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资银行:逐鹿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来源 :财经界·通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820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小企业占我国全部企业数量的99%以上,工业产值占60%,进出口总额占60%,实现利税占40%,就业人数占75%,创新就业机会占90%以上。然而,中小企业目前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还不到20%!
  “融资难,犹如上青天!”对于中国众多中小企业来说,这一发展痼疾长期难以解决。改革开放近30年了,在大多数时间里,对于几大国有银行在内的中资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众多的中小企业只有望洋兴叹。
  2006年年底,中国金融服务领域开放,外资银行大举入侵,它们在给银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对中国银行业给予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从兴起到潮起潮涨仅用了2年不到——在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中外资银行你追我赶,各大银行不甘示弱,不断推陈出新。
  银行业迎来了新的“中国机会”,同时,中外双方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也进入新的阶段。
  
  银行业的“中国机会”
  
  自2006年年底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外资银行的角逐日益激烈。然而,各家银行无论中外都使尽浑身解数积极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开始抢滩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融资难”似乎将成为过去,这一令中小企业头疼的大问题也一跃成为银行业的“香饽饽”!
  “中国中小企业的群体力量决定了银行业的发展走向,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重点将集中在中小企业融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银行业迎来了独特的“中国机会”!
  据了解,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左右,市场竞争力在进一步提升。事实上,在创造巨大的贸易顺差背后有着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努力贡献着,如遍布沿海城市、江浙一带的加工贸易型企业,这类企业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力。甚至有人说,“未来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显然,正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高速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中国机会。
  正因如此,面对千载难逢的“中国机会”,在中国金融开放的第一个月,大量外资便一齐涌入。截至2006年12月底,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下设19家分支行及附属机构。据2007年年底发布的《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报告》显示,中小企业融资已成中国银行业未来几年发展的重点。2007年以来,银行业的核心话题正在发生新的变化,面对大企业信贷衰退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零售银行业务成为新方向,大企业信贷衰退之后的另一个补充是中小企业银行业务。据悉,“努力提升中间业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已成为银行业的共识。
  
  外资银行:虎视眈眈,谋求未来
  
  “融资贷款,外资比中资银行更过硬!”一家玩具生产企业老板这样感慨道。在他看来,一些外资银行办事效率、产品范围都较中资银行来得实在。
  实际上,因为有着独特的背景及实力支持,外资银行巨头对中国金融市场很敏感,在银行业开放之前便已在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大力实践,而实践所积累出的经验又帮助它们吸引了更多的中小企业客户。
  有专家分析,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并非外资银行的最终目的,抓住“中小企业长期受到冷落”的切入点,即宣传效应与打开局面才是其长远所图。尽管如此,外资银行还是掀起了一股“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高潮。
  具体而言,在这种金融服务的初级阶段,获得中小企业的青睐有助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长远发展。据相关数据统计,外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100种,111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
  从占有率来看,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势力远远低于内资银行。截至2006年年底,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1051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9%。
  “现在,第一批9家外资银行获批改制为本地法人银行,要想全面开展中小企业业务,外资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财经大学教授陈君平认为,外资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尚远低于内资银行,但不管如何,外资银行如今已奠定了良好的融资基础。
  事实上,2000年以来,外资银行巨头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不断进行布局,融资产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早在2004年,花旗银行就发起了“中小企业(SME)方案”,筹建商业银行部,这是外资银行在中国较早针对中小企业设立的专门服务部门。如今,花旗商业银行部业务覆盖中国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渣打银行很早便设有专门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团队,不但设有产品研发部门,而且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与状况设计产品,因此被誉为“领跑者”。
  
  中资银行:固守阵地,全面开花
  
  对中小企业的冷落礼遇造就了外资银行的急速切入,而卷入美国次级债以及国有大企业债务的长期纠纷使得中资银行开始重视中小企业融资这块阵地,各大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新产品全面开花。
  长期以来,国有大企业客户一直是中资银行的座上宾,80%的中小企业却难以获得金融支持,而就在2007年年初外资挺进银行业之时,一场中资银行业务变革忽然来临。
  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成了银行业摩拳擦掌的阵地:包括工行、建行在内的几大国有银行巨头齐齐推出针对性金融产品及政策,而各城市商业银行也不甘落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放贷力度。
  2007年年初,交通银行上海分行透露,面向中小企业最新推出了“临时性贷款额度”,在小企业主贷款等品种上将重拳出击。“企业可以在现有抵押物授信额度之外,同时申请获得相当于抵押物评估价值10%~15%的额度。缓解资金困境。”这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不啻是福音,而这也拉响了中资银行抢占中小企业融资高地的警报!
  紧接着,光大银行也对企业融资业务大刀阔斧,取消了原先禁止向经营有季节性的企业授信的规定,开始重拳出击小企业主贷款等新领域。农村商业银行、北京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全国各地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中小企业融资新品,无论是力度还是范围都堪称史无前例。
  以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为例,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该行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02亿元,占北京市19家中资银行新增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30.2%。全年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496亿元,较上年度增长20.1%,其中发放小企业贷款282亿元,较上年度增长39.6%;截至2007年年末,该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6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9%,高于全市19家中资银行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如此高额的贷款表明中资银行已经把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放在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与外资博弈这块阵地的过程中,有分析认为,尽管中资银行占据了较大的优势,但“经验及管理方面的不足”让中资银行略逊一筹。
  面对外资银行的步步为营,中资银行究竟有多大胜算?
其他文献
“没有100万元,无法养老。”  “攒够1000万元,我才考虑退休。”……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仔细回味,人们发现,想要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理想退休生活,选择何种养老方式才是储备养老金数额多少的关键。    养老,必须直面的话题  现如今,养老话题从来没有过地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的比例是6:1,而在今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
期刊
有一个叫朱秋城的年轻浙江商人,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的闲聊中,无意识地对我说了一句他内心中存在已久的观念:“每个人都在市场上出售一些东西,那么你在出售些什么?”  这个古老而又新鲜的问题,在2008年市场经济的中国被提出来的时候,好像是一个精灵一样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你在出售一些什么?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现在,越来越多的官场腐败案被揭开,证明本属于公众的权力,曾经被掌握着它们的官员出售了;而出现在
期刊
联合国采购的橄榄枝并没能成为大多数中国企业心目中观音菩萨那般的杨柳枝,于是乎中国企业对联合国采购的反应冷漠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联合国采购毫无疑问是一道大餐。但是这道大餐似乎并不太容易吃,因为近几年在联合国的全球直接采购中,我国企业所占份额始终在1%的低水平线上下徘徊。这构成了一个极其尴尬的事实,一个无以言喻的隐痛,那就是一方面联合国采购近年
期刊
鉴赏      1101.27克拉大钻  这颗101.27克拉的无色钻石,日前在英国伦敦的克里斯蒂拍卖行首次为人所识,它将于5月28日在香港被拍卖。将近20年来,它是被拍卖的同类钻石中最大的一颗,估计拍卖价格将超过600万美元。    2鲜于枢草书《石鼓歌》  鲜于枢是元代书坛巨擘,对后世草书影响至深。他草书的《石鼓歌》用笔中锋直下,稍敛毫芒,圆劲丰润,浑雄朴茂而凝重,淋漓酣畅中蕴含着森严规矩。这
期刊
在阵营庞大的中国企业军团里,成功供应联合国采购的企业实属“稀罕”。即便如此,它们的成功经验还是为我们展示了进军联合国采购的实战法则。    事实上,对于联合国采购,一方面政府及相关机构大力宣扬,而作为主角的众多中国企业却呈失语之态……在资源日益紧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联合国采购这一道大餐尤为珍贵!    据悉,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采购数额惊人,每年都以数十亿美元计,并且以近10%的速
期刊
热点    下调,漫游费  自3月1日和4月1日起,手机国内漫游费新上限标准将有新的调整。按照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复,移动、联通于2月底分别公布了漫游资费的调整公告:3月1日起按照“漫游状态下拨打每分钟0.6元、接听每分钟0.4元”执行。而其中移动动感地带、联通新势力等选择了资费优惠方案的用户将在4月1日起开始执行。      中兴扬眉  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兴
期刊
对于联合国采购这块巨大的蛋糕,多数中国企业扮演的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为什么不上前分一杯羹?是“胃口”不够好,还是想吃也吃不到?  在中国,很少有企业关注到这样一组数据:2000年,联合国直接采购的商品金额为37.3亿美元,2005年升至约50亿美元……与这种火箭上升式的巨大商业需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企业近年来所占的供应份额却一直在1%左右徘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印度、泰国这样一些发
期刊
在厌倦了出口贸易中的低微收入之后,中国制造需要另辟蹊径打开国门,而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采购能否成为无数中国制造的利润下一站?在一次广交会上,叶斌意外地结识到联合国采购官员,她也第一次接触到联合国采购这一并不算崭新的贸易形式。尽管联合国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财力,面向世界各地的制造商进行贸易采购,但叶斌发现,中国制造却忽视了这一市场。于是,她决心进入这一领域,并试图帮助众多制造企业进入到联合国采购供
期刊
Voice  声音    “联合国每年采购的商品中有大部分来自中国,虽然这些商品大部分是由中间商转手供应给联合国,并非是中国企业直接与联合国交易的,但由此也可看出联合国直接与中国商人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  ——国际采购专家瑞士的阿尔伯特丁盖瑟尔    “自从联合国PPC计划执委会秘书处落户以来,关注联合国采购的企业很多,但是真正尝试的企业不多,这里面有几种可能,比如只是作为了解而‘自认为’不可能
期刊
联合国采购盛宴早已摆在了中国的大门口,然而囿于自身的不足,众多的中国企业还是一次又一次地错过这张通往国际贸易的绿卡。  2005年联合国在全球的采购金额为84亿美元,2006年为94亿美元,几乎每年都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4年联合国在中国直接采购的金额仅占0.51%,2005年为1.01%,2006年也徘徊在0.94%左右徘徊,2007年略有增长。      2007年“广交会”上,联合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