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但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根据我们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初中数学教学尤其是初三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初二和初三的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更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以下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效果:
  
  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我们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对学生分层后,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可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D层: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二、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
  
  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了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学生(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又必须对数学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我都会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
  
  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效果
  
  2003学年,我担任初二两个数学基础一样的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7班我用传统教学法,在8班我试用了分层教学法,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我主要谈谈我在7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1、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层次。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和D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力完成。如何将各章节的练习和作业分层次则视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则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增加一些。
  2、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C、D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7班C、D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有一次,我发现他们老是把解方程当作式题计算来做,知道他们对解方程的同解原理不理解,我就这样引导他们认识解方程的同解原理:我要知道你们这一列同学中最后一位同学有多少只手指,现在我要倒数第二位同学跟最后一位同学比较手指数,如果相同,则要倒数第三位同学跟倒数第二位同学比较手指数,如果相同,再进行下去,直到我面前这位同学。因为你们这一列同学前后两个同学的手指数都相同,所以,我只要看我面前这位同学的手指数就可以知道最后那位同学的手指数。然后,我类比此例讲解了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
  3、对学生的引导由少到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启发。
  在初二几何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教学:
  要求学生先回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的概念。(鼓励C、D层次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出来以后,我提出问题:梯形中位线有没有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类似的性质呢?(要求学生画图探讨和讨论,然后讲出答案或猜想答案。)
  学生讲出答案后,我把答案作为命题板书在黑板上,再要求学生就这命题画图写已知求证。
  然后抽一个B层次的学生板书他自己所写的关于这道命题的已知求证,再通过让C、D层次学生提问,该学生作答,老师再用引导的办法纠正学生所写的已知求证。
  已知:梯形ABCD的中位线为MN;
  求证:MN∥BC,MN=1/2(AD+BC)。
  接着,我要求学生写证明过程或思考证明过程 (要求:A层次学生用两种以上方法来证,B层次学生写出一种证明方法的全过程,C、D层次的学生思考并尽量写出一种证法的部分或全部证明过程)。
  (提问C、D层次学生,直到他们答对为止。)
  然后,抽一位B层次的学生板书他对这个命题的证明过程。学生板书后,我请A、B层次的学生纠正。要求C、D层次不能写出证明过程的学生认真看黑板上正确的证明过程,鼓励他们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并让A、B层次的学生回答。最后,为了使C、D层次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再讲解一次这个命题的证明思路和证明过程。接着,检查A、B层次学生对这个命题的另外的证明方法,抽其中部分学生讲解他们的证明思路,并作评价和纠正。
  教学效果对比:(1)就教学进度来说,进行分层教学的7班要比用传统教学法的8班快。因为在8班有些数学课有较多学生掌握得不够好,要经常增加练习课,而在7班则较少需要这样做。
  (2)两班年终考数学成绩对比,显然,使用分层教学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差生减少了,而优生增多了。
  其中原因是什么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分层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莉 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2、王国海 杨树才 改造“注入式”寻求“导学式”.《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第7期。
  3、周俊 肖婵婵 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学数学研究》2000年,第6期。
  4、李铁军 数学课“激趣”方法小议.《中学数学研究》2002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新课程的理念需要教师的教学实践,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使新课程推广、应用得更好。科学的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情境设计、小结环节设计、练习设计有助于新课标的良好实施。  关键词:化学教学 新课程 教学设计    化学教师是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者,化学新课程的理念需要我们这些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体现和落实。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面向全体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体现了ST
期刊
我国教育理论界曾就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应试教育一直把学生看成盛装知识的“筐”,教师不断用“偏、难、繁”的内容强行“灌”学生,力求使学生“全面”接受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老师的灌输。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逐渐认识到: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重要的是教育的主体;主体性(即人的独立性、自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自身存在和发挥正是在其
期刊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等等各种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调。可以说,好的导入,是一把打开学生学习兴趣之门的钥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以下是我参考众多名师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后的一点感想。     一、问题导入     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应结合课
期刊
摘 要:“活动化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笔者通过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 活动化教学 动点 动法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性强,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本文例证了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参与中、在情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魅力,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生活 意识 价值    新课程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生活问题进入应用题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又能把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起点,实现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终身需要、应该永不停止的意义,并逐步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那么,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不难实现的。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做到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证
期刊
摘 要: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体现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形成乐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完成《课标》任务。  关键词:生物新课程 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 体现    实施生物新课程以后,我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了乐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体现之一——自主性。学生的主要任
期刊
分层教学法是北京教科院梁威教授吸取国际教育个体差异理念并结合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提出并在我国大力推广普及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自2005年以来,本人将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作了整合研究,并申报为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历时3年,反复研究,将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合作学”,
期刊
摘 要:浓厚的课堂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教学中要注重创设课堂情境,营造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氛围,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注重实践操作,多形式加强巩固练习,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积极营造课堂学习兴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 教学 学习兴趣 有效性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
期刊
摘 要: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中,必须做到“读写作者、读编写者、读学习者”,并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确定教学目标。“教无定法,只要得法”,在教学设计中,应围绕上课中心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与修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