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愉悦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不考虑超负荷的数学训练可能给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留下太多的阴影,从而造就许多“失败者”的心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学过程的情感化,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创设愉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主动地、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去探索,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知,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把学生一时、一事的兴趣,转化成稳固而持久的内在的学习动力。下面在如何创设愉悦氛围上谈一些个人浅见。
  一、师生平等,培养学生“乐学”的情感
  心理学理论表明个体的情感对数学学习和智力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激发学生乐观向上、不骄不馁、自信积极的情感。
  1.以爱换爱,促进爱的迁移
  “亲其师而信其道”,而欲使学生“亲师”,必先“亲生”。教师对学生倾注爱心,才能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爱,从而扩展为对学习的爱。因此,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关心学生,对后进生多巡视、多提示、多辅导,多为他们创造表现自己、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并从不挖苦和讽刺学生。事实使我认识到,如果总是板着面孔训人,使学生处于恐惧心态,学生就会视教师如洪水猛兽,躲之尚恐不及,哪里还敢亲近?更甚者,产生逆反心理,偏不听“你”的课,偏不做“你”的作业,课讲得再精彩,又有什么意义!
  2.表扬鼓励,增强自尊自信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表扬,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因此,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或练习中的错误,我首先肯定他们敢于回答的精神和正确的部分,再提示、启发他们思考错误的部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信心十足地站起来,心悦诚服地坐下去”。特别是对后进生,哪怕是一点点“闪光”,也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一步步前进。
  3.尊重学生,创造研讨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本身的认知活动,他人是无法替代的。教学中对于浅显的内容,可以经常让学生登台讲课。对于应用题,学生的思路和算式有时很“离奇”,连我一时也想不通,但我从不武断地否定,而是课后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了鼓励学生据理力争、摒弃盲从,我常常故意提出错误结论,和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这种平等的研讨氛围,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乐学”转化。
  二、增加动手操作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让他们理解知识、仔细观察和亲自动手的效果比单靠教师讲解作用大得多,因此教学时要多设计一些观察和操作的内容。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60页例1)这一单元时,比较■、■、■的大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同样大的三张圆形纸片上分别涂色表示■、■、■,然后把涂色部分剪下来,重叠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让学生谈谈发现了什么。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回答出“■=■=■”,而且还看出另一组相等的分数:“■=■=■(即剪去的部分也相等)”。再如,教学“圆的周长”(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98页例1)这一节内容时,课前安排学生准备大小不同的四个圆形物体。课堂上先让学生自习,接着教师示范操作,让学生用绳子绕圆一周测出圆的周长,或用圆沿着小尺滚动测出圆的周长的操作要领,接着让学生自己分小组用刚才的方法测出自己所带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记录下数据,再计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这样在学生自己操作计算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圆周率的概念,也为下面计算圆周长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这样在思考中观察、操作,在观察操作中思考,对学习的内容采取积极的研究态度,知识就能在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中获得,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思考的世界
  我认为真正的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是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让学生把这个思考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这样既有利于信息交流,也有利于教师结合实际改进教学。因此,课堂上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并能通过学生的活动,了解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例如:在复习“公倍数和公因数”(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22页)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个竞赛项目:把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指定一人报学号数(如18),乙组中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要很快说出自己的学号数与18的关系,或是倍数、约数,或说出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说对一种得一分。然后再由乙组一名同学报学号(如25),甲组同学来回答,比一比哪组总分高。教学活动以竞赛形式出现,学生对于“自己”(指学号数)能参与到教学活动兴趣盎然,因此积极思考、力争第一。这样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讲,发言机会多,每天学生都能从同学的发言中学到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在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学会思考并乐于思考。
  四、补充趣味数学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趣味数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思维,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特别是在内容较枯燥的部分更应注意补充趣味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学“圆”(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93页)这个单元时,由于本单元内容的一些概念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较抽象、难理解,学生很容易感到厌倦。在复习整理时,适当补充一些和数学内容相关的趣味题就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例如:饥饿的猛虎追赶着一只小狗,就在猛虎将要抓住小狗的时候,小狗逃到了一个半径为15米的圆形的池塘旁边,小狗连忙纵身往水里一跳,猛虎抓了一个空。猛虎舍不得这顿即将到口的美餐,于是盯住小狗,在池边跟着小狗跑动,打算在小狗爬上来时抓住它。已知猛虎奔跑的速度是小狗游水速度的2.5倍,问:小狗有没有办法逃出虎口?
  解:如右图,小狗要逃出虎口,就必须利用猛虎沿着圆周跑这个特点,在跳下池塘后就游向圆形池塘的圆心。到达圆心后,看准猛虎当时所在的位置(例如P点),立刻沿着和猛虎连线的相反方向游去。这时,小狗要上岸(B点)只需游池塘的半径的长(5米),而猛虎要跑的距离是圆周长的一半(47.1米),可是猛虎的速度仅为小狗游水速度的2.5倍,小狗上岸时,猛虎才跑了37.5米,早已逃之夭夭了。
  本题重在检测学生对圆周长、半径、直径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因为结合了虎口脱险的紧张情节,学生对此兴趣盎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生就会对数学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只要我们教师落实新课标精神,不断认真改革教学,真正使自己成为学生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创造“乐学”的学习环境,就能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成功,从而走上“乐学”的道路。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云南省选拔赛实操试题有种曲面槽轴零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平面、半椭圆凸台、曲面槽、腰形槽、矩形槽、孔、螺旋槽、非标螺纹,
在光机产品中,调焦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而调焦运动往往通过直线位移运动去实现。当光学系统涉及到多方向调焦时,就需要多维直线运动平台作为实现机构。论文提出一种模块化多
某型装订机带有视觉辅助设备,配合材料上的光标来实现先后物料的对齐。为保证装订的前后一致要求前后摄像机位置一致。而机械安装无法保证其准确度,不但会产生位移偏差也会产生透视误差,为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利用Openc V使用视觉算法对其进行修正并消除镜头畸变。
从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迄今,班级授课制已经作为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广的一种授课形式。伴随着这种授课形式的普及,如何突破它的局限性,成为每一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如何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如何关注个体差异,是我们长时间所要思考的问题。  “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从学情出发,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在“以学
应用PID控制算法实现了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流量控制,根据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流程,通过PID参数的选择、功能调试,实现了水处理流量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那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将学生的个性给充分发挥出来,才是我们学生所需要的呢?这可能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教师要以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实际事例入手,结合学生熟悉
Pro/E软件装配模式下的骨架模型反映了产品的空间布局,表达了零部件间的空间位置形状、拓扑关系和装配关联关系。设计套筒钻模的骨架模型,可以使套筒钻模各零、部件装配在正
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此,许多教师把创设情境看做是一节好课的重头戏,于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中,出现了许多牵强附会的情境设计。创设情境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更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作用。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情境创設不能突出学习主题,课堂中衍生出许多无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和激发广大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切实把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思想、观念和志气扶起来,把摆脱贫困的知识、技术和智慧扶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题的桥梁。”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不断地形成新的思想和认识。但操作活动不仅局限于此,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及时做好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化,实现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提升。那么,怎样才能更大地发挥数学活动的作用,让活动后的教学更有实效呢?  一、认真地读懂学生是前提  课堂教学的学习主体是学生,要真正地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