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过山车:从生到死只有十个步骤

来源 :销售与市场·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w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芙特、好迪、旭日升、太子奶、田七、飘影、蒂花之秀、雕牌……这些知名快消品企业的兴衰历程,我们一个个地分析下来,发现一个从“发家”到“倒下”的十阶段规律。
  第一阶段:发家
  因为运气或者勇气,撞上了一款好卖的产品,就此销量迅速发展,经历一段时间的供不应求。代理商和批发商组成的流通渠道容易操作,进入壁垒低,成为企业渠道的首选。但是企业并未着力建设现代化的营销渠道管控能力,而是持续通过各地的代理商发货。货具体卖到什么终端,卖给什么消费者,消费者有什么反馈,一概不知。
  第二阶段:扩张
  因为第一笔原始积累,有了资金放广告。广告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只是打造知名度没有美誉度。在2011年之前的市场,这样的操作可以大大刺激代理商和批发商的热情。配合简单的“10搭1”之类的渠道促销,就会有大量的批发商囤货。
  在这个时候,这种企业就发展到了顶峰。
  第三阶段:不促不销
  企业在流通渠道尝到甜头,没有动力去做艰苦的终端掌控和直营连锁零售终端。销售工作主要是以渠道促销继续往批发商压货。“10搭1”的政策逐渐缺乏吸引力,慢慢变成了10搭2、10搭3等。批发商不肯稳定进货,开始等待更大的促销政策;拿到便宜货后,进行囤货,在市场零售价恢复时抛货赚取利润。这样的状态,会严重伤害价格体系,让直控终端的经销商丧失信心。从而劣币驱逐良币,渠道劣化明显,企业进入不促不销的阶段。
  第四阶段:价格坐穿
  在“不促不销”的恶性循环中,当企业缺乏新品上市能力持续打造高毛利产品,实际售价就会逐步降低,毛利空间狭窄,最终出现零售价和出厂价倒挂的现象。
  到这个时候,企业第一个生存危机就会出现。
  第五阶段:外聘高手
  在第四阶段尾声,企业家会外聘高级职业经理人来解决问题,代替了老的营销负责人。而且往往认为是销售问题或者渠道问题,所以聘请的是销售总监。销售总监将会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渠道结构问题,是缺乏渠道直控终端能力所导致。需要做渠道下沉、直控终端、深度分销。这也是很多外资台资快速消费品企业(康师傅、统一、旺旺等)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销售法宝。
  于是,企业家决心做出渠道变革。
  第六阶段:第一次隔阂
  由于前面的渠道压货严重,而且属于“不可控压货”,造成价格体系混乱。所以外聘高手一定先进行“清渠道库存”。这个举措很有道理,但是对老板的伤害很大——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发货,会对企业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
  此时,老板会有切肤之痛。
  第七阶段:第二次隔阂
  去库存后,外聘高手将会建设深度分销体系,比如扫街、车载销售、定位、巡店、拜访、整理、生动化、补货等。这些工作虽然增强了渠道网点的控制力,但是更大大增加了分销成本。这个成本首先由企业承担,所以老板的感受是“货没有卖出去,钱花了不少,是不是跑冒滴漏”?其次,经销商将被转嫁如此精细操作的分销成本,怨声载道。他们作为老板的老朋友,会跟老板告状:“新来的人不了解情况,瞎折腾,我们又不是康师傅,吃力不讨好,做不成的。”
  老板开始存疑了。
  第八阶段:第三次隔阂
  由于渠道成本无法覆盖,制造毛利空间狭小无法支援分销成本,所以外聘高手决定进行涨价,换得较为丰厚的渠道毛利空间给经销商。但是销售总监从来都不具备品牌运营的专业,在涨价的同时并不能以科学的产品定位和动销手段保障在高价位上产品还能打动消费者。因此,对于经销商而言,原来走量的产品变成了制造高毛利的产品,经销商改变策略,“带着卖”,卖量小没关系,只要毛利高一样挣钱,但是对于厂商而言这就是灭顶之灾。老板会非常愤怒,前面做出了各种花销的巨大牺牲,换来的就是销量萎缩。
  第九阶段:合作破裂
  老板和外聘高手的矛盾激烈化,老板质问为何卖不出去,这么高的渠道花销是不是跑冒滴漏;外聘高手质问产品卖不出去是质量问题、是制造问题,不是销售问题,“我已经把产品放在货架上最好的位置了,没有动销怪谁?怪研发、怪设计、怪生产。不是我的责任”。在这样的冲突下,合作必然流产。
  第十阶段:回光返照
  外聘高手被赶走,老的营销负责人接手回来。各种政策和做法回归老做法。此时,渠道库存清空了、有空间进行产品降价,重新回到批发渠道,会出现一次前面的努力积累的销量红利释放的过程。会出现3个月到6个月的销量快速增长(虽然是假的,仅仅是重新灌满批发商渠道的库存而已)。此时老板会得到结论:还是老办法靠谱,我被那些所谓专家忽悠了。但是殊不知这已经是最后的回光返照,一旦这一次将渠道灌满,重新出现通路堵塞的情况,价格体系将出现崩盘。由此,企业将丧失所有经销商信誉,渠道网络会转向其他竞争品牌。一旦进入这个阶段,企业距离经营停滞就不远了,市场信心需要漫长的时间(5年以上)来修复。至此,绝大多数中国传统的快速消费品企业就倒下了。
  索芙特是这样、好迪是这样、田七是这样、旭日升是这样、飘影是这样、蒂花之秀是这样、太子奶是这样……太多的快速消费品企业依赖流通批发渠道快速起家,仅凭灵感选中一次适销对路的产品发财,之后无法再找到第二款热销的高毛利产品,容易获得的渠道也就成为饮鸩止渴的陷阱。
  在快消品行业,多少所谓的民族品牌,异军突起,很快又销声匿迹。十阶段历程,像是一个魔咒,成了中国快消品企业典型的“中国式死法”。速成必速朽,唏嘘!
  拯救这样的快消品企业,需要整体方案,系统解决问题。从新产品入手,打造高毛利、健康品,配合走量的流通产品,开始发育渠道掌控力;然后建设新品上市流程与品牌传播能力,完善其整合营销的能力。由此才能改变经营趋势,进入上升通道。若非如此,就算这次不倒,也将在下次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倒闭。
其他文献
在这个时代,独特性远远重要于全面性,在越来越多人变得全面的时候,也许你只需要想到一个独特性,就能把所有体系化的领先者直接击倒。  雅虎前全球营销副总裁赛斯·高丁有一本书叫做《紫牛》,“紫牛”是什么呢?他在刚到北欧去旅游时,在山野上看到非常巨大的、毛皮光滑、黑白相间的奶牛,觉得很漂亮,随着车往山里开,漫山遍野全是壮观的奶牛,就变得很平常,如果这时候出现一头紫色的奶牛,他在这一生中都会记住这个场景。 
期刊
“山寨”这种制造方式以往只是被当作低端模仿,但“山寨”公司研发的产品已作为一种独特的增值方式引起全球关注,尤其在尖端制造业、数字产业和创意领域。  英国发布的中国创新能力报告指出,“山寨”已成为中国独特的增值方式和竞争力。同时,每天相当于5亿美元的科研投入使中国在“吸收发展期”快速壮大。  说起“山寨”,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然而,随着中国“山寨”模式的不断发展壮大,全球已开始重新审视这种日
期刊
中国营销通路创新25年    中国营销25年(1979年~2004年)来,营销通路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的通路理论和过去行之有效的通路做法不断受到挑战,包括摩托罗拉、宝洁等这样的跨国公司在中国都不断调整和寻求新的通路模式,而本土企业在战略上将“以拉(消费者)为主”转为“以推(经销商)为主”,带来了通路上非同寻常的做法,也为中国版的通路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路创新在中国变化快,几乎每一次创新都会引发
期刊
腾讯在多个应用领域取得成功,并非仅靠模仿。马化腾并不盲目跟风,也不无谓创新。他选择学习最佳案例,然后超越他们。  “想研究互联网,那就重点观察腾讯这家公司吧,因为它几乎无所不做。”这是很多资深互联网人士常对互联网新兵说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个“企鹅帝国”虽说从做IM起家,但十年来,触角已经遍布全产业线,虽然一直被诟病成“山寨帝国”,但完全不影响其一次又一次上演观察、学习、完善、超越的好戏。  
期刊
市场像一个刽子手,不断收割一个又一个的产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平均八年;九十年代初,平均五年;九十年代末,平均两年……现在,新产品甚至新企业的生命周期更短,有些产品甚至是速生速死。  市场流行就像一场快闪活动,闹哄哄地这方唱罢那方登场,曾经追求的笑到最后,现在变成了看谁笑的更久。越流行,越短命,成了一个驱之不散的市场魔咒!
期刊
2个人1.5天创造3天访问量过亿……这是《围住神经猫》社交游戏创下的新纪录。一款被专业人士认为十分“简陋”的作品,操盘者是两个85后,技术员秦川、美工师卢若晨。两人只是南京一家名为“泥巴怪网络技术公司”的小职员,这款游戏甚至都没被公司立项。  从去年的疯狂猜图、魔图,到今年的脸萌、神经猫……借微信朋友圈“晒分、秀脸”,它们一夜间成为社交游戏领域的“暴发户”,赚足了人气。但这些“暴发户”在经过几个月
期刊
“一只鸡的传说,一道菜的餐厅。”在济南、南京、杭州、郑州等许多城市,黄焖鸡米饭一夜走俏。  “黄焖鸡”品牌的混杂以及部分连锁加盟的无序, 使得不少店面看起来只是想在这场迅速升温的盛宴中捞一把就撤。  曾连续3天在不同的店里吃黄焖鸡米饭,店面都不大,装修却还考究,看起来比较干净,每份价格大多在15~20元,生意都非常好。  而随着深一步了解,黄焖鸡米饭一时风靡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隐忧,比如品牌繁多、无
期刊
套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来描述在华投资的外企,“幸福的外企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外企却各有各的不幸”。  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以及讲自身特色的“中国模式”,使中国市场环境逐步剥离“外企乐土”外衣,掘金中国的外企不得不重新定义中国市场,而水土不服的企业只能选择退出中国。
期刊
经常会听到一些业务员对厂家下达的促销方案“怨声载道”。这里面除了有业务员单方面的情绪因素外,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企业下达的许多促销方案操作起来难度太大,又没有实施有效的利益趋动。这不但给业务员增加了工作压力,而且也没有给卖场的销售带来实质性的增长。再加上许多促销方案都是大同小异,卖场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往往是钱花出去了,但却并没有收到明显的收效。  随着品牌的不断增多,卖场各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
期刊
1.分销渠道缺乏效率和稳定性  我国企业传统的分销渠道模式是“厂家——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经典层级分销模式,这种呈金字塔式分销模式渠道长,容易削弱企业对渠道的控制能力。  各分销商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牺牲厂家和分销系统的整体利益。随着销售额的不断增长,企业对渠道的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多层级的渠道结构降低了效率,无法形成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