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b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积极学习。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通过在实验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综合能力 培养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是使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获得鲜明的具体的印象,认识变化的条件和规律,是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加深、巩固化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得实验技能技巧的途径。重视实验教学,坚持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和启发性,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
  一、做好教师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教师直接指导下,学习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学习、掌握化学反应所发生的现象;学习怎样在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基础上形成化学概念;或是概括出某些结论的方法。演示前要检查复习有关的基本知识,并由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力求先讲清理论再做实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对实验操作的要求、过程的讲解、预期的现象、实验的评价等。兴趣盎然地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营造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演示实验完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演示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加强实验观察指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的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在化学实验中,科学的、全面的观察尤其具有特殊关键的作用。观察化学实验主要是观察反应前试剂的状态、颜色、气味等物理性质,反应中发生的颜色变化、状态变化、气味变化或发光、发热等现象,反应后产物的颜色、状态等,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观察,把获得的生动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可见观察能力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外现,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引导。
  1.观察实验装置的连接及整体安装。
  要求学生主要观察实验装置的全貌和用途,装置的基本结构,装置所选用的仪器及各自在装置中的用途和作用,装置中各种仪器的连接顺序、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等。
  2.观察实验的操作过程。
  要求学生主要观察操作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操作实验的顺序,操作过程和步骤。
  3.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出结论。
  要求学生主要观察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现象产生的过程及产生的现象。一般让学生观察:(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2)现象产生的条件;(3)现象产生的过程及产生的现象;(4)反应后生成物的具体性质。
  三、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活动贯穿在实验预习、实验前的教学、分组实验及实验后的分析讨论和总结报告等活动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
  如在《乙烯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下问题:1.随着反应的进行,观察到的黑色物质是什么?2.为什么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成分是什么?如何验证?3.实验室检验乙烯通常用的试剂是什么,带有的杂质是否会有影响?4.如何证明乙烯的存在?写出正确的气体净化的过程,指出各装置的作用及相应的结论。学生经过分析得出正确的过程:品红试液—氢氧化钠溶液—品红试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既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强化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实验包括实验课和边教边实验两种形式。目的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巩固、形成学生的化学概念。因为这些实验都是由学生动手进行的,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具体化,对化学现象的观察更明晰,理解得更清楚,记忆更牢固,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巧。边教边实验是在课堂内结合讲解新教材同时进行的,在讲解新教材时,有些实验比较简单,用演示实验方式不易使学生看清楚,可让学生按边学边实验的方式进行。它能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较好效果。应用这一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对课前准备和检查工作要特别细心。
  五、学生实验延伸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实验大多是单纯的限于模仿、重复已经知道的现象,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了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将一些典型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直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亲自体验通过实验探索规律的乐趣。例如,有关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材的叙述是:先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稀盐酸(或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并有三个实验:在硫酸、硫酸钠、碳酸钠中先加入氯化钡,再滴入稀盐酸(或稀硝酸)。但是根据这样的方法演示往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氯化钡,再滴加稀盐酸,同样,白色沉淀也不消失,而原溶液却并不存在硫酸根离子。面对这样的结果,学生必然疑窦丛生,那么硫酸根离子到底应该怎样检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经过激烈的讨论、实验验证,最后一致得出结论:1.用硝酸会遇到亚硫酸根离子干扰;2.最简单的办法是先加入过量的盐酸,如果没有沉淀生成,再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
  戴安邦先生说:“只能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因此,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要从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开始。
其他文献
摘 要: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今天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潮流,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更多优势。但是,如果过度地依赖课件,而没有在课件中融入教师自身的特点,没有真正地将它利用于教学中,则会使初中历史教学陷入误区。历史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用,势必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多媒体技术 积极作用 注意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
摘 要: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性,激发求知欲,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崇高品质。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改进探索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
摘 要: 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基本素材。如何有效运用史料促进历史教学,已成为当前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分析了运用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运用史料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史料运用 策略研究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课时和篇幅的限制,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广泛地认
闽浙赣地区城市工作党史资料征集座谈会,历时五天,就要结束了。现在我讲一讲这次座谈会的收获和体会:第一,这次座谈会进一步明确国统区城市工作在闽浙赣地区整个斗争中的地
摘 要: 本文首先比较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以下简称“要求”)和《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关于几何光学部分内容的基本要求,对大学物理教材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恒定磁场部分进行了对比,然后通过分析总结了几何光学部分在要求和教材内容方面的衔接及深入,希望在几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老师需要研究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活动、民主、自由”的主题。当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时,学生
枸杞子是一种已经走入千家万户的保健食品,因为它鲜红的外衣近似血色,所以很多人对它的偏爱远远胜过其他补药。枸杞子又名西枸杞、山枸杞、杞果、甘枸杞、宁枸杞等,它在祖国
物理知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物理知识大多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积累的经验,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就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结合生产实际和
摘 要: 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逐步积累和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自觉努力地学习教育理论。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同任何人的能力一样,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体现和发挥出来。只有经过实践的锻炼,才可能获得更多的体验和经验,才能学会和掌握科研的方法和技能,并通过科研报告和论文的写作提高科研素养。  关键词: 化学教师 教育科研素养 培养    我国的化学新课程改革呼唤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
摘 要: “课堂幽默”对于老师来说是一门新的教学艺术,应充分利用它让学生对每一节课都有新奇感,抱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让课堂不再是束缚学生自由快乐的枷锁,应让他们在笑声中快乐地学习,使课堂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快乐天地。  关键词: 幽默 物理课堂 艺术    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欢的节目是相声和小品,这两种风趣幽默的艺术形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喜爱。而我们的学生也渴望“课堂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