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的对比手法运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手法在经典文本中并不罕见,对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以下简称“《一》文”)这样的经典文本,也早有研究者指出了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比如严华银老师在强调让学生真正自主“独创”和“批判”时,就明确需要理解文中的“对比”描写的目的,欣赏“对比”的艺术。而笔者在分析该文本的时候,大脑里忽然闯入一个想法:要让学生自主解读并有所发现,其前提是什么?很显然,如果教师掌控课堂的意识太强,那学生的自主空间必然就会很小;可如果教师不掌控课堂,那文本解读的方向又不可能得到保证。思前想后,笔者以为折中的方法应当是:教师建立生本视角,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自主发现,最终实现成功的文本解读。本文就以《一》文中的对比手法运用为例,阐述笔者的粗浅思路。

一、如何让学生自主发现对比手法的存在


  对比永远是解读文本最直接且有效的工具之一,人们口中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就是对比手法在实际生活中的朴素运用。学生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下意识地也会运用对比手法。但当这种方法成为作者写作文本的手段,而学生只作为解读者甚至是旁观者时,他们对文本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的感知未必会非常灵敏,而教师的讲授往往有越位的嫌疑,因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对比手法的运用,就成为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必须突破的第一个难题。
  纵观同行的研究,笔者发现有老师从写“泪”的诗句导入教学,笔者以为这是很有创意的,该教师结合写“泪”的诗句,然后概述文本,重点品读文中两处观众的辱骂与攻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借鉴该方法引入,但不同的是提了两个问题:文中多处提到了观众的辱骂与攻击,这样的场景同学们是否熟悉?而到了文章末尾,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在他们呼喊“好极了,好极了”的时候,你又能读出什么?
  这样的问题设计,实际上暗地里将学生引入了分析对比手法运用的道路。此时学生并没有明确感觉到笔者的意图,而笔者也没有明确让学生知道必须去寻找对比手法的运用。他们在问题的驱动之下,感受到的就是同样是观众,但在不同情形下却有着截然相反的表现,这样的认识必然会驱动学生去寻找文中存在着对比的地方,而这一学习过程,又必然会让学生体会到对比手法运用的价值。
  于是我们发现,在对课文的解读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对比手法的存在,实际上也是文本解读的一个有效切入口。当学生习惯了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地去进行所谓文本的解读后,忽然有着一个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发现文本奥秘的机会存在,这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窗口。

二、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对比手法的价值认识


  当我们强调学生要学会运用对比手法并发现其价值时,需要知道的是唯有在感受对比价值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这样的认识。《一》文中对比手法运用较多,但由于文章篇幅长,对比跨度大,学生未必能够一下子看出,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去慢慢品味,慢慢琢磨。
  其实,当学生有了寻找对比手法运用的意识之后,他们是会有所发现的。例如,“格雷沃广场的刑台远不如菜市场的刑台那样好看”这一句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将两个刑台进行对比,而且还以“好看”来形容?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是:刑台本身是杀人的场所,缘何在观众眼中竟然变成了好看?显然这是一个对比手法的运用,即使在平常人看来,刑台也应当是远离“好看”的,为什么文章中又偏偏这么写呢?有了这样的问题,文本的解读空间也就打开了。
  再如,“他是一个好像东方建筑似的怪物,脊背像圆拱顶,两腿像弯曲的柱子”,东方建筑居然像个怪物,这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东方建筑以及东方文化的什么样的观点?又如,“群众大笑起来,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为什么是小孩们和姑娘们?还如“从这里起他就不再动弹一下,再没有什么能引起他轻微的动作”,何以“不再动弹”,又为什么“没有什么能引起他轻微的动作”?……
  仔细琢磨文本,可以发现这样的对比手法运用真的是太频繁了。而学生一旦发现了对比的存在,就可以真正打开思维空间,因为每一个对比之后出现的问题思考空间,都意味着学生需要更多的知识来填补这个空间。而这个填补空间的过程,就是学生吸纳更多的知识来进一步了解课文背景,通过更多的经验与逻辑的推理,来理解文本中人物形象以及社会性质的过程,如果说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存在着指向人性的意蕴的话,很多人性的了解、理解、剖析,其实就存在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当中。同时,在文本理解与意蕴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对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会有体验与感悟,这可以迁移为学生的写作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往往是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在发现了问题之后,进而发现对比手法的运用的。这提醒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基于文本提出问题,往往是教学契机的发现机会。从这些教学契机出发,除了可以发现写作手法的运用,还有其他许多有价值的元素,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三、从教师生本意识向学生主体意识转变


  其实,在上述对比手法的分析中,笔者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让自己的意图过于明显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譬如对对比手法的发现与分析,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导的,对《一》文中对比手法的具体运用,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不断地、重复地阅读去发现的,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笔者认为只有在学生的主动发现中,文章通过对比来揭露的社会现实与人性善恶才能为学生所发现,而包括对比手法运用在内的写作手法也才能为学生所体会。
  这是教师生本意識的产物,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生本意识的建立最终要向学生转变,即只有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为文本解读打开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时,他们才会有意识地积累知识以为文本解读提供更多的工具,才会有意识地形成或批判、或建模的文本解读的态度,从而保证自己在面对不同文本时都可以拥有一个恰当的视角。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说从教师生本意识向学生的主体意识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生本意识是落后的,恰恰相反,生本意识应当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坚持的意识,只有有了生本意识,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而满足了这一条件之后,再向学生主体意识转变,将学生真正明确为文本解读的主体,尊重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的一切想法,判断学生在产生想法背后的逻辑,进而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这样更加容易让教师和学生的观点,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趋向一致。
  总之,《一》文中,对比手法的充分运用,不仅打开了学生解读文本的空间,也打开了学生掌握写作技能的空间,实际教学中在生本视角下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这个空间,可以实现真正有效的教学。
  ★作者通联:江苏梁丰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力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那就是将信息化建设与电力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认识到企
《虹关何处落徽墨》是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内容,文本从找寻式微的虹关徽墨起笔,传达出对传统与现代的关注与思考。本文的作者评价这篇文章入选高考材料时说到
《小狗包弟》作为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名篇,一直以来被人们解读为反思、揭露和批判“文革”那个时代的荒诞和惨无人道的现实,同时表达作者深重的自责、歉疚和忏悔之情,下面的几则评论即为代表:  小狗包弟的命运,折射出整个时代的颜色,也折射出一代人的命运。在那样一个黑白颠倒的年代,作者也不得不把向人作揖讨东西吃的可爱的小狗送给医院做实验用。他连自己、自己的爱人都已无力保护遑论一条小狗,小狗包弟的不幸结局
语文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中国学生发展的必备素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核心价值追求。但核心素养是针对语文教学整体而言的,需要从整体上进行通盘考虑。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怎样在语文课堂落地生根值得研究。在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文学素养与思维能力、审美意识与创造能力及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进行粗浅的分析,力求让核心素养能在单元教学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加强古诗文的阅读写作,
本文主要研究了多媒体文件在计算机当中的工作原理,从其读取方式与特点出发,系统性探讨了如何通过计算机协议来构建工作效率较高的多媒体网络文件系统。在相关协议与规定的支
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雄奇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记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鉴赏诗歌是提高青少年美学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如何尽快掌握鉴赏要领,充分感受到诗歌的美呢?利用李白诗歌对学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其抒情色彩之浓郁非常值得注意。在展开正式教学前,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多次朗读的机会,以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感情进行整体领悟。而对于基础性的字词教学与诗意疏通等任务,则可以置于前期的预习环节。正式教学时,“天涯沦落人”的情感应当作为重要的探索内容,师生可以利用几次“弹”与“闻”的叙述,感受诗人在情绪方面的变化。一、情感引入的准备  教师要求学生运用较为优美的语言,对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个性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小学生的错误学习习惯,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思维工具,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知识点的整理、文学常识的归纳等都有不错的效果。而将其应用于阅读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探索线索、揣摩作者的情感、归纳人物形象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此,笔者就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就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应用作简要分析。一、巧借思维导图,梳理内容  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可借助图像把隶属关系及相关的层级关系明确
在气候恶化、资源枯竭、人口急剧膨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生态建筑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通过介绍生态建筑的含义、特征及设计原则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