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 让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真正有效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视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情况:提问式温故,提问式导课,提问式讲授新知识,提问式小结,提问式巩固练习……整堂课设计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一问连一问,或浅或深,或有关或无关,或有用或无用,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在这种课堂教学中,一味求问,此问彼答,“是不是?” “对不对?” “好不好?”俨然一节问题教学探究课,表面热热闹闹,但教师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收获了什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课堂教学无定式,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各学科教师都面临着诸多质疑与挑战,尤其是思想品德课,大家都在不断借鉴和探索中。新课标要求在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学生为主体探究,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此,要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预设教学目标,就必须走出“满堂问”的误区,让思想品德课提问式教学法真正有效。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课经历,提出如下几点拙见:
  一、提问要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教师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不是漫无边际的,教材是师生课堂教与学的蓝本和依据,思想品德课主要解决的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三个问题,无论学习哪一单元哪一节,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从上述三个角度尝试设计和提出问题,并辅以“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相关链接”等栏目,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分析探究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如在学习“做自尊自信的人”这一课时,可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自尊自信?生活中自尊自信者有什么表现?自尊与虚荣、自信与自卑、自信与自负有什么区别?做人为什么既要自尊又要学会尊重他人?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怎样才能赢得自尊?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更自信?如何培养民族自信心?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既围绕了教材,同时又不局限于教材;既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升华了学生的理性认识,达到了有效提问之教学目标。
  二、提问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认为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回答问题是学生的“本分”。新课程教学倡导实践、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堂应主要是学生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作用只是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效地发散和聚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这就要求更新观念,改变和丰富提问的方式,变以教师提问为主体为学生提问、生生发问为主,进而转化学生单纯被动接受提问,全方位感受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参与思考,释疑,在探究疑问中培养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成为课堂“战争”的发起者,提出一个观点或话题,展开师生间,最好是生生间面对面的思想交锋,让问题式教学法的课堂“效”果有效起来。
  三、提问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一切学生”是落实教育新观念的关键,而在很多课堂教学中,却经常发现部分教师为了求证完美的答案,达到预想的效果,总是面向少数几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演绎一场又一场独角戏,而忽略甚至扼杀了绝大部分学生的想说欲望和表达机会。结果,提问或回答成了优生的专利,其他各层次的学生只是列席代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学生有问题不敢问,有观点不想说的局面,不利于师生的心理沟通和信息共享。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营造积极民主的氛围,鼓励各层次的学生热烈参与,踊跃发言,放心大胆地从不同角度陈述或提出问题,以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心智交流。
  特别是对于有情感障碍的学生,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战胜怯懦,树立信心,更要以鼓励的目光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通过降低难度等方式,提供平等或更多的锻炼机会,因为,问题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说出来就是最棒的。
  四、提问要提高有效性
  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课堂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而当前的课堂提问却存在着两种误区:1、教师设计、提出的问题过于机械、简单。诸如:“是不是?”“能不能?”“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学生只需回答“是”与“不是”,“能”与“不能”,“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就行,勿需经过大脑就可脱口而出;或从书本上直接能找到答案,也无所谓“引”和“导”,更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无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积极思维。2、设计、提出的问题内容过大,问题太难。如:“你是如何理解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我们应该如何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与能力?”、“如何学会对社会负责?”、“港奥台地区的一国两制有何区别?”等类似问题,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实际,致使学生绞尽脑汁,无从下手或望而生畏。一旦出现无话可说,有话难说,问题便成为了无效提问。因而,提问不仅要有数量,而且要有质量,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欲说,有话能说。
  总之,教法无定式,提问无对错,强化问题意识、参与意识是实施新课程标准,贯彻新教学理念,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如何调动教师的探究意识,保持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并将课堂效果最大化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作者单位:542700广西富川县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学改革涉及两个方面—  —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教学改革的理解:    一、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
期刊
随着社会交际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交际效果。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了中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在初二、三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在阅读课教学上做了如下尝试:   一、阅读材料的选取   教材中在每单元的第二课即安排一篇阅读课文或阅读对话。要求学生在掌握已有词汇的
期刊
本人从事职业中学英语教学十余年,深感职业教育中基础文化课之一的英语教学明显受到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影响,与普通中学存在着差别。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历,认为教师应当做到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实行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只有把三者相结合,才能真正担负起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一重要任务,才能完成教师的职责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农村中小学已经全面推开,课改对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更是如此。面对着板块组合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练习设计灵活、口语训练充分、知识背景广博的初中英语过渡教材,农村英语教师在不长的时间里,却经历了一个由好奇、积极尝试到失望、迷茫甚至痛苦的过程。那么,应如何将听、说、读、写落实到英语教学中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与成绩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多读   
期刊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能给学生真实的感性认识,突出历史教学的思想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突现历史课教学的主要目的。  一、创设“教学情景”,创造“育人”氛围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历史课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学呆板、枯燥无味、空洞说教,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多少思想教育,失去了历史课的思想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
期刊
理想是航行的指南针,思想却是个人为理想而奋斗的最大动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中学生生活在农村,农村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盛。而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好坏,则会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与成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要让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能够健康的发展,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无形中就成了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但在农村中学,很多学生的思想道
期刊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旨在形成能力。每教一篇新课文时,先让学生用10-2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以求弄懂。精读也由学生自己去研读,改变了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二、每课时抽出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须长期、多方面的培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及在这方面所作的尝试谈几点看法。    一、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在教师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即要求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到不惟课本、不惟名师,否则就会束手
期刊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现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品质,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
期刊
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现代教育已经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道德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发挥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将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发展学生道德主体性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学观  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学校德育,不仅是按既定的道德教育要求去培养学生相应的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