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改革热点的看法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告综合反映调查中了解到的企业经营者对去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及改革热点的判断和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才中心所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2003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于2003年8月发出调查问卷1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192份,回收样本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类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26.1%和73.9%;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21.2%、50.2%和28.6%;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5.3%。本报告综合反映调查中了解到的企业经营者对去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及改革热点的判断和建议。
  
  宏观经济走势明显升温
  
  调查结果显示,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30.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较“热”,比重比上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为1995年调查以来的最高值。宏观经济走势明显升温主要表现在:
  1、投资强势增长,出口持续攀升,消费不足缓解。从投资需求看,认为政府投资需求和民间投资需求“很旺”、“较旺”的企业经营者均占一半以上,分别比上年增加11和19个百分点。
  从消费需求看,23.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消费需求“较旺”或“很旺”,比上年增加8.6个百分点;30.8%认为“合适”,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46.1%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比上年减少14.7个百分点。
  从外贸出口需求看,32.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出口需求“较旺”或“很旺”,比上年增加13.9个百分点;28.2%认为“合适”,比上年增加6.8个百分点;39.4%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比上年减少20.7个百分点。
  2、“非典”冲击影响有限,“加入世贸”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32.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非典”对企业生产经营“没有影响”,比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3年6月初组织的“非典”对企业影响专项调查增加了25个百分点;11%认为“非典”对企业有“正面影响”;认为负面影响“很大”或“较大”的只有30.7%,比2003年6月初的专项调查结果减少了20个百分点。从外商订货情况看,仅有10.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海外客商未履行原有订货合同或将订货转移。
  关于“加入世贸”对企业的影响,3/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竞争加剧”,远高于选择其他各选项的比重;其次,42.9%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促进技术升级”,25%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推动规模扩大”;此外,20.1%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产品(服务)“品种增加”,15.6%选择了“出口增加”。同时,也有19%左右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人才流失”和“效益下滑”。由此可见,“加入世贸”对企业影响的主导面是积极的,加大了企业的竞争压力,促进企业的技术升级、规模扩大和产品结构调整。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3、保持汇率稳定对稳定企业出口形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设计了“假设人民币汇率升值10%,估计对贵企业出口的影响程度如何?”这一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如果汇率升值,60%以上出口企业的产品出口将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企业经营状况继续看好
  
  1、企业经营总体趋好,但企业间差异明显。近一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状况“良好”、四成左右认为“一般”、10.7%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7.1个百分点,明显高于2000年以来连续三年徘徊在20~25个百分点的水平,显示良好的企业景气状况。
  在总体趋好的基础上,不同类型的企业呈现明显的差异。总的来说,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好于国有企业,但差距在缩小。
  2、企业产销两旺、盈利面有所扩大。调查结果显示,6.6%的企业处于超负荷生产状态;84.8%处于正常运作状态;而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的比重,则从1998~1999年的20%左右、2000~2002年的12%左右降到2003年的8.6%。
  关于企业的销售情况,56.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销售量增加,明显高于2001年的18.5个百分点和2002年的27.3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产品(服务)的销售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近9成(8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主导产品(服务)的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认为“以国际市场为主”的仅占11%。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国内市场的需求。
  
  未来经济走势预期乐观
  
  1、企业订货情况良好。60.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订货处于“正常”水平,17.4%认为“高于正常水平”,认为“低于正常水平”的为21.7%。
  关于下期企业订货情况,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34.6个百分点。
  2、未来投资意愿增强。59.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下期计划投资额将“增长”,26.2%认为“不变”,14.6%认为将“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44.6个百分点。
  3、企业经营状况继续看好。39.3%的企业认为下期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55.2%认为“不变”,5.5%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3.8个百分点。
  
  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趋于改善
  
  1、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68.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经营所在地的基础设施环境比上年“好转”,仅2.8%认为“恶化”,这充分反映了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投资所取得的成效。
  关于生态环境,认为目前企业经营所在地的生态环境比上年“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43.6个百分点。
  2、政府办事效率提高。41.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办事效率比上年“有所提高”,比认为“降低”的多30.4个百分点。
  3、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关于地方保护现象,25.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上年有所“好转”,59.7%认为“未变”,14.9%认为“恶化”。
  关于不合理费用摊派,35.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上年有所“好转”,51.3%认为“未变”,13.6%认为“恶化”。
  关于对企业所在地区市场秩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的调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44.3%的企业认为“较好”或“很好”,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重分别为15.1%和16.2%。
  4、就业压力较大。51.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的普通员工“富余”,42%认为“饱和”,6.3%认为“短缺”。调查表明,目前社会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改革成效明显,重点有待突破
  
  根据当前的改革形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次调查主要涉及了企业经营者对政府职能转变、垄断性行业改革、产权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改革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这些改革取得成效的比重大多明显高于认为“尚未见效”的,尤其是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产权制度改革等所取得的成效评价较高(见表1)。
  1、简化手续、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关于什么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较高的依次是“简化行政审批手续”(80.4%)、“坚持依法行政”(74.3%)和“政务分开、信息透明”(61.8%)。这三项的选择比重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对政府职能转变在这三方面取得突破拥有较强的期待。
  对于什么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的其他选项,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按比重大小依次为:“推进电子政务,提高办事效率”(33.2%)、“增加公益性投资”(31.5%)、“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29.8%)、“推进事业单位改革”(22.3%)和“合理划分中央、地方政府职能和权责”(18.9%)。
  2、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成效,国企改革继续深化。关于国有企业的出售情况,调查结果显示,6.1%的国有企业经营者表示其企业“已经出售”或“正在出售”,33.7%表示打算出售,明确表示不打算出售的为60.2%.
  关于国有企业出售的对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56.4%)的企业经营者表示“已经”或“打算”将企业出售给股份制企业,其他出售对象的比重依次为“本企业职工”(43.9%)、“本企业经理层”(35.8%)、私营企业(34.6%)和外资企业(31.5%)。
  从企业的并购方来看,调查结果显示,8.8%的企业经营者表示其企业“已经”或“打算兼并”国有企业,24%表示打算兼并,67.2%表示不打算兼并。
  3、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重在建立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排在第一位的是“建立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比重为74%,其中国有企业选择比重更是高达81.1%,比其他选项比重高出15个百分点以上,说明企业经营者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即如何充分调动经营者个人的积极性、规范经营者行为,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选择比重超过一半的选项还有三项,依次是:“重组改制、结构调整” (58.3%)、“建立市场经济的选人用人机制”(58.1%)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53.4%)。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除了用好人,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还在于企业改制。
  4、垄断性行业改革亟待突破。调查结果显示,19.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垄断性行业改革“效果较好”或“效果很好”,46.4%认为“效果一般”,34.1%认为“尚未见效”。认为此项改革“尚未见效”的比重在所有改革评价中是最高的,一方面说明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经营者比较强烈的希望(见表1)。
  
             效果很好 效果较好  效果一般  尚未见效
  政府职能转变      3.9   33.1    49.2    13.8
  垄断性行业改革     1.6   17.9    46.4    34.1
  产权制度改革      4.3   36.0    46.9    12.8
  金融体制改革      1.8   25.7    51.1    21.0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6   45.0    42.5    7.9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2.0   19.1    54.8    24.1
  
  5、所得税税制改革是税收体制改革的重点。关于当前税收体制最需要改革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55.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是“企业所得税”改革,列所有选项之首;其次是“个人所得税”改革,比重为54.2%;其他两个选项的比重依次为增值税改革(36.2%)和“出口退税”改革(16.9%)。
其他文献
日前,危机公关专家、美国CNW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凯莉斯·邦地女士在谈到CNW公司怎样帮助企业面对危机时表示,文化的渗透,不可能对所有企业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它需要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比较直接的能够取得成效的是设法影响总裁个人素养和管理方法。这表现在出现危机时,提醒总裁如何处理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与公众的沟通、与公司员工之间的沟通等。总裁再通过妥善的处理方法影响其他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期刊
戴尔交出钥匙    戴尔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了创业。由于他多年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每天早起按时到公司上班,对他来说简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戴尔是唯一有公司大门钥匙的人,每当他睡过了头匆匆忙忙地赶往公司时,总会远远看到有二三十人在公司的门口等着他。  公司做出早八点上班的决定之后,戴尔便明智地把公司大门的钥匙交给了别人。但是,戴尔公司的发展迅速,越做越大,戴尔应该交出去的钥匙,显然也不只是公司大
期刊
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创新”为主题,首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2004年11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企业文化论坛组委会主办、首钢总公司承办、江苏远东集团协办。  此次论坛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国经济面临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出现新的潮流的背景下召开的。论坛的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
期刊
道家的无为而治    道家的哲学——无为而治,是一种深邃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初的一段时间里实行无为而治,使一个历经战乱、贫弱不堪的社会逐步成为一个强大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它自身的情况去发展,不必由外界的意志去制约,事物本身就具有自然发展的潜在性和可能性。"自然"就是道,就是规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道家认为统治者宜听其自然,无所作为,就会出现"我无
期刊
企业里的“主题班会”,如此的企业文化选题,一是切中现时企业的需要——少谈些企业文化模式,多谈些企业文化操作;二是时空连线了企业与校园——这两者似乎联系不大,实则是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的互补关系,校园的学习心态、学习体验在实践中能用得起来,能提升起来甚好;三是由此强调了“主题”、“团体”、“非正式例会”的企业信息沟通渠道。笔者更阐发开来,这样的组织模式正是未来中国企业文化的应有之义。    ⊙ 主题班
期刊
全聚德,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河北冀县杨家寨人杨全仁所创。杨全仁(字全仁,名寿山)初到北京时,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生意做得挺红火。后来他用平时积攒下的钱买下了一座名叫“德聚全”的店铺,并听从一名风水先生的话,将店铺改名为“全聚德”。接着,他又请来京城秀才钱子龙题写了“全聚德”金字匾额。字写得苍劲有力,浑厚醒目,为小店增色不少。   在杨全仁的精心经营下,全聚德的生意蒸蒸日上。后来,他得
期刊
利益在立法和法的实施的过程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法的阶级性出发,立法本身就代表了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我们在此处要讨论的是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利益驱动。在立法确定以后,实施是关键的因素。  法律实施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法的适用;二是法的遵守。法律适用,一般分为执法和司法,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司法的主体是国家司法机关包括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法的遵守又称守法,守法的主体包括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
期刊
决定访问朱小地以前,翻阅了一些有关他的资料。朱小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著名青年建筑师。简短的介绍,引起了我的兴趣。青年建筑师,建筑工程设计人员中的新秀;优秀青年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佼佼者。是什么把这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顶尖人才,统一在了一个人的身上?经过和朱小地一个多小时的交谈,结合我们对他原来的了解,结论是——     朱小地担任院长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与共和国同龄。2
期刊
在国际贸易中,支付条款是合同的一个主要内容,其中支付方式的正确选择能够确保当事方在货款的收付方面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并且能够在资金周转方面得到某种通融,从而促进交易目的的实现。本文将联系个案分析支付方式的选择及其对国际贸易风险的影响。  2000年4月9日某托收行受理了某出口商一笔付款条件为D/P(付款交单)的出口托收业务,金额为10万美元,托收行按出口商的要求将全套单据整理后把托收函和单据寄给了
期刊
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徐航,与国内一些从事生物医疗电子科技研究的志同道合者在深圳成立了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公司最初的定位是:经营代理日立、惠普、GE等国外知名品牌的生命信息监护产品。公司成立后,随着销售网络的建立、市场经验的积累,迈瑞公司很快就意识到,不能做一个普通的分销商,一定要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自主研发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病人生命信息监护产品、临床检验设备。在迈瑞的创业元老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