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教学实现从“课本”到“生活”的华丽转身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8356341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是学习物理学科的启蒙,它的理论知识和一些物理现象都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总结,和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相对于语文、数学及其他学科来说,初中物理难度有点大,尤其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就是“天书”。此外,物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侧重于理论性(原理、定律、定义),虽说也有实验教学,但都“准看不准动”,这就导致了初中物理的学习不甚理想,学生出现厌学现象。
  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概念的背诵冲击了真实的观察
  对于物理的学习,我们最初的印象就是各种定律(阿基米德定律、欧姆定律)、公式(电阻、压强、密度),以及各种数值的计算(速度、重力、浮力)。像声音的传播、热量的释放、物质的凝固等现象,本来都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认真观察和体验的,却变成了课堂上的背诵和试卷上的填空。怎么观察?观察什么?结果怎样?都变成了“概念背诵”。我们不否认理科的学习就得记忆一些理论知识,也不否认要想考试能够顺利通过,必须经过“题海大战”。只是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它的实际观察要重于概念的背诵。只要经过亲自观察和体验,所有的理论都会“凝固”在大脑中。
  2.纸质的作业冲击了实际的操作
  初中物理中的光、电、热、声、力这几部分知识的学习,都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像杠杆的作用,摩擦力的产生等都离不开实际操作和体验。尤其是电路的串联、并联特点,滑轮的使用原理,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等物理现象都需要学生亲自去操作、实验,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生生地把它们变成了“纸上谈兵”,同时,教师的纸质作业对实际操作有一定的冲击。每天的作业,不是去观察物质的凝固,而是对电阻、热能反复计算,不是让学生去观察家用电器上的功率特点,而是去计算电流的强度、光的速度。离开了实际操作和应用的作业,有什么意义?
  3.频繁的考试冲击了探索和研究
  高考的“指挥棒”使得我们的学习不得不接受考试的检验,即使是很“生活化”的实践操作也必须在考试中完成。物理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很多定律、公式本来应该是在实验室里安静地思索、研究的过程,却变成了作业本上一道道重復的练习题;本来应该在生活中仔细地观察并研究的物理现象,也变成了试卷上决定学生“命运”的考分。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是不做作业又不行,不参加考试更不行,物理学科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中“艰难”地行走着,又怎么会出现像杨振宁、丁肇中那样扬名世界的物理学家?
  二、物理“回归”策略
  1.让物理学习“回归”本真
  我们的教师不缺乏丰富的物理理论知识,但缺乏耐心引导的策略,不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但缺乏认真观察的理念。我们的学生呢,不缺乏善于观察的眼睛,但缺乏怎样观察的思路,不缺乏学习的兴趣,但缺乏探究的环境。本应该是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观察的氛围,却变成了文字性的总结和枯燥的背诵。为了物理能够真正实现“物有所理”的愿望,我们要把单调的理论背诵更换为真实的观察,在观察中理解,在理解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
  以“物态变化”知识点中的固体、液体、气体三者的概念及转化过程为例进行说明。这其间需要背诵“熔化”“凝固”“熔点”“凝固点”的概念,学生背得快,忘得也快。教师只需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观察的条件或者环境,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去观察物质的变化,观察冰变成水、蜡烛变成蜡水、糖变成糖水的熔化过程。
  以上物态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很常见,只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只知道“物质从固态到液态需要吸收热”的理论概念,而没看到铁块也能熔化成铁水的现象;只知道“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的道理,却没有去观察它究竟是怎样“变化”的。要想让学生学习物理轻松一点,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浓厚一点,就必须让死记硬背少一点、引导观察多一点。让物理“走进”生活,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用手去操作才会出真知。
  2.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
  以上现状都说明一个“理”:我们的物理教学不能墨守成规于教材知识的重复记忆,既然它源自生活,就让它“回归”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总结,从而引发新的思考,探究其原理意义。不管是惯性、参照物的切身体验,还是滑轮、浮力的原理探究,以及温度、密度的测量,都需要在生活中去“检验”。有了生活这个“实验室”,有多少困惑不能解决?有多少难题不能突破?有多少物理现象不能解释?只要让物理回到生活中,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例如:在讲到“参照物”这个知识点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乘坐火车时向窗外观看时的感觉;在讲到“惯性”概念时,则回顾乘坐公交车时司机猛然刹车时身体的变化;进门闻到厨房传来的阵阵香味的时候就可以验证“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这一物理知识。这些现象都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感受最深,引导进行分析,就会轻松理解。
  不管是理论解释还是实例验证,都告诉我们:物理教学和我们的实际生活不可分割。要想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就必须时刻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课堂引入,必须联系生活;课中举例,必须回顾生活;课后练习,必须观察生活;引导督促,必须长期坚持。这样,学生才会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才会对物理产生兴趣,从而主动从生活中去发现课堂上的物理现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去验证。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势在必行。
  3.让生活“解释”物理现象
  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初中女生在给家里的钟表安装电池时,把电池的正负极装反了,导致钟表不“工作”,还说表坏了要更换。就在准备更新钟表的时候,她的爸爸再次打开电池盒,才发现事情的“真相”。听到这事,让人瞠目结舌,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物理学习已经远离了生活,和生活脱轨了。其实,不只是这件事,还有许多物理现象都需要在生活中去验证,让生活“解释”它的原理和意义。离开了生活的物理学习,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例如,学了“阻力”和“杠杆原理”这两个知识点,我们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解释,把学生带到粗糙的石子路和光滑的水泥路上体验一下便知分晓。然后,带一根木棍,让学生去亲自撬动一块石头,感受杠杆的力量。对于“固体”“液体”“气体”三者的互相转化,更需要在生活中去观察,让生活去“解释”。
  上面的“笑话”和列举的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我们所教的物理知识,看上去都比较容易理解,也不难解释其意义。但是,一旦拿到生活中,就会发现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物理现象,不能仅靠教师的口头举例和学生的大脑回忆,需要真正深入到生活中。用眼睛观察水变成了水蒸气,用双手感触烫鸡蛋把“热”传递给凉水,用自己的实际操作体验滑轮的作用,让生活“解释”这一切,一切都真相大白。
  所有的理论学习都需要在生活中去验证,物理学科尤其需要。实现初中物理由“课本”到“生活”的华丽转身,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需要学生的认真观察,还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让物理学习不要局限于教材的概念定律中,要拓展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只有“回归”生活的物理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作者单位:甘肃省古浪县西靖阳光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晓寒)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的阅读教学需要动态元素,但这个“动”字却和很多教师的理解大相径庭。有的教师以为动态应该体现在行动和声音上,于是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语篇,使用肢体语言,将阅读课化为言辞激昂的演讲课。有的教师在传统阅读课的基础上增添一个讨论或者表演环节,就以为实现了动态教学。其实,阅读教学的“动”应该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在课堂的点滴细节中,并非一句话能简单概括。想要落实高年级的动态阅读教学,还要从三个方面去寻找
期刊
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践中,许多音乐课程却走入了误区,如过于关注培养学生的音乐歌唱技巧,而忽视了对学生乐感与鉴赏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无法得到发展。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对这些问题有清晰的认识,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优化音乐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乐感与鉴赏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一、丰富作品种类,剖析作品情感  学生个体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各
期刊
现代化教育主张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表演作为初中学生普遍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将其运用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表演类型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表演在初中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中的运用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发挥表演的作用,让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表演活动更具意义。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表演类型  1.模仿性表演、创造性表演  从
期刊
英语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均为语言的应用方法,而且英语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会感觉到学习英语知识有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常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个人素养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另外,部分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时经常使用海量阅读的方法,通过疲劳战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
期刊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主要就是通过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转化,简化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数形结合”的本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关系通过直观的图形、画面、位置展现出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数学应用。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数形结合”主要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与转化关系。“数形结合
期刊
对部分学生来说,写作常常是困扰他们的一个难题;同样,对教师而言,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写作水平,有效开展作文教学,也是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来写作训练及考查更多地从“新材料作文”转型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给教师写作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文新的命题要求,精准突破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难点。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题目中有着明确任务指示,学生依据指示完成文章。最终任务的达成
期刊
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之一,让学生学好英语并学会运用英语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而且在小学阶段强化英语教育于义务教育乃至后续高等教育都具有决定性意义。更关键的是,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以生为本优化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新时期中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以生为本优化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在汉语占据绝对优势的语言环境中,英语
期刊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是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所在,也是学生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英语理解能力的必要前提。在《英语课程标准》的引导下,英语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指导学生以阅读为导入汲取各类文化知识,并且不断扩充自身词汇量及语法等知识,将英语阅读作为学生融合世界文化和沟通世界的智慧之门。本文从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出发,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一
期刊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传统的、不科学的应用题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大多套用解题模板,学习效果差、教学质量低。面对这一教学瓶颈,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寻找应用题教学的突破口,对初中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思维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打破思维定式,学会用灵活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加强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对自我思维的监控调节  元认知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
期刊
在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大难度的课程,在高考中不少学生都会遇到困难,日常学习活动中也经常陷入困境。要想让高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变化,将一些新元素、新方法、新手段引入高中数学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创新。而新媒体,作为近些年快速兴起的全新网络媒介形式,在各行各业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对此,本文首先针对新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