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接受美学解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YFACYFA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这一理念包含语文课程面向的对象——全体学生,语文课程的目的——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实践性,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生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习方式的改变,课程建设和文本解读等方面的问题。在“教材——学生——教师”三位一体的模式中,《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兴起的接受美学文艺批评理论的核心是走向读者。“读者是一个社会符号束,他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性格、好恶、思想观念、阅读目的、阅读方式、阅读过程决定他对文学作品价值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其核心是走向读者。”在“读者——作品——作者”三位一体的模式中,接受美学更关注读者的反应,这与《标准》“以学生为主体”不谋而合,因而为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接受美学解读提供了可能。
  首先,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艺作品是为读者的阅读而创作的,作品的价值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表现出来。”这就强调了“读者为中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讲堂”模式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只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根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呢?语文教学,只有当学生不仅由学习的结果而且由学习的过程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快乐与痛苦的时候,语文学习才真正成为与他休戚相关的事情。只有这样,语文才真正嵌入学生的生命历程,语文课堂才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风采的“群言堂”、“学堂”。作品的价值只有通过读者(学生)的具体阅读体现出来,而作品不过是一个承载意义的载体而已,并不仅仅存在一种意义。只有通过阅读,作出种种不同的解释,才能体现作品的真正价值。当然,读者对作品的解读也不能完全离开文本、超越文本,正如伊索尔指出:“我们只能想见本文中没有的东西;本文写出的东西给我们以知识,但没有写出的部分才给我们想见事物的机会;的确,没有未定的成份,没有本文中的空白,我们就不能发挥想象。”作品就像一个“内核”,指示着读者。读者必须遵循作品构成过程的审美感受、形式特征等规律,来逐步完成对作品的解读。
  其次,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艺术作品并不是作者的附属品,它的意义并不是等于作者本人的理解,……而是一个包含着各种可能的开放的体系。”即作品存在意义上的空白与不确定性。学习的目的在于理解和运用。作品的词语、句子、段落和章节构成了文本的四个层次,具有美学价值的和谐,这四个层次依次展开,形成时间维面。层次与维面形成文本的框架,有待于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完成。我们无法说出作品中某个特定的对象或场景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因而也无法用细节和暗示来填补作品本身存在的意义上的“空白”。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就是以个人经验等因素的介入,排除或填补作品中的未定点、空白或作品的框架结构,这就产生了阅读理解的多样性,但这种多样性不是意义阐释的无限性和随意性,它必须遵循审美的特定“逻辑”。
  再次,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是由他的‘成见’决定的。这种成见,包括读者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思想水平、理论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社会阅历、生活环境、个人特性和爱好等。”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不同,不同的角度也会得出不同的探索结果。正如西方谚语所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为了这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怎可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身上呢?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关键不在“主”而在“导”上。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协作,进行探究,通过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建立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秩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对课文进行再创造,完成对作品潜在意义的挖掘、补充,然后内化为自己进行新的文学创作的动力,从而获得语文基本素养。
  最后,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时间距离是读者理解文本的必要条件。”对于作品来说,只有在时间的展开过程中才能使它的意义充分呈现出来。对于读者来说,只有时间距离,才能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学识。为此,决定了作品的价值是由两极组合而成,一极是具有未定性的文本自身,一极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具体化,两极合璧才是作品的完整价值。作为作品的文本,它本身的价值和视域是无限的。读者的具体化结果和填充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是无限的,读者的视域也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的。因为作为读者的学生,其生活经验、阅历是千差万别的,因而对文本的解读也就存在着个性差异,更因时代的不同,对文本的解读也就大异其趣。从这层意义上讲,如果离开了读者,离开了读者的具体化,任何作品都无法存在。因此,延续不断的读者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文本本身的价值。读者对文本的接受,就是对文本的一种再创造,是作品实现其价值的必要过程。
  《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从“传道”的模式中走出来,“寓道于文”,让学生从“文”中悟“道”,创设问题情景,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的音乐美、文字的绘画美、词句的含蓄美、段落的匀称美、层次的结构美、篇章的完整美、文面的行款美、事物的本质美、人物的心灵美、意旨的哲理美、情感的真挚美、道德的崇高美等等,师生共同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实现审美主客体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并创造出新的美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2、陈宏薇:符号学与文学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武汉,2003
  3、孙浩良:当代西方艺术理论述要,学林,1998.3
  4、金振邦:《文章解读论》,东北师大,2005
  5、孙浩良:当代西方艺术理论述要,学林,1998.3
  (作者单位:561400贵州省晴隆县民族中学)
其他文献
谁都知道,一个班级风气不好而且乱,那么,这个班的学习成绩就一定上不去,一个班无组织无纪律,就无法进行教育。班级的管理在于班主任,班主任作为学校的基层领导者,其工作是学校教风、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任班主任的感受,现就如何进行小学班级管理谈以下六点粗浅意见。    一、选好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助手,是班级学生学习的榜样。选好班干
期刊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直接关系着课改的成败。而新课程中的教师评价机制又影响着教师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笔者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深刻认识到构建学校教师科学评价体系并付诸实践是学校发展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改进教师评价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以此抛砖引玉,与广大同仁商磋。    一、反思传统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发展评价    
期刊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本刊将出版发行整整一百期,为了办好百期庆典,感谢各界领导、朋友和广大作者、读者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本刊特面向海内外举办“我与《中外教学研究》同行”百期庆典征稿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公示如下:  一、征文内容  小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旧体诗词、歌曲、杂文、摄影、书法、美术作品。尤其关注对《中外教学研究》杂志的所观、所感、所望、所虑的随笔作品。  二、征稿要求  各种体裁作品标题
期刊
“三教”是指言教、身教和情教,是学校养成教育的关键。教师只有注重“三教”,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闪现出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在养成教育中,教师的影响力不容被忽视,教师的言行、体态、作风等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教化着学生。所以,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一、言教——养成教育的根本    语言是教师最直接、最常用的教
期刊
本刊欢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网站发布本刊征稿或其它信息。为了鼓励此举,本刊特作出承诺,凡将本刊信息全部或部分(其中必须包括本刊“稿约”、“我与《中外教学研究》同行”征稿启事、“本刊问答”三项)在校园或教育行政部门网站发布者,本刊将免费为其刊发两千字内论文一篇。如在网站已发布,则请发布者立即在网上通知本刊并发送论文一篇,论文卷首说明此一情况。要求讯息在网站保留一个月,我们在连续一个月点击该网站获得证实
期刊
为了进一步扩大本刊稿源,给活动能力强、威信高的教师提供一个施展才情的平台,本刊现面向全国教师、教育工作者高酬诚聘特约组稿编辑。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招聘对象:①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②各级各专业教研员;③大、中、小学教师;④退休退线上述人员。  二、组稿须知:①所有组稿作品必须是作者的原创作品。②作品内容请参考本刊“稿约”(封二)。③每篇组稿必须用工整字迹在卷首详细注明作者姓名、邮政编码、
期刊
问:贵刊属于哪一类型的杂志?  答:本刊是由香港特区政府注册,国际期刊中心核准,拥有国际标准刊号(即ISSN)的教学类月刊。本刊2002年创刊,现已出刊七年多,今年年底,将是本刊的百期庆典。本刊已拥有广泛的作者和读者群。目前刊期为总第96期。每期刊物均由门户网新浪网和在国内外拥有广泛知名度的期刊网——龙源期刊网向全球读者发布电子版。即在全球任何国家和地区,只要有电脑的地方,就可以读到本刊,读到本刊
期刊
近年来,数学课堂教学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理念已普及,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如今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仍然是“通过不断练习,方能熟能生巧,真正领会、巩固”。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又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现象。要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现就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来谈谈几点体会
期刊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次全教会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基于这种认识,教者在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发展学生智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通过开展别开生面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智力    我经常在下午第三节活动课组织学生猜谜语。有时在黑板上板书一些谜面让学生
期刊
一、几个案例    案例一: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主人公王启明的毛衣加工厂因故未能完成要参加展览的毛衣作品,万般无奈的王启明只好把没有缝合的毛衣片用来参展,没想到竟得到参观者的认可,并签下了不少的订单。  案例二(2006山东高考,理科21题):已知双曲线C方程为x2-=1。过点P(0,4)的直线l交双曲线C于点A、B,交x轴于点Q(Q与原点O不重合)。当PQ=λ1QA=λ2Q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