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隐还显 相得益彰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言”、“二拍”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其冷峻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震撼人心的美学意义,奠定了它在古典白话小说中的崇高地位。笔者认为,小说中最耐人寻味的,是对李甲的父亲李布政这个人物艺术化的处理。
  围绕杜十娘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的两大障碍——来自老鸭的畸形社会势力和来自李布政的封建理教势力,作者对前者极尽渲染张扬之能事,对后者故意引而不发。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老鸨往往是黑恶势力的代表.她们欺压妇女,逼良为娼,贪婪狠毒,薄情寡义,集多种罪恶于一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老鸨也概莫能外,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相较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对豪门权贵、风流公子,她曲意逢迎,胁肩谄笑,无所不用其极,对一时落魄的李甲也是前恭后倨,白眼相向;她把误落风尘中的杜十娘当成了赖以敛财的“摇钱树”,绝不容半点宽松,更不会怜香惜玉。作者叙述铺排,一路渲染,使这一形象栩栩如生,其丑恶嘴脸昭然若揭。即使如此,但在造成杜十娘人生悲剧的过程中,她并没有起到决定作用。相反,作者让她在前台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写她与杜十娘的几个回合的斗争较量,尽情表现她处处掣肘、时时被动的尴尬。与没有出场的李布政相比,形成了一种明与暗、弱与强的矛盾对比,让读者在反复推敲和不断斟酌之后,对作品的艺术匠心惊叹不已。
  造成杜十娘人生悲剧的根源主要是什么?是李甲的中道背弃忘恩负义,还是孙富的挑拨离间金钱杀人?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孙、李二人虽难辞其咎,但并没有起到决定作用。“情”与“理”的矛盾是小说自始至终的矛盾。从小说开头到结尾,有一种忽隐忽现却又贯穿始终的势力在阻挠破坏和威胁着杜十娘的爱情幸福,这就是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理教势力。这个人物虽然没有正面出场,但他却像幽灵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他用第三只眼睛注视着儿子的一举一动,让他心有余悸,不寒而栗;他用第三只手左右着杜十娘的命运,没有出场更能表现他的手眼通天。
  从表面看来,是孙富的巧言令色和千金巨资打动李甲出卖了爱情,事出偶然。其实偶然之中有着必然,自始至终,李甲都是惮于父亲的淫威,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犹疑徘徊,谨小慎微。起初他因贪恋杜十娘美色流连京城,等到父亲发怒,越不敢回去。杜十娘以积极的态度赎身从良,满怀新生的希望买舟南下,可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李甲的心不在焉。因为来自理教的巨大压力和父亲李布政投射在内心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在情与理的艰难选择中,他一直处在挣扎和动摇之中。只是因为感念杜十娘曾经救助自己的那可怜情感尚藕断丝连,潜在的矛盾还没有找到爆发的时机而已。孙富的假道学说教使李甲最后找到了背叛爱情的“理论”依据,千金巨资的诱惑使情和理的天平倏然倾斜。“浪子回头”,幡然醒悟,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之中!
  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理教势力,是一股无形的却十分强大的社会势力,即使以杜十娘冰雪般聪明,也没有认识到这股势力的强大和可怕,这股势力对一个天真无邪涉世未深的弱女子而言简直是不可抗拒的。李甲经受不住这股势力的压力而精神崩溃;孙富利用这股势力大行其道。当杜十娘意识到这股势力的存在时,已经到了悲剧的结局,回天无力,别无选择。显而易见,这股势力远比金钱铜臭势力和社会黑恶势力强大得多,站在前台的老鸨和孙富处心积虑无法做到的,隐身幕后的李布政竟然不费举手之劳,只用一种态度、一种意向便如愿以偿。与其说李甲、孙富沆瀣一气以金钱杀人,倒不如说孙富假李布政那只看不见的手杀人于无形。李布政在幕后操纵导演了一出骇人听闻的杀人悲剧。理教杀人不见血的本质由此可见一斑。
  这种欲隐还显、相得益彰的艺术手法,高明地服务于主题,为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人物塑造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范例,让读者耳目一新。
  (作者通联:甘肃庄浪水洛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内容,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纵观高中生的写作现状,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写作内容单一,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导致学生作文的得分率比较低。引入阅读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但语文教材收录的文本有一定时代感,学生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抗拒心理。电影艺术是高中生普遍喜欢的艺术形式,将电影艺术引入语文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写品质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得到进步的有效途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书籍都能发挥出这样的作用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在阅读的时候随意性比较大,他们往往随意地挑选阅读作品,有些阅读文本根本无法给学生增加知识,学生也无法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内容。究其根本,是学生缺乏阅读审美能力。有鉴于此,本文从挖掘审美因素、教师进行审美引导、开展审美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想象等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 要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二者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对文章的阅读学习能够获取写作的技巧,积累写作的素材,而通过写作练习则能够有效地切换学生的视角,帮助学生找到阅读分析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质量。语文教师应立足于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阅读;写作;以读促写;教
期刊
【评析样本】  步进:《走出“语文学案教学”的认识误区》,《语文学习》,2014(4)  余宏亮 石耀华:《试论学案导学的本质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14(8)  王天平:《学案导学:要求、条件、策略及局限》,《课程·教材·教法》,2014(8)  刘岗:《我国学案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14(8)  魏本亚:《语文学案教学实验批判的再反思》,《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三者将决定人在面对某些事物时能否做出正确的判断,由此可见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而批判性思维正是由以上三者组成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强调思维主动性、情感认知、“三观”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形成独立思想和创新意识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对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
期刊
摘 要 《列夫·托尔斯泰》中,茨威格抓住托尔斯泰的“眼睛”,进行了细致的肖像描绘,运笔洋洋洒洒,大肆铺排,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强烈的印象。在这篇作品中,比喻手法的运用非常富有特色,表现的角度各异,且具有层递性、条理性,文本中的比喻往往避实就虚,追求神肖,喻意深刻、韵味无穷,揭示了主人公犀利深刻的灵魂深处。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比喻手法   《列夫·托尔斯泰》是茨威格的一部传记作
期刊
摘 要 2017年高中语文新课标颁布,“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2020年中考,又是全面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后的第一轮考试。在新的考试背景下,中考语文试卷在命题思路、试卷结构、试题题型和赋分比例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和调整。为适应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中考的试题走向,提升教学与复习备考的效率,本文拟从2019、2020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所呈现出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归纳
期刊
摘 要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写作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与语言运用水平,它是学生语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集中体现。但是在目前的高中写作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学生的写作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对此,语文教师可尝试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经典文本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从而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共同进步。本文对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如何开展以读促写的教学
期刊
摘 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教师高度关注。名著阅读的过程关系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提升,它对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重点阐述了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名著阅读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旨在通过名
期刊
人教社出版的《教案》及一些教师用书,将本课教学时间定为1课时,但我不能,我的学生不能。用这么少的时间来学习这么一篇极有文化内涵的课文,顶多算是教过了一学期24篇课文中的一篇,学生是无法“浸润”其中的。我将时间定为2课时。  可教什么,怎么教呢?  反复阅读全著和相关资料后,我心中有谱子。我把教学内容确定为三个板块:1.介绍《边城》故事情节。2.《边城》导读。3.课文赏析。其中前两个板块为重点,第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