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的构建也越来越完善,尤其是众多教学工作者对于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进行了非常有效的尝试。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工作实践,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评价内容进行分析,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和音乐人才的培养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字】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评价
  近年来,随着高校音乐教育的不断深化,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也步入了新的阶段。尤其是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对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形成专业、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推动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发展、提高音乐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方法略显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评价方法多为传统的考试形式。考试一般在音乐教学进程进行到一定阶段,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考试内容以音乐理论或音乐表演为主,主要考核学生这一阶段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传统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但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为了应对考试,很多学生会在考试前突击学习,在短时间内完成本阶段的所有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收获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短期内完成的,具有暂时性和盲目性,并没有完全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其二,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过于重视考试的评价功能,而忽视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成绩。显然,传统的考试评价并不能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反而容易使学生养成“平时偷懒,考前强化”的不良习惯。
  (二)评价形式不够全面
  大部分高校只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缺乏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等综合性的评价形式。在考核评价过程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这种绝对性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众所周知,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推进音乐教学开展,促进高校音乐教学质量提升,虽然传统的评价形式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具有一定作用,但对改善教师教学效果并无显著意义。从高校音乐课程长远发展来看,这种单一性的评价形式过于独立、片面,未能全面评估课程的开展价值和效果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
  现在,大部分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都是教材中的知识。而音乐表演专业具有实践性,并不能完全的套用常规的评价标准来展开。尤其是每一个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各有差异,这就需要在进行课程考核评价时能够全面的照顾到学生的特殊性,能够结合理论与实践,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考核评估。显然,泛化的评价指标并不适用于所有音乐表演专业学生。
  (四)评价结果缺乏准确性
  大部分高校在教学考核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虽然,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触较最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试结果的评价较有权威性,而在学生平时的训练和学习中,由于接触较少,其评价并不具有绝对性。此外,音乐表演专业与其他非艺术类专业相比,理论课程安排较少,仅凭卷面考试成绩、课堂作业等评价内容,并不能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应该将实践表演的成绩纳入其中,拓展一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
  二、 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策略
  (一)采取多种评价方法
  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各种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表演技能,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基础上,将自身特有的音乐表演风格全面的展现出来。由于音乐表演专业具有一定特殊性,单纯的阶段性考试并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真实客观的学习成绩。为了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应在理论、表演考试的基础上加入阶段性测试、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学生自评等多元的评价方法,全方位地记录和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二)评价形式多样化
  为了进一步突出课程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应全方位整合多样化评价形式,不只是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要展开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有助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更快地进步和成长。而针对教师所展开的评价,则可以通过不同评价人的考核标准,发现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促使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构建更加的完善,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评价指标
  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开展的。因此,针对不同特点的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非常必要。可以将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素养、实践能力等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促使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四)细化评价过程
  音乐表演专业对于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较大,显然学生对实践性课程的掌握情况,仅凭卷面的考试是无法客观做出评价的,想要获得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数据,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不仅要从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形式入手,还应细化评价过程。如针对某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对某音乐作品的演绎,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性格特征,还要考虑学生的思想状态、身体因素等。只有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更为准确、客观的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从而推动音乐表演专业发展,提高音乐人才综合素质。音乐表演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科,其课程构建尚有一定发展空间。因此,我们更需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裴娜.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2]侯延爽.高师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3]刘锋.基于演学结合模式下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13(09)
  [4]段季江.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在逐渐发生变化,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开始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这有利于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开展音乐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差异化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
【摘要】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基本乐理课程的有效开展能够极大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系统性地掌握音乐技巧、培养学生音乐素质,能够对学生未来的音乐艺术道路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依据高校音乐专业基本乐理的实际教学情况,从基本乐理的教学目标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创新型的实践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积极掌握基本乐理的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保证学习质量。  【关键词】高校;基本乐理;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彰显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也铸造了历久弥新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
七月的中国进入高温模式,在这骄阳似火的季节,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主办,内蒙古艺术学院及内蒙音协承办的中国传统音乐学第十九届年会,在美丽的青城——呼和浩特顺利召开。此次会议
绿色营销将成为21世纪的营销主流,企业需要顺应这一主流的需求,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施绿色营销组合,申请绿色标志,国家也要鼓励绿色营销,并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往来也更加密切。语言不通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首要问题,为了促进贸易的顺利进行,也要求商务英语翻译有着更高
【摘要】音乐是一种声音符号,给人以美感和幸福感,可使人身心愉悦,而音乐作为一种特有的语言,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想象力,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表现力,促进学生情感、感知、想象等感性方面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中特有的情感审美,可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完善
王安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要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三恋'开辟了对女性形象独特的抒写视角,深入探寻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对传统的女性形象进行新的塑造,作者从女性的独特
【摘要】高校校园音乐文化在培养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高校校园音乐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校园;音乐文化;影响  一、校园音乐文化的概述  文化,按照广义,通俗的理解,就是指人类的创造,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音乐是一种文化,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丰富的蕴涵以及优美是旋律,使它有着无穷的魅力。音乐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 它是多种性质
冰心是“五四”运动后第一批走上文学创作的作家之一。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文学写作中,她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冰心作品的学者不难发现,她在文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