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春雨医生主要面向普通消费用户不同的是,丁香园面向专业用户,通过搭建详细的药品数据库,丁香园黏住了一大批专业的医生用户,而医生服务与医疗企业E-Markting,则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丁香园CTO冯大辉眼中,在移动医疗领域创业,是一件苦哈哈的事,这家运作了十四年的公司,依然在求索之中。
冯大辉的身份,不仅仅是丁香园的CTO,他是有相当知名度的自媒体人,自媒体账号小道消息在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更是最成功的微信公众账号之一。在互联网上,无论说话还是行文,冯大辉的风格都是一针见血,而对国内医疗现实的分析,也是如此。“你去看病,你的主治医生当着你的面打开电脑,用搜索引擎搜索药品,你会不会觉得他不专业?”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医生对药物不够了解却依然给你开出呢?这件事绝对属于“细思极恐”,就医本就是寻求专业的服务,但基于目前国内医疗环境的现状,有限的医生资源需要救治无限的诊治需求,而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甚至是矛盾。
专业的,更精准
“在国内目前的医疗环境之下,让患者挂上号不是最迫切的问题,节省医生的时间才是。”从2011年开始,丁香园将精力放在移动端,主打产品面对专业医生,全方位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这同样是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除了传统的医学会议和线下期刊,移动医疗也应该是医生持续学习的工具。”在他看来,丁香园目前的定位是为整个医疗行业服务,说起来宏大,真正做起来,却在点滴间。
“我们会让医生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哪款药物最近有副作用或者危害?新工具有助于减少错误,同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更进一步提升医技,医生们可以在线交流、进行会诊。”在冯大辉看来,二十个世纪,医生阅读行业期刊、参加医学会议吸纳新知识,如今,他们可以下载丁香园的产品。
这绝非妄自尊大,丁香园的每个移动产品,都有不同的侧重,一锅烩的问答,这里没有。举例来说,“用药助手”收录了上万种药品说明书,由一线临床医生参与开发,完全根据临床医生实际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医药大辞典”提供专业医学词汇翻译,而“医药调查”,则携手专业调查公司,针对医药工作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专业的分科资讯平台:骨科、内分泌、风湿……则致力于为分科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前沿医药信息。对专业医生的需求,丁香园绝对分析到了骨子里,他们甚至针对医生必须参加的执业医生资格考试开发了两个应用,一为模拟题库,一为视听教室,以解决医生的实际问题。除了移动端的二十多个专业应用之外,丁香园也推出自己的医学杂志,和旗下产品一样,保持专业态度始终是他们的诉求。在专业读者之外,丁香园也给普通用户留下了空间,移动端应用家庭用药已经上线,但依然不提供百度百科式的糖水问答,而是一款严肃认真的药品信息查询工具,药品的禁忌、警示和真假才是他们的着眼点。
影响三百万业内人士
若以用户数量计算,丁香园的影响力或许不如大众类产品,但以下的数字绝对会让你惊讶,丁香园拥有超过三百万用户,而这已经超越了国内所有医生数量的总和,自然,丁香园的用户不只是医生,也包括医药行业从业人员,他们使用丁香园的应用,服务于自己的医药产品。这正是丁香园目前的另一项主要业务,也是目前营利的主要收入,帮助医疗企业进行E-Markting。处方药不能做商业广告,又有宣传需要,总得有管道让医生了解新药的功能和用法。过去,这个步骤由医药代表完成,在利益驱动之下,本该清白又正常的流程,成了医疗行业最大的灰色地带。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做比,“医药企业需要对感冒药品进行市场调查,能直接去医院发调查问卷吗?还是给医生打骚扰电话?这些都不可行。” 医疗行业和医药产品有其特殊性。冯大辉说,丁香园赚的一直都是“干净的小钱”,以技术手段填补切实需求。
“我们父母一辈经常看电视、报纸、听广播,但往往容易被不可靠的信息所哄骗。朋友圈里的伪科学就是一大问题。正是这些虚假信息,让中国的医疗环境更加恶化。”在冯大辉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既是国情,也是现实,患者只有多了解一些医学基础尝试,医患对立关系,才能逐渐改善。“如果丁香园的所作所为能对医疗行业的现状有所裨益,或者从错误的观念里拉回一两个人,也算是善莫大焉。”
与许多投资机构的预测相悖,冯大辉不看好网络诊疗,“有数据表明,网络诊疗的问题一类是头疼感冒,另一类是难以启齿的问题,比如性病等。”而类似这样的问题,即使在传统网络上也是最多的。不会有人通过网络诊疗问信息含量高的、严肃的医学问题,提供以往的病史、过去的诊疗方案做参考,由此获取新的治疗意见,在现阶段更是不太现实的。而这些,都基于中国医疗的现状,无论在网络上,移动互联网上,还是现实之中, 好医生永远是最稀缺的资源。
冯大辉并不期待互联网巨头进入移动医疗的领域,回答依然如他的微信一样犀利,“他们不把这个行业变得更糟糕,就已经是万幸了。”
在丁香园CTO冯大辉眼中,在移动医疗领域创业,是一件苦哈哈的事,这家运作了十四年的公司,依然在求索之中。
冯大辉的身份,不仅仅是丁香园的CTO,他是有相当知名度的自媒体人,自媒体账号小道消息在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更是最成功的微信公众账号之一。在互联网上,无论说话还是行文,冯大辉的风格都是一针见血,而对国内医疗现实的分析,也是如此。“你去看病,你的主治医生当着你的面打开电脑,用搜索引擎搜索药品,你会不会觉得他不专业?”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医生对药物不够了解却依然给你开出呢?这件事绝对属于“细思极恐”,就医本就是寻求专业的服务,但基于目前国内医疗环境的现状,有限的医生资源需要救治无限的诊治需求,而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甚至是矛盾。
专业的,更精准
“在国内目前的医疗环境之下,让患者挂上号不是最迫切的问题,节省医生的时间才是。”从2011年开始,丁香园将精力放在移动端,主打产品面对专业医生,全方位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这同样是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除了传统的医学会议和线下期刊,移动医疗也应该是医生持续学习的工具。”在他看来,丁香园目前的定位是为整个医疗行业服务,说起来宏大,真正做起来,却在点滴间。
“我们会让医生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哪款药物最近有副作用或者危害?新工具有助于减少错误,同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更进一步提升医技,医生们可以在线交流、进行会诊。”在冯大辉看来,二十个世纪,医生阅读行业期刊、参加医学会议吸纳新知识,如今,他们可以下载丁香园的产品。
这绝非妄自尊大,丁香园的每个移动产品,都有不同的侧重,一锅烩的问答,这里没有。举例来说,“用药助手”收录了上万种药品说明书,由一线临床医生参与开发,完全根据临床医生实际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医药大辞典”提供专业医学词汇翻译,而“医药调查”,则携手专业调查公司,针对医药工作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专业的分科资讯平台:骨科、内分泌、风湿……则致力于为分科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前沿医药信息。对专业医生的需求,丁香园绝对分析到了骨子里,他们甚至针对医生必须参加的执业医生资格考试开发了两个应用,一为模拟题库,一为视听教室,以解决医生的实际问题。除了移动端的二十多个专业应用之外,丁香园也推出自己的医学杂志,和旗下产品一样,保持专业态度始终是他们的诉求。在专业读者之外,丁香园也给普通用户留下了空间,移动端应用家庭用药已经上线,但依然不提供百度百科式的糖水问答,而是一款严肃认真的药品信息查询工具,药品的禁忌、警示和真假才是他们的着眼点。
影响三百万业内人士
若以用户数量计算,丁香园的影响力或许不如大众类产品,但以下的数字绝对会让你惊讶,丁香园拥有超过三百万用户,而这已经超越了国内所有医生数量的总和,自然,丁香园的用户不只是医生,也包括医药行业从业人员,他们使用丁香园的应用,服务于自己的医药产品。这正是丁香园目前的另一项主要业务,也是目前营利的主要收入,帮助医疗企业进行E-Markting。处方药不能做商业广告,又有宣传需要,总得有管道让医生了解新药的功能和用法。过去,这个步骤由医药代表完成,在利益驱动之下,本该清白又正常的流程,成了医疗行业最大的灰色地带。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做比,“医药企业需要对感冒药品进行市场调查,能直接去医院发调查问卷吗?还是给医生打骚扰电话?这些都不可行。” 医疗行业和医药产品有其特殊性。冯大辉说,丁香园赚的一直都是“干净的小钱”,以技术手段填补切实需求。
“我们父母一辈经常看电视、报纸、听广播,但往往容易被不可靠的信息所哄骗。朋友圈里的伪科学就是一大问题。正是这些虚假信息,让中国的医疗环境更加恶化。”在冯大辉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既是国情,也是现实,患者只有多了解一些医学基础尝试,医患对立关系,才能逐渐改善。“如果丁香园的所作所为能对医疗行业的现状有所裨益,或者从错误的观念里拉回一两个人,也算是善莫大焉。”
与许多投资机构的预测相悖,冯大辉不看好网络诊疗,“有数据表明,网络诊疗的问题一类是头疼感冒,另一类是难以启齿的问题,比如性病等。”而类似这样的问题,即使在传统网络上也是最多的。不会有人通过网络诊疗问信息含量高的、严肃的医学问题,提供以往的病史、过去的诊疗方案做参考,由此获取新的治疗意见,在现阶段更是不太现实的。而这些,都基于中国医疗的现状,无论在网络上,移动互联网上,还是现实之中, 好医生永远是最稀缺的资源。
冯大辉并不期待互联网巨头进入移动医疗的领域,回答依然如他的微信一样犀利,“他们不把这个行业变得更糟糕,就已经是万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