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理想不靠谱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z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们丰衣足食、和谐相处。这样的描写,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表达着当时人民的愿望;但这样的一个社会理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点,作者也表达得十分明白,做了充分的暗示。
   1.用“奇景”暗示这个理想不靠谱
   首先,作者笔下的“桃花林”奇异得几乎没有存在的可能,“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如果这样的桃花林不存在,那么,通过“桃花林”发现“桃花源”自然就无从谈起。其次,桃花源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也显得过于理想化,“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似乎有种“新农村”的迹象。
   2.用“奇人”暗示这个理想不靠谱
   作者在描写桃花源人的時候,有这样一句:“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对于“外人”一词的解释,有人解释成“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但多数观点认为应该解释成“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作者写“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有意为之,是有意表现桃花源人的“奇特”,是一种暗示。桃花源人“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已经与世隔绝了数百年,衣着仍“悉如外人”,简直就是一种“奇迹”,然而,这种“奇”是一种不可能的存在。作者这样写,是想通过这种“奇人”暗示故事的虚拟性,暗示理想的“不靠谱”。
   3.用“奇事”暗示这个理想不靠谱
   渔人发现和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很神奇:渔人首先经过了一片“中无杂树”的“桃花林”,在“林尽水源”处得一山,“山有小口”,从“极狭”洞口进入,发现桃花源。渔人离开和再访桃花源的过程更神奇:渔人离开的时候“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时,“遂迷,不复得路”。既然“处处志之”,为什么会迷路,会迷失方向?很显然,作者是在做一种暗示,这个理想是“世外桃源”,其实“不靠谱”。
   “世外桃源”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理想,然而,由于这个理想没有诞生的社会土壤,也就成了一个“不靠谱”的海市蜃楼。
  思维迁移
   当今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上到国家下到个人,都在努力。我们相信,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诞生。对此,请你描绘一下未来的美丽家园吧。(想象要合理,500字左右)
  
其他文献
2019年元旦期间,武汉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初中部的语文老师辜学超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将3000余字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改编成300字以内的文言文。   同学们交回的作业,让辜老师感到十分惊喜!他们不仅写出了优秀的作品,更是将前期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进行了灵活运用。有同学将童话进行了“提炼”,如原文结局为:“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对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
期刊
一座湖,在山凹间,在低处。   城市吞噬了山村,能走的都走向繁华,湖不走,被圈在景区大门内,成为隔门而望的乡愁坐标。这时的湖,分明将自己置身于诗中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湖北岸,有小块高坡,有户没有迁走的山里人家,像是山村遗留的一节须根。石头垒砌的院墙,枯藤随意披挂。院中有棵大楝树,形如伞,亚麻色的楝枣满树满枝都是。黑白色的山雀在枝头跳跃。系围裙的村妇在树下劳作。   多么久违的画: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如果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善于开掘身边的金矿,那么成功就会更容易。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请据此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不忘初心①   小丁最忌讳有人叫他“丁麻子”。可恼人的是,走在大街上,总是有人叫他“丁麻子”。如果他脸上有麻子也说得过去,可是小丁面光皮滑,别说麻子,连颗痣也没有。他的“丁麻子”雅号源自他爸爸,但他爸爸却与他一样面光
期刊
我是森林里的一片绿叶,生长在最高的枝头。清晨,我从睡梦中醒来,露水给我洗澡,微风为我按摩。我站在树枝上,看那冉冉升起的红日,在绽放无比绚丽的光芒。动物们也忙活起来了,各种声音交融在一起,汇成一曲磅礴大气的交响乐,为这片林子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每天享受着惬意的时光,这,是最好的我吗?   不知何时,我的身边出现了几朵小花,它们躲在我的身子下面,好像是怕中午灼热的阳光伤到自己似的。不过,我倒觉得这
期刊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缄默(jiān) B.曲線(qǔ)   C.香蒲(pú) D.沼泽(zhǎo)   2.请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蔼时,春天就来到了。   错字: 改正:    (2)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守猎点和小洲,向每
期刊
寫作最要紧的是先抓住“人地事时物”。你别以为这没什么稀奇,要知道:检验这五项,好比操作复杂机械的人,就算老资格,也得把操作的重点检查一遍。譬如“母亲”这个题目,你总不好用“母亲就是我爸爸的太太”来开场吧!即使以“母亲是生我的人”来破题,恐怕也嫌俗。碰到这情况,你就得从“人地事时物”这五大项里找灵感了。    从“人”和“地”去想,你可以说:“在外地读书,最令我思念,也最思念我的,就是我的母亲了。
期刊
词典说   【释义】也作“手到拿来”。指不费力就把要捕捉的对象捉到。比喻极容易地拿到。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八戒忍不住高声叫道:‘那里用什么人马!又那里管什么时辰!趁如今酒饭饱,我共师兄去,手到擒来!’”  奇葩说  手到“禽”来  ◎李怡潼   某日,初二·9班的成语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两位同学伶牙俐齿、妙语连珠,博得观众阵阵掌声。他们旗鼓相当,难分仲伯。无奈,
期刊
一、基础达标   1.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   俨yǎn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②整齐的样子。王勃《滕王阁序》:“~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桃花源记》的故事
期刊
《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运用了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描摹的小石潭的景物各具特色,特点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绘声之悦耳   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作者以身上佩戴的珮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来比喻听到的潭水声,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清亮诱人。   2.绘色之迷人   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中的“青”与“翠”都有“绿”意,交错使用,既避免了重复,又
期刊
陶淵明以其对社会深刻的洞察力及高明的语言艺术,铸就了不朽的传世经典《桃花源记》。全文没有艰涩难懂的词句,语言浅近而含意深远。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讲述后“皆叹惋”,浅显易懂的三个字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渔人讲述的哪些事情令桃源人叹惋?他们为什么叹惋?通过桃源人的感叹惋惜,你是否已经揣测出桃源人的生活境况优于桃源外的人?桃源人“乃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