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i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的,如果学生能够有兴趣地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和成功,那么他就能坚持不懈地继续学习直到成功。即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首先应培养教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 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感受数学有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由于学生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容易混淆,所以我就设计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上这节课。找到太阳升起的方向,面时它确定了东,再利用“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来辫别其他的三个方向。一个学习成绩差、基本不会解应用题的二年级学生,给他10元钱让他去附近的小店购买单价为1.5元的笔记本3本。不一会儿,他回来了,并且对思考过程叙述得有条不紊:每本1.5元,3本4.5元,付出10元钱,应找回5.5元。但把同样的“买东西”问题转化成文字,这位学生就不知从何做起了,这就是学生的应用题学习没有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结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注重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用生活的方式思考数学问题。
  二、 利用生活经验验证数学学习——感受数学合理
  数学来源于实践, 在获得对现实的数学认识并总结到数学原理或规律后, 还必须回复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检验。这既是检验原理、规律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数学应用的过程, 并且是保持数学生气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先请学生听火车行进时车轮滚动重复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再请学生看日历牌,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不断变化,出现不断重复的效果。接着启发学生举出相似的事例,然后让学生试算5÷3、28.4÷11等,看看数学中有没有这样的循环现象。这样从学生生活经验引入新知,并联系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使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循环小数”的含义。再如: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我们可请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不能做成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而要做成圆形呢?又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问学生为什么电杆支架、自行车支架等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呢?再如学习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请学生计算如果给教室铺地砖,需要多少块地砖等等,这样学以致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及其广泛的应用。
  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有用
  小学数学不仅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所必需的日常生活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拓展数学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學的实用价值。
  如,在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计算一下金鱼缸、苹果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积,并进行比较。教学简单的统计后, 问学生统计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知道课本例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又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问:“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如茶杯、油桶、热水瓶等,为什么都要设计成圆柱体呢?”学生有的说:这样设计比较美观。”有的说:“这样设计不易打碎,比较实用。”也有的说:“设计成圆柱体可能比其他形状更省材料。”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证明。然后出示:王师傅设计两种密封铁盒,一种是棱长9cm的正方体,另一种是底面直径和高都是1Ocm的圆柱体。请你帮王师傅选择,做哪种盒既省材料,又可以使盛的东西多?学生计算后得出:正方体盒所需材料9×9×6=486(平方厘米),容积为9×9×9=729(立方厘米);圆柱体盒所需材料3.14×10×10+3.14×5×5×2=471(平方厘米),容积为3.14×5×5×10=785(立方厘米)。最后,得出结论:圆柱体既省材料,盛的东西又多。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其他文献
一、创设故事情境  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无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西伯斯为了捍卫真理而被谋杀,最后被装进口袋里扔进地中海的故事,学生必然听得津津有味。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时,可以讲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赌局分配金币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概率的简单应用。又如我们耳熟
期刊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也就是微型学习课程,其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育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的过程。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2)教学内容较少,其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而进行的
期刊
论文摘要:从小学第二学段开始,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略读课堂往往存在误区,尝试找寻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略读课,不略读,使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独放异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 教学策略  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以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
期刊
学生未能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这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大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众。因此,根据我多年教学经验,将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一、提示导学  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交流、多维互动,同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示导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在新课伊始或前一节课,从以下几方面提示导学。  (1)展示新目标。用口头或书面提纲挈
期刊
自课改以来,广大英语教师已经逐渐地熟悉了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练习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富有变化,使课堂容量加大,节奏加快,时间紧凑,气氛活跃,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在练习方面,几乎每节课都会有同桌两人一组的“对练(Pair work )”和前后三、四人一组的“组练(Groupwork)”等小组活动方式,这成了课堂上不可缺少的练习方式。那么,这些小
期刊
自1997年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先后开展了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美国等国也积极地开发核心素养框架,中国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已在去年9月发布。从全球范围来看,核心素养的选取,都反映了社会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的最新要求,强调批判性思维,创新与创造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规划与自我管理能力等。家长可以从三个方面帮助孩子获得核心素养。  第一,当好教练和队友,培养
期刊
一、盲目综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彻底改变过去课程门类过多、界限分明的异端。但在教学中盲目追求综合,把握不好“尺度”,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举个例吧:一位教师在教学古诗《咏柳》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喜欢画画的为古诗绘制插图,喜欢音乐的为古诗编歌曲,喜欢跳舞的
期刊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知识往往被以结论的形式静态的呈现在课本上。我们如果不注重动态的生成而满足于仅学得这些结论,这些知识就会是一些没有生命力的数、字母及各种符号的堆砌。  一、以人为本 关注生成的“主体”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发展是主体活动中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堂上要真正获得发展,惟有在学习主体积极参与建构数学的活动中才能实现。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可以将提问调整为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你知道关
期刊
学者朱小曼认为:情景教学,是教师将教学目的内化和外化为一个儿童容易接受的情景,让儿童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有游戏性质可以引起兴趣,而教师同时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词语的概念,表达情感的语言逻辑方式,使儿童对情感的意义及时认同、吸收。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学习材料、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交流融会,形成情境,使学
期刊
摘要: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许多孩子对学习知识感到是一头雾水,有的甚至有厌学情绪,作为一名教师如何驾驭课堂,让学生喜学,愿学成了当今课堂的主旋律,针对这一现状,我提出了“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如何打造 高效 小学语文 课堂】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