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被无常灼伤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20070601ZW126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兰埃因霍芬设计学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的研究生托马斯·托尔瓦宁(Tuomas Markunpoika Tolvanen),放弃将美学和功能性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设计,而是关注生命、时空等更深层次的意象,让作品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托马斯最擅长的是捕捉物质与精神的瞬间变化,他的每件作品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故事,比如《打造片刻》(Engineering Temporality)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系列。托马斯的祖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这种病症逐渐腐蚀了她的生命,她原有的人格、生活和记忆就这样蒸发了,我的祖母成了一具空壳。”这种感觉使他痛苦、无奈,他想“做点什么”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他用最常见的钢管作为基本材料,再将它们切割成小如“句号”般的环状物,并重新焊接成半镂空式的片状,加以组装,最后用烤化的方式把它们组装成一把椅子或者一个衣柜。靠近了看,这似乎是一套斑驳寒酸的残破家具,但远观时,却富于美感。托马斯用自己的方式把与祖母之间的回忆物质化,将片段的回忆转化成了可以依附载体而存在的情愫。他说这就是生命的默契,即便被蚕食,但回忆起来,一切都完好如初。
  被人们议论最多的,就是他的设计品所要表达的东西并不是那么触手可及。或许讲述和记忆是每一个怀旧者的共性,但对于一个愿意随心而动的设计师来说,无所羁绊的设计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找到一些极具戏剧性色彩的地方,虽然每一个部件都是精细切割而成的,但在彼此连接时,他却使用了最原始、最具破坏力也是最难控制的一种力量——火。当小金属圈在灼烧中慢慢熔化、变形,进而被重塑时,也恰恰如同一个无法逆转的变化过程,就像他深爱的祖母的生命慢慢消逝殆尽一样。
  在其他设计师都在为如何让自己的作品保持永恒而费尽心力时,托马斯已经另辟蹊径,把这个问题漂亮地解决了。他并不把作品本身当作设计中的主体,而是用设计去纪念那些可以成为永恒的人和事。当你定睛细看那些被灼烧成形的家具作品时,仿佛能隐约听到它们发出的声声叹息,那是对时间流逝及生命无常的感慨。正如托马斯自己所说的:“生命总是脆弱的,短暂的,有缺陷的。我除了叹息,缅怀,回忆,还应该用设计将其尽可能完整地表达出来,把心中所想放在实际物体上,这是比仅靠记忆更有效的一种祭奠方式,也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寻找最柔软人性的一种非常体验。”
其他文献
The Exchange酒店的创意总监苏珊娜·奥克斯纳说:“为什么不能像装扮模特那样装扮房间? ”  苏珊娜·奥克斯纳(Suzanne Oxenaar)和奥托·纳恩(Otto Nan)共同策划的最新酒店The Exchange坐落在阿姆斯特丹市达姆拉克大街主干道的历史建筑群中。此前,在2004年,两人指导完成了由MVRDV建筑事务所设计的Lloyd酒店;2010年,在东京完成了极简抽象主义风格的情
期刊
瑞典设计公司koncept Stockholm在酒店设计中呈现了斯德哥尔摩生机勃勃的街头文化。  由瑞典设计公司Koncept Stockholm设计的斯堪迪克酒店(Scandic Grand Central)旗舰店致力于建立一个专属于20多岁年轻人的时尚场所,项目经理安·玛瑞·埃库罗斯(Ann Marie Ekroth)说:“如同一座‘都市剧院’(urban theater),我们想使酒店与窗外
期刊
“现在的人都习惯看人,而不是感受人。”韩火火说。外表光鲜亮丽的他总会让人产生距离感,而深入与他聊天时,你会发现他有着并不为众人所知的感性、细腻和亲切。喜欢下雨天在河边溜达,喜欢随性不做计划的旅行,喜欢在不熟悉的城市的街边与本地人一起抽根闲烟。似乎和时尚圈里的“社交咖”完全不同,私下的他安静爱“宅”,信佛,有着一颗难得的平常心,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他说他不是《阿飞正传》里的那只飞鸟,却也从没停下过脚
期刊
西班牙建筑事务所Churtichaga+Quadra-Salcedohave把屠宰场改建成了电影院,肃杀的空间随着金黄色的编织篮燃起勃勃生机。  20世纪初,西班牙马德里有一处热闹的集市,当第一缕阳光掠过斑驳的砖墙,劲头十足的商贩便开始杀猪宰羊,购买生肉的人们络绎不绝,牲畜的嘶叫混杂着人们精明的讨价还价声。一个世纪后,这座曾经人头攒动的老砖房逐渐废弃,马德里市政府决定把屠宰场改造成一座公共影视文化
期刊
现代生活所需的机器人不应该只具备服务家庭的能力,还得是一个贴心的好朋友。我们不需要它具备钢铁侠的铜头铁臂,小叮当的万能口袋,但必须在帮你完成一些分内工作之余,还得有所担当。假使你正为了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而它只能在一旁傻站着,让你说,要这个铁疙瘩何用?  01 Romo智能机器人  如果你曾被《机器人瓦力》的主角所感动,那看到这个小家伙一定会惊喜万分。它有一个透明的身板,两条履带式的轮子注定了它有不
期刊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双好鞋,运动员更不例外,因为脚上的一磅相当于背上负重16磅。所以对他们而言,合适和轻便似乎更重要。为了给巴西传奇球员罗纳尔多(Ronaldo)设计一双像田径钉鞋一样的足球鞋,设计师鲍勃·库姆伯斯 (Bob Coombes) 和皮特·哈德森 (Petere Hudson) 首先拆开了罗纳尔多的球鞋来研究他对球鞋的喜好,甚至让他站在墨水中,借助他的脚印来设计鞋底。他们制作了世界上第一
期刊
设计师被Lady Gaga“一眼相中”当然是好事,更何况是让她自掏腰包,并穿着系列服装出街昭告天下。当然,这也就意味着这位设计师——James Hock的衣服必定“不太正常”。  James Hock之前的身份简直和设计师风牛马不相及——会计师,而当他意识到自己在“数字”的海洋里将永不得天日后,便毅然决然地搬去伦敦自学服装设计,混迹于边缘酒吧的先锋形象很快为他迎来一片叫好声,半路出家的经历也丝毫不
期刊
透明的硬纱是Kirsty Ward自从求学时代就无限着迷的材质,每一季她都在想方设法运用和展示这种面料,她说永远也不会感到厌倦。而今年,当她的作品再战巴黎时,她和她的作品都多了几分从容和成熟。  Kirsty Ward在中央圣马丁学院的毕业作品是她第一次对外展示这种透明面料。硬朗与柔美在她的作品中融合自如。Alberta Ferretti即刻相中Kirsty,将她收归旗下,在意大利做设计助理。在那
期刊
韩国IT界巨头Daum想在乌托邦式的荒地上建造一个创造性工作社区,经过8年的策划设计,如今终于将公司搬迁至远离闹市的济州岛上。  缘起  “乌托邦”是个太有诱惑力的词。从印度的昌迪加尔到巴西的巴西利亚,载满了当代建筑大师们关于乌托邦的梦想与遗憾。而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加州的一片荒地变身为令人趋之若鹜的IT圣地,硅谷的出现让乌托邦理想得以完美实现,令全世界竞相仿效。  Daum公司的搬迁计划是向
期刊
“这件马甲只是希望做服装的配饰而已。”设计师?na Barke说,可这近乎喧宾夺主的庞大存在感,已经成功抢了一件服装单品的风头。水与柔情是这件作品的灵感,将满身侵略性的钢钉棱角通过柔美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想要传达的正是女人外柔内刚的气质。多变的皮革线条如同无法捕捉的流动波浪。如果一件衣服穿厌了,大胆尝试一下这种雕塑般的马甲单品,它会让你变个样。
期刊