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跃升为中国“谷物之王”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mi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播种面积、总产量、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均居世界第二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玉米消费快速增长阶段。从未来发展看,玉米将是我国需求增长最快、也将是增产潜力最大的粮食品种。抓好玉米生产,就抓住了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新世纪10年(2000~2010年),中国玉米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4.86亿亩(水稻4.48亿亩,小麦3.64亿亩),跃升为中国“谷物之王”。
  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史表明,认识玉米的经济价值有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粮食不够吃时,十分重视高产的玉米;当粮食刚够吃时,往往又扬弃玉米,在生活逐步富裕起来时,才真正体会到发展玉米生产和确立玉米在畜牧业的主导地位对改善人民生活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政策导向影响玉米种植面积
  政策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国家颁布的政策执行得好,能促进玉米生产健康发展,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出现负面效应。在世纪之交玉米面积和产量发生的大滑坡现象即为一例。
  1999年6月,国务院转发《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要把当时“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逐步调整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即种植业结构要从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要缩减粮食作物面积,扩大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面积。这项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在科学概念和执行方法上却有明显的误导。仅视玉米为粮食作物,却忽略了它作为饲料在发展畜牧业中的主导地位。从科学角度看,这种理想型的“三元”结构需要几年或十几年才能实现,执行中却试图一步到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照本宣科,层层贯彻,出现了全国盲目地、趋同性地压缩粮食作物面积,调整农业结构。玉米成为主要调减对象。
  据北方和南方等省反馈的信息,一些县、乡、村按指令努力实现了“粮、饲、经”作物三元结构。蓦然回首,作为发展畜牧业饲料的玉米,种植面积在全国呈现出难以挽回的大幅下降趋势。全国玉米面积从1999年的3.89亿亩骤降至2000年的3.46亿亩,总产量从1.29亿吨降至1.06亿吨。特别是东北玉米主产省,面积减少了20%~25%,这样的减幅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经济和饲料供给。
  虽然这次玉米减产还有其他原因,但政策的误导和行政干预是全国趋同性调减玉米面积的主因,其造成的负面效应,持续影响到接下来的两三年,本世纪初就出现了全国性玉米供应紧张的局面。为此,国务院紧急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实行“三减免、三补贴”,大大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种田的自主权。此外,还实行了种粮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此,全国玉米种植面积逐步增加,并跃升为中国“谷物之王”。
  玉米种植区域向北大幅推进
  笔者曾三次到北大荒友谊农场考察,第一次是1979年秋季,农场大面积种的是春小麦;第二次是1994年,农场种的有玉米和大豆;第三次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玉米田。当地农技站专家介绍说,这几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快速攀升,2007年为5200万亩,2010年增至7848万亩。黑龙江省成为中国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
  是什么原因使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呢?一是气温升高。黑龙江省过去早霜一般在9月中下旬,玉米容易遭受低温冷害,籽粒脱水慢、含水量高,称为“水玉米”,给储存和运输造成困难。新世纪以来,早霜向后推迟一两周,玉米籽粒灌浆增重延长了时间。二是随着加工业的发展,玉米经济价值与日俱增。上世纪40年代东北地区“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如今大豆比较效益偏低,面积也逐年减少,都逐步改种既高产又稳产的玉米了。
  据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资料,该省过去玉米种植大部分集中在第一和第二积温带,这两年区域迅速向北推移,第三、第四积温带都种上玉米了。在该区域,黑龙江省种子管理部门提出调配早熟种子,为确保适时成熟,提倡催芽点种和覆膜栽培,但目前非常缺乏早熟和极早熟玉米品种,特别是缺乏适宜密植的紧凑叶型极早品种。
  黑龙江省种子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透露,2010年黑龙江省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为先玉335(395万亩)、吉单27(346万亩)、郑单958(346万亩)、龙单32(286万亩)、鑫鑫2号(265万亩)、龙单38(240万亩)等。
  高产品种托起玉米增产增收
  研究表明,玉米高产,七分种,三分管;优良的杂交种子在玉米增产中能起到25%~30%的作用。2000年以来,农大108、郑单958、先玉335和浚单20四个品种在全国玉米增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大108(黄C×178):中国农业大学培育,1998年通过国家审定,2000年种植面积2011万亩,2002年达到4099万亩,2007年仍保持1092万亩。种植地区遍及18个省区。该品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可春播可夏播,特别是制种产量较高,在市场竞争中居领先地位。
  郑单958(郑58×昌7-2):河南农业科学院培育,2000年通过国家审定,以耐密、高产优势迅速从黄淮海地区扩展到东北地区。2001年全国种植面积339万亩,2002年1324万亩,2004年4300万亩,2010年6510万亩。推广速度之快,横亘时间之久,史所罕见,至今还没有可以替代它的新品种。今后几年该品种仍将保持较大的种植面积。
  先玉335(PH6WC×PH4CV):杜邦-先锋铁岭试验站培育,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2006年全国种植面积26万亩,2008年816万亩,2010年迅猛增加到2879万亩。在东北及西北春播玉米区种植面积较大,适合机械化收获,比当地品种有5%~10%的产量优势。预计在春播玉米区,先玉335种植面积仍将继续增加。
  浚单20(9058×浚92-8):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2010年种植面积达4639万亩,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浚单20曾创造夏玉米百亩连片高产纪录。但因为不抗青枯病、耐密性差等原因,限制了其在夏播玉米区种植面积的继续扩大,其在西北春播区仍有增加的潜力。   新世纪以来,这四个品种为玉米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托起种业走向辉煌,而且在玉米领域掀起了一场育种“模仿秀”。无论是在国家区域试验地或育种材料地,都能见到模仿这几类玉米长相的新组合或新材料。同时不得不承认,这四个品种“左右”了中国玉米育种的方向,育种人员改变了以往依靠延长生育期和增加株高提高产量的思路,强调抗逆性和适应性、中穗型和耐密植成为玉米育种的主流,重新确立了通过培育理想株型增加密度、依靠群体获取高产的路径。
  覆膜栽培为扩大面积作出贡献
  农作物覆膜种植已成为全世界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发展最快,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效果最好,要算中国了。在春播玉米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西南高寒冷凉地区,玉米覆膜栽培已经成为大地上的一道景观。
  据农业部资料显示,2006年农作物中玉米覆膜栽培面积最大,超过6000万亩,其他依次为棉花、花生、小麦等。玉米覆膜栽培集约化高产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效果,其发展趋势是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地区、从丘陵向平原、从旱地向水田推进。特别是覆膜机具与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使玉米覆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玉米产量显著提高。
  一是扩大了玉米种植地区。玉米覆膜栽培的推广,为扩大玉米种植区域创造了条件。据各地经验,玉米覆膜栽培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区,增产不是很显著,而最适宜区是在海拔1200米~2600米的地区。例如,地处高寒冷凉的雁北丘陵地区,一般年景种玉米不能成熟,采用覆膜栽培,增加了有效积温,玉米能完全成熟,亩产400公斤~500公斤。云南省会泽县玉米一般种在海拔2500米以下地区,采用覆膜栽培,玉米竞登上海拔3000米的地区,使当地粮食产量大幅增加。青海和西藏历史上是玉米生产“禁区”,2000年以来,在海拔3500米的地区采用覆膜栽培获得了成功。
  二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覆膜栽培一般可增加积温200℃~400℃,攒前错后,为玉米后期籽粒灌浆增重创造了条件。在玉米生长期间大于或等于10℃、积温在1800℃~2600℃地区,玉米覆膜栽培一般增产30%~60%,高产田增产1倍以上。
  三是玉米杂交制种大举西迁。玉米覆膜增温保墒并延长了生长季节,新世纪以来,西北地区的甘肃、新疆、宁夏,由过去春小麦、春玉米两作套作改为一季玉米制种。
  玉米覆膜栽培是我国传统精细农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显著增产的典范,还没有哪项技术像它发展的这样快,增产效果这么明显。英国学者凯勒尔考察中国农业时赞叹:“现代塑料革命源于西欧,用于日本,却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开出灿烂之花,它无疑对未来世界农业发生深远的影响。”
  西北地区尽显玉米制种优势
  西北玉米制种基地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酒泉、张掖、武威(称河西走廊),以及新疆、宁夏的部分地区。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北麓内陆河域,地势开阔平坦,依靠祁连山融化的涓涓雪水和部分地下水资源自流灌溉,构成了发达的灌溉农业。丰富的光热气候资源,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天然隔离条件,局部的沙漠绿洲气候,使河西走廊成为全国玉米高产区和理想的制种基地。
  据当地种子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河西地区一直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新世纪以来,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集中的玉米制种基地。2000年,河西地区玉米制种面积仅10万亩,2004年为105万亩,2010年达到280万亩,产种量6亿公斤左右,约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三分之二。
  在当地,玉米制种采取“包产值”模式。即制种企业必须首先保障农户按粮食产量的每亩合理收入,再增加制种的若干收益。据笔者考察,包产值随农资、粮价“水涨船高”。2004年每亩玉米制种地包产值1200元,2010年上涨到1800~1900元,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
  但是制种基地年年红火,岁岁混乱,每年因为有大量的不法商贩抢购套购,造成当地制种市场运作不规范。张掖市甘州区农业局一位管理人员说:“从表面看是不法商贩抢购套购造成的,其实质是农户单方违约、不遵守合同的结果。在违约不受惩戒的情况下,在眼前利益的诱惑下,这种无视合同、随意违约的违法行为,最终影响着玉米制种基地的稳定。”
  透视河西地区玉米制种存在的问题,可获得一个基本共识:任何产业都要有一个良好的产、供、销运行系统,而中国种业恰好缺失一个稳定的完整的产业链条。但要塑造一个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构建一个稳定的完整的种子产业化链条,科研体制改革、基地规模化生产是一个难迈却必须要迈过的坎。种业发展,任重道远。
  南繁基地建成良种选育“加速器”
  现今全国推广的5000多个农作物品种,80%都经过南繁加代选育。业界表述南繁基地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新品种选育的“加速器”、保障生产用种的“调节库”、天然种子质量的“鉴定室”、促进海南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010年南繁工作总结记述: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到海南省从事南繁工作,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314家,有种子企业及其研究所461家,南繁人数超过5000人。南繁总面积20.12万亩,其中制种用地17.4万亩,科研用地2.7万亩,主要分布在三亚、乐东、陵水等7个市县。作物种类有水稻、玉米、棉花等,其中水稻用地14.9万亩,玉米用地3.2万亩。
  南繁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用地分散且不稳定。南繁用地长期约定面积不足20%,大部分是临时租用,用地分散,管理困难;随着地价不断攀升,南繁基地逐步向西转移,租地难、地价高已成为突出问题。二是用地纠纷不断。南繁制种有时受灾减产或丢失,种子企业、制种大户、村委会、承包户利益都受到损失。有的制种户不按时支付租金和制种人员工资,或因隔离区、用水紧张等问题发生纠纷。三是南繁管理服务体系难以理顺。国家设立“南繁办”负责协调工作,这项工作纯属公益性。国家与省、本省与外省、南繁单位与所在地政府部门脱节;科研院所、企业、个体户与属地缺乏联系。科研院所、企业设置南繁基地有很大的随意性,难以发挥南繁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   可喜的是,农业部和海南省负责人就推动南繁事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和交流,签订了《农业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海南南繁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备忘录》。按照备忘录,双方共同加强南繁管理工作,编制《海南南繁基地建设规划(2012-2020年)》,确保南繁科研和种子生产基地稳定,加强南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南繁种子检验检测、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隔离和转基因安全监管等能力,力争到2015年建成5万亩高标准南繁科研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到2020年建设10万亩南繁种子生产基地。
  玉米生产大国呼唤机收作业
  秋收时节,在黄淮海地区玉米机收作业只能偶尔看到,更多的是农民手掰果穗、挥镰砍株、奋力劳作的情景。收获机械化程度低已成为制约玉米发展的“瓶颈”。
  笔者在山东省潍坊地区考察,适遇玉米收获机械田间作业示范。当地管理人员介绍:玉米收获是玉米生产中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约占整个玉米种植投入劳动量的55%。农机技术员告知,人工收获玉米,每亩摘穗、剥叶、装车等费用约需42元;而玉米机收,不仅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降低成本,包括机具折旧费、机手工资、燃料费、修理费等,每亩花费不超过25元。因此,玉米机械收获是减轻农民“三秋”劳动强度,增收增效的有效途径。但农民认为这个费用仍然偏高。因为相对来说正值农闲季节,“三八六一”部队很从容地就把玉米摘穗、运输、脱粒工序完成了。
  农业部2010年9月24日在潍坊市召开“全国玉米生产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座谈会”。据会议资料,山东省是全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发展最快的省份,2010年机收面积为70%,河南省为40%,河北省为25%。农机专家介绍,黄淮海地区应用最多、性价比最好的是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其技术成熟、作业性能稳定,3行背负式是主推机型。近期开发的小麦玉米互换割台式联合收获机销量持续增长,但其动力配置偏小,其他技术性能、使用寿命等有待实际应用的进一步考验。
  玉米生产大国呼唤机械化收获。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农机化部门要加强与玉米育种、栽培、植保等科研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标准和规范,因地制宜确定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要组织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一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推进玉米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为机械化收获作业创造条件。这无异涉及到一场种植制度、育种方向、经营模式的变革。玉米实现完整的全程机收作业任重道远。
  玉米“黄金产业”在世界兴起
  长期以来,中国是玉米出口大国,上世纪80年代每年出口玉米1000万吨以上,最高出口年份达1600多万吨。进入新世纪,中国成为玉米进口国,2010年玉米进口150万吨,而且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要吃肉、奶、蛋,全靠玉米换。玉米籽粒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含有8%~10%的蛋白质,4%~5%的脂肪,以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按适宜的氮碳比,在玉米饲料中添加鱼粉、骨粉、豆饼等蛋白质,加工成各种畜禽所需的全价饲料,可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缩短饲养周期,节约饲料用量。玉米的转化产品成为“餐桌上的佳肴”,发达的畜禽业显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许多发达国家三分之二以上的玉米制成配合饲料发展畜禽养殖业。当今学者视人均占有玉米数量为衡量畜禽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现代玉米加工业产品琳琅满目,丰富多样。玉米籽粒中的淀粉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和其他工业部门。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工业制品达500多种。玉米油淡黄透明,有芳香气味,日常食用可作冷餐油、凉拌油、烹调油,工业上用于制造肥皂、油漆、涂料、人造黄油、润滑剂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新世纪以来世界玉米油年产量约240万吨。
  进入新世纪,玉米作为一种可再生性生物能源被派上了新用场,汽车“喝”上了玉米油。乙醇燃料是用玉米作原料,通过生物发酵脱水等技术生产的纯度99.5%以上的无水酒精(亦称无水乙醇),与汽油以任意比例混配用作燃料,称乙醇燃料。乙醇燃料燃烧完全,无铅、无悬浮颗粒产生,可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被誉为“绿色能源”。现在美国30%的玉米用来生产乙醇燃料,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议题。以玉米之名,重新给农产品定义的时代已经到来。
  科学技术这把金钥匙打开了玉米资源“宝藏”,一个崭新的命题——玉米“黄金产业”在世界应运兴起。
其他文献
在人们想象中,工业生产和城市化生活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因。但环保部做的污染抽样调查显示:农业是我国最大的污染源。未被吸收的化肥渗入地下水进入人们生活的水循环中。  一半化肥被浪费使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风田称,改革开放通过联产承包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但怎么让中国人吃饱之后吃好,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最近几年来这个问题愈演愈烈。这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片面搞工厂农业、
期刊
一条条大道通衢直达,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广场绿树红花,田野苗绿叶肥……这是记者5月7日跟随河南省邓州市副市长贾里坚调研该市新型农村社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从社区的房子打地基开始,我就几乎天天来看,这房子户型好,比俺家自己建的好多了,我连怎么装修都想好了,就等着入住哩!”在邓州市白牛乡白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地现场,农民郑显义看着气势恢宏的社区建筑群里即将完工的“新家”美滋滋地说。  去年以来,在
期刊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刊发一篇题为《中国氮污染加剧》的论文。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与德国霍恩海姆大学的研究团队指出,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在过去30年间,成为世界上大气氮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这也进一步导致土壤与地下水体中的氮污染负荷加重,植被与农作物也同样受到影响。氮污染沉降已经超过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上限,若不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情况还会进一步恶化。  文章作者之一、霍恩海姆大学的生态学专家方迈尔教授在接受德
期刊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发展豫南黑猪养殖、加工等相关产业,三高农牧已初步形成了紧密协作,辐射带动能力强,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五一假期一过,总经理和几个副总就赶赴台湾洽谈肉食精深加工的事情了。”在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高农牧),驻守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赵传发高兴地告诉记者。和台湾这家公司(台湾源浦食品公司)的合作,显然是三高农牧的一
期刊
通过建设开放式的环湖生态茶旅游大景区,信阳市将把浉河区“珍珠链”式茶叶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富民强区的产业之链、惠民利民的职业之链和闻名遐迩的品牌之链。  初夏,在信阳毛尖的原产地信阳市浉河区,漫山遍野的茶园把山丘装点得青翠欲滴。一个个茶基地、茶市场、茶品牌、茶旅游景点等亮点组成的“珍珠链”式的茶叶产业集群,在这里也已初露光芒。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河南省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
期刊
华英在成长为世界级禽类企业的过程中,整个企业的生存时刻与农户的利益紧密相关,从而带动了一方产业大发展,带动了一方百姓富裕安康。  22年,华英集团(以下简称华英)以河南省潢川县为中心,蹒跚起步,从一只鸭子开始,实现了“中国鸭王”“亚洲鸭王”“世界鸭王”三级跳。如今,在河南省提出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大背景下,如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华英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小鸭带动大产业  在潢川县产业
期刊
在中东部地区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之际,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出专门通知,再次强调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现象发生。  《通知》规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按“一费制”标准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外,严禁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其中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贫困学生,不再交纳课本费、作业本费。
期刊
叶 星 刘富运 李建勇  我看着她腿上的肉一点一点地向上烂。家里臭得都没法进入了。因此才打定主意要把老伴的残腿“拿掉”。  一个全然不懂医学的六旬老汉,自称自己动手,在自家炕上将患病多年老伴的病腿锯掉。由于“手术”不彻底,伤口一直愈合不良,当地政府发现后立即采取措施对老汉的妻子进行了救治。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个离奇的“锯腿”故事原是一个谎言,而谎言背后的真实却令人心酸。    六旬老汉为病妻锯腿
期刊
银监会近日发布通知,禁止信贷资金被挪用人市,银监会权威人士透露,春节后将全面开始检查工作,住房按揭贷款将成检查重点。如果发现违规贷款,银行对此应负全部责任。近期,不少投资者见股市上涨,便向银行申请住房贷款。在提交贷款用途时,投资者往往用再购房、装修等为理由,从而获得银行贷款用作炒股。去年开始牛市轮廓渐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量出现了大幅攀升。有些银行的贷款量比平时增长数倍。用贷款来做股票等风险投资项目
期刊
“假记者在大同已经泛滥成灾啦。”  大同市新闻中心主任谷盛明见到记者后,不断重复着这句话。他还进一步解释说,“在大同活动的所谓记者至少有600人。”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前提是大同的煤矿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当地媒体的一位资深人士说。  在大同期间,几位煤矿老板告诉记者,这几年假记者太多了,让我们防不胜防,确实令人头痛!  他说,这些年国家对安全生产设施不达标的煤矿打击很严,但煤价这么高,利润确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