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研究领域存在的几点问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0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个领域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在美术史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失范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美术史论的健康发展。在此,仅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学生和学者的反思,以期大家能为美术史的健康发展作出努力。
  【关键词】:抄袭;独创性;专业素养;方法论
  就中国美术史的发展现状来看,其科学体系的建设还较为滞后,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美术史论科学体系还尚未成熟,美术学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中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这本身就是不容乐观的现象,然而现阶段史论研究领域又出现了很多无序的现象,严重阻碍史论研究的发展。
  其一,抄袭现象严重且缺乏独创性见解。美术史研究因其自身的学科特点,要求研究者能沉下心,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且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但受快节奏和日益功利化的社会风气的影响,理论研究者不能扎实做研究。一些学生则为了获得学位或迫于就业压力,心浮气躁。造成了其在撰写论文时随意选题,内容肤浅,甚至在网上抄袭或购买论文。这也是造成抄袭现象层出不穷的主因。他们在内容上肆意摘录抄袭,理论上不综述前人研究成果。
  在论文写作作中,还有另一种抄袭现象,即翻译并抄袭外文著作。在艺术界,基于西方美学著作和研究成果的先进性,人们开始翻译和编译外文著作,其原本目的是要引进一些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但个别人却大肆抄袭,拼装外文著作,也不标明原书的作者名和书名。这种做法使得这件极具学术意义的事情变了质。
  肆意摘录抄袭,就使得很多论文千篇一律,缺乏独创性见解。美术史研究者常常做一个课题就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研究者读很多文献资料,或是需要去做很多次实地调查,这样才有可能在此研究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相比之下,在网上抄袭改动就容易很多了。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社会风气的影响外,还有教育环境的缺失。由于科学研究领域的不良风气,失范现象日益增多,加上部分教师未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规范训练,导致其在研究中态度不端正,最终形成抄袭、剽窃等行为。实际上,即使接受过学术道德规范的训练,依然有很多人对其自身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怀有侥幸和投机取巧的心理,这也是史论研究抄襲严重和缺乏创新的原因之一。
  而任严重抄袭和缺乏创新等现象猖獗的后果,就是充斥于市场中的艺术类读物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在水平上层次不齐。 就拿中美史来说,市场中很多书的撰写框架、结构都以同样的方式来划分,除去一部分因为受作为教材的特殊用途所考虑外,也有很多是由于撰写者盲目抄袭造成的。在美术史书籍之外,自媒体时代,基于人们对艺术领域的关注和热爱,很多艺术类公众号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公众号营销者缺乏专业知识,或为了增加阅读量,也使得充斥于市场中的艺术类读物良莠不齐。同时,由于网络快捷方便以及信息公开化的优势,公众号之间的抄袭现象则显得更为普遍。
  其二,美术史研究者缺乏完善的专业素养。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学科分类的过度细化和课程安排的不合理性所导致的。这样就使很多研究者在做具有跨学科性的研究时无法深入下去。美术史研究者要做好课题,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研究西方美术和现代艺术应具备相应的外语水平;研究中美史应具有文献方面的基础;研究地域美术史必须去做田野考察;而对于所有美术史论研究者来说,具备对造型艺术的美感修养,则是最为重要的。
  然而,艺术研究者没有足够的艺术实践就不会具备相应的美感修养。以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为例,他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著作等数十种,也多次举办画展。由此可以看出他具备多种学科的知识储备,也做到了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兼顾。以上种种,才使得他的文章深入浅出,文笔清丽,又兼具理性与感性的特质。
  在艺术评论圈,这种现象也广泛存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艺术流派和艺术现象的多样化要求评论家深入研究,归纳分析或者进行艺术实践,但很多人只是按照个人喜好或者跟从别人的说法,随意发表个人观点,最终造成了评论圈盲目跟风的现象。
  其三,叙述方法高深化。在当前研究中,很多专家学者过分重视对西方美术史方法论的应用,新名词、新方法充斥文章,让人读之不解,以凸显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或者用一些故作高深的话,来解释可以界定的学术概念。运用西方的研究方法,确实能解释部分中国艺术现象,但不是全部。要说明中国的艺术现象,还需要建立一套真正适合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科学体系。
  方闻先生在写作《心印》时,就对风格学方法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使其能真正适用于中國传统的艺术体系。这也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东西方的方法论、审美体系和创作心理都有系统的了解,才能做到合理运用。这样看似庞大的知识内容或许又让很多人闻之却步,而这也正回到文章开头的观点,希望广大学者不受功利性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能够以一个端正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学术研究。
  综上所述,只有广大研究者端正态度,形成一个健康的学术环境,适合中国美术领域的科学体系才有可能被建立,我国艺术研究领域才能真正取得发展,美术学才有可能真正摆脱其边缘化的处境。而这些,则需要我们从事艺术研究的人做出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剪纸艺术对现代视觉设计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它们不仅有着共同的渊源,而且在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丰富现代设计设计的表现手法,深化现代视觉设计的底蕴和内涵,从而进一步的推进现代視觉设计的发展。本文通过中国的剪纸艺术,来去挖掘剪纸艺术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剪纸艺術;视觉设计  剪纸艺术做为中国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其强大的艺术力量在中国的几千年的历史中可谓是占有
期刊
【摘要】:平衡是指物体或系统的一种状态。在不同领域,平衡有不同的涵义。在一定意义上讲,平衡和平等、和谐、统一相一致,而后者正是人類追求的一般价值目标。立体裁剪是高品质服装塑造的重要手段,而立体裁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平衡感的把握,只有掌握了衣身平衡,才能设计出优美服装的造型和舒适服装的板型。本文从服装部件的外观造型平衡、服装部位的结构平衡和服装形态的几何平衡三方面加以分析,并最终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摘要】:银饰作为苗族人民最钟情的配饰,也是少数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苗族来说,银饰及其文化也成为其文明传承的重要纽带。  【关键词】:苗族银饰;图腾;蝴蝶图腾;审美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精神积淀,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真实写照。一般认为,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文化多以服饰等为载体进行展示,也就成就了引人入胜的“身边艺术”。通过银饰上面的图腾,希望能和祖先产生共
期刊
【摘要】:传统图案在当今社会已经无时无刻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而对文化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中国传统图案也再次受到人们的欢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应用,传统图案民族的风格与世界风格的关系,如何更好地把握继承与创新,习近平主席讲话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概括与理解都再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如何更好地理解与应用传统图案需要我们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继承与创新;图案的应用;中国特
期刊
【摘要】:风水学在中国的历史上源远流长,在性质上具具有迷信和科学的双重性质。在现代社会中,风水越来越受到当下潮流的追捧和信奉,如何正确对待风水学,将其某些科学因素发扬光大,使人们正确认识和借鉴这一传统文化。使得中国古代传统的风水更好的造福和服务于现代家居设计当中。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风水进行简单的概括总结,一级当今人类生存的住宅规划情况,并结合风水学在住宅上面的的应用与启示,说明在当前科学发展的理念下
期刊
引言  如今是一个技术传媒的时代,网络发展迅速,信息传递在此基础上传播速度已经今非昔比,艺术的任何变化和发展都能再极短的时间迅速的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插画,西文统称为[illustration],源自于拉丁文[illustraio],意指照亮之意,也就是說插画和意识文字意念遍的更明确清晰。由于情报时代的来历,社会的发展,现代插图的还以一冲过去效益的概念(只限于画和图)变为广义的概念,“插画
期刊
【摘要】:二胡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弓弦乐器,其音色纯厚优美、表现力丰富,在独奏、民族器乐合奏、舞蹈和声乐伴奏以及地方戏曲说唱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二胡作为我国民族民间乐器中的代表性乐器,其乐器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在不断的更新、改进和发展着。  【关键词】:二胡;发展;现状  自唐代以来,在众多文献记载中数次出现了轧筝、弦鼗、奚琴、嵇琴、马尾胡琴、胡琴、二胡等弓弦乐器之称谓。探究本源,弓弦乐器的“始发
期刊
【摘要】:在形象设计中服装色彩搭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服装色彩与肤色和体型的搭配,详细地阐述了在人物整体形象设计中服装色彩搭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形象设计;色彩;搭配  服饰色彩搭配不仅是设计师针对设计对象创造性的对服装和饰品的颜色进行的一种选择、组合和搭配,而且充分发挥与表达了设计师审美情感的渲染和艺术表现力。因此,任何服饰形象设计都既具有唯一的针对性特点,又具有鲜明的设计师个
期刊
【摘要】:“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更引发了教育界、科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深思。  2005年7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探望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老先生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
期刊
【摘要】:中国画最为具东方审美特征与艺术趣味的最高代表和艺术典范,在世界艺术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中国画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形式以及悠久的艺术语言传统与积淀形成了自身的艺术传统。这其中,区别于西方艺术强调立体造型特征,中国艺术的线性语言特征是最有特色的方面之一。本文就是在这一思考基础上,通过对中国画的历史梳理为主,辅助以具体作品分析等方法,结合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现状和自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