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 道不远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e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悟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从感人的情节、鲜活的情景中体验作品蕴涵的生命之曲,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齐读课题: 天鹅的故事),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天鹅的什么故事?能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鹅破冰的段落。
  二、直奔重点,以情施教
  ◎哪些自然段描写了天鹅破冰的情景?
  ◎我们先来看看第五自然段。
  (一)品读第五自然段
  ◎请大家轻声读读这一小节,(出示)看看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
  1.学生汇报。
  2.体验:同学,来!站起来,请高高举起你的手,用你的手重重地击打桌面。疼吗?
  你是腾空而起地击打吗?(不是)可老天鹅是的,它落下的高度是我们的多少倍呀!
  你是用整个身体重重地击打吗?(不是)可老天鹅是的,它受伤的部位几乎是身体的全部啊!
  你是击打在坚硬冷峭的冰面吗?(不是)可老天鹅是的,它承受的反作用力会给它造成多大的伤害呀!
  它的疼痛是我们敲打桌面疼痛的多少倍呀,那是彻骨的疼痛,那是撕心的疼,那是裂肺的疼!
  3.尽管如此,但镜子般的冰面依然如故,它第二次——腾空而起,(引读)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
  4.老天鹅头晕了,眼冒金星了,但它还是拍拍翅膀,艰难地站起来,第三次——(引读)腾空而起……
  5.可冰面仍没有破裂,怎么办?第四次、第五次……(引读)它腾空而起——
  ◎就这样,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同学们看——(课件:老天鹅破冰的情景)。
  ◎此时此刻,你的心怎样了?
  ◎师生对话情境:
  可怜的老天鹅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不疼吗?
  可爱的老天鹅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不想活下去了吗?
  敬爱的老天鹅呀,你为谁这样做?
  ◎如果说老天鹅的行动是一首诗,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怎样的诗篇?如果说老天鹅的心声是一支歌,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怎样的旋律?
  ◎让我们用饱含真情的朗读再现老天鹅带头破冰的情景。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读到这里,你会情不自禁地用哪些美好的词语来称赞这只老天鹅呢?——(破冰勇士、勇敢智慧)(齐说)在它的身上有着一种可贵的品质,那就是舍己为群。(板书:破冰勇士)
  (二)品读第六自然段
  ◎面对这样一只勇敢智慧的老天鹅,(出示1至4句)引读。
  ◎这时,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亲眼目睹了老天鹅的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出示第六自然段5至8句。默默地读,透过文字的表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提示:只见这边几只天鹅——
   又见那边几只天鹅——
   所有的天鹅都在一次又一次地——
   啊,眼见那只天鹅受伤了,可是——
   这只天鹅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是——
  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来把自己听到的声音模仿着喊出来。(克里克噜……)
  ◎开始,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喊起来——;接着,天鹅渐渐多起来——;后来,更多的天鹅参加进来了——。
  ◎他们的叫声此起彼伏——这叫声仿佛就是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
  师生:兄弟们啊……
  ◎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曲动听的歌,这是一首奋斗之歌,这是一首团结之歌,这更是一首赞美之歌。
  你们看(播放课件:群天鹅破冰的场面),你们听——
  ◎此时,这些天鹅们仅仅是在同冰面作斗争吗?(不是,是同死神作斗争,同环境作斗争,同命运作斗争)
  ◎是啊,它们齐心协力地在同命运作斗争,(板书:齐心协力)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场面。(齐读第六自然段5至8句)
  ◎(出示第七自然段)引读:小小的冰窟窿——(学生读:它们昂着头……)
  ◎这叫声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前两次各表示什么意思?
  ◎在这里,这叫声又是什么意思呢?天鹅们在说什么呢?
  ◎这欢呼声在那广袤的俄罗斯天空,在那遥远的贝加尔湖畔久久回旋,不断传来,一直传到三十年后的今天。这就是感人至深的天鹅的故事。你愿意再读读这个课题吗?
  我们一起读。
  (三)品读第八自然段
  ◎三十年来,天鹅那三种不同的啼叫声时刻回响在斯杰潘老人的耳边,老师和你们合作,读好这三次啼叫。(师生合作读)(寒潮降临,冰封湖面,清脆的啼叫焦急无奈——;群鹅破冰,齐心协力,劳动号子,激动人心——;破冰成功,欢呼胜利——。)
  这声音总把老人带入那天鹅破冰的情景,带入那段深沉的记忆,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他的话。(出示第八自然段)
  三、前后勾连,拓展升华
  ◎现在你知道斯杰潘的这支猎枪为什么挂在墙上,一挂就是三十年,再也没动过了吧?
  ◎补充动物界感人的一幕幕。(课件)你想说什么?
  ◎小结:这些动物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自我牺牲的精神,让我们每个人为之震撼,生命如此灿烂,更应尊重、珍惜。
  ◎布置作业。
  附板书:天鹅的故事
  “破冰勇士” 齐心协力
   珍爱生命
  【教学反思】
  卢梭曾说“儿童处于理性的睡眠期”,这一论断,我以为是极中肯的。儿童总是优先用感性来触摸世界,即使是符号性质的文本,他们也极乐意、极自然地借助情境来作模拟性的生活还原。我们自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我提出了小学语文引领儿童“审美入境”的主张,这一堂《天鹅的故事》的教学也不例外。
  在“品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手“重重地击打桌面”来和文中天鹅用身体重重地击打冰面作体验性对比,从而感同身受地领会课文中的有关描述。同时,我们还创设师生角色扮演的“对话情境”。请特别注意那一句句对模拟对象的呼告:可怜的老天鹅、可爱的老天鹅、敬爱的老天鹅,三个修饰语的转换既是孩子们对老天鹅可能出现的情感态度,又是教者有意识的“价值观渗透”。
  “入境”是全方位的,不仅诉诸肢体感觉,也不仅诉诸视觉、听觉(我要孩子们模仿天鹅“克里克噜”的鸣叫喊出来),更诉诸心灵的触摸和拥抱。我们固然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视听震撼力,更运用了语言描绘的感染力。当老师和学生合作,感同身受地“读好”天鹅“三次啼叫”时,学生对文本的感性触摸和心灵把握早就了课堂的沸腾状态,是“课感”的高潮。
  我们并没有就此满足,因为我们知道“理性睡眠”终究需要轻轻地、亲亲地唤醒。于是我让课堂在高潮过后“冷下来”,沉潜下来,因为理性的思考和提升是必须的。我们的课堂不仅要情动于中,也要道显于文。在课堂行至尾声时,我要求学生思考:“斯杰潘的这支猎枪为什么挂在墙上,一挂就是三十年,再也没有动过?”在课件的感染和学生深情的诉说中,“珍爱生命”的道德认识积淀下来了。
  道不远人。文本教化效果并非轻易获得,事实上,当文本让学生有切实体验,有会心体认时,道,才能近距离地影响人,才能走进儿童的心中。这正是《天鹅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的启迪。
  (责编 钟 岚)
其他文献
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张天若先生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多么的重要!  当下,我们一直在追求课改,强调打造高效课堂。那么在语文教学中,究竟我们还要不要“读”,如何“读”呢?“读”会不会影响课堂的高效呢?其实,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
当下,对实施新课程以来的一些状态都有再思考的必要,其中之一就是语文课堂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思考、分析、总结,最好形成一个文本留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笔者经历了新课程实施前后的诸阶段,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的话题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于课堂失败处切入,是一种反思常态  课堂的再思考是基于已经完成的状态的。每一节课都会存在精彩之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公民的迫切需要。新课标对语文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陪伴终生。”因此,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悟出言中之意,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3.品词析句,读写结合,有效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可爱的朋友。它是——(生答)小葫芦。(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同学们,今天有许多可爱的“葫芦娃”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把它
《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故事扣人心弦,描写了发生在二战时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周旋的故事。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歌颂了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较全面地解读这篇长文,把握人物的性格,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是我要认真考虑的。为此,笔者采用导演说戏、演员演戏、集体评戏的模式,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这种鲜活的教学方式,突破长文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体裁的多样性,其中说明文占据了一定比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既要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要使学生习得语文学习的思想、方法,习得语文学习的能力、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针对此类课文,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呢?  一、关注语
[摘 要]课堂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对教师来说,控制课堂,巧妙化解意外,才能牢牢地将学生的注意力把握住。而控制课堂需要认识教学内容的特征、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课堂教学规律。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规律 年龄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90  教学案例  这是一节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认一认”的识字教学研讨课,
哲理古诗深沉浑厚、含蓄隽永,言近而旨远,它洞悉着世事的奥妙,阐释了人生的哲理,让人们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理性的启迪,在冷静的思辨中, 体悟出人生的真谛, 感知到世界的规律。然而,古诗本身就具有意象的朦胧、模糊、多解与象征等特征,哲理古诗更有其深刻的哲理韵味,这些无疑加大了学生理解哲理古诗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给他们指出一条终南捷径, 帮助他们去阅读、理解、鉴赏哲理古诗, 使他
小学作文教学提倡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读写训练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共识。很多教师都这样想,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效果体现。读与写相辅相成,读写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加强读写练习,也成为大多数作文教学的固有认识。读写结合非常有必要,也符合教学规律,但对小学生来说,只靠读来提升写作水平,还存在一些困难,因为读与写很难有机融合,自然就不能发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身,与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相比,以其集成性、多样性、交互性的特点,更受广大教师青睐。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出现喧宾夺主、华而不实、游离主旨等现象,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注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