多围绕学生学习情况,较少涉及课外活动等其他内容,家校合作方式与合作内容相对单一。在疫情防控下,则是更多围绕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或心理疏导等主题,合作内容虽多样,但也存在重复单调之嫌。
  二、后疫情时代的初中家校共育新模式
  为解决以上问题,广东实验中学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家校共育模式: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可以通过门户网站、校讯通、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发布教学通知、教育方法与心理辅导、学生情况等,帮助家长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家长同样可以通过微信、QQ、校讯通等信息化方式了解学校教学管理内容,并提出建议与意见,提高教学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进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该模式如下图。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家校共育,学校开展后疫情时代以亲子互动为重点的家校共育新模式,通过学校开展线上心理辅导。
  三、后疫情时代家校共育的具体路径
  1.转变共育观念,强化媒介素养
  弥补家长角色缺失,促进家校共育,首先需要转变家长的共育观念。家校共育的作用要发挥到实处,需要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家校双方要有一致的、符合实际的共育观念。学校开展线上“云家长会”时,家长孩子应当一起参加。班主任通过腾讯会议或腾讯课堂,和家长、孩子分享居家学习劳动的相关知识。通过表扬,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合,使教育的效用大大提升,极大推动孩子的发展进步。要使信息化环境支持下的家校共育功能有效显现,需要重視家长的良好媒介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家校共育中的媒介素养是指家校双方对家校共育相关的教育媒介信息的获取、选择、传播、应用与创造的能力。此外,家长在共育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提高网络文明意识、网络安全意识等,使家校共育得以在文明、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发挥功能。
  2.加强家校联通,互信缓解焦虑
  在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后,家长和学校的焦虑情绪都是对孩子学习效果的焦虑。在孩子回校后,家长能够明确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学习效果,家校的焦虑即能得到有效缓解。出于此,家校可以通过微信、短信、校讯通等保持密切联系,还有线下及时沟通,家长及时向学校反馈孩子的学习状况,学校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教学安排以及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推动后续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中,双方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携手共育。不论是在平时的家校共育中还是疫情当前的家校共育,家校互信都是良好共育的基础。
  3.指导家庭教育,缓和亲子危机
  首先,从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解决亲子关系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以有效的沟通化解危机。为防止亲子矛盾愈演愈烈,学校可以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通过微信、电话等向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或者教育咨询,指导家长以积极的心态、稳定的情绪以及换位思考的思维为基础,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对话应对亲子矛盾。再者,学校还可以组织亲子活动。
  4.创新共育方式,丰富合作活动
  利用家校共育的新模式,让家校合作不受局限。学校和家长可以结合门户网站、校讯通、微信与QQ等来加强彼此沟通与学习,开展线上共育活动,达到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家庭辅助学校教育的效果。借助微信、教育资源应用,一方面学校可以将学校活动资料、试题库、微课、慕课等上传至共享资源库或公众号进行分类整合,让家长与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教学信息与掌握学习资料。一方面家长可通过家委会等家长团体组织,联合学校,积极主动开展并参加共育活动。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变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变式、探究、实践并总结,从而发现问题的内在联系,掌握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提炼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一般规律。  一、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类比变式  类比变式,有助于学生紧扣问题的实质和规律,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要义,养成深入反思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习惯,探索相关数学问题间的内涵联系以及外延关系。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许多数学概念概括性比較强,如在讲授
期刊
一、让劳动教育有“颜”  我校在校园内开辟出一块劳动实践基地——“开心农场”。  开心农场(一)——“赏心园”。我们把教室里的小角落打造成小花园,由学生规划、分小组管理,主要以小绿植和种花为主。小花园里有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多肉植物、网上买来的各种花卉,还有自己在家培植的小盆栽。精心打造的“赏心园”在妆点校园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责任感和文化素养,真是一举多得。  开心农场(二)——“悦目园”
期刊
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学生写话从0到1的阶段,更是为中高年级写作夯实基础的阶段.笔者在参加“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中,大胆地尝
期刊
小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有着良好的数学情境,进入对应数学情境体验中去,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在实际归结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和呈现,则可以使得学生的数学认知提升到更加全面的状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关于长方体的知识分为两个部分,本次单元复习倡导将这两个部分融合起来,开展一次单元复习课程,学习到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
期刊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文简称《标准》)。《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如何在我校推行的“学导评”三位一体高效课堂
期刊
一、向学生明确“质疑问难”的内涵和作用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向学生明确“质疑问难”的内涵和战略意义,才能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问”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自觉行动。“质疑问难”就是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最后把问题解决。“质疑问难”从整体上来说,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具体体现在:  1.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比較、总结、概括等学习品质和能力,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
期刊
如果说学习江门历史是让五邑文化宝库在沉睡中苏醒,那么传承江门历史则是令五邑文化重新焕发光彩。在传承江门历史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鸦片战争后,移居海外的五邑人返回家乡将英语和本土方言结合,产生了“半唐半番”语言,时髦又有趣;认识到历尽沧桑,矗立在侨乡大地的开平碉楼不仅美观,还具有避涝功能,更体现了五邑人对西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良好心态;感受到新会崖门古战场中南宋众位忠臣义士以身殉国的悲壮。
期刊
如果说代表 “丧” 文化标准身姿的 “葛优瘫” 还和坐 “牵扯” 在一起, “躺平” 则彻底与 “坐” 决裂, 直接以平躺的姿势宣布自我奋斗和心理挣扎的终结. “躺平” 的身体
期刊
作为文化与道德传承的主阵地,学校应如何深度认知中华传统文化与人文美德,如何智慧地鉴别传统中的精华与糟粕,如何把萃取的精华融入后人的人文血脉?东莞市茶山镇第三小学(以
期刊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其它科目知识的跳板,是师生必须共同提起重视的一门课程。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促进教师更专业的成长和促进学生更长远的发展为目标,师生应走出仅将目光局限在“教”和“学”本身的刻板思维,给予“评价”足够的关注,不断对学生“学”的效果、教师“教”的质量以及各阶段性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分析,进而结合分析结果调整“教”与“学”的方法,最终提高整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