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地理教学中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bin7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在语文课中被当成一个重点,但在地理学科中,学生缺乏耐心,不愿认真阅读,究其原因是:地理学科的科普性强,专业术语多,对于年轻而又感情色彩浓厚的中学生而言,确实有些枯燥乏味。再者,我们疏于经常性地训练。但是地理学科也有其吸引人的一面,即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它研究的是自然现象、人类生产活动、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实际问题,再加上其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善于引导,地理阅读的训练是会引起学生重视的。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发现:试题用语严谨、结构紧密,常以大量文字材料和图幅为基础设置情景,提供信息源,这在高考中也是唯一的信息源。而在平常学习中的课堂阅读,有教师导读,同学之间的讨论,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出现的漏洞是可以得到弥补的。可见,个体阅读技能的训练,在地理教学中尤显重要和必要了。
  由此我们必须从阅读技能的提高着手,在平时和考前,长期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一、设问、设疑,诱发思考动机,把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来
  
  问题是思维的萌芽、思维的起点,它孕育着极大的智慧潜力。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致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进而“生疑”、“困惑”,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设计问题要具体,就一句话、一段文字、常见现象提出问题,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阅读资料上来。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
  
  通过教师设置问题,促使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其目的很单纯——寻求问题答案,但是我们的训练却不能到此为止,我们还要诱导学生去总结分析,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知教材体系和新旧知识的联系,熟悉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水平。地理教材中每一段文字、每一个图幅的设计都渗透着编者的意图,学生就得去思考,这句话或图幅为解决什么问题而设,从而由被问转化到提高、质疑。问题的提出,学生肯定经过了深思熟虑,进行了深层次的阅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会尽力寻求满意答案。这实质已经达到了我们阅读的初步目的——熟悉教材。
  
  三、隐性知识的挖掘,有用信息的提取
  
  对于文字或图幅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必须全面展开思维,对新旧知识、学科间知识进行梳理,形成联系网,这样才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掘取。而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则是提取有用信息的关键所在。例如,“北半球夏至日”这六个字直观地告诉我们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如果我们深究的话就会想到,全球昼夜长短情况,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速度,地中海式气候区的气候特征,热带草原动物的迁徙,澳大利亚和中国黄土高原的农事安排等许多隐性知识,这就是思维空间的伸展和有用信息的提取过程。
  
  四、高考试题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考有其特殊的一面,它关系到学生的前途,所以被学生和家长看得特别重要,往往不能用平常心去面对。结果导致急功近利思想充斥整个考试过程,忘记平时训练的固有做法时有发生。一见到试题,学生往往不通盘去阅读,反倒先看问什么,哪部分材料与问题有关,便断章取义地阅读,这就出现了漏洞,有可能从材料中提取了错误的信息,继而答案出现偏差。在图幅的阅读中,许多学生不看图名、图例、图幅内容,倒先看起了相关试题,结果为了尽快得到答案,只看相关部分,缺乏对图幅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像2002年高考试题中,等压线图幅考查气压值,学生找到了这个点,且看到了离这一点最近的两条等压线,而把西北角离得较远的一组等压线忽略了,导致答案选择错误。到了2003年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学生没有掌握知识原理,而是阅读出现了问题。因此,在图幅阅读中必须先看清图名——它透露的是考查的范围和内容信息,看图例——熟悉图上符号代表的含意,它还告诉考生可能会用到的资料,而且还透露了出题者的某种意图,然后全面读图寻找图幅的中心内容,再看与图幅相关的试题,再读图作答。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地做了,肯定会有收获的。
其他文献
一设计这次作文训练的初衷    这篇作文是为高三年级文科班同学设计的,针对刚刚学过的哲学论文《人是什么》(高中语文第五册)而提出:从《人是什么》一文中选取最能触动自己的一句话,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首先,从选文角度看,《人是什么》是一篇从哲学角度谈人生意义的文章文中有诸多先贤名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也有作者个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认识,还有不同看法的正反对照,这就给
期刊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
期刊
学生现状:郭磊(化名)从小学就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吃苦精神在家木讷,惧怕父母;在学校时,上课注意力分散他为之苦恼,也曾试图努力扭转被动局面,但经过多次失败,其潜在动力被压抑,并下意识表现出失败者的心态  家长现状:目前经济体制改革,人才认可标准唯文凭,使其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关注孩子的知识掌握程度看到亲戚或同事的子女考上好大学,或者看到新闻媒体对“高考状元”沸沸扬扬地炒作,往往羡慕不已,心痛的感觉越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所扮演的角色将有许多变化,尽管其教学控制将一同改变,但其重要性并未减弱,因为只要有教学存在,就会有教学控制,它永远是教学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是教学控制在不同时候其特点和功能是不一样的在新时期,教学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控制激发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调动教学系统的良性组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控制将伴随新课程和新学习的产生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
期刊
在使用近一学期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科书后,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该书以《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编写的指导原则,改变了过去传统教科书的面孔,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师生面前。新的体例结构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充分发挥的天地,为使学生学会学习创造了广阔的空间。通过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我不仅更深地理解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同时,对湘教版教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一、内容有趣,注重实
期刊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呼唤有创造性的人才,呼唤有知识有思维有素质有独立个性的,能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人才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指出:“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把‘平等+个性’当作新世纪的追求”“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其教材记录的正是人类在生活中的知识和智慧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讲授不应立即试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方法一开始就与意义的环境相分离,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因此,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创设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中,在校中学生的消费变化尤为显著,一些与消费相关的问题随之产生,因而,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必要性    一调查目的    消费从其目的上看可以分为生存性消费(如:衣食住行等基本成长需要的消费)享受性消费(如:时装美食美容美发高档电器等)和发展性消费(如:读书的费用学习的费用)中学生是纯粹的消费者,
期刊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残疾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一、现状    近年来,特殊教育在我国有了迅速的发展,特殊学校也相继建立,为残疾儿童入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农村残疾儿童因其自身的不便,加之交通条件差,在正规特殊学校充分就读还存在诸多问题,随班就读这种形式非常有利于他们在普通中小学校学习。因此在广大农村的一般中小学中以随班就读的形式接受教育的特殊儿童入学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下面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情况来谈谈它的魅力和优势。    一、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