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成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137724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和验证L6大鼠成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细胞模型。

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诱导分化培养L6大鼠成肌细胞,以镜下观察肌管出现和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肌性结构出现来确定L6大鼠成肌细胞株分化完成;将诱导后的L6大鼠成肌细胞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缺氧孵箱培养组和连二亚硫酸钠培养组。分别利用缺氧孵箱和含有连二亚硫酸钠培养基建立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利用相关试剂盒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细胞内Ca2+浓度和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对模型进行验证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诱导分化后的L6大鼠成肌细胞出现肌管结构,考马斯亮蓝染色下肌性结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孵箱培养组和连二亚硫酸钠培养组细胞上清液中LDH含量增加,3组分别为(30.00±2.96)U/mg、(230.51±36.23)U/mg和(207.39±42.84)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内XOD含量增加,3组分别为(60.24±5.18)U/mg、(235.89±21.32)U/mg和(219.53±30.41)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1.83±0.53)倍和(2.05±0.73)倍(P<0.05);SOD降低,3组分别为(194.86±10.25)U/mg、(51.13±8.42)U/mg和(47.16±9.57)U/mg(P<0.05);与连二亚硫酸钠培养组细胞活性[(53.41±9.65)%]相比,缺氧孵箱培养组[(72.54±5.86)%]细胞活性更高(P<0.05)。

结论

利用缺氧孵箱培养诱导分化的L6大鼠成肌细胞可能是一种较真实的骨骼肌IRI细胞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监测下,观察脑卒中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运动时大脑皮质激活模式的变化。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给予21 d、频率1 Hz的rTMS治疗,部位为健侧半球的M1区,对照组给予假刺激。两组患者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 d、14 d、21 d 4个时间点,使用F
目的确定趾内侧趾足底固有神经的走行、分支及其与周围筋膜组织及器官的毗邻关系,为临床上治疗神经卡压提供精确定位及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共收集了54侧福尔马林固定的足。其中50侧常规解剖,4侧制作足部断层。观察趾内侧趾足底固有神经的走行及分支情况;于第1跖趾关节处及其近侧、远侧0.5 cm处,分别测量该神经的宽度、厚度。应用足部断层解剖观察此处筋膜来源与起止。Mass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技术结合三维步态分析研究卒中患者康复中步行支撑相期下肢肌肉激活时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化分组方式,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在院或门诊的Brunnstrom III期、IV期、V期脑卒中患者各20例,共60例患者分为III期组、IV期组及V期组。采用三维步态分析同步表面肌电图测试3组受试者步行支撑相期健患两侧下肢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及腓肠肌各肌肉在步行支撑相期的激活开始时间
本文报道1例在唾液浸泡后的断指进行再植,再植指体顺利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9个月随访,再植指体外形与健侧相似,甲板生长完整,拇指对掌、外展活动良好,掌指关节屈伸活动良好,再植指体两点辨别觉为4~7 mm,手部功能恢复正常。
2017年10月,对1例右手拇、示、中指外伤性缺损残留掌指关节的13岁男孩,一期行皮瓣修复后,二期采用保留骨骺的跖骨头关节内截骨携带部分第2跖骨再造中指,术中携带长约3 cm跖骨,于跖趾关节处保留约1/2跖骨头关节面及背侧骨膜,保留骨骺远端2.5 mm松质骨于关节内楔形截骨进行长手指再造。术后随访10个月,再造指功能、外形及感觉恢复满意,效果良好。
目的探讨胫骨开槽灌洗序贯Flow-through型股前外侧嵌合肌皮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开槽灌洗序贯Flow-through型股前外侧嵌合肌皮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18例,在应用敏感抗生素基础上行骨开槽、VSD灌洗序贯Flow-through型股前外侧嵌合肌皮瓣填塞骨腔及覆盖创面。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诊、电话随访。结果本组18例,皮瓣覆盖手术前细菌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小面积感染性溃疡并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小面积感染性溃疡并软组织缺损创面9例。感染原因:外伤6例,糖尿病2例,脊髓损伤压疮1例。感染性溃疡部位:足底跖趾关节4例,跖趾关节背侧2例,第1跖趾关节内侧2例,足跟1例,皮瓣供区为同侧小腿。溃疡创面面积为3.0 cm×2.0 cm~5.0 cm
目的探讨内镜下手术治疗伴有滑膜增生的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5月至2015年9月,采用手术治疗CTS共79腕,对照组(腕管内无病理性滑膜增生,共38腕)在内镜下切开腕横韧带,试验组(腕管内有病理性滑膜增生,共41腕)在内镜下切开腕横韧带后,经腕部切口切除屈肌腱周围增生的滑膜组织。统计术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增加值、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降低值、两点辨别觉、握力、捏力及Ti
目的探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并鉴定微小RNA-299(miR-299)与IV型胶原α3链(COL4A3)基因的靶标关系,为miR-299调控COL4A3基因影响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99与COL4A3-3’UTR区(3’端非翻译区)的潜在结合位点,并通过PCR法扩增COL4A3-3’UTR野生和突变序列,将其克隆至
目的探讨逆行第1跖背动脉皮瓣修复趾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应用逆行第1跖背动脉皮瓣修复趾软组织缺损10例,供区直接缝合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外形美观,无臃肿。供区瘢痕无并发症。结论逆行第1跖背动脉皮瓣切取方便,是一种修复趾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