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上市银行的高层人事变动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kiso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银行业三大银行、四大机构的高层人事变动引起了广泛关注,让今年的七月热上加热。在建行、交行、民生三家均是上市银行高层人事变动的信息中,既体现了不同股权架构和治理安排的不同,也体现了以业绩论英雄的共同特征,同时各自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体现公司治理差异
  先是7月16日,民生银行第四届董事会产生,董文标以100%的高票当选为中国民生银行的董事长,其后长期在汇丰任职的王世被选为中国民生银行的行长。董文标出任中国民生的董事长,似乎都在情理之中。作为创始人的经老年事已高,淡出民生实属必然。虽然民生银行的董事会的选举结果(上届副董事长刘永好的落选)引来一些猜测,但从民生银行董事会及高管产生的程序来看,却是非常符合现代公司治理理念和作法的。民生银行董事会的选举中,采取提名制,除执行董事外,其余董事都是由股东代表提名,并采取差额制,其中股东董事12名候选人选9人,独立董事中9名候选人选6名,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民主原则。在差额选举制度下,当选或落选则是非常正常的。王世出任中国民生银行行长则体现了这家民营控股的银行正在探索银行行长职业化的路子。
  当民生银行人事变动的消息尚未消化,一个星期后,建行、交行的行长变动则大出人们的意料。建行行长常振明、交行行长张建国分别调离,前者则回到其老东家中信集团出任总经理,而后者则出任比交通银行大得多的中国建设银行的行长。
  建行、交行行长变动则体现了作为国有控股银行的特征。建行和交行都是上市银行,但与民生不同,国有股依然是大股东,起着控股的地位。正是如此,银行的人事变动采用了实际上的调动方式,具有较强的体制转轨特征;同时,这项变动也反映了中国决策层对于金融改革的整体筹划和对金融改革的高度重视。常振明重回中信,表明了决策层对以中信银行、中信证券等金融机构为主体的中信集团这家金融控股公司的良好期待。从常振明先生中信嘉华银行董事长、中信证券董事长、中信集团副总经理以及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等多家上市金融机构领导职务的经历中,人们可以期待中信银行的上市将有好戏可看;同时,其银行、证券的经历让人联想到金融综合经营即混业经营将在中信集团中得到更好地实现。
  交通银行行长张建国出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显然是为了弥补常离任后的真空并显示了中国建设银行的重要性。这位曾在中国工商银行工作多年直至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在交通银行担任副行长和行长的“老银行”,对于银行的国际化有着独特的思考和深远的战略,他出任行长对于提升中国建设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是很有好处的。相比建行的其他业务而言,国际业务似乎并没有那么突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国际业务对于中国建设银行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尽管如此,中国建设银行与交通银行在行长的决定上似乎还是有所差别。常振明的请辞和张建国的请辞在时间上相差很短,而张建国新的任命通过中国建设银行的临时董事会即告搞定。张在交通银行的离任据说事先通报了二大股东,汇丰银行也说不了什么。然而,在新行长产生的问题上似乎并没有那么快捷,这要么体现了大股东对汇丰银行的尊重、根本没有提候选人,要么是汇丰银行在得知张辞任之时就表达了对新任人选产生的意见。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不同股权结构所带来的治理结构的差异性。看来在一个外资占有较大股份的银行更体现出公司内部治理上的制衡特征。
  建行、交行行长的人事变动,不由得让人想起2000年初那场金融高管的大换血——同样的突然和迅速,同样地不避同业竞争关系。尽管对于行长本人的能力非常认同,但外界与投资者对于建、交两行这样具有竞争性业务关系的银行行长之间的调动却难以接受。显然,国有银行的行长还无法摆脱官员之身份。看来,一方面投资者要适应这种情形,另一方面国有银行改革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反映重视业绩共性
  然而,有一点是三家银行的共同点,即都是对四人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的一种回报和肯定。不管是在何种性质的银行,只要给股东带来价值的增值,其领导人都会得到股东的肯定和奖赏。
  董文标担任民生银行行长的六年时间里,实现了民生银行的超常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对民生银行功莫大焉。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民生银行总资产规模达5571亿元,净利润27.03亿元,存款总额4888亿元,贷款总额(含贴现)3781多亿元,不良贷款率1.28%,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截至2005年底,中国民生银行已经有20家分行,机构网点达到240家,与境外78个国家和地区的749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董文标在经叔平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民民银行成功上市,并先后推出了“大集中”科技平台、“两率”考核机制、“三卡”工程、独立评审制度、八大基础管理系统、集中处理商业模式及事业部改革等制度创新。当然,董文标的银行经营才能早在90年代初担任交通银行郑州分行行长时就充分体现出来。在民生银行筹备时就担任负责人之一,后担任过几年副行长,在2000年担任行长的董文标,与民生银行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王世受聘为中国民生银行的行长是与其在汇丰多年的表现有关。现年57岁的王世在全球第二大金融集团——汇丰做中国业务总裁有5年之久,他离开汇丰之时,汇丰在内地已开有9家分行。中国境内的汇丰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相比之下,零售业务恰好是中国民生银行的软肋。
  常振明的新职也与其在建行及以前的优异表现有关。两年多来,常振明领导建行经历了建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变革——改制与上市。两年虽然不长,但做的事不少而且非常重要。引进战略投资者、海外路演与上市以及内部管理的创新都为建行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到2005年底,建设银行一级资本约2877亿元,资本充足率13.57%,实现税前利润554亿元,税后利润470亿元;平均资产回报率1.11%,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21.59%;资产质量在四大银行中继续保持领先,不良率为3.84%。建设银行的良好表现,得到市场的充分肯定。用建行新闻发言人的话说:“衷心感谢他在过去两年中为建设银行改革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务实的处事风格和卓越的执行能力得到全行上下的交口称赞。”这显然不是外交辞令。
  张建国先生自从2001年9月至2004年5月担任交通银行执行副行长期间为交通银行工作了五年多。自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担任交通银行副董事长兼行长。2005年,交通银行通过资产重组、引资和公开上市,圆满完成了深化股份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国际公众持股银行。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审计口径,截至2005年底,交通银行总资产达14234亿元,同比增长23.43%;实现净利润92.49亿元,为上年同期的4.76倍;每股收益0.22元;资本充足率11.20%,核心资本充足率8.78%,同比分别上升1.48个百分点和2.01个百分点。这五年中,张建国作为为交行服务五年的核心人物之一,为交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张建国为首的管理团队的努力下,交行的市场形象、业务表现重新得到恢复,交行重新找回了作为国内大银行应有的尊严。难怪交行发布的有关他请辞的新闻稿中,引用了“交行董事会对张建国行长请辞深表不舍”。
  
  新问题与新挑战
  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四人均面临新的问题,尽管各自的问题是不同的。
  对于董文标来说,虽然同样在民生银行,但作为董事长与行长是不一样的,同时,民生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担任行长是不一样的。在股权特别分散、民企参股的民生银行中,经叔平老先生一直是民生银行的灵魂和核心。在他的核心作用下,股东之间、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容易找到平衡,行动易于达成一致。那时作为行长的董文标只按照董事会要求去执行,就可以了,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协调股东之间、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没有经老的董事会中,如何有效地实现股东之间、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协调和一致,则是对董文标的严峻考验。同时,长期担任行长的董文标是否能及时适应新的角色,而少一些干预本来属于经营层的事务呢?此外,董文标与新任海归行长也许还有一个磨合期。
  对于民生银行和董文标来说,这些问题都是可能的问题,至少是短暂的问题。因为民生银行的主体团队、主体架构还没有变,长期在经老的影响下,董文标早已谙熟如何协调股东、董事会以及管理层之间的关系。
  已经十岁的民生银行正在长大,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资产规模、机构规模、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民生银行的发展除了与董文标过人的银行经营才能之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有关,可以说民生银行前几年是抓住了上市机遇、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国有银行没有醒过来以及外资银行尚在犹豫的机会取得超常规发展的。然而,未来的发展似乎更加困难。随着银行改革与开放的深入,银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监管越来越严,股份制商业银行难以找到原来那么好的发展机遇了。同时,随着利率与汇率的自由化,都对民生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风险定价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然而,对于这一切董文标似乎早有考虑。他率先进行银行转型,率先进行流程再造,率先进行科技创新,民生银行已经走在调整的道路上了。其实民生银行的大思路早在董文标出任董事长之前就基本成形并在实践当中。也许这个时候,在国际大银行有着多年历练经验的王世可以帮上董文标的忙。
  看来,民生银行转型的重任落在了王 世身上。民生银行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像许多银行那样为了生存而注重发展公司业务、依赖比较短期化的考核机制、依赖贷款等传统业务和存贷利差。而在下一步如何在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等层面有所突破,并建立更为科学的考核机制都是摆在王世面前的艰巨任务。不过还好,在汇丰工作多年的王世经历了汇丰银行转型的全过程,明白转型中的艰难困苦和应该选择的正确路径。
  对于常振明而言,他的任务非常艰巨。中信集团是一个拥有巨额资产、业务非常广泛的公司,内部公司间股权与隶属关系错综复杂。真正对公司能作出较大贡献的则是包括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信诚人寿在内的金融类公司。早在2003年中信控股按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成立之后,中信就开始尝试交叉销售的努力,并成立中信客户服务中心,建立统一营销平台,然而却并不成功。常振明需要做的是如何整合中信集团资源,使之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和盈利能力,如何探索金融综合经营的成功道路,这又是开创性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些比起中信银行上市以及中国建设银行改制与上市还要难得多。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在中信集团摸爬滚打多年,又有着探索中国建设银行改制、上市的经历,善于处理复杂问题、举重若轻的围棋高手,能将矛盾一一化解。
  对于张建国而言,虽然还是担任银行行长,但面临的挑战很多。中国建设银行无论在资产规模、机构和人员等多方面都比交通银行要大得多,大有大的麻烦与问题,同时作为四大行之一,建行国有商业银行的烙印还比较明显,因此建行内部改革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更为严重的挑战是,建行的传统优势业务正在受到挑战。长期以来,业务上优势比较明显的中国建设银行,近年以来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短期融资债及企业债券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企业、优质企业理性地远离了银行,这对传统上实行“双大”战略、以大企业为主要客户的中国建设银行产生的冲击是最大的。中国建设银行需要谋求新的增长点。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中国建设银行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开辟新的盈利点,为股东带来较好的回报,确实是摆在张建国面前的一大课题。
  
  责任编辑:高广春
其他文献
下面我要谈的问题是中国思想的精髓,我指的是1949年之前的思想。究竟什么才是人们头脑中基本的东西呢,或者说什么才是文化的基调或者特征呢?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比如我就在这样追问,因为我对思想的历史发展很感兴趣。再比如我就倾向于认为任何民族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最普遍的一点是被称之为世界观的东西,德国人称weltanschauung。我相信任何高级的文化都会发展它自己的世界观。你可以把这种世
期刊
目前公开讨论的中国农业银行改制方案基本可概括为整体改制和分拆改制两大类,其中分拆改制方案又分为按区域分拆和按业务分拆两个子类。但每一种方案都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操作难度和风险都很大。我们根据自身多年从事国有企业改制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种全新的改制思路即以分流员工作为战略投资者,国家注资分步到位的整体改制。基本操作思路如下:  第一步:国家对农行注资3500亿元左右,使农行具备可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2
期刊
农村金融改革问题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有本质的问题,也有表象层面的问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有当下新生的问题;有市场的问题,也有制度的问题。必须在若干重点问题上做出准确的判断,才有可能使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作者为了把握好这些问题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长期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最大问题: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缺失    国际上,几乎所有取得农村金融改革成功的案例,都是在改革
期刊
今年年初以来,农发行的业务拓展正按照国务院“增加功能”等原则稳步推进。本文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政策性—合作—商业性”农村金融体系的选择和定位问题为切入点,并根据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国际挑战和农产品交易条件不断恶化两个约束条件,探讨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作用,特别是对培育不同地区间农业比较优势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凸显农业政策性金融功能定位不足    随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4年的成立,我国“政
期刊
编者按: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金融业务综合化趋势越发明显。不必说最早的中信控投这样的金融控股公司在增多,也不必说银行系基金、银行系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也不说保险公司参股商业银行,就是一些实业公司也纷纷参股或控投金融机构,构建金融控投公司的平台。  不久前,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的一个演讲中提到,在我国商业银行通过组建金融集团、设立基金公司以及探索设立保险公司,尝试着银行资金的跨业流动。20
期刊
中国农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在中国银行业位居第二,是中国目前惟一一家尚未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已经改制的中、工、建而言,中国农业银行由于起点较低、基础相对薄弱,改革的方案迟迟没有明确。但,农行这块国有商业银行之最后的“堡垒”已经走上股份制改造的“百米跑道”,该行所作的只有加快准备的步伐,提高准备的质量,以求后来跟上。    执行“一行一策”的政策,尽快明确股份制改革方案。实行“一行一策”的
期刊
“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的重要措施。作为国家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可以辐射带动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从而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农发行责无旁贷    随着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龙头企业在成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之后,不再局限于农副产品购销和简单的初级加工业务,而是不断延
期刊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必须突破传统融资渠道,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更加有效的融资模式。贸易融资模式相对于普通的流动资金贷款而言,无论风险度、银行准入门槛还是审批流程、速度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因此,着力发展贸易融资,对于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然而
期刊
深夜翻阅朱学勤先生的《风声雨声读书声》,有一段话颇为震撼:   “中国文化的至上境界,本身就不是一个学术境界,而是一个道德境界。儒家曰成圣成贤,道家曰成真人成至性,佛家曰成佛成菩萨”。中国的知识分子在道德上的义务属于“天命所系,天职所在”。   他把知识分子分为两种——学问中人和问题中人。在这里,知识分子的“问题意识”被诠释为忧国忧民的使命意识,朱学勤先生将这种意识作为衡量学者人生价值的惟一标准。
期刊
读蒋庆先生近日在凤凰卫视的讲稿《儒学在当今中国有什么用?》后,既深深叹服于其睿智的思想,又对其某些观点私心未安难以苟同。我虽对儒学知之甚少,但深感儒学之前途应是全体国民关注之重要议题,故不揣浅陋,写下此文,并谈谈对“儒学复兴”问题的浅见。      也谈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用”      在数千年历史中,儒学如遗传基因般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性格和精神世界。儒学乃中华文明之最重要遗产,而要真正理解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