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谧诠油画艺术(韩国)展启幕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a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点:韩国首尔
  时间:2008年4月16日~22日
  展览机构:韩国艺术银行
  近年来,张谧诠先生的油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语境、鲜明的风格日益受到韩国、日本及欧美等国艺术机构和藏家的青睐。2007年春夏季节,韩国艺术银行总裁看到张谧诠先生的油画作品后,一见钟情,非常喜欢,于是即刻向张谧诠先生发出邀请,希望能在韩国首尔为张先生举办个展,将其油画作品介绍到韩国。为了使更多的韩国朋友了解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现状与未来趋势,韩国艺术银行特委托《收藏界》杂志社策划、设计、出版《张谧诠油画作品集》并在韩国全境发行,同时邀请《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先生赴韩出席展览仪式和进行艺术交流活动。(本刊记者:宽和)
  
  张谧诠是一位具有理论素养的艺术家,大量的阅读使他区别于一些只注重感觉形式的艺术家,具有了知识分子的色彩。《唐仕女》系列作品的问世便是张谧诠进行文化思考的结果。张谧诠的这种艺术手法,理论上可以归为后现代主义。
  ——摘自著名当代艺术策展人杨卫《取舍之间——关于张谧诠和他的艺术》
  纵观张谧诠近几年的作品,从《唐仕女》、《再画风景》到《日行千里》系列,他不断在画面中尝试着表达种种在观念上的冲突,《唐仕女》系列表现的是时间的冲突过去时和现在时之间的冲突;《梦魇》系列表现的是生命时和负生命时之间的冲突;从《再画风景》开始张谧诠尝试着将时间概念介入到空间状态里,直到《日行千里》系列才寻找到适合的主体来体现空间里的时间感,对时间的现在进行时与未来时进行探讨。他画面语言由摸索逐渐走向成熟,以一种回归于平淡的审美态度来创造着新的叙事风格。
  ——摘自著名艺术评论家张红梅《大象无形吾以观复——张谧诠<日行千里>系列观感》
其他文献
读完泉友整理寄来的山东古钱市价资料,颇感近年来市场行情变化之快,审读之间忽发现其中无山东古钱的大名誉品——齐鲁故地的刀币(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及六字刀)的价格,故当即以长途电话询问之,不料泉友的答复颇出意外,许君言:刀币虽出齐鲁故地,然由于收藏者太多,已越来越少见,价格涨得离谱,三字齐刀价已涨至四五千元,四字刀已涨至七八千元,五字刀、六字刀价格就更高了。  回想七八年前,三字刀尚被视为普品,一般
期刊
一次必然相遇。所以我认为目前石鲁作品的市场价位无法体现他的可贵的学术价值。  郭:石鲁作品的张力冲击了您的内心,石鲁作品与朱德群作品有何联系?有何区别?  陈:石鲁的作品将在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史上照耀千秋,在很多艺术品腐烂的时候,他的作品将是不朽的,他的人格精神与人品都注入到他的作品中。我与石鲁及石鲁的后代素不相识,但我是一个坚持真理的人,所以我对石鲁的评价完全发自内心并出以公心。朱德群油画作品近
期刊
(一)天显通宝    前些日子,笔者从一位内蒙古通辽的古玩商贩小王手中收下几枚辽钱,其中一枚是“天显通宝”。小王强项是辽瓷辽玉,对辽钱不识也不屑。笔者扫了一眼,也未惊喜难捺,信以为真。因“天显通宝”乃辽钱大珍,极品,偶尔遇之,十枚必是九枚半假。人熟价不高,买进遣玩,也权当送朋友一个人情。当回家仔细看过之后,方知非同小可。这枚“天显通宝”,小平光背,青铜质。直径2.5厘米,穿径0.65厘米,厚0.1
期刊
在浩浩清钱系列之中,“雍正通宝”制钱历来以少而精著称于世。而“雍正通宝”雕母尤显珍贵。有限的数枚雕母主要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且仅限于清朝中央钱局户工二部宝泉、宝源雕母,其余十三家地方钱局目前更无一枚雕母现世。    笔者多年前收藏一枚宝浙局雕钱,径28毫米,穿径8毫米,厚1.2毫米。钱体精雕细作,文字端庄,极具皇家风范。历经近三百年流通传世周身显栗壳色包浆,铜色黄中泛赤,焕发出一种高贵的美感。  宝
期刊
壶艺与茶艺犹如篆刻与书法,在中国文化中如影随形。治印当选田黄,制壶莫如紫砂。或许因为这个缘故,喜欢喝茶的我也喜欢收藏茶壶,尤其是谈曙君的紫砂壶。  我收藏的谈曙君紫砂壶有大容量僧帽壶、龙头一捆竹壶、合苓壶、南瓜壶、大彬壶、大彬提梁壶、仿明洋壶、四方抽盖壶等等。把玩他的茶壶就像欣赏古代的文人画,温而不腻、淡而有味。大容量(3600毫升)僧帽壶,壶身以泥片手工镶接处线条刚劲有力,而帽沿弧形线条又极其柔
期刊
不久前,笔者下乡止亲戚,在一位亲戚的家里,见到了一幅黄山寿作的《关圣人夜读春秋》图(见图)。据这位年近七十的亲戚介绍,这幅画是他祖父在解放前到上海做生意时,作为“财神爷”供奉的。  黄山寿,生于1855年,卒于1919年,原名曜,字勗初,号旭迟老人、丽生、鹤溪渔隐、裁烟阁主,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官直隶同知。幼年贫困,专志书画,五十岁后在上海卖画为生。善画人物、山水、花卉、走兽,尤擅画墨龙。山水以
期刊
我和杨晓阳先生认识,是在20年前一位画家朋友的画室。他擅长人物画,画的像西画。但是,从整体看,线条的描写和笔墨的运用是西画所无法表现的。他偶尔也画山水和花卉。山水画几乎全用线条勾勒、皴擦而成,用少量的淡墨烘染,很少用色。在他那飞动的笔墨线条中,雄健的山岩、古木、泉石等,给人渊深宁静之感。  他现在的画,用他自己的话说:“已彻底写意了,画成了纯中国画,彻底画成了一种线描和没骨的。”他还用“顽石之形,
期刊
景德镇制作仿古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明永乐、宣德年间,御窑厂仿宋代官窑、汝窑釉和龙泉青釉,成化朝仿哥窑釉,均取得丰硕成果。继之,民窑仿古也蔚然成风。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述隆庆、万历年间几位制瓷名家,并以其姓氏命名“窑”。其中有“周窑”条云:“隆、万中人,名丹泉,本吴门籍,来昌南造器,为当时名手。尤精仿古器,每一名品出,四方竞重购之,周亦居奇自喜。恒携至苏、松、常、镇间,售于博古家,虽善鉴别者
期刊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美术史著述的首要目的,是为收藏者提供详实的史实资料和价值依据,因而,当前的许多绘画购藏者对古今美术史文本都信赖有加,甚至推崇备至。那么,现当代美术史文本,是否为我们书写了完全确凿的史实和完全客观的价值依据呢?  笔者认为,其中大有值得检视之处。    一、以美术史著梳理美术史实的主观性    完整的“美术史”包括四个方面:书写对象——美术“史实”,书写主体——美术史家,载体——美
期刊
“中国画通鉴”专栏由《收藏界》与中国画通鉴网(www.qiongyan.cn)合办,由中国画通鉴网总编李恢弘先生任栏目学求主持。本栏目将立足于学术性、鉴赏性和市场性高度统一的定位原则,以一刊一网同步的传播方式,来关注21世纪的中国画坛及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中国画家,并系统探讨传统中国画的精神实质与发展脉络。我们渴望为广大读者捧出一盘陶情悦性的案头珠玉,为中国画收藏者提供一把投资选择的案头标尺。  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