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类课程课程思政是把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将专业课中的思政资源融入教学环节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家的严谨和艺术家的浪漫的智能型交叉创新人才,实现立德树人。本文主要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必要性、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数学教师在各类课程中充分发掘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运用课堂教学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是完善“三全育人”机制的可行性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一、对课程思政的理解
课程思政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教育理念,是国家从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而提出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新时代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结合当代学生思想新特点,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也是以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目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三全育人过程中的一种理念。课程思政强调以课程为渠道,在学科中渗透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体系中,结合到具体的教学科目中,实现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数学课程既是科学也是艺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传递和光大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锻炼学生独立和超越自我的本领,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方法论,激发学生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可持续和创新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家的严谨和艺术家的浪漫的智能型交叉创新人才,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追梦人。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恰似庄稼田地注入养分、为人格建立与养成塑造灵魂,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在知识输入的同时,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责任,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必须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在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训练学生养成文明的日常习惯,以自身师德建设带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思政教育工作要注重环境的优化,全面干涉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来促进学生的进步,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原来的课程,而是要把价值引领及内涵巧妙地融合到原有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将科学精神培养、家国情怀、使命感、危机感、辩证思维等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数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性问题的能力,要能够从全局出发,考虑专业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发展的责任;能够同行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能够跟踪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业务水平、国际视野,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新形势,用国际语言講述中国故事。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到数学的用、领略到数学的美,提高看问题的高度,能体会数学学科的魅力,热衷于对数学知识的探索。
三、数学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思路探索
(一)深化课程改革,发挥专业特色,强化育人理念
在“三全育人”视角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首先,充分发挥数学专业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发掘专业课特色思政教育元素,制定专业课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在教学方式、内容、方案、理念上,实施“课程思政”全方位课程改革。组织教学团队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教学方案、 PPT制作中,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及优势。其次,数学专业教师要增强课程思政的意识和“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其对学生的影响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是潜移默化的。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感受教师满满的正能量,及对讲台的敬畏。数学专业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素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注重个人知识、素养、能力的提升,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学与育人相结合, 实现“传道、受业、解惑”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把握课程的精髓,才能把思政教给学生,课程思政是用技能传递技能,生命呼唤生命的过程,真正实现从教书到育人,到教育家的转变。
(二)丰富教学方式,注重隐性教育协同育人
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师们可以依托互联网采用MOOC、雨课堂、云班课等多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形式,进行诸多教学改革,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平台,更好的将思政元素加入专业课中,实现专业课隐形教育与思政课显性教育的协调育人。
(三)关注学生信息多元化渠道,实现课程思政有效融合
当代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已经多元化,那么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也要紧跟时代步伐,要拓宽教学手段,结合时下热点事件、时政新闻等,将思政元素有效嵌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具有正确分辨社会现象、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有效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融合,推动思政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四)完善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
课程思政是一个体系,重视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成效评价、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专业认证、职业教育“双高计划”评价、高校教学绩效考核等评价考核中。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 四、数学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实践
将思政引入数学学科深处,把数学学科的内涵、体系、思想与科学思维,国家意思,人格形成有机结合,形成全数学课程育人的格局,将思政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念、精神追求融入数学课程,做到课程体系思政。
高等数学知识深奥而精妙,《高等数学》课程中“洛必达法则”、“函数的极值与最值”讲授中,突出人生的理想和信念的追求、顺境和逆境的转化所需要的思想品质,教育学生要有跌入低谷不气馁,伫立高峰不张扬的宽阔胸襟,给予学生以“课程思政”的教益。复杂数学理论的推导,更强调加强对大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的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强调人生需要具有刻苦钻研的攻关精神,特别对于知识的学习,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持久不懈的努力,妄图寻求捷径的想法是不科学的。古人用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是不行的。函数的连续性也是印证了这一道理。但很有一些大学生对于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存有焦虑和倦怠的表现,也不乏一些大学生会以投机取巧的心态对待数学学习。无论是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问题求证逻辑,还是大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不好学和学不好的两难心理,都为高校数学“课程思政”提供了培养学生数学攻关精神和能力与成长成才相联系的教学资源。
数学的美无处不在。高等数学里的无穷小量指的是极限为零的变量,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深远,亦诗亦画。其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无穷小的意境,“帆影”是一个随时间变化而趋于零的量。同学们在学习无穷小量这个极重要的数学概念的时候,也许又体会到李白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多种感官并用会使他们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与记忆,并感受到数学美所带来的愉悦。
极限思想贯穿在微积分的始终。早在公元263年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中,就利用极限的思想,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刘徽研究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这一成就比欧洲人要早一千多年。讲课中引入中国数学的辉煌,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传承中国科学之光,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愤图强。极限概念中的无限接近是永远运动,无限接近的过程。极限就如同我们最起初的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精益求精,无限接近,方得始终。极限的精确定义,蕴含了辞海精神,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追求卓越与完美的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抽样调查”课程向学生宣传讲授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权威论述;“最小二乘法”讲述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径;“回归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发展条件长期发展趋势。
五、结语
課程思政就是点亮学生的智慧人生,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学生毕业以后,如何有效为国家工作,即使将来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却是终身学习的能力,躺在血液中的重任,刻在骨子里的善良,服务党和人民的资本,这就是我们践行的课程思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0).
[2] 贾敬堂.浅析极限思想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9-42.
[3] 刘淑芹.高等数学中的课程思政案例 教育教学论坛,2018(52):36-37.
作者简介:李夏云(1972 -7 ),湖南益阳人,副教授.
资助项目:2020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三全育人”理念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项目号:HNKCSZ-2020-0499.
关键词: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数学教师在各类课程中充分发掘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运用课堂教学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是完善“三全育人”机制的可行性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一、对课程思政的理解
课程思政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教育理念,是国家从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而提出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新时代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结合当代学生思想新特点,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也是以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目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三全育人过程中的一种理念。课程思政强调以课程为渠道,在学科中渗透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体系中,结合到具体的教学科目中,实现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数学课程既是科学也是艺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传递和光大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锻炼学生独立和超越自我的本领,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方法论,激发学生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可持续和创新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家的严谨和艺术家的浪漫的智能型交叉创新人才,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追梦人。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恰似庄稼田地注入养分、为人格建立与养成塑造灵魂,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在知识输入的同时,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责任,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必须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在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训练学生养成文明的日常习惯,以自身师德建设带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思政教育工作要注重环境的优化,全面干涉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来促进学生的进步,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原来的课程,而是要把价值引领及内涵巧妙地融合到原有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将科学精神培养、家国情怀、使命感、危机感、辩证思维等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数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性问题的能力,要能够从全局出发,考虑专业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发展的责任;能够同行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能够跟踪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业务水平、国际视野,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新形势,用国际语言講述中国故事。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到数学的用、领略到数学的美,提高看问题的高度,能体会数学学科的魅力,热衷于对数学知识的探索。
三、数学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思路探索
(一)深化课程改革,发挥专业特色,强化育人理念
在“三全育人”视角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首先,充分发挥数学专业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发掘专业课特色思政教育元素,制定专业课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在教学方式、内容、方案、理念上,实施“课程思政”全方位课程改革。组织教学团队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教学方案、 PPT制作中,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及优势。其次,数学专业教师要增强课程思政的意识和“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其对学生的影响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是潜移默化的。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感受教师满满的正能量,及对讲台的敬畏。数学专业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素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注重个人知识、素养、能力的提升,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学与育人相结合, 实现“传道、受业、解惑”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把握课程的精髓,才能把思政教给学生,课程思政是用技能传递技能,生命呼唤生命的过程,真正实现从教书到育人,到教育家的转变。
(二)丰富教学方式,注重隐性教育协同育人
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师们可以依托互联网采用MOOC、雨课堂、云班课等多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形式,进行诸多教学改革,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平台,更好的将思政元素加入专业课中,实现专业课隐形教育与思政课显性教育的协调育人。
(三)关注学生信息多元化渠道,实现课程思政有效融合
当代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已经多元化,那么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也要紧跟时代步伐,要拓宽教学手段,结合时下热点事件、时政新闻等,将思政元素有效嵌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具有正确分辨社会现象、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有效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融合,推动思政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四)完善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
课程思政是一个体系,重视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成效评价、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专业认证、职业教育“双高计划”评价、高校教学绩效考核等评价考核中。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 四、数学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实践
将思政引入数学学科深处,把数学学科的内涵、体系、思想与科学思维,国家意思,人格形成有机结合,形成全数学课程育人的格局,将思政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念、精神追求融入数学课程,做到课程体系思政。
高等数学知识深奥而精妙,《高等数学》课程中“洛必达法则”、“函数的极值与最值”讲授中,突出人生的理想和信念的追求、顺境和逆境的转化所需要的思想品质,教育学生要有跌入低谷不气馁,伫立高峰不张扬的宽阔胸襟,给予学生以“课程思政”的教益。复杂数学理论的推导,更强调加强对大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的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强调人生需要具有刻苦钻研的攻关精神,特别对于知识的学习,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持久不懈的努力,妄图寻求捷径的想法是不科学的。古人用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是不行的。函数的连续性也是印证了这一道理。但很有一些大学生对于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存有焦虑和倦怠的表现,也不乏一些大学生会以投机取巧的心态对待数学学习。无论是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问题求证逻辑,还是大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不好学和学不好的两难心理,都为高校数学“课程思政”提供了培养学生数学攻关精神和能力与成长成才相联系的教学资源。
数学的美无处不在。高等数学里的无穷小量指的是极限为零的变量,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深远,亦诗亦画。其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无穷小的意境,“帆影”是一个随时间变化而趋于零的量。同学们在学习无穷小量这个极重要的数学概念的时候,也许又体会到李白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多种感官并用会使他们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与记忆,并感受到数学美所带来的愉悦。
极限思想贯穿在微积分的始终。早在公元263年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中,就利用极限的思想,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刘徽研究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这一成就比欧洲人要早一千多年。讲课中引入中国数学的辉煌,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传承中国科学之光,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愤图强。极限概念中的无限接近是永远运动,无限接近的过程。极限就如同我们最起初的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精益求精,无限接近,方得始终。极限的精确定义,蕴含了辞海精神,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追求卓越与完美的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抽样调查”课程向学生宣传讲授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权威论述;“最小二乘法”讲述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径;“回归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发展条件长期发展趋势。
五、结语
課程思政就是点亮学生的智慧人生,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学生毕业以后,如何有效为国家工作,即使将来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却是终身学习的能力,躺在血液中的重任,刻在骨子里的善良,服务党和人民的资本,这就是我们践行的课程思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0).
[2] 贾敬堂.浅析极限思想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9-42.
[3] 刘淑芹.高等数学中的课程思政案例 教育教学论坛,2018(52):36-37.
作者简介:李夏云(1972 -7 ),湖南益阳人,副教授.
资助项目:2020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三全育人”理念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项目号:HNKCSZ-2020-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