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伊蒙土对天然乳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

来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wwvf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DES)共同修饰伊蒙土(ISIC),制备了低片层数、高分散性的改性伊蒙土(M-ISIC),并将M-ISIC通过乳胶共混法填充天然乳胶(NRL)制备出不同添加量的伊蒙土/天然乳胶纳米复合材料(M-ISIC/NRL)。研究结果表明,DDES的硅氧烷基团与ISIC表面的羟基发生反应,在M-ISIC的表面形成DDES接枝改性层,DDES的利用率为53.08%,M-ISIC的表面接触角提升至141.37°。并且,修饰后的ISIC均匀地分散在天然乳胶中,形成稳定的填料-乳胶
其他文献
In this study,th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plit internal loop photobioreactor for culturing a species of green microalgae,Scenedesmus sp.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and during a different time of growth(i.e.,starting fo
通过原位模板诱导自组装法合成了聚磷腈纳米纤维(PPZF),将不同比例的聚磷腈纳米纤维掺杂到聚环氧乙烷(PEO)基质中制备得到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在电解质中形成一种3D网络导电通道,利于锂离子贯通迁移,从而提高电导率;含15 wt%PPZF的SPE室温离子电导率达2.21×10-5 S/cm,同时具有优异的5.3 V电化学窗口和0.41的锂离子迁移数。
以Na2O-B2O3-Al2O3-SiO2-H2O系水合玻璃溶胶为基体,外掺一定尺寸的晶相矿物粉末粉煤灰,采用低温发泡及高温去羟基化二步热处理工艺制备低温泡沫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粉煤灰引入的细小石英晶粒均匀分布于玻璃基体中,通过相互搭接形成一定的骨架支撑作用,增大了泡沫材料的孔壁强度,减小了高温去羟基化热处理过程中材料内羟基含量降低的同时伴随的收缩形变。研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壳聚糖/环糊精(CS/CD)复合溶液,并通过流变测试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其流变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CS溶液发生临界剪切变稀的临界剪切速率γc受到浓度影响,浓度越高,γc则越小。β-CD与CS通过氢键形成的CS/CD复合结构对强剪切十分敏感。相比纯CS溶液,CD浓度为0.5%的CS/CD复合溶液中形成了更大的CS-CD氢键缔合结构。此外,CS/CD复合溶液的粘度随温度升高下降更快,进一步证明了CS/CD复合溶液中形成了比纯CS溶液更大规模的氢键缔合结构,其结构破坏对温度的依赖性
为制造表面台阶清晰、高螺旋线精度的陶瓷变螺距混合器腔芯,以黏土粉体为固相,采用了水基注凝成型、高温无压烧结工艺,考察了pH值、分散剂浓度对浆料Zeta电位及粘度的影响,引发剂浓度对聚合反应温度-时间的影响,及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的微观结构及物理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pH=12、分散剂浓度为3 vol.%时,可制备出粘度低于1 Pa·s的黏土悬浮体系浆料;引发剂浓度为4 vol.%时,聚合度最高,固化时间可控制在3 min左右,其链增长反应的活化能为17.9 kJ/mol;在1200℃烧结
将薄微米纤维网作为静电纺丝的基材,静电纺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网形成微纳单层复合纤网,再将多个不同过滤精度的单层复合纤网按照一定顺序叠加,经热风粘合工艺加固制备具有逐层变化结构的微纳米纤维多层梯度复合空气过滤材料,分别研究了以纺丝时间为梯度、微米纤维网面密度为梯度的多层梯度复合滤料的孔径及过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纺丝时间为梯度的多层梯度复合滤料的平均孔径、最大分布的孔径均减小;对≥0.3μm颗粒的过滤效率提高了13%,而过滤阻力略微增大,但均在26-30 Pa之间。以微米纤网面密度为梯度的多层梯度复
本研究试图以高岭石为主体材料,制备一类新的有机-无机杂化铁电材料。具体做法是以杂环化合物2-吡嗪羧酸为客体,在高压釜中制备高岭石/2-吡嗪羧酸插层化合物,该产物经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分析曲线(TG)表征和铁电性质测试,并通过CASTEP程序计算优化获得可能的插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依靠体系自增压,2-吡嗪羧酸分子在160℃、10 h条件下可插入高岭石层间,撑大其层间距至1.39 nm,插层率为42.73%;客体分子以几乎垂直方式定向于高岭石层间;该化合物具有室温铁电性和一定的热稳定性
通过自主设计的同轴核-壳结构双层喷头及微流控系统,成功制备出一系列核-壳结构型多孔性生物活性硅酸钙基陶瓷微球,并通过对其核心层铜掺杂量的调控和外壳层微孔结构的剪裁,实现了该类微球核心层抗菌活性离子的可控缓释。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明确了烧结后的陶瓷微球样品的物相组成和晶相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使用该系统制备出的微球烧结后仍具有良好的球形形态及明确的核-壳结构,并且特定组分内部微孔结构符合设计要求。一系列模拟体内环境的微球浸泡实验系统研究了该类材料的体外离子释放行为和生物降解速率,研究结果显示该类陶瓷
为探究金属表面氧化膜的去除程度对其离子液体镀Al形貌的影响,利用欠电位沉积(UPD)表征了氧化膜的去除率,并利用线性伏安法(LSV)、恒电位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析与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阳极电解侵蚀能有效去除316L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氧化膜对UPD有着重要影响,UPD电量与氧化膜去除面积成正比,可用这种比例关系来表征氧化膜去除程度。氧化膜的去除率显著影响Al镀层形貌,对于2μm的Al镀层,去除率小于40%时镀层不致密;随去除率增大,Al镀层中尺寸异常
针对钢筋混凝土传统恒电流加速腐蚀试验偏离自然腐蚀的问题,采用PS-3002D-a恒电流仪对盐渍土环境下钢筋混凝土进行恒电流加速试验,电流密度分别为182、364、546μA/cm2,并周期性地采用电化学试验、超声波试验、裂缝观测试验对钢筋混凝土中的裂缝扩展进行规律性研究,与自然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损伤规律进行对比,并通过建立腐蚀评价模型、相对动弹性模量评价模型对钢筋混凝土室内恒电流加速腐蚀寿命进行预测,通过X射线对钢筋腐蚀后的元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盐渍土环境下恒电流加速与自然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