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起点,实现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终身需要、应该永不停止的意义,并逐步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那么,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不难实现的。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做到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证,是人一生必须具备并且应得到不断提升的能力。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打下阅读能力的坚实基础,将有益于今后在更高层次上的学习,有益于终身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因此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起点。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实现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使得阅读成为相伴其终生的益友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还要在学习之余,创设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如课前的三分钟,是一个很好利用的平台,可举行古诗背诵、成语接龙、名言交流、歇后语对接等等;每星期可利用课外活动的读书时间举行读书活动,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得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就能独立去思考探索、把握规律、举一反三。教师应多从读书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如怎样默读、朗读,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读懂词句,怎样分段和归纳段意,怎样理解课文内容,怎样掌握中心等。如教学北师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可教学生弄清以标题为线索去阅读课文,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美丽”这个重点词,带着“小兴安岭是怎样美丽的”、“课文怎样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等问题进行自学。此外,还可以教给学生读不同类文章用不同的方法。
三、搭建创造的舞台
整齐划一的秧田式座位布局、肃穆森严的课堂气氛、手持教鞭的老师,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手脚被束缚,嘴巴被管住,被训练成了填装知识的容器,失去了应有的个性和创造精神。万物在和暖的春季萌生,百家争鸣在宽容的政治氛围下繁荣。同样,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首先就要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氛围,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创造才能的大舞台,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表达和交流。
1、让四壁说话─—热爱学习,追求真理。
教室的四壁要布置得有书香、有画意:满架是孩子们爱看的图书,张贴着孩子们的书画、绘画作品以及参与社会实践学习的精美照片,“明星榜”里还有小明星笑容灿烂的照片……要让教室的四壁成为反映孩子们荣誉和向往的镜子,激励他们乐学向上。
2、让课桌发言─—平等对话,合作学习。
要改变秧田方式的座位布局,将座位围成“∩”形(马蹄形),挪走讲桌,方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马蹄形中间空出来的空间可以成为师生表演学习的场所。
四、激励创造的热情
1、目标激励。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的交流主要是以口头的方式进行的。当学生有勇气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时,教师还要引导和激励他们发表创造性的阅读见解。我们可以用目标激励的方法,拟订一个由低向高的课堂阅读学习发言标准,激励学生向最高目标迈进。
课堂阅读学习发言标准为:
积极动脑,争先发言;
吐词清晰,仪态大方;
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富有情感,见解独到;
质疑课文,有理有据。
2、及时强化。
课堂阅读学习时,每当学生发言有进步、发言精彩有创见时,教师要带头鼓掌、热情表扬,或奖以“小星星”、小红花,让孩子们在掌声和赞誉声中朝着创新之路坚定地向前迈进。
3、鉴赏评论,长学识。
“读书需知出入法”。“入乎其内”,能充分领悟文章的好处,获得心神陶醉的审美感受;“出乎其外”,能获得理智科学的审美认识。鉴赏、评论是通过对课文的任务形象、思想内容、语修逻辑进行学习、借鉴、评价乃至批判,从而使思想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各抒己见,创造思维的火花将被点燃,碰撞燃烧,绚丽喜人。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要充分进行教学研究,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入手,科学安排,逐步实施,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做到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证,是人一生必须具备并且应得到不断提升的能力。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打下阅读能力的坚实基础,将有益于今后在更高层次上的学习,有益于终身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因此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起点。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实现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使得阅读成为相伴其终生的益友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还要在学习之余,创设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如课前的三分钟,是一个很好利用的平台,可举行古诗背诵、成语接龙、名言交流、歇后语对接等等;每星期可利用课外活动的读书时间举行读书活动,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得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就能独立去思考探索、把握规律、举一反三。教师应多从读书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如怎样默读、朗读,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读懂词句,怎样分段和归纳段意,怎样理解课文内容,怎样掌握中心等。如教学北师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可教学生弄清以标题为线索去阅读课文,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美丽”这个重点词,带着“小兴安岭是怎样美丽的”、“课文怎样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等问题进行自学。此外,还可以教给学生读不同类文章用不同的方法。
三、搭建创造的舞台
整齐划一的秧田式座位布局、肃穆森严的课堂气氛、手持教鞭的老师,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手脚被束缚,嘴巴被管住,被训练成了填装知识的容器,失去了应有的个性和创造精神。万物在和暖的春季萌生,百家争鸣在宽容的政治氛围下繁荣。同样,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首先就要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氛围,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创造才能的大舞台,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表达和交流。
1、让四壁说话─—热爱学习,追求真理。
教室的四壁要布置得有书香、有画意:满架是孩子们爱看的图书,张贴着孩子们的书画、绘画作品以及参与社会实践学习的精美照片,“明星榜”里还有小明星笑容灿烂的照片……要让教室的四壁成为反映孩子们荣誉和向往的镜子,激励他们乐学向上。
2、让课桌发言─—平等对话,合作学习。
要改变秧田方式的座位布局,将座位围成“∩”形(马蹄形),挪走讲桌,方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马蹄形中间空出来的空间可以成为师生表演学习的场所。
四、激励创造的热情
1、目标激励。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的交流主要是以口头的方式进行的。当学生有勇气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时,教师还要引导和激励他们发表创造性的阅读见解。我们可以用目标激励的方法,拟订一个由低向高的课堂阅读学习发言标准,激励学生向最高目标迈进。
课堂阅读学习发言标准为:
积极动脑,争先发言;
吐词清晰,仪态大方;
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富有情感,见解独到;
质疑课文,有理有据。
2、及时强化。
课堂阅读学习时,每当学生发言有进步、发言精彩有创见时,教师要带头鼓掌、热情表扬,或奖以“小星星”、小红花,让孩子们在掌声和赞誉声中朝着创新之路坚定地向前迈进。
3、鉴赏评论,长学识。
“读书需知出入法”。“入乎其内”,能充分领悟文章的好处,获得心神陶醉的审美感受;“出乎其外”,能获得理智科学的审美认识。鉴赏、评论是通过对课文的任务形象、思想内容、语修逻辑进行学习、借鉴、评价乃至批判,从而使思想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各抒己见,创造思维的火花将被点燃,碰撞燃烧,绚丽喜人。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要充分进行教学研究,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入手,科学安排,逐步实施,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