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的“安巴喜林”:成婚大典日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804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是人生大事。传统的锡伯族婚姻一般都在“父母之命,媒人之约”下进行。已议定的婚姻则成为男女家族和亲友中的一件大事,大家为筹办婚礼全力相助,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之一是由男方聘请与女方父母年龄辈分相配、有一定声望、善于辞令又能歌舞的男女各一人,充任“迎亲爹”“迎亲娘”,作为娶亲队伍的代表,全权解决迎亲过程中的各项事宜,再挑选七八名能歌善舞的小伙子,和新郎共同组成迎亲队伍。
  传统的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第一天由女家举办出嫁仪式,这是以宴客为主的礼仪活动,称作“阿吉喜林”(小喜筵)。通常在阿吉喜林的前一天上午,男家就要把喜筵所需的肉、米、菜、烟、酒等一应礼送到女家。喜筵这一天四方宾客前来庆贺出嫁之喜,岳父向新郎正式介绍亲戚和德高望重的老人,新郎则向长辈一一跪拜敬酒。晚上举行娱乐活动,迎亲的小伙子们各显身手,与新娘家的姑娘们赛歌比舞,将出嫁仪式推向高潮。
  


  第二天是男家举办成婚大典日,即“安巴喜林”。为保证婚仪顺利进行,娶亲队伍在黎明前就要赶到新娘家。这时新娘与父母一一哭别,歌手则不失时机地唱出一曲曲感人心肺的《劝嫁歌》,由哥嫂们将新娘送到喜篷车上,临行前岳父将两包装满五谷种子的布袋拴在新郎坐骑的鞍鞯上,以祝新人一家将来五谷丰登,粮食满仓。随后迎亲的小伙子们个个跨上坐骑,在新郎的带领下,簇拥着喜篷车和满载嫁妆由哥嫂和娘家晚辈亲人乘坐的送亲车,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回新郎家。
  将新娘接到男方家后,按旧俗,将新娘扶下车,由伴娘扶着和新郎并肩而行,至正房门前,新郎新娘叩首,参拜天地。然后,新郎跨入门内,隔门栏男女对拜,再入厨房向火神跪拜,用“哈达”将切成片的羊尾油投入灶火之中,以作“白头之誓”。此后,夫妻才到正屋,先向喇嘛叩头,经喇嘛抚摸头顶后,再向父母跪拜。一切完毕后,新娘入新房坐帐,男方开始大宴宾客。伊犁的锡伯族与各民族之间都有广泛接触,所以客人中的各个民族成分较多,一般用清真酒席待客。席间,不时有歌手领头唱婚宴歌,众来宾欢呼响应为喜筵助兴。傍晚,在众亲友的欢笑声中,新郎新娘喝了“合欢酒”,新娘才能下炕,给公婆敬酒(但是现在,这些风俗大多已改变或从简)。随后大家一起跳贝伦舞会,欢庆至深夜。
  


  第三天是男方家款待新娘父母的日子。新郎、新娘先上坟祭祖,男家将亲家长辈接来热情款待,共叙和亲之美。到第九天新娘新郎回娘家省亲。
  锡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
  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鲜卑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这风沙弥漫的大西北,勤劳的锡伯族人民凿山筑渠,修筑了长达100多公里的察布查尔大渠。潺潺的流水使荒漠的原野变成了阡陌纵横,树木葱绿,瓜果飘香,美丽富足的地方。
  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他们能歌善舞, “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在祖国的西北、东北、内蒙部分地区,可以看到一些能骑善射的人们,他们时而跃马扬鞭进行跑马竞赛,时而开弓搭箭开展射箭比赛,时而三五成群较量一番摔跤,时而兴致勃勃练习几回举重……他们就是锡伯族。
其他文献
火焰山下吐峪沟村落的维吾尔人传统的成婚礼俗,一般包括择偶、提亲、订婚、议婚、完婚、拜亲、汇亲等七大过程。  择偶(Layik tallax):男方的父母在为孩子择偶时,首先会从亲友、邻里、乡里,其次从外村、异乡为儿子物色对象。选中之后再通过别人征求儿子意见,若儿子没意见,即可选定。男孩也可以自己物色对象,但须经父母同意。也有托媒人替子女物色对象的。  提亲(Elqi kirgu zix):姑娘选定
期刊
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古老的诗歌、故事、格言、谚语等,“阿肯”就是民间文化的传播者和演唱者。哈萨克族舞蹈轻盈欢快,民族乐器“冬不拉”可弹奏出多种优美曲调。  哈萨克族是个热情、好客、重礼仪的民族。人们相见,总是互致“全家平安”、“牲畜平安”等问候,这与他们从事游牧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以季节和草场情况变化而不断转场迁徙的哈萨克牧民,对前来拜访和投宿的客人,不论相识与否,都会热情款待。牧民认为,如果在
期刊
1982春,英国从海上出发,准备重新夺回被阿根廷人占领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可以说,这次行动是英国历史上最为危险的军事行动之一,因为英军作战的地方离南极圈仅800英里,而离英国本土则近8000英里,最糟糕的是南大西洋的冬天马上就要来临了。美军知道阿根廷的空军数量超过自己4倍以上,而且他们的飞行员是世界上最勇敢和最富有技巧的,而英国皇家海军所仰赖的防空导弹系统从没有在战争中被检验过,所以许多阿根廷军官私
期刊
吐峪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是个极富民族特色的地方。每次从那儿采风回来,总会有许多新的收获。因为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也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历史文化汇聚、和谐共处的交汇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这里,总有一种拍不完的素材、讲不完的故事的感觉。  这次土峪沟马扎村村民司马义的二儿子结婚,特邀我们在婚礼上为他们拍照留念,这样的难得机遇当然是欣然领受了。因为这里的维吾尔婚俗虽具有穆斯林的
期刊
自古江南出美女。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宁绍,一个有着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宝地,得江南水乡之灵秀,育千古美女之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这里曾经产出过美女西施、孝女曹娥、情女祝英台、才女唐琬、侠女秋瑾。人们把她们统称“五女”。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女才。她们,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至今还荡气回肠的故事与传说。      美女的沉鱼之姿    世人多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子的美丽,事实上这两
期刊
苏联红军拥有一套完整的制服徽章体系,他们历来重视制服徽章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苏联红军在反对法西斯德国的战斗当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而且那些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们也为保卫自己的祖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高级将领们那一身华丽的礼服就是对他们赫赫战功的一种褒奖。这些礼服鲜艳而耀眼,配上那些高级勋章,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苏联制服徽章历来就是收藏者和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尤其在我国,由于我国制
期刊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十分隆重,仪式主要在女家进行。  第一天,男方家人携带聘礼及婚宴所需的马和绵羊数只来女方家娶亲。女方家人将众多接亲者安置在几个毡房内款待,并验收彩礼。    第二天清晨,女方的一位舅舅用一根木杆从新支的毡房天窗处掷出一包用绸布裹着的食物,前来贺喜的人纷纷争抢,得到绸布者,被视为将交好运。  这个仪式被称为“顶天窗”,表明婚礼所有筹备已就绪;对男方所送的彩礼表示满意。随后,主人煮肉款
期刊
新疆的俄罗斯族最初是在18世纪以后从沙皇俄国迁来的,但主要以19世纪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前后迁来的较多。  俄罗斯族主要从事农业,喜欢养蜂、捕鱼。他们的住宅为欧式,多为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人字型铁皮屋顶。俄罗斯人的服饰艳丽多彩,男多穿西服或长袖绣花衬衣,着马裤、马靴;妇女喜欢穿鲜艳的连衣裙。饮食上,俄罗斯人讲究喝苏甫汤、吃合列巴(面包)、奶油、果酱、酸菜和“比拉什给”(馅饼)。俄罗斯人能歌善舞,男女喜
期刊
在回族青年男女的眼中,“花儿”是他们的定情山歌,这样的情歌在平时不能当着长辈唱,在家里和村子里也不能唱。只有在“花儿会”上可以放开歌喉,尽情地唱几天几夜也不犯忌。  每年一度的回族“花儿会”,整整六天六夜,歌声不断,盛况空前。歌手们两人一对,三五人一伙地聚集在山头、坡下、河旁、林间相互对歌,比谁唱的歌儿多,谁唱的最好听。有些出名的歌手甚至能从早唱到晚。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的听众少则数千,多则数万。  
期刊
法国是世界上较早发展轰炸机的国家之一。早在一战当中法国的轰炸机就执行过许多重大任务,并且成了一支颇有威慑力的部队。两次大战之间,法国也研制了一些新型的轰炸机,但经济大萧条却严重限制了法国轰炸机的发展,直到二战爆发。可惜的是,法国的迅速失败让它丧失了进一步发展轰炸机的机会。但不可否认,这批轰炸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还是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它们是法兰西的利剑,也成为了三色自由旗帜的保护神。    战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